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習作》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

一、創設情境,課堂教學趣味盎然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重要,教師一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情緒定會空前高漲,把自己獨有的想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字表達出來。課前佈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上課前又設置了“猜謎語”的環節,讓學生明白抓住動物的特點來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課堂上創造讓學生向大家展示並介紹的機會,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放鬆自己,從而激發他們交流的興趣與意願。

二、講究方法,課堂訓練紮實有效

習作教學難,難在寫作前的指導、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課堂上播放學生熟悉的動物圖片,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表達慾望,打開學生思路,豐富寫作題材,投學生所好,使他們說得盡興,個性得到張揚。同時採用“寫後指導”的方式,化難爲易,妙趣橫生,讓教學“無痕”。

三、多元評價,在講評中習得方法

學生寫完片段,老師讓孩子們讀一讀自己的作品,這是對學生作品的賞識和鼓勵。課堂上組織精心評改學生的作文,也是培養學生愛作文的重要一環。在他們看來,花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評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並從中獲取力量與啓示。作文交給老師之後,他們急切地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果,都希望從老師那兒得到鼓勵,得到信心。課堂上我出示評議步驟,讓學生一讀,看句子是否通順流暢,是否有錯別字;二讀,看筆下的動物有沒有特點,看看是否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三讀,把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畫出來,並加上小紅旗。然後再上臺朗讀習作,大膽展示自我,老師及時捕捉閃光點,發現引導點,並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和激勵,讓學生從老師和同學的評議中找到可取之處及不足之處,品嚐了成功的喜悅,增添了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受益非淺,作文能力和評議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厭百回改,不僅要自己改,還要請別人幫忙改,嘗試修改後再上臺賞讀自己修改後的習作。多元的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更爲他們在習作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自然在習作時就下筆如行雲流水了。

雖說課堂表現亮點很多,但細細品味,覺得指導學生說這個環節還不夠精彩,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針對一兩個學生說的,進行捕捉,引導學生相互補充說具體,此時就是進行口頭作文,說好了,待會兒也能寫好。評改環節,第二次修改無法充分展示。課堂雖然已經結束,相信這節課對那些孩子們的影響決不只是一瞬間!習作教學的與衆不同在於聽、說、讀、寫相結合,我們要讓學生潛心去聽,真心去說,用心去讀,靜心去寫,我將沿着習作教學的新思路,繼續前行。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2

陸游詩有云:“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要強調“躬行”,到生活中廣泛涉獵,開闊眼界,作詩如此,習作也應如此。

近年來,我在習作教學中發現學生一直存在着“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講作文,怕批改作文”的現象。學生爲什麼怕寫作文,因爲腦子裏沒有素材,因爲不能巧妙組織語言,因爲沒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老師爲什麼怕?因爲僅僅一節課的引導,往往是老師聲嘶力竭,學生無動於衷,了了無幾的學生也只會發表乾巴無力的觀點,又何談什麼面向全體,往往批改幾本作文下來,老師會唉聲嘆氣、無可奈何,有的甚至滿肚怒火。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我也一直在摸索,試圖找到一種能提高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習作質量的方法。

在我科組的精品課程建設中,我負責了習作三中《說說我自己》的教學。對於這節課,我更多的思考是如何提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願寫、樂寫。

首先,我在教授前設計了一系列能提高學生自信心的活動,如:讓學生大喊我能行。目的都是想打破師生間的陌生感,讓學生先喜歡上我這個老師,進而喜歡上寫作。其次,作文課上我出示了範文,並分析範文,讓學生了解自己將要寫的文章的架構,爲等一下的寫鋪路。最後,我讓學生結合上一節的口語交際課所說的進行寫作。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我的課堂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我沒有充分地利用口語交際課中的內容,不能做到資源善用。第二,課堂上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創作,同時也導致修改這一個環節只能草草了事,造成了課堂環節的嚴重缺失。在以後的磨課裏,我一定要把課堂的環節好好把握,儘量做到高效、實效。

另外,“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作教學功夫在“文”外,應亦步亦趨,在以後的課堂裏,我要注意引領學生不斷積累,留心觀察,用心體驗,方能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3

本次習作,要求寫學生的一次體驗活動。學生只有親力親爲,才能寫出真實的見聞和感受。爲此,我抓住學校舉行的義賣活動這次契機,首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這裏,既包括活動的具體安排,比如,對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解說,將學生分成宣傳組、營業組、收銀組、情報組,導購組、讓每位學生各司其職,自主參與,積極協作,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再如,讓宣傳組、導購組等如何設計“愛心”公益廣告,吸引顧客心甘情願獻上自己的“愛心”,讓營業組、收銀組怎樣微笑服務,真誠打動每一位小顧客。同時,又進行習作前的相關指導,比如在活動時,讓學生們除了忠於職守,還要學會細心觀察周圍的場面、身邊的每一個“愛心舉動”,專心傾聽每一個“愛心話語”等。不僅讓他們要學會從一個場面上去用心感受,而且要讓他們從細枝末節裏精心地去體會。其次,活動後,搞好習作前的引導工作。一次活動,學生的體驗是豐盈的,又是零亂的。因此,必須讓學生圍繞中心,篩選可以入文的材料。四年級的學生,活動類的習作練習相對較少,應該教會學生在全文的佈局上,如何按照事情發展等順序來展開詳略得當地敘述;在某個場面的描寫上,怎樣做到“點面結合”;在某個人的描繪上,怎樣抓住他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做到形神一致等。此外,必須讓學生會選擇一些成語,運用一些巧妙地比喻、排比,來形容場面的氣氛。

從習作的質量來看,很多學生能做到總分結合,但對買賣雙方熱情的語言、神態、動作還刻畫得不夠細緻,對自己的活動經歷花得筆墨較少,在結尾時,自己的感受較膚淺,不知道怎樣去深入闡述自己的想法。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4

生活是習作源遠流長的一汪水。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年級指出:“讓學生樂於書面表達”,“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所感的及時寫下來。”創設情景,激發情感,引發學生寫作衝動,表達真情實感。語文教師要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引導學生要平時多一雙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這一階段,應培養學生體驗活動,纔會讓學生感到有材料可寫,習作課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多的枯燥與乏味,再加上激勵性的語言和批語,幫助學生建立起寫作的信心和勇氣,擁有成功的體驗,真正做到讓快樂伴隨學生的習作,激起學生習作的慾望,使習作成爲學生記錄心聲的需要。因此,本課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把寫作和生活聯繫起來,寫實實在在的事情,寫最想表達的感受,講真話,而這些,取決於學生作文素材的來源,學生的手中總是握有一支善於發現的筆,及時地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發現,不僅如此,還有那些好詞佳句、精彩片段,都會想源源不斷的泉水一樣,涌進他們的小詞庫中,成爲以後寫作最有力的武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量的積累纔有可能引起質的變化。我相信,如果學生能長此以往地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在他們記憶的小閘門裏,會有取之不盡的創作題材,不僅是現在,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努力爲學生創設生動而活潑的習作課堂,從課前導入,到作中指導,再到講評,都堅持以學生爲主的原則。尤其是評價以鼓勵爲主,在評價中引導學生怎麼樣去觀察場面,記錄場面,豐富自己的習作內容。

三、問題與不足。縱觀自己的快樂習作教學,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尤其是落實到一個“改”字上,做得還很不夠。在中高年級作文評改中,要多引導學生自我評改,相互賞評,提高習作批改的實效。但自我評改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鑑賞能力。給學生一些權利,讓學生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片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5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習作中寫出真情實感。

本次習作中,我注重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活動體驗,讓學生蒙着眼睛倒水,有的學生把水倒得太滿,溢出了杯子;有的學生把水倒偏了,弄溼了自己的褲子。通過活動體驗,學生深刻體會到盲人生活中的不容易,進而學會了理解殘疾人,幫助殘疾人。在活動體驗中,我還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過的體驗活動,促進學生間的交流,開闊了學生的思路,豐富了習作的素材。

在指導習作中,利用例文,較好的幫助學生抓住了習作的思路和習作重點,爲學生順利完成習作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一次體驗習作完成了,但我們不能只將目光停留在完成了一項教學任務上,要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增強儲備習作素材的意識,豐富自己的見聞。我們一定要抓住、用好這一個動筆的時機,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習作能力,讓動筆寫作真正成爲開展饒有興趣活動的一種需要、一種必然。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6

通過上這節寫作課,我感到習作指導課要取得成功,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全面考慮到各種教學因素,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中我覺得有幾點做的比較到位。

首先,在這節課,我通過讓學生猜謎語,小鴨子圖片,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發言。並教給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有規律可循。

其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動物,那就是從頭寫到腳,先寫小動物的頭、身子、四肢和尾。在指名讓學生完整的說小鴨子的可愛樣子時,學生領會的非常好,綜合了前面幾個同學的優點,一下子抓住了小兔子的特點,並概括出了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第三,生活習性方面的特點指導細緻到位,,讓學生知道從哪入手。教師出示下水文對學生是一種激勵。

第四,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修改有助於讓孩子將作文寫得更生動。讓學生們拿出筆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學生基本能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的比較具體,能把小動物可愛的樣子一一呈現出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本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在一些小的細節處理上不夠合理,例如我問學生誰能完整的把小鴨子可愛的樣子說說,我應該找幾個好的孩子說一說,這樣效果會更好。

2.教師語言組織比較瑣碎,不夠精煉,需要進一步改進提高,預設環節少,以至於有點前緊後鬆的感覺。

3.本單元的習作應該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

4.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時間去寫。

5.教師多用一點心思,就能創造出不同的課堂。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7

一、以“知”爲基石

所有的教學都應該站在兒童的立場。雖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但知識在兒童想象力的發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要爲兒童打開一扇基於知識背景、展開合理想象的習作之窗。拍賣會是本課的一個活動平臺,學生需要了解拍賣的一般流程,知曉相關規範。綠葉、水、空氣這三樣拍品雖是學生熟悉的,但因爲是500年後的物品,仍需要課堂上的介紹與描述。知識的鋪墊是兒童想象之翼張開、想象之輪速滑的跑道,能讓兒童想得更廣、更遠、更深。

二、以“境”爲依託

教學中,我以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圖畫演示等手段創設了一個仿真情景,帶着學生憑藉想象,穿越時空,來到500年後的拍賣會現場,學生們置身於拍賣情境,親身體驗拍賣過程,從而有了語言表達的源,有了鮮活的口頭和書面語言。

三、以“情”爲紐帶

兒童是情感的王子,他們的想象不是簡單的虛構,想象的世界往往就是兒童生活的真實世界,是充滿着真情的。教學始終注重對兒童情感的喚醒和激發,讓兒童的內心受到強烈衝擊,產生不吐不快的自我構建,兒童在習作時就能說真話、吐真情。四、以“導”爲方略。想象作文更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導如何把握一個度。我以爲,要能在課堂上構築收放平衡、生態和諧的習作磁場。我們不可束縛學生的思維,更不可硬性規定習作套路。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8

在作文教學中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大部分學生無從下筆,不喜歡作文課。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將是作文教學面臨的最大難題。每次作文課上課前,學生都流露出厭煩情緒,嘆聲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寫不好,無事可寫。試想,每次作文,學生都能瀟灑行文,輕輕鬆鬆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學自是一件易事。

解決這一難題,須從根源上找原因。教學中發現學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容空洞無物,缺乏創新;

二、沒有真情實感,空喊口號;

三、語言乏力,品之無味。

四、字數達不到要求。

找到了問題的結症所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興趣,蒐集材料

學生作文言之無物,緣於學生知識面窄,可寫之物太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較難的。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發生在身邊的事,網上的新聞告訴他們,讓他們說出來,交流後在寫,並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2、善於發現,勤于思考

其實,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還是很多的,只是學生都熟視無睹,習以爲常。老師的一個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囑,同學的一個燦爛的微笑以及校園裏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是學生寫作的題材。學生缺少發現的眼睛,不善於思考。教學中我會就某一件事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3、欣賞美文,品味語言

常於教材和課外讀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從寫作手法,修辭,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怎樣遣詞造句才使語言富有表現力。鼓勵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過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對作文有了很大的.興趣。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9

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是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結合本班實際對學生也進行了本次作文的訓練。對本次作文教學也有了一些認識和思考: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本次作文就是讓學生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這就是要求學生能注意留心觀察生活,注意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作爲三年級的起步作文就應該培養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興趣是最強的推動力。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難點。學生寫作文難、難寫作文已是普遍的現象。如何讓學生不怕寫作文,愛上寫作文應該是老師貫穿作文教學始終的研究課題。但是,應試時,作文的寫作往往會有字數等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學也會難免此俗套。我想:這也是與讓學生我手寫我心相矛盾之處吧!

3、審題是三年級作文教學的重點。本次作文要求裏強調寫熟悉的人的一件值得寫的事。因此,教學時一定要明確寫作範圍是熟悉的人,寫的事是一件值得寫的事。如果審題不細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因此,審題的教學應是一大重點。

4、語言積累和素材的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較狹窄,往往有所侷限。如:值得寫的事就是助人爲樂。因此,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很重要。學生在寫作時,所用的語言比較枯燥,語言形式也比較單一,所以在語言技巧的訓練上應該加強。

5、範文的合理適當運用。對初學寫作的人而言,怎麼用詞用句不知道,怎麼組織文章不知道。想有所創新,必先有所模仿。至於怎樣用,可探討。

6、細節描寫的訓練較難。例如本次作文,在寫事時,可寫人物語言、動作、表情、心理等。可是,學生不能較好地寫出來。怎樣訓練是個難點。希望能得到指導。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0

在教學經歷中,我認爲最難教的並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課文,課文的教學只要基本達到了三維目標,課文後再加以一定量的練習,就是掌握了課文。但是,作文的指導如何纔算是教會了呢?而且每個學生的程度都不一樣,如何讓好的文章出彩,差一點的文章有所改進,習作教學似乎並不是一遍就能通過的。

這次的習作是學寫一封信,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六年的小學生活,再現老師誨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學生心中對老師的情感,用一個個具體的事例情景表現對老師的感激和眷戀。

一、情感。

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在上課時讓學生談有關老師的話題,調動學生情感深處,有感而發,融入了學生內心情感體驗。再現生活現實,一個個關愛的例子讓學生回味無窮,體會六年學習的點點滴滴。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於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爲積累寫作素材,厚積而薄發,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開源活流,啓發學生的思路。同時課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導語讓學生走入充滿關愛的世界裏,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關愛意識。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內心的情感與積累的語言碰撞激活學生的情感,產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這次習作指導中體現明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滌,真正落實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觀。

二、方法。

作文課不是口語交際課,也不是講作文知識課;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不能空講做法,應該是寫中悟法,寫中用法。在上課過程中,我讓學生回顧一些寫作方法(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及書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寫作的難點。出示情景片段幫助學生寫作,在寫作過程中用寫作方法。使學生做到每次習作有一得。

三、改進之處:

本次習作的關鍵詞是“打開記憶的閘門”,但學生對母校的熱愛,對老師和同學的不捨的情誼,這些情感都沒有被激發出來。我可以通過音樂調動學生情緒、照片打開記憶閘門等方法,着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情感勾連他們對即將話別之人的回憶,激活他們傾吐的慾望。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1

1、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課”來教。

作文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可現在語文中的作文教學卻不容樂觀,或敷衍了事,或臨陣磨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升學壓力,現在的中考、高考作爲一種選拔性質的考試,分數仍是主要的,而語文試卷中的作文分數,佔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間。可實際情況又是作文分數相差不大,拉不開檔次。客觀現狀導致的結果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語文教師都認爲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學上得不償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閱讀教學上了。我過去教學也是這麼做的。但是通過這次教學嘗試給我最大的啓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作業或任務去佈置,要切切實實地把它當作“課”來上。

2、要把課文和寫作結合起來。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學作文一般都是以課文爲範例,學生依此爲樣,聯繫實際寫出文章來,如此反覆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文教學中,一定要着眼於學生的寫作,結合具體的篇,在遣詞、造句、立意、佈局、謀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爲學生作文提供依據和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吸取有關的語文知識和藝術營養,學會借鑑和模仿,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我上的這節作文課,圍繞着寫遊記進行訓練,聯繫例文《龜山漢墓》,從分析學過的文章中的線索、重點、抒情、表現手法等方面來進行教學,這就比那種棄課文而不顧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課效果好得多。實踐證明,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脫節兩敗俱傷。

3、教給學生方法。

長期以來,我們在作文課上,教師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學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夠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就拿寫遊記來說,我們經常提到,學生也不陌生,但怎麼寫,有沒有規律,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夠的,還必須提供一些能夠實際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在這方面,我這節課做了有益的嘗試。告訴學生寫遊記時要注意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實例來進行分析,並教給學生寫遊記的方法。

4、張揚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這次教學還給我一個啓示就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當成考試機器,當成接收器來進行教學,其實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中學生在心理上已逐漸走向成熟,自我意識和創造慾望正在增強,而且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文字表達能力,爲學生創造一個發揮才能的舞臺,無論是背誦、回答問題、還是口頭作文,都讓他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增強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合作精神展現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對話的過程,是學生應用語言的過程,是一次人與自然對話的過程。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上課上到了《習作一》,從文本表面上看是就是一篇很平常的三年級的學生要掌握的看圖寫話習作。在研讀文本的時候,我對這樣簡單的習作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不就是按照教學要求而讓學生知道如何根據圖畫寫出圖意,知道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完整的意思來分段。

說實在的,孩子們真是我們教育最好的研究對象,他們的不定性和隨機性給我們很大的研讀空間。因爲我所帶班級有從一年級就開始學些日記的基礎,再加上我比較重視孩子早期對文字的敏感度以及接受能力的培養與關注,總的來說,每天的日記無論是什麼題材,只要是堅持寫,對他們的習作和表達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於是,在我個人看來,這樣簡單的範文對我班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還能在掌握本次習作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後,還可有自己更高層次的領悟與發展。於是,我這樣開始了一種習作教學的嘗試。

首先,我讓孩子們就原文學習,達到了本次習作的教學要求。但是,就在孩子們以爲就此往下繼續學習其他內容時,我卻讓孩子們再看圖,想象,我們還可根據自己的觀察將如何給範文增色?讓它更加生動形象,更能將一件簡單的敘事文章更聲情並茂。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重新觀察圖畫,他們看到範文中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神情沒有細緻的描寫,於是,他們就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了自己新的理解和觀察到的內容;他們看到字裏行間的缺少修飾成分和具體描寫,隨後,他們就一點一點的補充,最後,他們還能在原文的結尾加上自己的感受。

從第一段開始在老師的提示下的查找、補充、擴展;由於我不斷的激勵,讓孩子們有了更多更主動的自我發現。每個孩子都努力的關注細節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到最後,他們以敏銳的觀察和發現,反覆的比較和斟酌,把一篇平實的文字讓它更爲生動的展示在我們面前,孩子們的興奮和幸福就象花一樣的綻放。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3

1、激發興趣,導入習作。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本次習作教學從學生樂於接受的談話開始,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引發學生情感傾吐與交流的慾望,做到“情動而辭發”,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這次習作。

2、用好例文,指導習作。首先,新聞“主體”部分的寫作是教學的難點。學生受以往寫記敘文的影響,往往會把主體部分寫得詳盡具體,繪聲繪色。教學中,利用兩段文字,一段是記敘文式的詳細描寫,一段是新聞式的概括描寫,讓學生進行品讀、比較,使學生感悟到新聞主體的寫作要領是:用概括的語言寫出大體經過,爲學生後面的習作練習做好鋪墊。其次,新聞報道的“題目”是畫龍點睛之筆,先對例文上的標題進行品評,再在後面練說遇難時,運用“劉翔奪冠”的幾個標題進行品讀,發現其特點。這樣以後,學生對於標題的擬定就找到了一塊摘果子的跳板。

3、取材生活,落實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這次習作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周圍的生活。由準備時的看新聞,到上課伊始的說新聞到品析標題,再到最後寫新聞,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習作學生不會爲“無米之炊”而愁煞。

4、作文講評,放扶有度。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修改習慣和修改能力,因此,對習作的修改,老師只是提出提示性的修改建議,具體的修改過程,交由學生自主思考、操作,並提供生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學會修改。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4

在這次精品課的研磨中,我一共上了四次人教版四年級第五單元的習作評講課,上完了評講課後,我有如下的反思:

這節課的收穫就是能鼓勵學生圍繞修改的要求大膽的去修改作文,並且立足點是放在以他們的修改爲主。在教師利用範文示範如何修改後,引導學生理出修改的方法。然後,學生們按修改的要求自由修改作文,再交換修改,最後教師展示學生修改的作文,再次明確修改的方法。這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許多學生都能按要求從作文中找到要修改的地方,並能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意見。老師發揮了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的作用,讓作者本人發表看法,讓同學們對作者提建議,說鼓勵的話,讓作者談感受等。

這節課的缺憾是對學生能力瞭解不深,如果示範評講時評講兩篇風格不同的作文,展示時出示兩篇修改效果較好的作文可能效果會更好。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語言要簡明扼要,用範文去引導。評講時語速過快,第一篇有一個地方出現了錯字,學生沒有指出,我也沒有指出。對一些中下生,要讓同學多,這樣不僅對作者有好處,對大家都有好處。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5

1.充分利用文本

本單元是以“自然奇觀”爲專題編寫的,由四篇課文組成,這些課文雖然都是描寫自然景觀,但描寫的方法卻不一樣,各有特色,每篇課文都是經典之作。除了四篇課文以外,還安排了很多與專題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如“資料袋”中有相關背景材料的介紹;“口語交際”與“習作”要求學生就自己瞭解的自然奇觀展開交流;“日積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趣聯,教學本組課文,主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揣摩、品味語言,從字裏行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要重視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課文中精彩的語段應讓學生熟讀成誦。另外,應建議學生運用課上獲得的閱讀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五彩池》。通過學習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做好充分的準備

雖然,用了整整兩節課來進行作文教學,但我覺得值得,在孩子下筆前進行指導,有助於學生養成下筆三思的作文習慣。教學本單元開始,讓學生收集自己曾經旅遊過的景點的資料,初步學會篩選資料,這樣要求明確具體,有助於學生目標明確的蒐集資料,而且有助於在資料蒐集過程中回憶自己當時的親身經歷,爲寫作選材作準備。接着,我利用連堂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上臺介紹他們的景點,老師相機在一旁點撥、提問,有意引導同學留意選材。最後,老師才介紹“如何寫景”的幾種不同結構、方法。

3.學生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通過批改第一單元的習作,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是作文結構更加完整,掌握了習作的三段式,重難點突出,觀察仔細。二是學會運用自己平時閱讀中積累的好詞佳句,爲習作錦上添花。三是學會運用課文中學過的寫作方法,如修辭方法、中心句、過渡句、首尾呼應等等。四是書寫水平也有了進步,學生的對待態度端正。

還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個別學生的習作內容有些偏少,今後還要加強閱讀,多積累,多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