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近日來的頭腦風暴,讓我對小學語文的思考更深了一步。

連續兩日,董非老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與診斷》的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點評;11月12日,吉春亞老師《“鳳辣子”初見林黛玉》課堂教學展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精彩報告,今日李衛東老師《陶罐與鐵罐》的教學展示和關於分年段閱讀教學的精彩報告,都是我這次培訓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有不同層次的講課教師們,都讓我們的心裏小學語文,進一步,更進一步。

自己的課堂教學有很多需要反思:

一、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

正如老師們所說:“目標只是戴個帽”。曾細讀過文本,甚至也像專家一樣品詞習句。但真的沒想過設計的目標該怎樣去寫。更談不上反思教學過程怎樣的成教學目標。只是從形式上反思課堂是否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效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理念應牢記心中。

二、一直把握不好年段寫作的課程目標

課標對寫作的要求,每個年段是個有側重的。不光是我,連我工作周圍的教師羣體,也總是把低年級的寫話目標定得太高。尤其是我們的作文閱卷,太缺少人性化。往往以表面的字數、卷面去判定分數。一些有創意的表達,在毫不留情的教師手下被扼殺。老師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

三、反思教學重、難點的設計

和教學目標一樣,重、難點只是我們教師心中的重難點,未能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正如李衛東老師所說:備課貝殼備到深處是在備孩子們的心靈,捫心自問:有多少時候,我們是這樣。

四、反思自己解讀文本的深度。

教學生活中,自己也是相當認真的一個人,特別喜歡咬文嚼字,讀出自己與教學參考資源的不同之處,也常去思索。但今天聽了李衛東老師對文本的解讀,真的讓我汗顏。反思自己:只是從表達的角度品詞習句,沒有關注到詞語背後還隱含孩子們思維的訓練。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

新課標明確提出: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孩子獅子的興趣。細細想來,如果沒有教師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對語言文字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何以引導學生去愛、去品。幾位授課教師對語言文字的解讀,給我們指明瞭向前的路。

要想改變,關鍵是我們的理念要變。感性的認識,成就不了我們的智慧。做智慧型的教師,我們纔會成爲享受語文的人。

用一位同仁的話:每人進步一小步,語文教育將向前一大步。

期待我們夢想成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橋》這篇課文聲情並茂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的洪水,他以自身的威信、沉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身,用自身的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這篇課文情節跌巖起伏,扣人心絃,在表達方法上有四個突出特點,根據本課特點,我將這課分兩課時上。第一課時: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老漢的高大形象;第二課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中有特色的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針對第二課時的公開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 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課文處處充滿着人性的美,在第一課時上完後,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預習想,提升朗讀水平。自讀後,指導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二讀,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在本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朗讀,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想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讀出感情,從中感受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慢慢進入意境。三讀,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分男女讀、小組讀、全體讀、輕聲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直至朗讀成誦。這樣,大多數學生能熟讀成誦,當堂背誦已不成問題。就這樣將朗讀貫穿古詩教學過程,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進行朗讀訓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走近古詩,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課前,我讀這篇文章,覺得這篇課文告訴學生什麼叫好朋友,人與動物之間一種純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和布穀鳥對話時的無拘無束,喜鵲對未來充滿信心,不正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嗎?好朋友是能催你上進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不正是人類積極向上的動力嗎?

教學中,我緊扣住主線——“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啓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閱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爲主線展開學習。

教學中,我還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同時這一句式也爲之後的'想象說話打基礎。孩子們沉浸在其中,樂此不疲。

“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但是,由於時間和鋪墊不夠,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第二課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一句中的終日忙碌、飛行整齊、搏擊風雨去掉行不行?”學生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爲什麼不行?我追問到。學生馬上展開了熱烈地討論。有的說:“這幾個詞分別代表了燕子、大雁、蒼鷹的特點,不能去掉。”有的說:“如果前面不出現這幾個詞,後面我所認識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沒有說服力。”還有的說:“正是因爲燕子、大雁、蒼鷹具有這些特點,所以我們纔會去學習他們的可貴精神。”那麼,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啓示呢?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伴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要在生活中得以顯現,因此小學教師要把握住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重點,要對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培養,讓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更好的發揮。通過作文教學可以讓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詞語的使用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指導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對作文指導教學進行反思,明確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問題,採取更加有效的實踐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

傳統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家長和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在對學生進行總體評價時也以成績爲標杆。但是這樣可能造成學生在作文當中失去了寫作興趣,出現生拼硬湊的情況,還有些學生提起作文就感覺非常困難,甚至對整個語文學科都失去興趣。教師使用傳統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得知什麼是作文技巧,怎樣才能獲得作文高分,在作文指導課上也是給學生念範文,讓學生背範文,這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文筆[1]。

教師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若是不能進行很好的培養,那麼教學也只能是照搬照抄一些模式按部就班地完成,不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寫作是一個學生知識積累和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按照自己的內心進行寫作,並且提升寫作興趣,善於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連貫地表達去創作。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固守的思維模式,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增強作文教學指導能力,爲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作與發展空間。

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屬於獨立的個體,教師要改變過去單一保守的作文指導方式,以學生爲中心,關注學生學習的階段性差異性以及互補性,面對全班不同的學生要進行因材施教,做好不同的作文指導。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爲學生私人定製各種作文指導模式,激發學生的作文潛能,促使其對作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2]。例如,一些學生可能比較喜歡古詩詞,但是對古詩詞的運用有限,那麼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作文段落中引用一句古詩詞,這樣不僅增添了作文的色彩,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含義以及運用的方式。

還有一些學生對於成語比較感興趣,也可以用來增強作文的色彩。在作文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地激發起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給學生的作文創造一個能夠發揮自我能力的空間,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樣學生的寫作方式能夠更加多元化,思路也更加清晰,可以獲得一定的寫作靈感。

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於感性認知的階段,興趣是他們參與學習的最大動力,只有他們對學習產生了慾望需求,纔會積極主

動地參與其中,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下,必然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對小學作文教學優化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進行寫作興趣的激發和培養[3]。在小學的作文指導過程中,可以將情感體驗思考學習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生活,理解生活,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更加充實。另外,教師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地發揮,強化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例如,在以《我的爸爸》爲題的作文時,教師要減少範文的舉例,也要改變過去讓學生背範文的情況,而是讓學生回家去觀察自己的爸爸,爸爸的特點有哪些?爸爸爲家庭做了什麼?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思考,自由地發揮,這樣減少了範文的參考,學生的寫作框架和語言可能在組織上出現一些問題,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己的體會體驗,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

寫作永遠離不開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讓學生進行作文的積累,可以增加閱讀課外閱讀積累,讓學生善於做筆記,在閱讀中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另外,在積累的過程中也要善於多動筆,多讀書,養成記錄良好體驗的習慣,可以將自己看到的一些精美的詞彙片段摘抄下來,也可以進行拓寫和仿寫,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4]。

例如在課文《慈母情深》的閱讀中,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注意對人物的細緻刻畫描寫,同時理解到文章主旨,感受慈母的善良與慈祥,然後要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的生活實際,從自己與媽媽的點滴故事當中更加深刻地體驗母愛的偉大,這時如果讓學生以《我的母親》爲題寫一篇作文,學生的作文質量一定會更高。除了課內閱讀之外,還要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延伸,教師推薦一些優秀的適合的課外讀物,從而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拓寬視野,這都有助於促使學生更好地駕馭語言文字。

總之,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上的創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充滿興趣地進行作文的寫作,不斷提升寫作能力,提高作文質量,爲語文深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文《小露珠》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通過講述露珠的形成以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動植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麗,心靈的美麗。她在美化、滋潤萬物的同時蒸發了犧牲了自己。讚揚了小露珠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的語言、思想啓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因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顯現出了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第二課時的時候,就打算讓學生的這股熱情高漲些。於是,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我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這個童話故事,成爲故事中的一員。比如,在教學第一小節時,利用課件讓學生邊看邊聽,這樣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爲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我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的.時候,即小動物和小露珠問好的環節中,我先讓學生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小動物是如何和小露珠打招呼的,然後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和小露珠的對話,最後讓學生扮演故事中小動物的角色用書中的語言來讚美露珠,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讀起課文來也比較有感情了,真正是帶着友好,讚美的語氣來讀課文中小動物們的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啓發學生想象後再創設情境。比如,在教學課文第三段時,我讓學生在學習了課文後,朗讀過課文後,再閉上眼聽教師範讀,想象童話描繪的內容。學生就在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美麗的大花園,鮮花嫩草生機勃勃。在教學第七小節這些植物向小露珠告別時,我讓學生說說如果這些植物此時會說話,他們會對小露珠說寫什麼呢。這樣就讓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利於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

但是在教學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在朗讀方面沒有處理好,沒有給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讀,因此他們也沒有讀到位,沒有讀好,沒有讀出感情。以及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因爲時間沒有控制好,因此在教學時顯得急促了一些,沒有讓學生充分地說爲什麼喜歡小露珠,以及喜歡小露珠的什麼。所以最後點明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時顯得有些突兀。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針對這些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力求自己做得更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唯美的童話故事,讀起來生動有趣。這裏第一小節中我通過小露珠的動畫讓孩子體會“越來越大,越來越亮”並且可以用“越來越……越來越……”造句,這個大多數孩子會。

第2-5是一個部分,我讓孩子自學,說說小露珠遇到了誰,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都在讚美小露珠,這個大多數同學可以理解。接着讓孩子說說怎麼讚美的,我通過圖片讓孩子感受圓潤、閃亮、透明,然後仿造句式說話,這些,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並體會外在美

第6小節小讓孩子說說植物爲什麼喜歡小露珠(格外精神、生機勃勃)再讓孩子讀出生機勃勃。接着讓孩子理解了比喻句,並通過比喻句體會小露珠的美,並進行了一個寫話練習,然後再讓孩子體會太陽公公的“披、爬、染、照”四個字,瞭解小露珠所處的'環境之好。

第7小節,小露珠快要消失了,可是她爲什麼還笑盈盈呢?孩子們能回答因爲她爲植物做了很多事情,很開心。這裏便可以讓孩子說說植物因爲內在美而喜歡小露珠,引導孩子說出無私奉獻。然後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一顆小草,該怎麼告別呢?有些孩子說的很好,比如:小露珠,你真棒,爲我們做了這麼多,讓我們煥然一新,明天一定要再來啊!

本篇文章,句式練習比較多!主要體會無私奉獻,感受大自然的和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在準備了三天之後,今天,我滿懷自信的走進教室,開始了《梅蘭芳》這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教五年級三年了,這一課我一直認爲比較失敗。所以今年我精心準備了這節課。上完之後自我感覺良好,但還有不足,現在對這一課做如下反思,從而激勵自己“日進有功”。

《梅蘭芳》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梅蘭芳大師想方設法一次一次拒絕爲日本侵略者登臺演出,表現了梅蘭芳的`偉大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努力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效果較好。

體現以讀爲本的理念。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開精讀學習。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進行批註,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透過重點的句子、詞語反覆體會,談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再隨機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學生通過讀書感受到了梅蘭芳大師高尚的人格和愛國情懷。

不足之處:

1、課堂氣氛還不夠活躍,學生的參與面相對較窄。

2、精讀課文時,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還浮於表面,不能很好的透過詞句深入體會、感悟。

不足之處將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一節教學效果好的課,必定在教學的總體設計上把握了教學目標、學生的學情,體現了思維的坡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因此我認爲教學設計必須把握一切圍繞學生需求這一中心原則,才能最終保證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教育理念及課程改革的實施,新的評價方式更多地強調對學生的關注,尤其是發展性評價強調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着眼學生的未來,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前後對比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每節課的好壞,要關注老師和學生兩者的感受,不是教師自我感覺良好,就說明這節課就是好課了。我們更多的應該去關注學生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麼?教師所給的是否是學生都想要的?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受到學生的歡迎?活動中的哪個環節最受學生歡迎?哪個環節最不受歡迎?……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題目設計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多邊活動,師與生、生與生間的相互交流活動主要是靠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生生之間的信息傳遞來實現的。學。怎樣設計好課堂提問呢?首先是精,課堂提問不在於數目多,而在於質

量高優劣。教師的課堂提問要能啓發學生積極地思考,要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能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愛好,要能層層深進擊中知識的本質,要能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題目,要避免諸如:"你們懂不懂啊?""會不會啊?""有沒有題目啊?"等沒有思考價值的題目。其次是時機要恰當,要把題目設置在知識的重點之處、知識的轉折和發展之處、學生碰到學習困難之時,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啓發學生積極的思維,節省教學的時間,進步教學效率。

二、練習設計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課堂練習是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服務的,學生通過練習來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所以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如何設計高質量的課堂練習呢?首先,課堂練習設計要有一定的數目和質量,基本題要練足練好,要確保學生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進步題要能真正發揮其作用,要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數目而輕質量。其次,課堂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有變化、有發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複練習,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不可重發展進步題的練習而輕基本題的練習。再次,課堂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不要面面具到,不要均勻使用氣力,要重點知識重點練、難點知識反覆練,對於學生輕易混淆的知識,要設計一些新舊知識的對比練習,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

三、教學互動要體現學生的尊重

所謂教學機智即教師在課堂中對於學生的問題或回答給予積極、真誠、靈活的迴應。而這種教學回應反應出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更體現了教師關注學生,尊重學生。通過這樣的真誠迴應,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她)的理解與尊重,師生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記下每一次的教學機智行爲,日積月累,教師的自我駕馭課堂的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

四、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對於一些學生易於理解和把握的知識,可採用嘗試教學法、引探教學法、自學輔導法和練習法進行教學。但是,在一節課中所用的教學方法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實際教學的進程交替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的教學內容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這就需要和實際情況擇優選擇。

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的內容、本人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爲準。值得一提的是:選擇教法要符合學生的熟悉規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決不能憑空想象,不切實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荷葉圓圓》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語句優美,輕快活潑,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充滿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結合我班孩子的特點,在教學上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以讀爲本,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學習書面語言的有效途徑。根據本文語言優美、內容通俗易懂的特點,我在課堂上貫穿了“以讀爲主,感情體驗”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件、圖片,讓孩子們認真觀察,通過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們換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喜歡荷葉的心情,並在朗讀中自然流露。實踐證明,這樣做一方面孩子在讀中感悟了課文內容,讀中體驗了思想感情,孩子們從課文學習中發現美、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讀中培養了孩子的朗讀能力和愛讀情感,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因爲課文的第2、3、4、5、自然段的.內容是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來寫的,結構一樣,所以我決定在教師帶着學生學一個自然段後,總結出“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議一議、演一演”的學習方法後,抓住“小夥伴們把荷葉當作什麼?小夥伴們在荷葉身邊幹什麼?”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在教學“小水珠”這一自然段時,理解“小水珠把荷葉比作搖籃。”是一個教學難點。因此我讓一個孩子來扮演小水珠躺在荷葉上,問她的感受,孩子說出“舒服”一詞,接着讓她帶着這種感覺讀文段,讓其他學生聯想嬰兒在搖籃中的情景,在孩子們饒有興趣的觀看中、想象中,本課的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接下來,四人小組根據關鍵問題“小夥伴們把荷葉當作什麼?小夥伴們在荷葉身邊幹什麼?”進行學習、議論、彙報交流,有了前面的鋪墊,這些環節都能較爲順利地展開。

三、模仿課文說話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童年是發展想象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羽翼,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條件。我們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利用好教材,積極發掘教材中的“想象點”,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思維活躍起來,讓知識豐實起來。在學完全文後,我引導孩子用“( )說荷葉是我的()。”的句式說話。爲了降低難度,我把小鳥、螞蟻、蝴蝶、小蝦請到課上來,有了課文作爲範本,又有了這麼多素材,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被打開了,留下了這些精彩的話:小鳥說:“荷葉是我的(小牀)。”

螞蟻說:“荷葉是我的(運動場 )。”蝴蝶說:“荷葉是我的(舞臺 )。”小蝦說:“荷葉是我的(雨傘 )。”

四、課堂也留下了遺憾

1、總的來說,孩子讀書是從讀得不熟練到讀得流利到比較有感情,但是課堂上讀的趣味應該再濃一些兒,讀書還是浮於表面,沒能引領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更好地提高,如何讓孩子整堂課始終能饒有趣味地讀,讓不同層次的孩子以不同的發展,值得我細細琢磨。

2、在設計課時,我設計學習全文後創編小詩,‘誰說荷葉是誰的什麼?誰在荷葉身邊幹什麼“這一拓展,在課堂沒有呈現出來。

3、這節課,我設計了“聽、說、讀、寫、拓展”等五個環節,結果由於學生在選擇一個文段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出現了小狀況,造成時間處理不合理的關係,寫生字“朵、機”的環節在課堂中未能體現出來,達不到新課標每節課寫10分鐘的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於“一萬三千多裏”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爲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擡”“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擡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擡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裏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緻。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說:“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着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

望口、射口、城臺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瞭,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本課課文比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但從實際教學來看並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幾處重點語句分別讓學生體會嘎羧的懷舊、英勇、善良育忠誠等,但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

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師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我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每當孩子們做錯事時,作爲老師既不能打,又不能罵,該怎麼辦呢?我想:要孩子們長記性,就得換種方式來懲罰。

放學鈴打響了,孩子們紛紛揹着書包回家去,教室裏剩下寥寥無幾的幾位孩子,他們有的在做作業,有的下棋,有的在看書,看着他們專注的樣子,我心滿意足地返回辦公室,剛坐下,正準備喝一口茶,我的雙眼透過辦公室的玻璃窗看到了小鎮和小旭兩人從教室門外的窗口翻進教室,還在教室裏追逐打鬧,並踩上了同學們的桌子上,嚴重影響了其他孩子。我連忙放下茶杯,走出辦公室,剛到教室門口,他們倆已經看到我了,都自覺地來到我跟前,一言不發,等候我發落。此時,我火冒三丈,很想狠狠地訓他們一頓。類似這種危險遊戲,我講了多少遍?其中的後果,我和他們一起分析了多少回了。我的直覺告訴我,他們一定做好了“洗耳恭聽”的準備。我正欲發話,看着他倆扔低着頭,我想,這次來個出其不意,看看效果如何。

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平緩地對他們說:“你們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做兩件事,第一,把教室的窗臺和所有的桌椅都擦乾淨。

第二,把教室的桌椅擺放整齊,完成任務以後過來向我彙報,好嗎?”

他們一聽,先是愣了一下,露出驚訝的表情,接着滿口答應着回教室忙碌起來。看着他們認真忙碌的`身影,我心裏一陣竊喜,這個方法已初見成效。

過了二十分鐘,他們倆興致勃勃地過來向我彙報,還和我談了勞動後的體會,最重要的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爲。聽完後,我摸了摸兩個小傢伙的頭,說:“老師相信你們以後都不會再做這樣的錯事的。我決定原諒你們。”他們開心地說:“謝謝老師!”

從此以後,他倆果然如我所願,再也沒出現這樣的錯誤行爲。美國心理協會會長in表示,在糾正孩子錯誤行爲的過程中,一切強硬的懲罰手段都是無效的。只有讓孩子不斷重複“好行爲”,同時得到有正對性的表揚,才能變得越來越“合作”。

溫柔地糾正不良行爲,不是說教,更不是體罰,而是一種沒有傷害卻有效果的“變相懲罰”。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我也採用了很多種朗讀的形式,很多種有趣的教學形式,學生的積極性應該是很高的。對於預期的目標也基本上完成的可以。

這篇課文主要是讚揚了秋姑娘關愛別人的一種品質,我喜歡在文章上做點文章,我想課文的編排意圖也是如此,希望每位教師都能真正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於是,在課結束時,我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平時像信上這些關心的話語,都是誰對你說的?學生們脫口而出: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親人。我又問學生,你對他們說過這樣的話嗎?教室裏安靜了,大多數學生說沒有。在我的意料之中。我臨時佈置給學生一個特殊的家作,讓孩子們回去爲長輩洗一次腳(於是就有了前面上傳的寫話內容,因爲班級之間進度不一樣,所以先上傳了寫話,後上傳了反思),學生們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對他們說,這次作業很重要,做完了之後把它寫下來,讓我看看你們的行動。

結果是讓我感到欣慰的,寫話的內容很真實,很多家長給我來了電話,對我佈置這樣的作業表示感謝,有的在家作本上留言,說:俞老師,感謝你想得很周到,沒有這樣的作業,我的.孩子可能還沒那麼快長大。我聽了,看了,也很感動。作爲一個教師,不僅教書,還得育人。懂得關愛別人應該從小培養,大人的麻木,不懂抓住契機激發,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只是知識上的巨人,品質上的矮子。這樣的矮子於社會,於家庭,有何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回顧多年的教學生涯,我發現最近幾年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真可謂是日新月異,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如何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和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呢?在聽過優秀教師們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後,我慢慢的體會到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將要行走的方向和目標。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景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在聽王梅老師的語文課時讓我的感受頗爲深刻。對於如何讓孩子們記熟這些字母的時候,王老師並沒有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字母的外形加以想象,從而找到熟記的小竅門。而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沒讓老師失望,他們用了各種各樣的想象,找到了適合他們熟記這些字母的方法。於是我理解到,只要老師放手讓學生去創造,學生們一定會讓老師有意外的驚喜。

2、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是很好的證明。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 “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描寫原始的自然風光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象資料展示美麗雪峯、湖泊、瀑布,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的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師。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的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師”!

總之,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感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由於故事情節簡單,課前安排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媽媽當時的心情。我覺得從學生的興趣着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遊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的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但是在 “如果老師是鴨媽媽,就不讓小鴨子去,請問你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這隻鴨媽媽?”這一環節時,我的本意是讓學生體會鴨媽媽不是不喜歡小鴨子而是讓小鴨子自己去學會本領。可孩子們沒有能真正體會我的用意,很多孩子因爲喜歡我所以就說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這絕對是預設之外的東西!面對新的生成,我雖然有些着急,但沒有爲了達到目的而輕易地阻止學生的回答,仍微笑地面對學生,慢慢地引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鴨媽媽說的話的用意,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由此我想到,在課前預想更多的可能,在課堂用心去關注更多沒有想到的“可能”,是我們要努力追求的課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