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引導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正在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協作者、組織者的新型教學關係轉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走向語文教學的前臺。

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讀。

在教學第一小段時,請學生輕聲讀,並想一想你能從中讀懂什麼?有什麼不懂的要問大家?讀後交流。

生1:我讀懂了商人丟了駱駝。

生2:我讀懂了它心裏很着急。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來的。

生3:還可以從着急、趕上去問可以看出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那誰能讀出商人的.着急呢?(指名讀,自己讀,齊讀)

而在教學第2——9自然段時,分角色朗讀,有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讀等。

更有趣的是教學第十自然段時,學生學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讀老人話時,學生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模仿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培根曾說:在所有的知識當中,關於方法的知識最重要。課標也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在教學中進行學法滲透,是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實踐當中對學生進行技能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巧妙利用“金鑰匙”,抓住訓練的重點交給學生方法,培養能力。

看課題猜內容是三單元語文天地裏的金鑰匙的內容,是學習方法的提示,讀一篇文章的技能訓練。看課題猜內容其實就是讓學生明白課題很重要,課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課題上隱藏着很多的信息,通過讓學生看課題猜內容一來讓學生掌握看一篇文章應先從題眼入手,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二來是讓學生初步感受整個文章所選取的內容都是爲表達自己的中心而服務的,怎樣謀篇佈局,怎樣選材等等。因此我通過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瞭解並嫺熟掌握這種方法。

二、抓重點詞句,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

本文的重點和難點就是通過學文來理解“飛”和“奪”的含義。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備課時我對學生進行了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分析,想採用先整體感知飛的內容,再提煉飛的.含義,可能這時候學生的理解不太到位,於是我再引導學生通過勾畫表現“飛”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和感悟這些句子的含義,從而明白紅軍戰士在遇到很大困難的情況下依然用驚人的毅力克服,目的就是爲了搶在敵人的前面,也就是急行軍。在敵人都無法克服的困難前,紅軍戰士做到,並及時到達瀘定橋。引導學生讀議這些句子後在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來理解“飛”就比較容易了。通過一系列的訓練,逐漸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句子纔是重點句。讓學生逐步學會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教材在第1單元,第3單元和第5單元做了詳細的指導,因而通過具體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這種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感情朗讀要講法,並在實踐中得法。

這個班的孩子在朗讀上有很大的不足,就是老是唱着讀,沒有感情,平平的朗讀猶如死水一潭泛不起一絲漣漪。究其原因,除了平時的習慣以外,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理解不夠,感情不夠投入,學習課文沒有激情和興趣。“文章不是無情物”每一篇文章都蘊載着豐富的情感,每一篇課文的語言都是孩子們學習和積累的材料,都是作者情感表達的在載體。特別是紅軍攻佔瀘定橋的場景很感人,很有氣勢,很容易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於是我在課堂中用語言充分渲染氣氛,將孩子帶入到那激奮人心的戰火中,我激情飽滿的範讀,將學生的感情之火點燃,學生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內容,走入了情境,於是真的是讀出情,讀出意,讀出精彩,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總之,我們的教學是爲了達到“教而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滲透學法的指導,不斷地訓練學生,讓學生掌握閱讀的各種方法,就能形成各種語文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書的世界》是一個開放單元,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大語文環境,讓學生直接接觸文本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注重課前的研究性學習:

課前,除了由家長帶領孩子到書城買書,我還帶領全班學生到新華書店買書體驗買書的感受,同時還可以瞭解書的分類、目錄的作用、以及封面所包括的內容,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學校有圖書室、閱覽室,學生們在借書、看書的過程中,提前走進了“書的世界”。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們都會信心百倍地走進課堂。

二、“闖關”將課堂各個教學環節很自然地聯繫在一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本課涉及面較廣,要求認讀的生字雖說只有8個,但是“認一認,讀一讀”中的識字量卻不少。“五字教學法”第二個字就是“趣”,即激發興趣。“教師要有愛心和激情,善於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本節課中,爲了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闖關”這一競賽形式,順應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性格特點,讓孩子在比賽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通過四關,將“從哪裏可以找到書”“向同學們介紹一本你最喜歡的書”“認識書的封面”“查目錄”以及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興們興趣盎然地學習知識。闖關由“小精靈”帶領,每一關都給學生一個懸念,讓他們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求知慾望。如,第四關出現了一面泡泡牆,泡泡裏到底是什麼呢?學生們急切地想知道結果,因此,只要點擊自己喜歡的顏色的泡泡,就可以知道結果,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在生活中識字,在遊戲中認字,利避單調的識字教學。

1、遊戲中引導學生髮現識字的規律。闖關做遊戲,點擊泡泡牆識字,如醜與王的認讀,先出現“土”,由土的變化而認識醜與王,學生自己找出規律“熟字加筆畫或熟字加部首”可以識記新字。課堂中,有學生還會講出土加“示字旁”變成“社”進行了拓展識字。

2、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識字,提倡“兩條腿走路”。進行拓展性識字。交流自己喜歡的圖書的過程中進行了拓展性識字,將課外自己的識字帶進課堂學習,認讀“工具書、教科書、連環畫、雜誌”等詞語結合自己的生活,做到在生活中識字。

四、課堂上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如在“第二關,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書”這一環節中,不僅生生之間進行了交流,師生之間都互相介紹了自己喜歡的書。師生的交流使老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而不是學生學習的旁觀者,課堂的主宰者,給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營造親和、愉悅的氛圍,寬鬆、和諧的學習機會;生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學習,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互相介紹,不但使他們又知道了許多書名,增長了見識,而且在口語交際活動中鍛鍊了口語水平,進一步激發了閱讀興趣。

五、調動各種感官的積極性。

教學中,採用“聽一聽、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課件展示“四大名著”的音樂及畫面,讓學生在聽、看、猜的基礎上說出書名,使學生的各種感官都運動起來,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

本節課我打破常規的課堂教學方式,採用闖關的方式較爲新穎,但是課堂上對於千變萬化的學生有時把握不住,因爲他們隨時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情況,所以還需要教師進一步備學生,以“不變應萬變”。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經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僅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村居》展現的是在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的春光中,兒童放學歸來,放飛風箏,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這首古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節課,我引領孩子三個階段的朗讀:一讀,初讀古詩,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這樣做,有利於複習漢語拼音,也有利於學生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水平。自讀後,指導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二讀,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在本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朗讀,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想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讀出感情,從中感受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慢慢進入意境。三讀,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分男女讀、小組讀、全體讀、輕聲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直至朗讀成誦。這樣,大多數學生能熟讀成誦,當堂背誦已不成問題。就這樣將朗讀貫穿古詩教學過程,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進行朗讀訓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走近古詩,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觀潮》這篇課文裏,描述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資料是課文的重點。而抓住重點詞句來品味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是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研究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播放課件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爲本,讓學生聽範讀、自由讀,邊讀邊體會,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所以,我重視“讀”。學生自由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我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我的見解,允許有不一樣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優勢,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播放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動的速度。經過朗讀課文,再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更進一步使學生驗證了自我的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上《觀潮》這課,是我第一次開始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在上完這課後,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運用過早時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時也應研究“因課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本堂課中,我嘗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從而更好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種新穎的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畫、飛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圖等,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加強詞、句的訓練,說話的訓練。如:學生通過欣賞彩塑,親眼所見彩塑的不同神態和不同個性,仿照書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再說說這些彩塑還有哪些不同的.神態和個性。

再有“飛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浮,漫天傲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指名聲情並茂地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進行想像。然後讓學生把想像到的飛天的畫面描述出來。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深刻地記在腦海裏,即進行背誦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正式上課時,我詢問學生向別人表達歡迎、祝福應當用什麼方式?啓發學生對聽課教師的到來表示歡迎。緊之後經過生活化的幾幅掌聲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掌聲能夠帶給人信心、勇氣和力量。在教學中,緊扣掌聲前後英子的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體會英子的內心境感。

(一)成功之處:

1.本次教學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境、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明白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2.我採用了“以讀代講,主角轉換”的方法,經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我尋找感受英子不一樣的內心世界。經過用不一樣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一樣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感受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境。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我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二)不足之處:

1.預習時間不是很充分,也沒有很的檢查。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預習,教師應當多加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並及時檢查。

2.沒有整體閱讀。雖然我安排朗讀的形式多樣化,如: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等。可是學生的朗讀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在平時課堂上多加練習。

3.本單元目標要求學生學會在默讀中理解故事資料,我在確定朗讀形式時,只備了教材,忽視了單元目標。如果在學生體會英子掌聲前後的情感變化時,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二、三自然段,相信應當能到達“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總之,經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提高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不論是有經驗的或剛參加工作的教師要上好課,必先學會制定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方案,學會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級的學生完成不同的語文教學設計。這是保證教師順利地、成功地走上講臺、完成教學任務的第一步。小學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對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小結,他的最終目的是使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最優化。所謂最優化,就是教學投入少,而又能達到高效率,使全班學生的語文學習都能達到優良水平。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正如《新課標》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發展什麼?學生的發展應是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和“傳授”是根本不同的,“傳授”主要靠教師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而“發展”主要靠學生內部的動力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使自身的素質和個性得到提高。教師要給予必要的、適當的指導、激勵。小學生的語文素質有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啓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這段話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對小學語文素質的全面概括。語文素質雖然主要指語文能力,但語文能力還與思想、思維、情感、文化知識、學習習慣等品質密切相關。所以說,語文素質也就是做人的素質。通過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本身包含了促進兒童發展的諸多因素。語文是個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通過語文學習,兒童不僅能學習語言,還會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及思維能力、豐富情感。所以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期刊網。

二、體現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通過語文課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是由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是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決定的,也是由語文教學內容所決定的。小學語文所載負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是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小學語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完成語文教學目的,所選的教材篇篇都蘊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課文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課文歌頌了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蹟;有的課文介紹了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創造發明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動人故事;有的課文揭露了舊社會兒童悲慘的生活等等。課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會發生變化,會逐步懂得做人應該堅持什麼、學習什麼、反對什麼。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輝形象或動人情節或優美景色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會在學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會在其一生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長的巨大動力。只要學生對作品語言有透徹的感悟,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薰陶;學生也只有感受到語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語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學語文教學歷來重視文道統一,但對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還不是那麼明確,通過學語文也學做人,比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語文教學的思想性多限於思想認識的提高,而“做人”的內涵主要表現在行動上。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不僅要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就是不僅在於“知”,而且要利於“行”。不過這不能立竿見影,而要日久天長地薰陶、積累。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解決問題可以縮短時間,給學生髮現機會,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還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促使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教師在教學中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把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去討論、去交流、去探究。如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爲數學模型,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思維的靈活性表現在解決問題時能擺脫偏見,不受一定的解題模式的約束,能從問題的個性中探索共性,尋求變異,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開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轉換角度,多方思考;引導學生把問題的條件或結論進行推廣,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用、一題多串、一題多解、一題多畫等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中輕鬆地掌握語文知識,最終將語文課堂打造成愉快而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健康的成長。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必然統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夠實現的,更不是把語文課變爲思品課就能完成的。必須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在貫徹該原理時,必須以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統一各項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翠鳥》是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表達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學中,我緊抓三步:

1、三年級是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除了要繼續進行詞句訓練以外,段的訓練是閱讀訓練的重點。在段的教學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爲重點,首先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在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前,引導學生回憶描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時,作者的寫作順序,而後放手學生自讀,帶着問題,往往比“空讀”要有實效。以讀導悟,只有學生讀準了,讀會了,纔會去思考,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理清寫作的順序,抓住各部分的特點,最後達到感悟昇華。

2、抓住學生思維成長規律,促表象思維爲理性思維,讀寫結合。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但生活閱歷比較淺,所學知識有限,思維特徵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本課第一自然段對翠鳥外形的描寫雖然栩栩如生,但因學生從未見過翠鳥,所以僅憑文字介紹依然無法使翠鳥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鮮活起來。至於習作訓練,學生雖有嘗試的興趣,但因剛開始接觸,缺少方法與經驗,寫作前往往不會觀察,寫作時抓不住主要特點。

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在教學中憑藉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優勢,逼真地展示翠鳥形象,突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和翠鳥各部分的特點,可爲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思維環境,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表象。針對教材特點,教學這一段時,教師把着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

3、積累很重要。學生每學完一篇文章,我總會強調他們的詞語積累,比書寫,比正確率,比誰找的和老師找到的最多。以此促進學生詞量的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學畫》是寫古代畫家王冕小時候學畫荷花的故事。課文的第二段寫了大雨後荷花的美麗風姿和王冕學畫荷花的原因,語言優美。在教學這一段時,我的做法如下。

1.圖文結合,初步感知內容。

先指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圖上畫了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接着讓學生輕讀這一段,想想這一段有幾句話,並將描寫荷花的句子劃下來;然後指名五名學生逐句朗讀,並說說每句講了什麼;最後重點讀描寫荷花的句子,並讓學生說說哪些詞語寫出了荷花的`美麗。

2.通過想象,激發審美情趣。

我讓學生再次仔細看圖,並藉助課文中的有關詞語進行想象。先讓他們說一說:圖上的荷花像什麼?寬大的荷葉像什麼?荷葉上亮晶晶的水珠像什麼?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滿湖都是這粉紅的荷花和碧綠的荷葉,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面對着這麼多的荷花,你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呱呱地叫個不停?還看到了什麼在荷花上飛來飛去?大雨後的空氣怎麼樣?天空怎麼樣?周圍的景色又是如何的?這時,學生的感情激發起來了。他們一個個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被如詩如畫的美景所打動,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3.產生共鳴,品味優美詞句。

我再問學生,這景色多美啊!這時,你想說些什麼?或者你還想做些什麼?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與王冕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深切地體會到了王冕的內心活動。最後,我讓學生誦讀這一段,咀嚼文中的優美詞句,感受這些優美詞句所描繪的意境,在朗讀中抒發愉悅的感情。

在這一段課文的教學中,通過想象,學生形象地感知了課文的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通過想象,學生的頭腦中再現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雨後荷塘圖,在對大自然的美景的觀賞中,在對優美詞句的品味中,他們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審美的情趣得到了培養。在這段課文的教學中,通過想象,完成了語文教學的多項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素養要從小學生抓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歡迎同行批評指正。

一、導入新課方式多樣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師能在上課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組織正常的教學活動,否則,學生容易分心,人在課堂,心不知道早已跑到哪裏去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所有努力就自然會大打折扣,自然談不上有什麼課堂效率,所以課堂導人就顯得格外重要。

導入新課這個環節,對學生學科興趣培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導人新課的方法不可千課一面,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多媒體導入,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如講《桂林山水》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風景,引導學生在美妙的音樂和如畫風景中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從而在生動、直觀的形象中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從而很好地設置了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爲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做了很好的鋪墊。

故事導入由淺入深,寓莊於諧。如再講《司馬光砸缸》時,我說道: “在宋代,有一個小孩勇救掉到水缸裏的玩伴的故事廣爲流傳,大家知道是哪個故事嗎?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哪個人呢? ”

有的學生說出了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接着,我讓熟悉這個故事的學生講述該故事,講述故事的學生講得生動形象,聽故事的學生聽得津津有昧。學生講完後,我說: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原版故事,看看司馬光是如何靠自己的智慧來營救掉到水缸裏的夥伴的。”

謎語導入,曲徑通幽,趣味橫生。謎語導入,饒有興味,平添了一種情趣。

此外,討論導入法,創設條件,引導發現;成語導入言簡意賅,意蘊豐富當然,導人新課要注意把握時間的長短。時間過長,容易喧賓奪主,削弱教學內容的滲透。

二、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於提高學生學習的願望和發展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應該做到解放學生的思想,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興趣是一切學習的起點。每節課我都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們有興致去探索更多、更新、更深的奧妙無窮的語文知識,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育爲一切學生服務,所以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無論學生的年齡、性別、文化層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們的天分如何,他們悟性的高低,他們生活在農村還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師都應賦予他們同等的學好語文的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盡可能好的.教育,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和提高。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對不同智力水平、性格、興趣、思維方式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還要因材施教,提供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學習資源,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但由於小學生識字量的限制,在閱讀中經常會在文章中遇到自己不會讀的文字,這就需要通過求教於老師、同學或藉助於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

學生進一步地展開閱讀,並努力地去理解每一個句子,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體會文章思想,達到真正讀懂文章。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閱讀的技能,是學生在課堂上和獨力讀書時進行完善的邏輯思維的最重要的條件。教師應要求學生能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

然後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並在同時進行思維。 當然,對小學生的閱悽能力不可要求過高。可以把品讀、賞讀、美讀作爲讀書的一個目標,通過播放一些錄音、視頻,讓學生領略閱讀帶來的美感,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教師要從音調、高低、快慢、輕重等諸多因素加於指導,讓學生熱愛、學會閱讀。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增強課外閱讀。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有一部分學生走向了“非課本不讀”的功利閱讀極端。這部分學生對與課本無關的讀物不感興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不經常閱讀課外書籍,就很難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四、增強教師自身素養要想做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就要走終身學習的發展之路,不斷充電。

充電內容的首要一點是要更新觀念,要學習掌握語文教學領域最新出現的學術動態,瞭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動向,以便及時調整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多閱讀各種語文學科領域的優秀書籍。陶行知先生說: “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

教師要不斷提高師德修養。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在敬業、愛生,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嚴謹篤學,勤奮工作,不斷鑽研業務,提高教育水平。教師的人生價值就體現在把青少年培養成材上。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一個成材,教師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就會感到人生的價值。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和心理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對學生成長的環境也有了新的變化。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爲,成爲一名研究型的教師。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堂上。我們爲了“緊扣教材”,爲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問題往往是“通過……你讀懂了什麼?”“還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無須思考或懶於思考。課堂上的閱讀成爲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對課文進行感悟,他們所讀懂的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語文與生活的聯繫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在課堂結束時,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然沒有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們從小種下探索的種子。記得在講《海豚》一課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海豚吃什麼呢?怎樣分辨公母呢?”我愣了一下,心想: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一想:不能扼殺孩子愛提問題的'天性。於是,我說:“你所想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這個問題留給我們以後專門探究。這位同學善於思考,大家都要向他學習。”在這個開放的環境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不侷限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拋棄“這不是語文要解決的問題”的觀念,打破學科分解,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所提的問題不一定當堂澄清,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隨着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麼,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我認爲,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於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裏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爲,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爲教學理念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兩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爲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麼?”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爲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爲教學行爲,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爲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爲便於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爲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爲以下兩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採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覆,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羣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爲,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比本領》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通過比賽摘果子,它們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以謎語導入再配以簡筆畫揭題,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接着看課題提問題,讀文多形式識字,然後逐段學文,總結拓展,進行快樂積累。力求達到實效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這節課上下來,我總感覺意猶未盡,相信同學們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了。在教學過程中,導入課題時設計的謎語,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間接的向學生介紹了有關金絲猴、梅花鹿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我認爲學生一開始的學習興趣就被調動了。接下來看課題提問題便完成的非常順利,學生問題抓的很準,可以說一步到位,讓我感到平時的努力沒白費。在學習課文時,我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一主線,抓每一段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如第一段訓練讀——有信心的讀。第二段讀演結合,重點理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等。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理解、想像、拓展延伸,並引導學生積累詞彙,滲透德育教育。這樣循序漸進使課堂更加有活力,學習主動,思維活躍,朗讀熱情特別高,真是其樂融融。

本課中我自己比較滿意的是板書設計比較新穎,簡筆畫爲主,條理清晰,主題突出,比較生動。在學習第二段時,看陳碩、方朝陽一喜一悲的反差表演,那麼逼真,那麼生動,對於詞的透徹理解讓我激動不已。再者,課終聯繫實際談合作,並開展合作摘蘋果認生字活動,既鞏固了生字又激發了小組間的`合作意識,學生興致極高。在整體學習課文時,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踊躍發言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最後幾句關於合作內容的俗語以賀卡的形式展現,既積累了詞語又爲下一篇課文《賀年片》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有人稱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作爲文本與學生的中介,應起到嚮導的作用,積極營造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本堂課的教學使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在教學中,放手放的還不夠,小組合作摘蘋果的參與面不夠廣。今後還得注意把握新課標的理念,靈活駕馭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