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 能按問題的提示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通過選詞填空連句,瞭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 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對農作物有好處,是我們捉害蟲的好幫手。

難點:懂得應保護青蛙,並能向他人宣傳保護青蛙的道理。

教具準備: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蝌蚪的生長變化。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學會“蝌、蚪、池、腦、袋、甩、鯉、龜”等9個生字,理解詞意。

3、能正確朗讀第一段,說說蝌蚪的形態特點,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 激趣揭題。

[1、出示課件,認識“蝌蚪”,說說怎麼記住這兩個字。

2、小蝌蚪長大後變成了什麼?

師:青蛙在水中產卵,小蝌蚪從卵裏出來,慢慢地變成了青蛙。因爲小蝌蚪沒有看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媽媽在哪裏,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媽媽。補充課題後齊讀。]

1、 小朋友,我們已經觀察過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誰能說說它是怎樣的?

2、 揭題:小蝌蚪找媽媽。學習“蝌、蚪”,怎麼記住它? 3、 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麼?

小蝌蚪爲什麼要找媽媽?

他們是怎麼找媽媽的?他們找到媽媽了嗎?

二、圖文對照,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 聽錄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

2、 聽完後彙報。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和烏龜媽媽。(觀察課文插圖)

學習生字“鯉”,怎麼記?

學習生字“龜”,共幾筆,第七筆是什麼?

小蝌蚪的媽媽是大青蛙。(觀察課文插圖4)

3、 跟錄音輕讀課文,給每幅圖找出相應的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圖,說說圖上畫着什麼?

( 一羣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

2、課文是怎麼介紹這幅圖的呢?指名讀第一段並思考: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3、 討論: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裏。你從課文的哪句話看出,指名讀一讀。

⑵、知道小蝌蚪長着大腦袋,黑身子,甩着長尾巴。

學習生字“腦、袋、甩”。[比較:腦---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讀讀寫蝌蚪樣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長”三個詞分別寫出了什麼?(大小、顏色、長短)

4、 朗讀指導。你喜歡這些小蝌蚪嗎?讀出對小蝌蚪的喜歡和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五、 作業指導。

課後第四題:回答問題。

--------------------------- 小蝌蚪游來游去。

1、 小蝌蚪在哪裏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裏怎樣地游來游去?

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五、鞏固練習。

1、 指導書寫:重點“腦、袋、甩”。

2、 完成課後作業4。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披、短、蹲、碧、肚、鼓”6個生字,理解詞意。

2、 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能按課文內容填空。

3、 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 卡片抽讀詞語。

2、 齊讀課文第一段。

二、 學習第二段。

1、 自由讀並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什麼?這些句子順序可以調嗎?

2、 討論,理清句子之間的關係。

a、 小蝌蚪的形態有什麼變化?

b、 小蝌蚪看見了誰?[重點理解“迎”指名錶演]

c、 小蝌蚪怎麼說?

d、 “誰”怎麼回答?

3、 指導朗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

4、 小結學法。

先找有幾句話,再說說每句講什麼,最後有感情地讀讀。

三、 討論學習第三段。

1、 按“找找、說說、讀讀”的學法,分組討論學習第三段。

2、 引讀,進一步理清層次。

3、 指名分角色朗讀。

理解爲什麼用“追”,“連忙追”說明什麼?

四、學習四、五段。

1、默讀思考: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誰是小蝌蚪的媽媽?把有關青蛙樣子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

2出示句子,朗讀理解。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⑴、 看圖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詞。學習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寫青蛙顏色的詞。學習“碧、肚”等生字。[說說這段話中哪些詞語用得好?]

⑶、 朗讀這段話。

⑷、 你能看着圖和板書向大家介紹青蛙嗎?(自由說,指名說)

3、 這時小蝌蚪外形又有什麼變化?

(尾巴變短了,不見了。)學習“短”。[給“短”找個反義詞]

4、 從哪個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經變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5、 朗讀四、五段。

五、 鞏固練習。

1、 指導書寫。

2、 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後兩段。

2、 知道青蛙是捉蟲能手,懂得應保護青蛙。

教學過程:

一、 複習鞏固。

1、 卡片認讀生字。

2、 完成課作第2題。

---------------------------

二、 朗讀全文。

三、 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 指導背誦4、5段。

1、 讀讀課文中描寫青蛙的句子。

2、 把描寫青蛙外形的這段話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指名背

3、 按照“形態上的變化,看見誰在幹什麼,小蝌蚪怎麼說,誰怎麼回答”的順序背第4段。 4、 按“形態上的變化,小青蛙怎麼做,青蛙媽媽怎麼說”的順序背第5段。

5、 把4、5段連起來背。

{五、總結課文: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它自己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還知道了青蛙是捉蟲的能手,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它,並向爸爸媽媽和鄰居宣傳保護青蛙。(一隻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蟲,多達200多隻,一年能吃15000多隻害蟲。)}

六、 完成課作上的其餘作業。 板書:

13、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青蛙

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

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不知什麼時候,尾巴不見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談話激趣引入】

1、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2、生齊讀課題。

3、整體感知課文。

4、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說的形式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學習小組內互相教讀,說說怎樣記字形。

【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小老師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自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

用手勢幫助理解“甩着”。

口頭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來游去。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與小蝌蚪最先的樣子相比較,說說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⑵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⑶分角色讀。(同桌對讀,組內互讀,指名讀)

⑷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⑴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爲什麼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⑶分角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