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珍珠泉》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研讀,我設計了了解美景中悟情的教學思路:

1、泉水的特點。特點:綠、深、清。

我讓學生充分的想象:

那樣清,清得能倒映出 ( )。水是那樣清,清得就像 ( )。從而讓學生感受泉水的美,爲進一步的朗讀做基礎。具體感受完三個特點後,我創設了讓學生給老師們介紹珍珠泉的水有多美,爲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語言環境。

2、有趣的水泡。

課文從水泡的形、動、色三方面介紹了水泡的有趣。在學習水泡的形時,我採用了評讀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的朗讀之中感受重點。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接着我藉助學生的表演,讓學生感受到了水泡的形成過程的有趣。在這我爲學生表達的訓練創設了一個情景:“小水泡們,你撲哧一笑想說什麼?”爲學生的朗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習水泡的顏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找讀懂了什麼?但我發現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的標點的問題學生病沒有真正得到重視,所以耽誤了時間。設計時可以改爲找了兩個同學讀,在第二個同學讀時我告訴了它讀的技巧,一方面是爲引起其他同學的重視,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水泡的五顏六色。

3、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麼喜歡珍珠泉,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也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眼清泉,在他們心中有了一種表達需要。

這時我設計了:你想對珍珠泉說些什麼?作者說了什麼,找到文中的話,讀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部分中學生強調更多的是前半句。爲此我爲學生設計了一個重走作者童年走的小路去打水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水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從而達到讚美家鄉的情感。這一部分中學生的情緒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了。順理成章的設計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盡情的表達。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第一次教學小古文,這也是選題的最主要原因,一直想上這樣一節課。但是真正上下來,卻發現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一節小古文教學,短短30字看似思路清晰、簡單,看似章法明顯、易教,其實並不容易。

司馬光這節課在語文教學系統中是第一次出現的小古文,因此,認識小古文、初步瞭解它的語言特點並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這樣一節課的重難點。於是,我着眼於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設置了“課前準備”環節,讓孩子們溫習背誦日積月累裏優美的詞彙和諺語,然後以“優美的語言猶如悅耳的鈴鐺,喚醒人們對美好的嚮往”開場引領孩子們齊讀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力量和希望”,然後切入課題,引出具有美好品質的人物——司馬光。本節研討課主題是“傳統文化”,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加入了“司馬”——複姓——溫習姓氏歌以及介紹歷史上這一姓氏名人的環節。

接下來就是教學重點之——“讀”的環節了。但是,讀有讀的難處,越是簡單的讀,越要把讀的層次掌握好。本單元要求孩子們初步掌握“默讀”,因此,我在“初讀課文”前出示自讀提示,對“默讀”作了具體要求。接下來,教師範讀,生字讀寫教學,層次分明,由淺至深逐步過渡。在設計第二個環節讀出節奏的時候,我先以第一個環節的最後一句話“光持石擊甕破之”引出在讀的`時候要注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然後引導孩子觀察停頓符號,從而發現不同停頓符號停頓時間不同的特點,然後讓他們依據這樣的規律來練習朗讀。課後題中明確提出讓孩子在跟讀的過程中讀好小古文,但是我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準確把握住學情,直接指名生起來讀,又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順序是錯誤的。看似這樣不起眼的一個讀,但是錯誤的順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不舒適的朗讀體驗,這是我在細節處理方面的顧慮不周。讀的體驗裏,我加入了配樂誦讀,帶給孩子們“古典文章+古典樂曲”的美的感受。

爲了讓孩子們結合情境體會這篇首次接觸的小古文,我精心準備了“連環畫”,設置了遊戲環節,並用事先分發的連環畫卡片教具引導孩子們結合課文註釋分組探討故事內容。小組討論後派代表給大家逐張講述圖片內容。接下來我設計的師“我是故事大王”環節,這是引導孩子們完整陳述故事內容的重要環節,但是由於前面過於冗雜拖沓,造成時間比較緊,而我對學情把控和教材的解讀不足,居然臨時起意刪除這個環節。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我還有很多的缺陷,我會在磨練中不斷改變和完善自己。將每一節課都當作優質課來上,將每一次反思後的發現作爲再起航的動力,不斷蓄力,不斷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威尼斯之夜》一文作者通過描寫了威尼斯之夜藍天的嫵媚,夜空的可愛,獨特的小艇和迷人的建築,獨闢蹊徑地寫出了威尼斯之夜的清新恬靜和水天一色的別緻韻味。通篇文章詞句華麗,意境深遠,讀起來給人美的享受。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估計學生對威尼斯的感性認識不足,另外文章使用的詞藻優美,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爲此我採用了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景的教學策略。如,在學習品讀第一小節時,爲了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出示了一幅威尼斯星羣密佈的夜空圖,配上了《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眼前似乎出現了怎樣的景象。然後我請學生自由交流、練讀,讓同學們感到原來跟着音樂讀這樣美,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朗讀興趣,最後從評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中的意境。

由於課文的遣詞造句比較精闢,我把品讀作爲教學的重點,以幫助學生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我讓學生先在反覆誦讀以達到正確流利讀文的基礎上,說說看到了什麼,從而瞭解文章的大意和佈局。在明確課文主要講了威尼斯的夜空和建築。

在學生交流資料部分,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指導。雖然,孩子們對於威尼斯之夜的感性認識不多,但我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夜晚,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就多了,由於所交流的內容都是他們自己觀察所得的,所以具有感染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跳水》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爲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爲安。

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懸念疊起,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繫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而且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環)的能力,更適合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之在學生心中栽培下創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學《跳水》一文時,緊扣“問”字,問在課前,問在課上,問在課後。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問在課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猶爲重要。”因而在學習課文之前,應該有意識將學生帶進課文中,讓他們在學習前生疑、思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進一步思考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1、結合課前預習問①讀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是怎樣引起的?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處境的`危險?

2、啓用圖書資料問①列夫托爾斯泰是誰,他還寫過哪些文章?②你知道哪些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在課上。課堂是學習課文的主陣地。無任是教師的導問,學生的質疑,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力求每一處的導問、質疑都能恰到好處。既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在探索過程中領會了真知。

1、從課題處問①誰跳水了,爲什麼跳水?②怎樣跳水,在什麼情況下跳水,跳下去了嗎?

2、從文章的思路入手問(不零敲碎打)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課堂中的“問”,有利於學生順藤摸瓜,把握課文的思想和內容,瞭解作者行文節局方面的特點。 ①孩子爲什麼會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②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他爲什麼這樣做?

3、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問(不平均使用力量)文中的重難點是“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繫的發展和變化。” ①你能各用一個詞歸納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的關係嗎?

4、從學生的知識實際問(設計坡度)如“我們要向船長學習什麼?”比較直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從知識實際出發,設計坡度。 ①船長幹什麼了,他怎麼會想到的?②他碰到事情怎麼做的?③我們應該向船長學習什麼?5、從學生質疑能力角度問。 ①“40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不是矛盾嗎?

三、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問在課後。

教育是一把值得人們警惕的雙刃劍: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能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堂的內外必須着眼於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於學生首次獲得的過程或獨立做好的,應該被認爲是創新,應該給予鼓勵。)教學的全過程應着重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重新組合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啊!於是,作爲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着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在教學經歷中,我認爲最難教的並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課文,課文的教學只要基本達到了三維目標,課文後再加以一定量的練習,就是掌握了課文。但是,作文的指導如何纔算是教會了呢?而且每個學生的程度都不一樣,如何讓好的文章出彩,差一點的文章有所改進,習作教學似乎並不是一遍就能通過的。

這次的習作是學寫一封信,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六年的小學生活,再現老師誨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學生心中對老師的情感,用一個個具體的事例情景表現對老師的感激和眷戀。

一、情感。

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在上課時讓學生談有關老師的話題,調動學生情感深處,有感而發,融入了學生內心情感體驗。再現生活現實,一個個關愛的例子讓學生回味無窮,體會六年學習的點點滴滴。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於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爲積累寫作素材,厚積而薄發,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開源活流,啓發學生的思路。同時課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導語讓學生走入充滿關愛的世界裏,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關愛意識。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內心的`情感與積累的語言碰撞激活學生的情感,產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這次習作指導中體現明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滌,真正落實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觀。

二、方法。

作文課不是口語交際課,也不是講作文知識課;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不能空講做法,應該是寫中悟法,寫中用法。在上課過程中,我讓學生回顧一些寫作方法(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及書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寫作的難點。出示情景片段幫助學生寫作,在寫作過程中用寫作方法。使學生做到每次習作有一得。

三、改進之處:

本次習作的關鍵詞是“打開記憶的閘門”,但學生對母校的熱愛,對老師和同學的不捨的情誼,這些情感都沒有被激發出來。我可以通過音樂調動學生情緒、照片打開記憶閘門等方法,着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情感勾連他們對即將話別之人的回憶,激活他們傾吐的慾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溫泉、奇鬆、怪石、雲海是黃山的四絕,《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爲我們展現的是其中的一絕——怪石,它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具體介紹了黃山的四種奇石。學習課文時,我選擇的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一讀,然後指名爲大家講一講自己讀到的,沒有講到的再由別的學生補充,由老師總結,最後在小組中噹噹小導遊爲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那塊奇石。當然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熱情高,所以爲朗讀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塊塊本是無生命的石頭在學生的出色朗讀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當我們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驚歎與折服時,便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我們似乎不是在欣賞課文,而是站在黃山的一個個觀景臺上,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因此,爲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課文,對課文有更強的探知慾,在課前我先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黃山的一些圖片,特別是黃山的“四絕”,再把自己在黃山看到的秀麗風景講給學生聽,讓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時也產生了對進一步瞭解和欣賞課文的強烈慾望,這樣學生就能帶着濃厚的興趣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灰椋鳥》這篇散文描繪來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讀自悟,領會並欣賞灰椋鳥歸林以及他們落下起飛、起舞爭鳴的景象,體會作者觀鳥時的興奮,歡呼時的情感,增強學生愛鳥意識。

當時就“先閱讀文本,還是先入情境?”這個問題上我們聽課的老師產生了一定的分歧。不過最終我們還是覺得應該先指導孩子去閱讀課文,通過對文本的閱讀來理解文章內容,抓住關鍵語段來指導,“大部隊” “排空而至”“數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等等。在指導完學生閱讀之後,教師再播放了課件,此時學生的思維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教師播放課件既是給學生以放鬆,同時也是通過更加形象的內容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知識的理解。

課堂上,學生通過“讀、劃、悟”與文本真切對話,教師則在一旁提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例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你不但會思,你很會讀等等。學生通過自學,收穫不少。“學生、教師、教材”三者之間的多元對話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畢竟學生是閱讀的主任。對於學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發現的.,教者都給予鼓勵和讚賞。在整個“對話”過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協調、保證的作用。如:引導學生通過詞語來感悟,通過句式來感悟,通過情境來感悟,力爭使語文課堂成爲個性張揚、靈性飛揚、生命律動的精神殿堂。正因爲如此,學生都能暢談自己的發現及感受,讀得也比較投入、到位。

最後畫面的欣賞,不僅對全文起到了輻射的作用,而且讓學生整體感知場面的熱鬧和喧譁,而且升騰了學生的內心體驗與情感。

結尾,教師聲情並茂的敘述,畫面的生動感人,音樂的悽婉、深邃,再現了女大學生徐秀娟爲了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陷入沼澤地的悲壯場面,本文最後一段的再現,學生深情的朗讀,實現了學生情、教師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在教這課時,我作了充分的準備。因爲學生在家裏有的父母教過,現在最關鍵是如何激趣和讀準字音問題,如何在40分鐘裏保證教學質量?

課前導入是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去摘韻母蘋果,看誰摘的多摘的好!這過程中孩子們發言很積極,我也儘量叫到他們。但主要還是叫比較差的孩子這樣才能檢查他們是否掌握已學過的拼音。我在這個過程中,我沒能掌握好以至於有些孩子沒叫到很失望,可見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是要得多鼓勵多表揚多叫他發言。

在上正課時,我是利用展臺展示課本上的插圖,然後再讓學生說出圖上的內容再引導他們說出今天上課要學的韻母。孩子們都能講出,就是讀音不過標準。我先讓他們聽老師讀,再讓他們互讀,最後聽老師總結讀法再讀,在讓孩子們以齊讀、個別讀的`方法來發現他們的讀音再糾正他們!我在讀中不夠多不夠細,不能很好發現每個孩子讀音。而這節課重點在於三拼音節,我只是講了三拼音節拼讀方法,而沒能很好的講應該怎麼讀,導致在讀的時候不夠好,只是叫了比較好的學生帶讀。孩子們讀的好的我表揚的也不夠多,相對吝嗇,這對孩子比較不好,我想我會在以後教學中多表揚孩子,讓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在互評中學到知識!學到方法!

學完後,我還讓他們在空餘的時間裏書寫,並指導應該怎樣寫,巡視,糾正!讓他們養成書寫的好習慣!此文轉自

總之,在這課教學中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好好反思,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它生動地講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描繪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將大體意思表達出來,能結合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因此,課伊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天高雲淡,雁過留聲,美麗的秋天到了,在這金風送爽的時候,你們最想幹什麼啊?”學生們各有各的說法,也勾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都向往着想出去遊玩。

接着,我在朗讀上作了示範,讓學生聽我讀課文,孩子們都非常認真,並且有幾個學生還跟着我一起輕輕地讀,見此情景,我便乘熱打鐵,要想像老師這樣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讀水平,那就讓老師先來考考你們的預習情況,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他們基本都能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有幾個還能在識字的基礎上,對這些詞中難懂的進行了解釋,加上我給予的評價,其他的孩子對他們更是佩服不已,沒花多少功夫,字詞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看來,教師的引領,語言的激勵,榜樣的示範,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用的,不僅興趣足,而且也學得快。

這篇課文的還一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形象生動。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些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打滾兒、逮螞蚱熟悉不過,因此,我一邊結合課文插圖,一邊和孩子們聊聊自己成長的生活經驗,個別的孩子還進行了語言的描述,以及動作的表演,使孩子們彷彿已經來到了野外,在盡情地玩耍,從而體會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開心哪!”另外通過“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把課文引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從而爲寫話打下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 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兩點:

一、以讀爲主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主要體現在:

1、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PPT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孩子們不僅眼裏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小花鼓》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語文第一學期讀兒歌識字學拼音中的一篇課文。考慮到學生剛入學一個月多點,如果進入寬大的階梯教室進行上課,可能會有部分學生存在不適應,因此我把上課的地點就放在小朋友平時熟悉的教室裏。整節課上,我憑藉錄音機、生字卡片、拼音卡品,製作的簡單的幻燈片、小黑板這些常用的教學輔助用具,成功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不但在35分鐘內掌握了字詞、拼音,理解了課文,而且學得十分投入。課堂既井然有序,又生動活潑,輕鬆和諧的氛圍感染了每一位聽課老師。確實,我們新教材的容量大、節奏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時常會覺得35分鐘不夠用,而我在上完這節課後,對“如何在35分鐘內教好一篇課文”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字詞教學,方法要多。

本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畫、虎、哭、哥”四個生字。以識字爲重點,意味着要把比較多的時間放到字詞教學上。爲了提高識字效率,我採用各種方法,提供語言環境、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比如:運用圖文形象教學“哭”,在課外拓展中又一次認識的“鼓”等,一次次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1)生字教學應各有側重。

每篇課文的生字一般都各有特點。如有的音比較難讀,有的筆畫比較難記,有的構字率較高,適合組詞,我針對這些特點,有側重地進行生字教學。如“畫”讓小朋友進行書空,爲描寫做準備。“哭”的學習在學生認識生字的基礎上,通過圖片讓學生形象地記住這個字,而且還與笑的'圖片和生字進行比較。在這個環節中還有意識的滲透的學生熟悉的一些反義詞。還通過字“哭”,詞“別哭”,短語“你別哭”,句子“弟弟你別哭,哥哥幫你補”幾部分的組成,做到字部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還在讀句子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哥”從字形入手,培養學生的記字方法。“虎”的成語較多,通過交流,幫助學生積累規範的書面語言,滿足了小朋友的成就感,做到了開放識字,我有意識的運用兩個成語在語言環境中說話,幫助學生積累,以及知道要在正確的場合使用成語。在本堂課中,我一般都是先出現生字,再出現拼音,主要爲學生輕鬆學拼音打紮實的基礎。

(2)生字教學要突出“活”字。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他們的注意力經常會分散,而吸引他們的最好方法就是課堂上多做遊戲。本節課上,我設計了“開火車”,“”亮眼睛“等遊戲,安排在上課近20分鐘時進行,因爲這時候的小朋友經過20分鐘學習後,感覺有點累,通過做遊戲重新調動興趣,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學習環節中。

二、識字和拼音教學有機結合。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二是能正確認讀聲母ɡ、k、h,會看圖拼讀相關音節。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這節課上,我把認讀聲母與教學生字相結合。

我始終認爲學習拼音這一階段,不能孤立地進行學習,而是要和識字有機結合。在學生熟讀生字的基礎上,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生字的音讀準,有時直接告訴學生韻母是什麼,讓他們找找聲母;有時直接問“誰有大本領試着拼一拼”。在學生拼對的情況下,直接給予口頭鼓勵“你真厲害,老師沒教,你自己學會了”,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在朗讀兒歌的過程中,發現發音不規範的地方,及時示範和糾正。這些都是爲學習聲母和拼讀音節做好鋪墊。在學習聲母時,還運用讀音順口溜和字形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在拼讀音節時,我把帶有音節的字gǔ貼在黑板上,目的是幫助學生開放識字,另外,我在黑板上對“鼓”的拼音進行示範對學生的書寫也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後面複習“g k h”的過程中,我運用四線三格進行復習也爲孩子將來正確書寫拼音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中,我給予了每位學生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讓每一塊金子都能發光,這就是教育的藝術。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覺得:“學習是快樂的。人家會讀的,我也一定會讀。”“我能認更多的字 。”“只有認更多的字,我纔會增長更多的知識。”“我一定比昨天更棒。” 唯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互動,成爲學習的能動力量。

三、強化習慣培養,常抓不懈。

葉聖陶老先生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來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來說,是養成一種習慣。”一年級孩子剛開始學習語文,加之識字、閱讀任務較重,習慣的培養無疑更爲重要。開學近一個月來,我對學生注重以下習慣的培養:一是仔細聽講的習慣。老師講解、範讀、學生髮言、交流等,都應凝神聆聽。二是自主識字的習慣。開學至今,學生已有一定識字量,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識記,老師只做適當的點播。三是認真書寫的習慣。這是一輩子的事。首先,要做到書寫規範、工整。並在田字格中一筆一畫的對學生進行描寫的指導,讓他們在拼湊筆畫的過程中找到字的間架結構。其次,通過兒歌“小朋友寫字啦,筆桿靠在指骨上,三根手指齊幫忙,拇指中指靠一起,中間露出筆桿來,撐起兩個小三角,寫起字來快又好。”幫助學生檢查自己的寫字姿勢,爲寫好字做好準備。課堂上,我對學生的聽,說,讀(指讀),寫都有明確的要求。

不足之處:

上課時,我發現在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還應給予每個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讓我們的極個別基礎不理想的學生也能順利讀完,始終能跟上我們學習的步伐,保持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總的評價這堂課,自己覺得從學生的興趣着眼,分步識字,朗讀指導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自己也覺得某些細節還可在推敲,應針對低年級兒童的記憶力好,但記性短暫的特點,要努力把課文的語句變成老師的語言,不斷的讓學生熟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淺顯培養。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我——一個語文老師應該特別注意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帶領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關懷,領悟人與人之間只有帶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地和諧。由於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主要以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因此,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管老師主要以學生的自學爲主,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感悟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但同時由於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理解起來並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樣就使得課文的知識點相對較少,講解起來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覺。

因此,管老師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讀提示的'問題,讓學生體會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管老師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教師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爲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第三,作爲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教師注重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開課時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結合實際說話,使整個單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板書設計管老師設計的有新意,以文章的內容爲主線,簡單明瞭,讓學生更易於理解。 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真正增加語文知識的含量爲目標來教學,這樣才能教學得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現在我們是老師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

因此,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快樂多了。一篇簡短的課文確讓我們師生都懂得如何去爲別人着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心靈之火”。大家知道,構成教學活動的要素:一是學生,二是老師,三是教材。當然,它包括隨三者在互動過程中特定的環境,所以,激情激趣的關鍵就要調整好以上三者間的相互關係。課堂開頭的這一幕,便充分做到了這一點,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他們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心理氛圍中,跟着老師進入新知識的探索過程。

一開始多媒體展示,學生們,馬上就被畫面上豐富多彩的小動物所吸引,一看到公雞,松鼠,孔雀等,許多動物的畫面,忍不住就叫了起來,都急不可待的把動物的名字喊了出來。很快就帶入到生字的第一步的學習,把小動物的名字中的生字學好了。接着又運用多媒體的.效果,帶入了聽課文故事錄音的畫面中,至此,小朋友們,都緊緊的被多媒體畫面吸引住了。整堂課上又運用了很多有趣的學習畫面,如飄雲朵引入搶讀詞語,比尾巴的遊戲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201 年9月下旬,我們參與了小學語文遠程研修,11月下旬我們又參與了由田厚珍老師執教低年級閱讀中識字課《雲房子》。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而且研修組領導召開了幾次會議,分別對田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討論、分、工修改,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並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尤其是我,和田老師在一個辦公室,更是跟蹤學習,不敢落下任何一個環節。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穫頗多。

一、總體感覺: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導教師、教研組長制定完善了磨課計劃。 組織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 執教人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基於個人經驗、基於同伴互助、基於教學反思)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情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後,進行了上課,並上傳教學實錄。 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並已上傳。通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 其中具體的磨課過程最爲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廣益,反覆打磨。

二、關於聽課、評課環節。目的在於共同感受課堂的“精彩”和“困惑”,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聽課時觀課分工要明確,設計觀察量表。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更要指出不足建議。不要顧及面子,張不開口。

三、關於磨課。磨課是指教師與其他成員圍繞實踐課不斷地切磋——商討——設計——實踐——反思——修改——再設計——再實踐——再總結。磨課的着眼點是讓教師感受到從備課到課後總結全過程的精細化研究,需要教師活躍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觀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學,有敬業的精神,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教學中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大家通過反覆磨課後,教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四、教學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爲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爲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等。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

精彩之處:

1、生字教學。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二年級教學的重點。張老師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如:“及”“房”字的教學,音形義相結合,在設計複習鞏固生字的環節中又穿插了識生字有獎活動,學生非常喜歡,積極參與,因此教學比較紮實。

2、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文的2自然段,利用電教手段(各種雲的的圖片),抓住重點句子學習。滲透閱讀的學習方法,今後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3、精心設計,找準解讀的突破口。“與文本的深入對話。”不是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找準解讀文本的'突破口。如教學第二部分時,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反覆讀、反覆體會,感受雲房子的美麗。

4、精簡環節,以讀代講。精簡教學環節,真正的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習重點句子與欣賞精美圖片相結合,通過反覆朗讀,一讀帶悟,重複理解。

總之,我們深刻體會到磨課的過程,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對課程標準重新解讀的過程;是與同事交流的過程;是分析學情的過程;是綜合運用教育心理學的過程;是綜合運用教學理論的過程;是聯繫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過程;是課程整合的過程;是教法學法的最優化選擇的過程。就在這一次次的“磨”中,我們全體語文老師漸漸成長了,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