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小學二年級語文六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從老師設計的教案看,初步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在指導書寫方面,可以把生字的掌握要領再詳細些,這樣對學生們寫好字的要領掌握的更詳細些。

在讀中感悟詞語的意思,抓住了識字教學。對關愛他人有一定的感受,效果很好。

在指導書寫方面,可以把生字的掌握要領再詳細些,這樣對學生們寫好字的要領掌握的更詳細些。

對子(對聯)是漢語言的精華,說對子、寫對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的兒童就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儘管他們還沒有正式學過關於對子的知識,但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有了一定積累。因此,在設計課的'進入時,考慮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做到了向課前延伸。這既有利於溝通課內外聯繫,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對於相對的詞句讓學生多練習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幾個生疏和重點的詞句的大意,試着運用到句子里加深印象會很好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六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識字六)。本課是圖文聯繫,詞串組成的韻文。教學中不要在理解上多花時間,而要在反覆誦讀中把識字,理解詞語,認識事物融爲一體。反覆誦讀中,把學生帶入想象鄉村夏夜意境,引起學生的遐想。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和學生真心交流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仍然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本課的教學環節,談談我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標中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我創設了愉悅可持續型的'氛圍,小朋友,春天過去了,什麼季節到了?喜歡嗎?

咱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識字6,就是描寫夏天晚上的景色和有趣的故事,想學嗎?這樣學生主動地學習,又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趣味識字,培養學生

1.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我努力讓教學過程成爲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爲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我的引導和啓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穫,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讓學生在輕鬆、寬鬆的氛圍中學習探究,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1.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多表達。

2.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

3.質疑問難,培養創新精神。

4.讀書形式多樣。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打亂順序讀,小組比賽讀等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節課,通過《春曉》這首詩的學習,瞭解漢字演變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在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的基礎上,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能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許多小朋友在沒上學前就能把這首詩倒背如流了。現在請會背的小朋友試着背一下。背不下來的認真聽一聽。”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朗讀古詩,學習生字,課上我充分利用《春曉》意境悠閒,學生早已耳熟能詳,採取配樂讀、比賽讀,感情讀,組內讀、領讀、跟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並在頭腦中形成古詩描繪的`畫面,達到流利背誦,在識字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採用各種方法記憶生字,本課的形聲字較多,因此指導學生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記憶生字,並試着給會認的字組詞,或說說生活中哪裏能用上這些字,在小組競賽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漢字的探究精神。

當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本課的形聲字多,課上老師在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於學生識字的合作學習還需進一步加強指導。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古詩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漢語言文學的精華,所以從小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讓他們從中汲取精華,以做到傳承中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執教《春夜喜雨》這首古詩時,我注重了一個詞——詩情畫意,即讓學生從讀入手,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積累想象詩歌畫面,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從而受到感染和薰陶。

整堂課下來,以下幾方面做得較好:

一、以讀帶動課堂,分層次達到目標,遵循了教學規律。這樣,學生積極性較高,學習氛圍濃厚。在朗讀上我採取了循序漸進的方法:

(1)讓學生讀出節奏,讀通。

(2)讓學生讀出韻味。

(3)讓學生譯讀,讀懂。

(4)悟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感悟意境,體悟情感。

二、注重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我以讀爲主,根據情況採取了對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學生主動性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我讓學生課前收集杜甫的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學生做得相當好。另外,對詞語的品析,相互間交流得認真、詳細。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很輕鬆的便將學生帶入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到了意境美,受到薰染。

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待商榷的地方:

一、譯讀的環節突出不夠,有影響學生掌握詩意的嫌疑。

二、時間把握上有問題,導致最後結尾匆忙。

一堂課下來,總是得失兼有。教學就是這樣——不斷在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們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氣,有創新的決心和信心,就一定會在教學的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述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一、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上課伊始,我出謎語讓學生猜,學生在猜出謎底收穫成功快樂之時出示課題,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喚起了求知的積極性。接着告訴學生答案就在課文中,學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書,教室響起了朗朗讀書聲。

二、結合生活,識記生字。

語文來源與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蘊涵着豐富的語文知識。“語用”生活與課堂密不可分,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識字量,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生字的有效途徑。當學生讀一遍課文回答:“誰在畫風?”時,我出示文中插圖,採用與他們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記住“宋、濤、”等六個字。學生在問好中認識了生字後,小組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輕鬆愉快的識字氛圍,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三、抓重點詞句,以讀爲本。

《畫風》一課,內容淺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爲主線,學生帶着問題讀,並動手劃出相關句子。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讓學生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並相機指導朗讀,讀出趙小藝的自信,陳丹、宋濤的興奮、驚奇。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這一過程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四、讀寫結合、訓練寫作。

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每天拿着筆描描畫畫。在拓展延伸、啓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相結合。當學生理解了文中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后,我這樣引導:“我們班有愛動腦筋思考的孩子嗎?有愛畫畫的孩子嗎?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畫什麼?”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寫幾句話,積累語言,更是培養了學生寫話的興趣。

本節課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使同學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同時注重朗讀的訓練。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說自己怎樣畫風時,面不夠廣。後來巡視中學生畫的多,但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卻少。同時發現有時問題問得太瑣碎了。針對自身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進取,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趨完善。

《畫風》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起初讀到這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比較瑣碎,都是一些對話,看似比較難上,但是細讀之後,我想到每個小朋友畫的風生動有趣,跟學生的生活貼近,因此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風是怎麼畫出來的?”這個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如:當學生提出“是誰在畫風呢?”“爲什麼要畫風呢?”“怎樣畫風呢?”我評價道:“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在識記生字時,採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大海中的驚濤駭浪、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發覺裏面的新事物。爲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課堂效率,時間不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對於較爲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培養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

要培養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

作爲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麼課?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給學生營造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在課堂培養學生的“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麼樣培養?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佈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裏產生感悟。

五、把教師的教學理念貫穿到行動中去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爲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以學生爲中心,意味着教師轉爲合作者,那麼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麼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係,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並引導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六、把學生帶到更廣闊的社會實踐中

新課改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然而就在課堂中經常出現一句課堂口頭語“你們讀懂了什麼”,從這句話中,我們就知道還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課程的教材,使我們在課堂提問下,學生無語。我們是想讓學生弄懂教材,並從教材中引發到現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師們還是拘謹於教材,不敢突破。還由於學生在現在生活的閱歷和社會接觸較少,讀課外圖書也有限,也很難去領悟教材,甚至一些關鍵詞、句難以表現出來。真正樹立爲學生而教,根據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啓,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爲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範語段、欣賞點評;要開掘出蘊涵於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瞭然於胸,還要自己準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信息調控的功能。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一學期我擔任了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玩" 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我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 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不是,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衝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學生說:"這是"門"跟門有關係,就是衝進門或衝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 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爲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 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 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纔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 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如何讓孩子們從課文中感受到這種“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感情呢?

首先,我爲孩子營造了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中,我抓住了“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一路走來,孩子們通過閱讀不斷地理解課文,不斷地體驗着小鹿的感情變化。隨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深化。如在讀出疑問後,我問:是老師告訴你們答案呢還是你們自己去課文中找答案呢?孩子們都說:自己找。一下子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孩子成了課堂的主人。這樣,我的'語文課堂爲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置身於教材中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共同體驗。

其次,注重情感體驗。《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讓學生感受小鹿的心情,如“小鹿和弟弟一起數了數,總共有三十二個,他們高興極了。”中“他們爲什麼高興?”孩子們說:有三十二個花骨朵兒。“爲什麼有三十二個花骨朵兒要高興?孩子們立刻體驗到了:三十二個花骨朵兒將會開出三十二朵玫瑰花,那可好看了。又如“躺在牀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會是什麼?”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

第三、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在課堂中我設計了2次說話訓練: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路過小鹿的'玫瑰花前,也會對小鹿說些什麼?讓我們也來誇一誇小鹿的玫瑰花。特別是第二個說話訓練更是結合了語文課堂作業本中的習題,這樣孩子們在作業中就能有話可寫了,不會覺得困難。當然在課堂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準備工作還不夠充分等。當孩子注意到“一天、一週、一個月……”時,有個孩子提出可能是一年,這時我沒有進行巧妙地引導,課堂中的引導過於生硬。當孩子們回答“爲什麼一朵花也看不到”時,有孩子提出:玫瑰花被綠葉遮住了。這是我只是讓另一個孩子給了一個直接的回答,其實可以在學習5—8段後在回頭點一點,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讀文探究是多麼的秒,疑問可以在讀課文中解決。還有在理解了全文之後還應該讓孩子再整體讀課文,讓課文迴歸整體。這樣,語文課上,除了讓孩子來閱讀理解外,還給孩子搭建了一個鍛鍊說話的好平臺。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一、注重朗讀訓練

以學生爲本,以讀爲主線,採用欣賞性的朗讀,品嚐性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欣賞到美麗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樂,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朗讀充滿了詩意。朗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個別讀、齊讀、賽讀、自由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我能大膽嘗試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教學二、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並在小組中讀讀,還要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雖然低年級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這樣的設計爲學生創作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語文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情感的薰陶,也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疊詞的運用將秋天的美人格化、動態化、具體化。課堂上通過自覺朗讀、動作演示、觀看動畫、遊戲對話的環節,讓學生感受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生動形象特點。在疊詞和比喻句的訓練中不僅僅侷限於課文中出現,還延伸到課外,發掘學生潛在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也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創造力,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四、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得當,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像開始的字詞認讀遊戲以及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欣賞秋天的美景,整體感知秋景。後來動畫演示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課文內容,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黃山奇石樂本文主要介紹黃山仙桃石,猴子的海景,仙女的方式和金雞叫的天堂這四個岩石。由於課堂條件的限制,多媒體不能應用,學生在文本中的意識形態和情感理解有一些困難。

在黃山的奇異而有趣的經歷中,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力和閱讀理解。讓學生從閱讀和自己的想象中體驗黃山奇石樂。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的正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演示兩個後,學生可以嘗試閱讀自己的文字,自己感覺的思維和感覺的文本。

最後,我讓學生模仿其他岩石中提到的`最後一段的文字模仿,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感覺更多的黃山奇怪和有趣。

不足,在教學,教學新詞或一些拖延,鏈接設計不是很玩。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學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啓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由果找因、抓關鍵詞的方法來教學,清晰地展現了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圖導入新授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圖,先讓學生給圖中人物命名,然後問爲什麼他們要跟秋學棋,這樣很自然的導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學習第一段時,我抓住了“遠近聞名”和“能手”兩個詞讓學生感受秋的棋藝高超,讓學生心生讚歎,有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由果找因。

教學中我打破了常規的順序教學,將課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學習。這樣將結果擺在前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爲什麼兩個學生同時向秋學習一個學生能成爲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卻沒有多大的長進呢?在得知結果後,探求原因是這一課的重難點。課文中的插圖和第二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形象地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表現,對比鮮明。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圖畫上的情景。按照學生的觀察順序分別出示文中的句子,再採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讀,自己去總結。

簡潔的敘述,學生一讀就懂,這時就讓學生進行討論,都是秋的學生,都是秋在教,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讓學生用上“因爲……所以……”說一說,由此學生們自悟出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將來受益無窮。

3、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例如:通過理解“能手”、“遠近聞名”,然後提問“秋的棋藝這麼高超,你能讀出他的名氣嗎?”又如:理解“專心致志”一詞時,沒有單獨解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而是聯繫課文,讓學生先通過朗讀感悟,再從文中找出體現“專心致志”的三個動詞 “聽”、“看”、“問”,進而拓展“他上課還會做些什麼呢?”學生由此想到了“記”、“練”、“說”、“想”這些詞,最後點撥:像這樣邊學邊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叫專心致志。學生不僅掌握了“專心致志”的意思,更瞭解瞭如何才能專心致志。這樣的朗讀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學生很容易就把意思讀出來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自己首先做回學生,做文章的第一讀者,用心研讀,吃透教材,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本意,然後細心地設想學生在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第一步就去翻閱教參、花心思設計縝密的教學過程、尋找豐富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語文課上出特色來,激發起孩子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筍芽兒》這篇文章是擬人體的童話散文,描寫了筍芽兒在別人的鼓勵下,不怕困難,努力鍛鍊,終於破土而出,長成一株健壯的珠子。

這篇課文自我感覺好的地方:

1、以“是誰幫助了筍芽兒?”引出第1、3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文段。讓女生讀春雨姑娘,感受春雨姑娘的柔和和輕聲呼喚。讓男生讀雷公公,體會雷公公的聲音稍大和急促粗重的語氣。

2、在黑板上直接畫圖,展示筍芽兒在泥土中,眼前一片黑暗,到扭動身子,一個勁向上鑽,再到長成竹子的過程。雖然形象,但自愧自己畫工不好,由此萌發想學畫畫的想法。

3、課外擴展時,以“你喜歡筍芽兒嗎?”拋出,孩子總是喜歡答一些和文章無關的`原因,而沒有從文章中找答案。下次應該這樣問“讀了這篇文章,你喜歡筍芽兒嗎?”引導出,筍芽兒分發向上的精神,並隱射出,這棵筍芽兒其實就是孩子自己,雖然有爸爸媽媽的幫助,但是要破除而出長成健壯的竹子,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春雨姑娘就像自己的媽媽,總是溫柔細膩,雷公公就像自己的爸爸,嚴格而又粗重。得出這樣的結論固然很好,但是卻不知學生有沒有深刻體會。

不足之處:

1、本篇課文生字較多,不宜採用集中學習帶讀的方式,學生讀着讀着就沒興趣了。並且本課的生字可擴展的空間不多,不應一一細緻講到位。如果放在課文中採取隨文識字方式更好。

2、文章1—5段採取模仿朗讀、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朗讀,都只停留在淺層面上。在6、7自然段時,因見學生反映不好,更是匆匆走了過場,沒有抓住重點。“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沒有很好地利用圖片進行朗讀和仿寫。

3、第6自然段,問筍芽兒看到了什麼時,部分基礎較差學生打不出來,其實問題很簡單,由此可以看出,孩子課堂上不愛思考。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5個,會寫8個。

2、通過朗讀初步認識俗語,初步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在朗讀中感受漢語的音韻之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能主動吸收民族優秀文化的營養。

學習重點: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書寫生字第二課時進行)

學習難點:讓學生初步認識俗語這種語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講述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在我們民間有一種語言非常有意思,比如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心齊,泰山移”等,我們把這種語句稱爲俗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起來學習識字二的第一課《俗語》。板書課題:俗語(生齊讀)

師:俗語就是在人民羣衆中廣泛流傳的,簡練而形象化的定型語句,大多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應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一)師生活動

(錄音範讀)學生認真聽,心裏跟着默讀。

(過渡:剛纔老師給大家講了什麼是俗語,下面我們就去看看課文中有哪些俗語。我們一起來聽錄音範讀一遍,大家要認真仔細地聽,心裏跟着默讀。)

(二)學生活動

1、自由讀課文。

(過渡:剛纔我們一起聽錄音朗讀了課文,下面老師要求大家也來讀讀課文,不過,老師可有要求告訴大家喲。)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對照生字表,勾出生字和生詞並朗讀。

(2)然後同桌交流學習生字。(從組詞,說話,怎樣記住它等方面去進行)

2、自主學習生字

(三)師生共同學習生字

1、反饋生字學習情況

(過渡:剛纔老師叫大家相互學習了生字,讀了課文,下面老師就來看看大家的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小朋友們看仔細了,老師用紅色表示的就是生字,通過剛纔的自學、相互學習,請小朋友們用拼音把生字的音節拼出來。注意要讀準哦。)

2、生字:小老師教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

3、練習說話。

三、細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纔我們一同來學習了生字,下面我們就去課文中初步感受一下俗語所講的道理吧。)

(課件出示)

1、生讀課文,讀句子。

2、說說自已讀懂了些什麼。

3、抽生說。師相機指導。

4、實踐活動,初步理解句意。

(用學生自已準備的小棒理解“一根筷子易被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讓生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大。)(過渡:小朋友們把你們的小棒拿出來,先折斷一根小棒,再把十根合在一起折一折,看看你發現什麼了。)

5、師小結:這幾句俗語的意思都是講的團結的力量大。

6、拓展: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證明團結的力量大呢?(生自由的說一說)(拔河、勞動等)

四、自主實踐,知識遷移

課後收集你感興趣的俗語,看看自已能記住多少。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風娃娃》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第16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爲他人的勞作中體會人生的快樂。老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巧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想象,培養擴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語文教學應千方百計地爲學生創造個性化的閱讀氛圍,讓課堂充滿童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基於以上觀點,我在教本課時通過巧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爲主線,即以一封擬人化風娃娃的“救助信”清新導入,讓孩子們耳目一新,激起了他們的學習的興趣,喚起了他們的責任心。有了這份情感的牽引,有了這樣的期待視野,孩子們就會產生強烈的閱讀願望,並貫穿全課。努力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行中,趣正濃;課雖盡,趣猶存。讓學生學有情趣,使語文課堂成爲學生幸福成長的沃土,成爲一次有滋有味的精神會餐。

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讓學生整體的瞭解課文。接着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己鑽研課文,學懂知識,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應突出體現在爲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成爲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而且學生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興的心情是不言而喻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接着又請學生讀課文,提出你在閱讀時,哪些地方你不懂?學生提出了好多問題,“斷斷續續、縴夫、船帆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有些問題其他同學知道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說明他在閱讀時動了一翻腦筋,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尋找答案,但還是不明白。就好象讓孩子摘桃子,沒摘到,就差跳起來這一步。教師在這時助學生一臂之力,學生主動地聽講,記憶就非常深刻。

學習不能脫離實際生活,還應和生活相聯繫。風娃娃還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嗎?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看。學生踊躍發言。風娃娃會給幹活乾得很累出汗的人們擦汗,帶來涼爽;風娃娃會關窗,有時把玻璃也打碎;大風有時會把房子吹倒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感情是細膩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其實風娃娃一心想做好事,爲什麼會做壞事呢?我們小朋友中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呢?其實也有,你好心幫別人,人家不領情。不但不感謝你,反而埋怨你。通過舉例子,讓學生明白其實你有時候也像風娃娃好心辦了壞事,啓發學生做事是不能一廂情願,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全面地考慮問題,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認真動腦,少做傻事,快快長大。

在明理小結時,我先後提出了兩個問題分別是:

一、“我想來採訪一位風娃娃,你爲什麼感到快樂?”

二、“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呢?”

在教學的最後提出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對課文思想的昇華,是讓孩子來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同伴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課程標準裏說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點上,這節課上是做得還比較好。在低年級就堅持讓孩子這麼感受這麼交流,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對將來孩子的學習是有益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爲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接觸到。本節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在角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徵、特性,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之間的關係等內容。

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爲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並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辨認出銳角、直角、鈍角,並通過學生動手擺角,進一步體驗角的`特徵,引出頂點與邊,爲學生對三角形的意義和三角形的分類等做好知識和思路方面的準備。

通過學生動手擺拼,體現三角形的形成,並通過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義的`內涵,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

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着安排練習,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徵時放手給學生探索,有了角的經驗,學生不難歸納出三角形的特徵,有意識地與角進行對比,深化認識。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分爲三層進行教學,先通過對電線杆、自行車圖的觀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通過拉四邊形、五邊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實驗,總結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穩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特性來解釋上圖實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課後練習實地操作,更深層次地體會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數學源於生活。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說天很小。它們由於站的角度不一樣,對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

課堂上,我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充分朗讀,讀中質疑

閱讀教學以“讀”爲本。在上課的前5分鐘內,簡潔地提出本課的教學目標之後,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時候,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流利、讀得好。在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有的會從課題中提出“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

二、以疑引讀,思後釋疑

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可以充分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

從直觀、形象的圖畫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三、讀後悟理,角色體驗

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的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纔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爲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後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麼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麼?”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助小青蛙:“你們願意像小青蛙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並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