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

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書信都不陌生吧,書信是具有明確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對象的一種交際工具。書信要怎麼寫才能發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

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1

  一、主旨

《致女兒的信》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自己14歲的女兒的一封談論愛情問題的信。信中將愛情的聖潔、神聖準確而全面地表露在字裏行間,將青春期孩子平日裏“看在眼裏、想在心裏”的私祕很自然地擺在公衆的面前。

一個14歲的女孩子,當她心中剛剛有了朦朧的愛情的感覺的時候,她會渴望對愛情有更多的瞭解,然而對於她來說更多的往往是茫然和惶恐。對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是很難用教條式的語言向其講述什麼是愛情的,而面對女兒的問題不可迴避,不能敷衍。於是,蘇霍姆林斯基通過書信的方式,用自己少年時代祖母所講述的一個與愛情有關的充滿詩意的故事,如話家常,引導女兒去思考,從而昭示了愛情的真諦。蘇霍姆林斯基通過書信讓女兒知道:你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父親年輕時也遇到過,從而讓女兒沒有怪異、驚慌、羞澀的感覺。愛情如歌,愛情的純潔美好,愛情的心理及生理意義等問題在信中也就自然地得到解說。

以智慧的頭腦、平等的身份與孩子一起思考問題、觀察問題、討論問題,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去學習和借鑑的。

  二、結構

本文選取愛情內涵中“美和力量”“忠誠”“心靈的追念”最重要的三個方面,以人的“情”與“性”的關係爲線索,採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點、有利於青少年接受的民間傳說和童話故事常用的敘事模式,將這三個方面與愛情人生中的青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相對應,將一個複雜而深奧的命題——“愛情”的內涵形象地展示出來,層層推進,起伏有致。

故事以上帝三次視察人間爲敘事框架,對這三次視察的描寫有必要的重複,又有變化和遞進:從人們的目光裏,上帝分別發現了“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故事最後再次強調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態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上帝態度的前後對比,意味着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於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隨着故事的層層推進,愛情的主旨和真諦也逐漸顯現: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着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致女兒的信》雖然飽含人生哲理,但從作者童年時代的往事說起,用故事說理,娓娓道來,深入淺出,語言樸素、簡潔、自然、流暢,讀來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三、延伸

1.作者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是烏克蘭(蘇聯)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後來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享年不滿52歲,他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面向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所有孩子們。他把自己的思想、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他的著作當中。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爲出版,如衆所周知的《把心靈獻給兒童》《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1957年39歲時,他被選爲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勳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勳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爲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同年6月被選爲全蘇教師代表大會代表並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他作爲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爲世界著名教育家。

(摘自中國教育報《重讀蘇霍姆林斯基》文/黃易青)

2.蘇霍姆林斯基論愛情

我的小女兒,你看看,我不是無緣無故地向你講述我聰明的祖母給我講的故事,不是無緣無故地向你講述什麼是愛情。我要預先提醒你,要讓你避免許多姑娘所犯的錯誤,他們爲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失掉了幸福、快樂、健康,甚至生命。人類的愛情不僅是美好的,忠實的,真誠的,而且是明智的,審慎的,機警的和嚴格要求自己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快樂和幸福。要記住,我的小女兒,記住在生活中不僅有美的和高尚的東西,遺憾的是還有邪惡、狡猾和卑鄙的行爲。你不僅要有坦率的、善良的心腸,而且應當有一顆嚴肅、堅強、嚴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如果他沒有學會真正的愛,他仍然是一個野人。一個受過教育的野人比沒有受過教育的野人要危險一百倍。

有些青年人的感情是曇花一現的,他們不能真摯地、堅定地、長久地愛一個人。他們道德情操中的這種嚴重缺點,正是德育和美育工作中的缺點造成的。人的美,說得確切些,是外表美和心靈美的統一。如果一個人沒有嚴格的要求,那麼他會很快地迷醉於外表美,隨後又大失所望。要認識到真正的美,不僅需要有正確的道德審美觀,而且要有對另一個人的關心、體貼和責任感。真正的愛情,意味着不僅是欣賞美,而且要培植美,創造美。

(選自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

3.蘇霍姆林斯基論愛情(戈洛瓦諾夫)

他用了多年時間研究這個問題,他認爲愛情問題是個性形成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他說得很對。人的全部道德觀念集中地表現在愛的情感裏,表現在愛的內容和形式裏。

蘇霍姆林斯基在學校執教35年,這使他有機會細心觀察自己的學生在其個性形成的最活躍階段的許多情況。他不是憑從外部觀察所得的印象,而是作爲一個經常過問這類事情的人,根據長期積累的經驗,全面地研究了兒童怎樣發育成長爲少年、青年的過程,怎樣進入成人期,怎樣結婚,怎樣建立新的家庭關係,最後,他們怎樣生兒育女,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學校。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即蘇霍姆林斯基)的家裏也有孩子。他每天觀察他們,同妻子安娜·伊萬諾芙娜一道撫育他們成長。這種情況也爲他思考“這個難以給予教育、且常被教師忽略的人的心靈深處這一隱祕地方”,提供了不少材料。

愛的慾望存在於人的本性之中。在各民族的語言裏,恐怕只有“母親”這個詞可以同它相提並論。愛的真正實質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一種非同尋常的傾慕、依戀之情,直至情感在意識中排除自己,在另一個“我”中忘卻自己,而恰是在這種“排除”和“忘卻”中獲得了新我,並以新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另一方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愛情是人類關係創造的花冠。隨着這種關係的建立,眼前出現許多美好事物,但主要是新的生活。帕夫雷什中學的教師們對愛情的看法是正確的。他們認爲,“愛情屬於人的高級感情。年輕一代德育的實質就在於培養和建立這種感情”。他呼籲自己的同事們要細心觀察這種感情,深深尊重這種感情,並要竭盡全力用人的這種最高尚美德填滿年輕人的心田。

應當不失時機地教育未來公民懂得這一切。正如從一開始就要教導他們怎樣勞動(雖然他們在年滿18歲的時候才正式參加勞動)一樣,也需要在他們剛懂得愛情的時候就教育他們怎樣去愛。

(摘自《愛情的教育》一書的序言,世敏、寒薇譯,教育科學出版社xxxx年版)

4.盧梭論愛情教育

一到人覺得他需要一個伴侶的時候,他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心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心了。他同別人的種種關係,他心中的一切愛,都將隨着他同這個伴侶的關係同時發生。他這第一個慾念很快就會使其他的慾念騷動起來。

這個本能的發展傾向是難以確定的。這種性別的人爲另一種性別的人所吸引,這是天性的衝動。選擇、偏好和個人的愛,完全是由人的知識、偏見和習慣產生的;要使我們懂得愛,那是需要經過很多時間和具備很多知識的。只有在經過判斷之後,我們纔有所愛;只有在經過比較之後,我們纔有所選擇。這些判斷的形成雖然是無意識的,但不能因此就說它們是不真實的。真正的愛,不管你怎樣說,都始終是受到人的尊重的,因爲儘管愛的魅力能使我們陷入歧途,儘管它不把那些醜惡的性質從感受到愛的心中完全排除,而且,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醜惡的性質,但它始終是受到尊重的,沒有這種尊重,我們就不能達到感受愛的境地。我們認爲是違反理性的選擇,正是來源於理性的。我們之所以說愛是盲目的,那是因爲它的眼睛比我們的眼睛好,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關係。在沒有任何道德觀和審美觀的男人看來,所有的婦女都同樣是很好的,他所遇到的頭一個女人在他看來總是最可愛的。愛不僅不是由自然產生的,而且它還限制着自然的慾念的發展;正是由於它,除了被愛的對象以外,這種性別的人對另一種性別的人才滿不在乎。

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這個火辣辣的詞,撞擊着每個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鑑於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纔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方法】

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

【教學關鍵】

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查找關於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瞭解有關書信的寫法;

2、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如《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亂世佳人》等等。

二、導入新課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的驚心動魄。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許正困擾着你,是呀,人間有情,紅塵有愛,這令人魂牽夢繞的情絲正等着你成長!但是,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麼是愛情?今天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一文中得到啓示。

新課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下面的內容(媒體輔助教學):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是(國籍),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 》《學生的精神世界》《 》和《全國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爲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勳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勳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爲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同年6月被選爲全蘇教師代表大會代表並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他作爲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人蘇聯史冊。成爲世界著名教育家。

2、課文內容研討:

⑴ 面對女兒的問題,作者沒有輕下結論,他是怎樣解釋“什麼是愛情”的?作者到底認爲什麼是愛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⑵ 作者爲什麼不直接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⑶ 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爲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的含義?

⑷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裏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爲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撿,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課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什麼是愛情這個大問題。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於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釋。)

3、積累:

愛情是這樣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資料(教師也準備一些)。

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這一時期需要積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東西,其中包括爲人類明智而勇敢的愛所創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愛情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堅持終生。珍惜它、愛護和發揚它直到生命結束,使之成爲專一不二忠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錯誤和遭到失望。我把愛情稱之爲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愛。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摘自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昇華並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於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爲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

──法國作家喬治·桑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的狹小,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做是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

──德國詩人、劇作家席勒

愛情不會因爲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爲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入靈魂,溫暖着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英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艾迪生

愛情是一片熾熱狂迷的癡心,一團無法撲滅的烈火,一種永不滿足的慾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悅,一陣如癡如醉的瘋狂,一種沒有安寧的勞苦和沒有勞苦的安寧。

──英國學者理查·德·弗尼維爾

三、拓展

愛情,不同時期被賦予不同的內容,爲了更深入地理解愛情的真諦,我們再讀下面一篇文章。(可印發給學生)

三個故事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愛情是什麼?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悽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後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爲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爲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祕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祕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我不需要聽什麼愛的祕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祕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着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丈夫感動得涌出了熱淚,最後帶着那永遠的祕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窪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窪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註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哭叫之聲不絕於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隻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並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

“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倖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朋友講的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遊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遊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錯了,惹得現場觀衆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苟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着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後攙着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當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後,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

“她是我妻子。”說後,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衆已經向這位男土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土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土:“你摸得這麼準,其中有什麼祕密?”那位男士對着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麼祕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這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愛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這就是愛情。”朋友最後說道。

四、討論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五、總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纔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纔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這個火辣辣的詞,撞擊着每個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鑑於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纔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

教學關鍵: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查找關於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瞭解有關書信的寫法;

2.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如《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亂世佳人》等等。

二、導入新課

目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許正困擾着你,是呀,人間有情,紅塵有愛,這令人魂牽夢繞的情絲正等着你成長!但是,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麼是愛情?今天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一文中得到啓示。

新課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下面的內容(媒體輔助教學):

(1)注音:

麥穗( ) 忐忑( )

一抔( ) 佇立( )

(2)拼音填漢字:

bó( )然大怒 迷huò( )不解

怒不可è( ) 無與lún( )比

(3)解釋詞語:

化爲烏有__________________

無與倫比__________________

怒不可遏__________________

勃然大怒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是______(國籍),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_______》《學生的精神世界》《_______》和《全國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爲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勳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勳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爲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同年6月被選爲全蘇教師代表大會代表並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他作爲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爲世界著名教育家。

2.課文內容研討:

(1)面對女兒的問題,作者沒有輕下結論,他是怎樣解釋“什麼是愛情”的?作者到底認爲什麼是愛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2)作者爲什麼不直接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爲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的含義?

(4)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裏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爲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檢,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課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什麼是愛情這個大問題。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於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釋。)

3.積累:愛情是這樣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資料(教師也準備一些)。

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這一時期需要積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東西,其中包括爲人類明智而勇敢的愛所創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愛情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堅持終生。珍惜它、愛護和發揚它直到生命結束,使之成爲專一不二忠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錯誤和遭到失望。我把愛情稱之爲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愛。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昇華並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於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爲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

──法國作家喬治·桑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的狹小,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

──德國詩人、劇作家席勒

愛情不會因爲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爲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入靈魂,溫暖着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英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艾迪生

愛情是一片熾熱狂迷的癡心,一團無法撲滅的烈火,一種水不滿足的慾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悅,一陣如癡如醉的瘋狂,一種沒有安寧的勞苦和沒有勞苦的安寧。

──英國學者理查·德·弗尼維爾

三、拓展

愛情,不同時期被賦予不同的內容,爲了更深入地理解愛情的真諦,我們再讀下面一篇文章。(可印發給學生)

三個故事

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

愛情是什麼?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悽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後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爲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爲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祕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祕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

“我不需要聽什麼愛的祕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祕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着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丈夫感動得涌出了熱淚,最後帶着那永遠的祕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窪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窪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註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哭叫之聲不絕於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隻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並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鍋;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唯有一位婦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唯一倖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朋友講的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遊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遊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錯了,惹得現場觀衆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苟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着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後攙着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當地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後,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她是我妻子。”說後,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衆已經向這位男士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士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士:“你摸得這麼準,其中有什麼祕密?”那位男士對着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麼祕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這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愛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這就是愛情。”朋友最後說道。

四、討論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五、總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纔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纔是高尚的,纔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六、拓展活動

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說什麼是愛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兒的信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方法】

朗讀、複述、討論、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繁殖

2、查找資料,瞭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課前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二、介紹作者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爲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爲出版,如衆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

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

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

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⑴ 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⑵ 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① 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② “我”爲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穫,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三、研讀課文,注重自己的體驗

閱讀課文第5~25段:

請同學複述文中的故事。

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見下表)

開始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土地、一把鏟、一把穀粒。一年後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窩棚、一片成熟的穀物、一個嬰兒。五十年後 老頭和老太婆、圓木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裏一片金黃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三年後 老頭、金黃的麥穗中站着許多青年男女。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爲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麼?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裏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

爲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

(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爲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爲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四、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爲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壞黃土,但愛情卻成爲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爲真正的人。

五、延伸拓展

結合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