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推薦】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推薦】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開學第一天,我的語文課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我們剛纔進行了‘分組讀字詞,開火車讀詞語’活動。現在我們來欣賞幾幅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大家邊看邊想這一幅圖我們可以用上書上的哪一個詞語?”

我用鼠標點開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學生一邊驚歎於景色的秀美,一邊思考着問題。片刻工夫,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備課時我認爲是“層林盡染”的圖片。杜宇笙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是景色宜人。”陳雅雯說:“我認爲是金秋時節。”我當時想,糟了,學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轉念一想,這不正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嗎?於是我又問學生:“你爲什麼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這一幅圖片?”陳雅雯大聲說:“因爲秋天到了,樹葉、草啊都黃了,這一幅圖上的樹葉都是黃色的,金也是指的黃色,所以我覺得是‘金秋時節’。”孫乾站起來說:“這一幅圖還可以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大家看,這幅圖上的樹木、葉子、花的顏色都好像是給染過的。”看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對大家的發言給予了肯定。

在另外幾幅圖的處理上,我重點點撥了“疊翠流金”這個詞語,其他的幾個詞語;只要學生的感悟、體會是正確的就可以通過。最後我進行了拓展訓練,把學生蒐集的關於秋天的詞語、詩歌、圖片進行展示,培養學生收集詞語的興趣。

【反思】

“識字1”是三組關於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春華秋實”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於是就決定從網上下載幾幅和課本上詞語意思相近的圖片,用找一找、說一說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於是創設了這樣一個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內化詞語,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但在實施中學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到利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有了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我才明白,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時代的高速發展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納他們的各種聲音。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在教學《一株紫丁香》時,爲了讓學生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我讓學生聽一聽《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那優美的歌聲,那純樸的情感,將學生帶到了燈光下老師的窗前。學生入迷的表情告訴我那身影是多麼熟悉,這情景似曾相識。虛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個學生心頭爲之一動,這時是引導他們體會如何關心老師的.最佳時刻,我緊扣此景追問:夜深人靜,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師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株紫丁香,此時,你會對老師說些什麼?爲老師做些什麼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爭相發言:“老師,很晚了,您睡覺吧!”“老師,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師,天氣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熱茶吧!”“老師,您累了,我來幫您捶捶肩,揉揉吧!”……更有學生說“老師,我來幫您批作業吧!”多麼可愛學生,多麼真摯的情感,這就是情境創設的效果。

又如教學《識字6》時,爲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並學得生動、活潑。我將學習詞語,讀好詞語設計一個活動——到“風景區旅遊”。組織學生按興趣分組,以小組爲單位組成旅遊團,在情境中互相分工合作完成旅遊任務,即學習任務。學生興致昂然,一時間,組團聲、分工聲、討論聲、糾錯聲充滿了整個教室。另外,我一開始就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做個文明遊客”。大部分學生在活動中都以一個文明遊客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活動結束後,我帶領學生評出了“文明小遊客”,進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知識與思想教育得到了雙豐收。可見,教學情境的創設,虛實結合,課堂中見生活,生活蘊於課堂教學中,學生學得自主且饒有興趣。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秋遊》一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美,易於模仿,所以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三次說話訓練。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練習用“有時……有時……”來說話,孩子們發揮想像,說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幾隻白鴿,有時像一羣白鵝。”“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一根棉花糖,有時像胖胖的麪包。”……最後還有一個孩子說:“天空真像一個魔術師。”這句話總結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換詞語,“稻子黃了”可以把“黃”換成“金黃金黃”、“黃燦燦”;“高粱紅了”可以把“紅”換成“火紅火紅”、“紅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換成“雪白雪白”。 然後擴充這一句話,變成:“農田裏,稻子黃了,就像……;高粱紅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們說得也不錯,他們結合我出示的畫面展開聯想,也有同學運用課外閱讀的`積累將句子補充完整了。

最後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學生結合自己遊玩的感受做了補充。

由於二年級開始對寫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平時在課堂上需要多一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訓練,鼓勵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儘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啓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但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對三種自然現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並通過極具個性化地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和自主朗讀慾望,從而達到理解、領悟、深化的教學目的。這應該

就是語文基礎的滲透性教學,就是關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就是“讀”與“練”的`有機整合吧。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對水的各種形態的變化認識的還不夠。特別是“雲”,有的同學不明白雲是水蒸氣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太少,很多學生都見過水的變化但是說不出來,應教育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青蛙看海》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着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體悟內涵、發展語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題材,很適合訓練學生朗讀。教學時,首先鼓勵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把課文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接着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帶着目的去讀,學蒼鷹、青蛙、松鼠的不同語氣。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交換想法,在此過程中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涵。最後在分角色朗讀,在邊讀邊演中內化語言。把朗讀貫穿教學的始末。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創設情景教學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不夠長久,情境的創設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習運用各路感官積極地觀察、感受課文敘述的一切,就會有更深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文的教學,除了藉助優美的課件創設情境外,我還運用了簡筆畫,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聳的山峯,密密麻麻的石階,壯闊美麗的海,學生一下子就進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讓學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更好的`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堅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處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過程,再如爬上山頂後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這些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的訓練。學生說的非常精彩,如有學生說:“青蛙累得倒在臺階上起不來,不想跳了,松鼠鼓勵他要堅持到底。”有學生說:“爬山時,嘩啦啦,下起了大雨,風呼呼地吹,差點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們一點兒也不怕,繼續跳。”這些訓練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理解詞語多元化

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是低年級學生重要的學習任務,是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詞,我把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放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例如理解“長期”時請學生換個近義詞;理解“吸了口涼氣”時,先學習“吸”字的寫法,在觀察分析字形時,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關係,再由做動作來理解整個短語的意思,另外還有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實際事物等理解方式。這樣學生不僅能很好的理解字詞和課文,能很好的識記字詞,更能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我會不斷努力,爭取遺憾越來越少,精彩越來越多。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童話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系列過程。文章是按“找”和“變”兩條線索展開情節的,兩條線索齊頭並進,我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觀察到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這一環節的。

一、抓明線

從課題入手,首先演示小蝌蚪找媽媽的畫面,並提問: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這一動畫畫面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學生的'主動觀察,使小蝌蚪的樣子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問,題目中哪個詞是重點詞,小蝌蚪爲什麼要找媽媽?他是怎樣找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聽錄音範讀課文,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層次。

二、引暗線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據鯉魚、烏龜的指點找到媽媽的,我接着提問:小蝌蚪找到媽媽後,媽媽對他們說了一句什麼話?他爲什麼說:“你已經長成青蛙了”引導學生回頭去找每一小節的首句,再將學生的回答通過多媒體逐次演示在屏幕上,使學生形象地瞭解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同時,身體外形怎樣變化的,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線,這一暗線就是文章的重點,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這一暗線的瞭解得到了加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最初在選擇課文的時候,實則也是糾結了一番,因爲課文所剩無幾,考慮到自己的駕馭能力,也是選了又選,最終選定這個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較強的《咕咚來了》。備課時,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覺得由板畫入手,既新穎又代替了板書,故事情節一目瞭然,孩子們也很容易進入文本當中去。作爲一堂低年級語文課,本課兼容識字、寫字、課文分析、朗讀、表演等多方面,僅僅 40分鐘面面俱到有點牽強,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還請各位老師指點一二。

一、識字與寫字。

在進入課文之前以複習會認字導入,小老師領讀。這裏遺漏了拿生字可以說一個句子來回憶課文內容,應該具體複習到該字的音、形、意。比如說“着”、“看”可作爲形近字出現,以組詞區別;“喊叫”說個句子,其實都能達到最終目的。

寫字方面記憶法、組詞這方面考慮周全。但是該有的近反義詞點的不夠透,還有一個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導時發生口誤,都誤以爲了三筆,實則我是提的是兩筆,寫時不該頓筆,很遺憾,不過課後我又重新指導了一遍。

二、 內容簡析。

在圖文對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們能夠像看繪本一樣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語氣、語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們可以一段一段的連貫的看圖講述下來,方便記憶課文細節部分。圖文對照能夠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節,就是在練習小兔、小猴、狐狸、老虎的語言時,學生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說出他們的話,說明孩子們對於圖畫的理解還很容易。

還有一點做的很不夠,那就是評價語言的匱乏,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和研究的。在學生很積極的'朗讀、回答問題前就應該準備好一定的評價語。這一點說明的儲備量遠遠不夠。

在觀察小動物們逃走時,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很實際,但是由於考慮時間只讓一個孩子進行了彙報,很遺憾。這種情況還存在於“亂哄哄”,這個詞在什麼情況下用呢,沒有具體的說明,只是描述了一下場面。對話也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指導。在文本最後應該從“最喜歡誰?”引出故事的道理,其實不說孩子們也知道,說了就可以鍛鍊他們的表達,輕而易舉的引出課文宗旨。

三、 拓展方面。

在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同時可設計講講這個故事環節,最後再進行表演,效果可能會比這樣強一些,孩子們沒有組織,缺少紀律性的自由表演,爲這個環節減了不少分。

最後,我要感謝辦公室以及給予我指導的各位師傅們,其實你們的指導及建議對我是最重要的。二教齡的公開課已結束,但是學習沒有停止,我會繼續認真研討。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1、關注學情

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關注學情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而無視學情,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們總是在揭題後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殊不知,學生經過每天早讀、課上的練讀,已把課文讀了幾千遍,已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而我們還在讓學生再一次讀,這可不是在浪費時間嗎?教學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情,靈活改變了教學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勵學生課前主動預習。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每個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教師對學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學纔有引的方向,纔有導的.重點,分析了學情,研究了學情,教學纔有相應的對策,纔有具體的方法。如果教師不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視學情及其發展變化,一味機械套用教學預案,教學就會事倍功半。

2、強化預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成好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而把預習當人可有可無的環節,預習環節正逐漸談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讀課,很少有孩子在課前讀讀課文,預習預習,所以孩子們實際上不知何爲預習,怎樣預習。預習有何意義。正因爲如此,我們更應強化預習,教給預習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願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佔最重要的位置,是認識生字,掌握詞語,學好句子,知道段落、初步感知篇章的基礎。

上這課時,我設置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藉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裏活躍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有的樹葉黃了落下來。”一個女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

我接着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裏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豐收的莊稼、綠綠的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興趣,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裏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誦起來,作爲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指導學生拼讀,證音,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識字課教學方式可以多樣化。這節課還是有收穫的,92%的學生認識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置的語言,學生基本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能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一、在精心創設情境中,引入詩境。

古詩注重情感的抒發,情感是古詩的生命,它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愛憎和感嘆。要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那就得把古詩描寫的詩境先推到學生面前,進而讓他們走進去。上課伊始,我就創設一種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現了美麗的梅花,與前面創設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梅花》的詩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誦中,體會詩情。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剛開始就讓學生多讀,反覆地讀詩(我也注重了讀的層次性,從讀準、讀通順到讀出詩的節奏),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

接着讓學生在與文本、老師、學生的對話中讀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爲零距離走進詩境打下基礎。課堂上自主讀和互動聽讀相結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課文,使學生逐步達到讀得準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在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讀讀背背,重在培養語感。二年級的學生以感性認識爲主,因此,在指導朗讀時,採用教師帶表情範,學生聽後直觀感悟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然後讓學生模仿表情與語氣朗讀來體會文感,培養語感。

三、在富有個性的表演中,感悟詩魂。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我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中稍作點拔,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再加上音樂渲染,讓學生自由想象表演,一邊演一邊吟詠古詩,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爲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四、突出語文的實踐性。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意培養學生 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在教學中引 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動口、動腦、動手,讀、畫、議、寫,在語文實踐中培養 學生良好的語感和多種能力,如:朗讀能力、識字能力、思維能力等。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朗讀能力等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時間的分配方面做得不夠理想,在識字環節中用了較短的時間,寫字環節指導上還未十分到位,希望以後在教學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讓古詩教學更具有魅力,使學生愛上古詩,感受中國詩歌文化的燦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詩歌,反映了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鄉下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在農村廣闊天地裏,自由地嘻戲,快樂地勞動,健康地成長。學生在想象農村生活時,有的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說自己的農村生活,與詩歌中的鄉下孩子進行比較。有的學生鄉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課文中的圖畫再增加一些小貓小狗小雞等可愛的小動物,學生看得明白,對農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描寫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重點讓學生抓住幾個動詞“捉”“含”“挖”“逮”,結合課後的連一連,學生能正確地使用動詞。藉助這幾個動詞,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還可以搭配什麼詞語,需要符合鄉下孩子生活,學生能盡情地發揮,如:捉蟈蟈,捉蜻蜓,含柳葉,挖土豆,挖紅薯……學生對鄉下孩子的那份快樂與無憂無慮,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對於優秀的學生,我讓他們模仿課文說說城裏孩子,學生從動詞入手,展開說,寫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驚呆了路邊的老奶奶。彈一曲鋼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在孩子的筆下生動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做個有心人,相信他們筆下的生活會更精彩。讓每個孩子在說的基礎上多動筆,會正確地運用語言。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爲了讓學生近距離地瞭解大禹,認真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動人的故事,既而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這一環節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也就統攬了全文,理解了大禹這一英雄形象。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段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後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設計了"兒子會問媽媽什麼?""媽媽會怎麼說?"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文情境,學生不禁會結合生活經驗,將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來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體會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裝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課文教學的結尾也相當精彩,在結尾點題:"爲什麼在禹的名字前面加個'大'字,叫他'大禹'呢?"這個問題點明瞭文章中心,點出了課文結尾"偉大"一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它是一篇自然常識故事,敘寫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過冬的故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青蛙準備吃飽了之後鑽進泥土裏冬眠,蜜蜂則儲藏了很多蜜在蜂巢裏過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動物具有不同的過冬方式,也體現出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在教學本課時,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感受。

一、語文教學要緊密聯繫兒童的生活實踐。

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進行,就能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靈活。本課文內容簡單易懂,我力求讓學生質疑,之後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讀懂文本,在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遣詞造句的準確,激發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也能提高自我的語文素養。出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冬天到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如何過冬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非常積極地投入課堂,非常認真地開始研讀文本。當講到“遷徙”和“冬眠”的時候,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去驗證知識,去了解更多的小動物過冬的知識,反饋知識。這樣使他們學得快樂,學得靈活。

二、教學中注重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學好語文的基本規律是“三分在課內,七分在課外”,應以教材爲中心開展“輻射式”語文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語言、用語言,使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與課外的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寫作練習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學開始,首先讓學生

認識三種可愛的小動物,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這無形中鍛鍊了口語,練習了表達;在讓學習練習用“商量”、“暖和”造句時,擴展了對詞的'使用;在做“鑽”的動作時,讓孩子們體驗了字的意思,引出了“刻苦鑽研”這一成語,以上環節的設計,活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讓他們感到學習成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與學生個性化的願望、想象巧妙結合。這樣在課內呈現出語文課內外有機整合的大語文環境。

總之,語文課應是一個多元藝術元素的綜合體,在課堂的拓展訓練中,教師恰當的語言和靈活的教法是“拓展”的陽光雨露,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學生創新思維的種子纔會發芽、生長,纔會綻放出絢麗的創新之花。

三、讀演結合,深刻的感受文本。

這篇課文很適合進行分角色的朗讀訓練。所以在課堂上應該留有更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在學生讀的同時,要有方法的指導。學生才能讀的更好。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不僅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更深刻的感受了文本。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如指導學生讀書時做得不到位,讀與說的訓練不夠紮實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正!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第五單元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主題編排的。從“識字5”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處處體現着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教學時,我注重了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爲中心等不良品格,學會多爲別人着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爲受大家歡迎的人。

低年級是書寫的起步階段,老師的指導要特別細緻。平時每次指導寫字,我會先引導學生觀察範字,找準關鍵筆畫,觀察其他筆畫的佔格佔位,我再用彩色粉筆邊範寫邊講解,最後再讓他們先描後臨。

每節指導寫字時,我重視了示範講解,可是學生的書寫質量就是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可能問題出在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書寫時間保證,一般都在課外書寫完成。還有可能寫得多了,只有寫得少,才能寫得好,寫得認真。下階段,我要多利用午讀、空堂的時間讓學生練寫生字,並從中個別輔導。期待有所進步!

識字在二年級語文教學中仍然佔重要位置,其重要性有增無減。識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但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我認爲更應該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現在的教材安排了多種形式識字,如:在韻文中識字,查字典識字,看圖識字,讀名言警句識字,生活中識字??目的.無非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平時,我儘量採取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來進行有效識字。學生都有惰性,失去了識字的興趣,就更加沒有了動力識字。因此在教學中保持學生對於識字的興趣很重要。今後,在這方面我要多下功夫。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本課由5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們啓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爲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朗讀爲重點,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人文教育。

雖然,課堂上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齊讀時有喊嗓子的現象,還有拖調現象。只有部分孩子讀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導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識字過程中,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識字。()識字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理。

在寫字指導中,我對“滿”、“容”的寫法進行了重點指導。可在聽寫時,有同學把“滿”寫錯,甚至還有同學組詞寫成“滿易”。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取長補短,發揚優點。讓孩子們會學,愛學,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