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

溫馨提示:

1、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後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蓮山負責整理代發佈。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繫客服。

3、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後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下載文檔時可能由於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後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繫客服處理。

網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學反思參考1)江南課始,我出示中國地圖,由我們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讓學生搞清楚江南的具體方位,接着藉助多媒體課件引領學生領略一下江南的美麗風光,然後說說江南哪兒最美?這樣學生就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激活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們不由得陶醉其中,爲下文的教學打下基礎。這篇課文不像我們平時學的現代兒歌那麼容易理解,對於一年級剛剛接觸到課文的'小朋友來說要理解這樣一片樂府詩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不理解課文,學生就難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纔能有感情的朗讀,所以這節課我重在培養孩子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先出示圖,讓學生認識蓮花、蓮葉、蓮蓬,再讓學生知道這兒的蓮蓬特別多,從而引出“江南可採蓮”,而“蓮葉何田田“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藉助圖片讓學生想象蓮葉的樣子及蓮葉茂盛的特點,這樣孩子們就有點明白了,接着通過指名讀、做動作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採用表演背的方法,對於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個長句的教學中,我先出示圖引導學生想想小魚在荷塘裏會幹些什麼?學生頓時來了精神,紛紛舉手發言,這樣就能給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放飛思想,盡情遨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接着再出示這樣一個句式:荷塘裏,魚兒有的像在(),有的像在(),還有的像在()……,它們玩得()。這樣又可以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真是一舉兩得。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所以我接着讓孩子從書中找出小魚遊戲的詩句並劃出來,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感悟魚兒遊玩時的快樂、自在,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體會到“戲”的妙用了。我覺得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所以在教學時,我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徵,使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再讓學生帶上小魚頭飾,配上動作,結合詩文中具體可感知的意像,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背誦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最後我還引導學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關於描寫江南景色的詩文,並播放《憶江南》這個視頻,把本課學到的知識進行拓展。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2

本組教材是圍繞着“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個專題編寫的,由3篇精讀課文、1篇略讀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組成。《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讚頌長江的雄偉氣勢、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饒的西沙羣島》:反映了南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美麗的小興安嶺》:描繪了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現代都市香港的美麗和繁華。

從導語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各項語文活動的安排,都是圍繞着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展現祖國發展成就,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一主旨編排的。這裏有古人讚頌長江雄偉氣勢、西湖迷人風采的古詩《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有反映南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有描繪北國各個季節不同景色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還有展示現代都市風采的略讀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單元內各部分互相聯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使聽說讀寫各項能力整體推進、協調發展。

在二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和二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本組課文,可以將新舊兩方面的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祖國的山河壯美。學習古詩,注重讓學生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其他三篇寫景的課文,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習過程中,還注意引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加深對祖國山河的瞭解。同時,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積累語言的方法,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3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爲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爲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爲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爲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爲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4

《松鼠》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我把閱讀和語言的理解作爲課堂突破的重點。

課堂開始,播放鬆鼠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松鼠的特徵,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

分析體現松鼠特徵的.具體內容時,讓學生分組研討,提高了其具體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分析文章語言特色時,運用分析、整合、誦讀、對比閱讀等多種方式: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出理由,試着有感情的誦讀;把布豐的《松鼠》與《辭海》中“松鼠”條目進行對比閱讀,具體感受到本文準確而又生動的語言特色。總結學習說明介紹動物的方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對學生進行說明文習作訓練,形成文字,現場展示並加以點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爲保護野生動物出謀劃策,進行情感昇華,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並付諸行動。把學習由課內延伸的課外,拓展了其內涵。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5

這是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比較幼兒園與學校生活的差異,感受到角色轉換帶來的快樂;學習瞭解新環境的方法;初步嘗試與同學合作完成任務

2、知道愛護書本的重要性;瞭解學校的有關設施、設備;懂得學校與幼兒園生活、學習的不同。

3、瞭解、熟悉新的校園環境,熟悉新同學新老師,逐步適應新的校園生活。體驗上學的快樂,體驗作爲一名小學生的愉悅和自豪。一年級學生剛入學,他們對小學生活既充滿好奇、渴望,同時又存在很多擔心和疑慮。學校生活到底怎麼樣?與幼兒園生活有什麼不同?上學有意思嗎?老師、同學會喜歡我嗎?帶着這些好奇、疑問、孩子們走進了學校的大門,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在教學中要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形式,幫助孩子消除疑慮,引導孩子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上學的快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開始新的生活。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做的:

1、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真實感受。“領新書”是學生入學後經歷的一件大事,讓學生看圖,回想領新書的情景,說出內心的感受,學生不約而同地表達出高興、激動的情感。再讓學生討論:書對我們學習有什麼幫助?你是怎麼和新書交上朋友的?怎樣保護好書?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愛護書本的重要性,知道愛護新書的方法,懂得從小應該養成愛護書的習慣。

2、利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知道學校與幼兒園的不同。讓學生通過看圖、回憶,尋找、發現、比較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明白小學生活以學習爲主,要儘快完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逐漸適應學校的生活,並用愉悅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

3、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做到寓教育於活動中。結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開展了整理書包和參觀校園的活動,學生興致很高,在活動中學生互相學習、交流合作,在活動中也很有收穫,懂得了應該如何整理書包,也認識到我校的環境很美麗,設施很完備,教師再引導學生懂得愛學校,要珍惜這麼好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

這節課教學效果較好,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認真地觀察、思考、討論,積極發言,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上學的快樂。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6

1、“識字加油站”是平時孩子們玩過的玩具,知道玩具的名字,讀起比較容易。在落實字的.認識上同學們接受的很快。

2、字詞句運用版塊中,“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已經能夠造句了,所以這部分內容很快就接受了。積累的表示心理活動的詞語在老師的啓發下也很快地找出了不少於三個。

3、節氣歌內容學生大部分能當場背,閱讀教學版塊同學們基本瞭解手影的特點,感受到它給我們帶的樂趣。

不足之處:在寫話的環節,同學們在觀察圖畫時——特別是多幅圖,不容易處理圖與圖之間的邏輯關係,說起有前後矛盾或是漏洞百出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是要加緊訓練。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7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雨水的滋潤,纔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色。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爲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調動其情感參與,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指名學生朗讀課題後發現問題,於是提醒學生注意有個“兒”,但是學生仍不能讀好這個兒化音,於是我就進行了示範讀,告訴學生讀好“兒化音”的方法,兩個字連在一起讀快點,舌頭圈起來,然後讓學生聽我讀再讓指名讓學生讀,有個別學生會讀,在一次次的示範下學生逐漸能讀好這個兒化音。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指導學生認字時,我針對不同生字採用不同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對於“數”這個字有兩個讀音,爲了讓學生理解兩個讀音的用法,我引導學生採用組詞的方法理解,識字應該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千萬不能孤立認字。

學完字之後,我讓學生讀生詞,在這裏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比較巧妙。“數不清”這個詞先讓學生理解其意思,然後讓學生說說有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發散學生思維,擴寬學生知識面,學習不能學死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對於“數不清”和“飄落”這兩個詞的意思,我沒有放在課文中學習。在學詞的時候就進行理解。對於飄落這個詞,我才用直觀的“紙片飄落”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看了這個動作,學生就明白了,不用老師過多解釋。然後體會到很輕的東西才能飄落。還有什麼能飄落呢?學生就開始說“冬天雪花從空中飄落;紙片從天上飄落;秋天樹葉從樹上飄落??”在練習這個飄落的詞語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______從_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雨點兒》2-4自然段是對話訓練,我先示範朗讀,再讓學生讀,再採用分角色朗讀,經過多次朗讀之後,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內容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這時候,我又讓學生說說,你還有什麼不懂,會思考的孩子就說了:“小雨點爲什麼要求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爲什麼要求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其實表面上是他們在提出問題,但其實是我在引導他們學習,引出下面的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要教學生做真人,做真事,那麼每節課的德育訓練也非常重要,就要告訴學生從一點一滴小小的'事情做起,課後要求學生愛護花草,爲教室裏的花草按時澆水。

其實這節課我也有很多失誤的地方,經過反思,發現本堂課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安排上不夠緊湊,學習第一節的時間過長,使得第二、三、四、節的教學顯得倉促;部分教學環節落實不夠到位。特別是最後寫字環節,顯得倉促不紮實,其實可以課後再教,處理教學設計還不夠靈活。在學完課文之後的拓展訓練,假如你是雨點兒,你想去哪裏?沒有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失誤。一次教學實踐一份教學反思帶來的將是一份成長,雖然課上的還不盡如人意,但卻讓自己收穫多多。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8

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和一個“積累·運用”。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反思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優缺點如下:

一、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針對班級中一部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文字較差的現狀,從開學初我就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活動中儘量突出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名不離篇。教學中,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尤其是對一些易混淆的字,我主要採用比較法、歸類法、重點突破法,使學生牢記在心。在作文指導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因爲從以往的作文中我發現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這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許多事實證明,從不同角度、不同體裁、不同內容、不同主題,即變換角度指導作文,能使學生有更多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觀察事物,想象豐富。

二、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有得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儘量體現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集體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而且進一步體會了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的體現出來。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朗讀指導有些少,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朗讀指導的設計較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師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語文課的朗讀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的運用問題。要重視朗讀訓練,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提高朗讀水平。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9

《松鼠》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1、注重對課文字、詞、句、段語言訓練:在學習松鼠的外形時,讓學生抓住體現美麗的詞語和句子。學習松鼠的活動時,讓學生找出動詞,用自己的詞彙看圖說話;學習松鼠搭窩這段,讓學生找出表示順序的詞,並自己練說。比如松鼠搭窩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找出表示順序的詞,再此鼓勵他們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並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懂得介紹動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自己家的小動物特點。

2、讀中悟,讀中學教學中,我着重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朗讀、對比讀、引讀等方式,讓松鼠的形象和生動的語言留存在孩子的記憶中。因爲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體會動物的可愛,激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3、學法指導在教學松鼠外形這一自然段時,找出這段的中心句。讓孩子們先初讀第一自然段,然後記住你認爲非常關鍵的詞語,接着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說出松鼠的“四肢”、“面孔”“眼睛”、“毛”等部位的特點,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麗。讓孩子們上臺來寫松鼠活動時動作詞。這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再一次活躍了起來。但是,這時的“放”,這時的“活”還是有一定規矩的。最後把對松鼠的這份喜愛,化作筆下的語言寫出來松鼠搭窩這個自然段的.教學設計尤爲巧妙。通過教學這個自然段是抓住表示順序的詞語“先然後最後”瞭解松鼠搭窩的經過。這次教學設計很有特色,非常新穎。在設計時能儘量發揮文本的作用又勇於超出文本,有的放矢的進行訓練。設計時抓住“窩搭好了,還在上面加一個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體會松鼠的機靈。松鼠的食物種類及怎樣吃和怎樣儲藏食物,這段較簡單。抓住松鼠的可愛之處,學生彙報即可。知道三個“它們”代表什麼。

這節課學生反應比較活躍,我認爲教學環節設計的比較合理,當然,學無止境,我一定通過學習不斷改進並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使課堂更加精彩。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0

(一)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一開始就擔任班主任一年級的班主任,的確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作爲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己覺得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助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二)iuü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學iuü內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習拼音字母無非是要孩子多讀、多記,有些特殊規則如i標上聲調要去點,ü遇y要去兩點,若採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可能只會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對聽故事的興趣特別濃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講授起來枯燥乏味的知識結合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知識點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記起枯燥的知識點來。

iuü教學結合故事講課還有個特點就是可以根據各項知識點的特點把故事連起來,讓學生覺得有完整性而且聽起來有趣味性。根據i,y,yi的特點,我把故事表達爲:小i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的頭上戴着蝴蝶結。當她一戴上聲調帽子的時候,就把蝴蝶結遮住了,她頭上的點就沒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來就吵着要媽媽帶她去遊樂場玩。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媽媽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牽着手出門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們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起,還是讀做i)。遊樂場的人可真多,大y媽媽怕小i妹妹走丟了,緊緊地牽着她的手,他們靠得可緊了。u,w,wu可以讓學生在我的故事基礎上進行改編。學生興趣濃厚,而且把很多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很自然地就傳達給了學生。至於ü見y要去兩點,我又巧妙地這樣表達:小ü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沒人帶小ü出去玩,怎麼辦呢?小ü急得大哭起來。大y媽媽看見了,就趕緊來安慰他,大y媽媽答應小ü帶他去玩。小ü一聽,可開心了,趕緊擦掉了眼淚,和大y媽媽一起出去玩了。(yu)並及時提醒兒歌:小ü見大y,擦掉眼淚笑嘻嘻。

故事教學對於一年級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與教學知識點的緊密結合。

(三)bpmf教學反思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馬上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己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曾經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今天,我的學生他們自己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己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己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說出來的更能達到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啓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知道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爲呢?

(四)gkh教學反思

在本內容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說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採用遊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面畫幾個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裏,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爲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面。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非常活躍。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後,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後去掉音節,讓學生看着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情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遊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遊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積極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應該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文明地聽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隻看到自己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

(五)zcs教學反思

zcs的教學借鑑了學姐的課例,以“聰”字爲線索,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佔據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老師只在學生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加以點播。發現教學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充分點燃起來,通過發現,還把學生各種感官都調動了起來。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比如讓學生自己根據情境圖來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讓人感覺到他們潛力無限。

發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教會了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他們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想以後在發現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把“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爲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學習和最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學習方式。正像林樂珍老師說的那樣要尋求“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1

上完這篇課文,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爲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積累,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爲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科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那幾句哪幾句就讀哪幾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着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湖水很美。”我反問:“假如你去遊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裏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深層含義的鑰匙。

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碼?對。單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纔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到達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讀後互評,評後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啓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的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相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多層次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2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有在幫忙幹完活以後,他才吃這份食物。後來,他留在傑克遜家裏幹活,成爲莊園裏的一把好手。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麼情況下講尊嚴,人物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他的勤奮,努力又如何獲得尊嚴及傑克遜大叔尊重和常識尊嚴。在設計上抓住傑克遜大叔對哈默評價的那句話,讓學生找一找,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當學生讀完這句話時,並不理解,隨之問到爲什麼大叔說哈默有尊嚴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呢,讓學生畫一畫,把讀書的感受寫出來。這個問題既指向文章內容,又能引導學生來理解感悟內容,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大,這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悟,實現有效閱讀。

在體現學生主體性方面,做到了幾個“充分”,一個是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二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讀書體會、對問題看法的機會。三是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薰陶感染。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讀過程。一是整體通讀,整體感悟,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交流心得,感語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找不同的語句,體會不同詞語,從而感悟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落實了詞語的教學, “面呈菜色”、“骨瘦如柴”、“臉色蒼白”等詞語,體現年青人及逃難人飢餓至極,對狼吞虎嚥“對比讀,體現出年輕人及逃難人飢餓至及。就這樣年輕人仍堅持以勞動換取食物,寫出了年輕人是有尊嚴的。對兩個“狼吞虎嚥”進行了對比讀,體現了年輕人吃的心安理得,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二是重點細讀,引導學生重點讀哈默的三次語言,邊讀邊感語,深入體會哈默以勞動換取食物這個問題上的情感和態度,感受他由真誠的請求到懇切,再到堅決,這樣的情感和態度。如: “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對這句話做了重點指導,通過齊讀、同桌讀、指名讀等形式,讓學生走近哈默,體會心理活動,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了自己的體會,語氣反而顯得更自然,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生自讀自悟中,學生抓住了哈默的外貌,動作,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到了他是一個自尊、自強、自愛的人,也感受到了傑克遜大叔是個尊重他人的人。此時再次回讀2-5段,再次感受到哈默與傑克遜大叔的人格魅力,此時也達到了語文教學的共聚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在理解傑克遜大叔語言時,我抓住了“富翁”與“尊嚴”的關係,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這句話,此時,孩子們課文已學完,對一開始的“不是很理解尊嚴,此時已有了新的認識,再問學生你又如何理解大叔對哈墨的評價的話,加深了理解,說的很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不足之處是在課尾應該讓學生說說有關尊嚴的事例,再次體會尊嚴,從而在生活上能以此約束自己,樹立自己的尊嚴。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3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爲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爲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採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麼新發現,後來又有什麼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麼?接着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瞭解微生物。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爲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爲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接受。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於課堂。這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4

《雨說》是九年級第一單元的一篇詩歌,它清新活潑,明朗而耐讀,輕美如音樂。讀來給人以美得享受,結合自己所上的課,特反思以下幾點:

詩歌的教學中在讀,是訓練朗誦的最佳時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對朗誦加以評點,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朗讀,喜歡朗讀。書[內]讀百遍,其自見,更何況是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式地朗讀呢。要多讀詩,讀好詩。這是寫給兒童的一首詩應該讀的親切,自然,充滿愛心,這是關鍵。

把握詩歌內容,整體領悟詩意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精神活動。整體把握其實是對詩歌的解讀,要認真閱讀,理解詩歌的寫作思路。既然是《雨說》,那麼就要讓學生明確“雨”說了什麼。並品味它的語言魅力。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己的感受。與文本對話,理解感受詩歌豐富的意境,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通過詩歌的學習,激發學生對於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輝,通過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現,從雨的角度來看,學生體會到善良的內心、博大的胸襟,給別人帶來快樂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從“少年兒童”的角度來看,則會看到,人的一生不論遇到何種坎坷,都要勇敢、樂觀的生活。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會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老師要將這種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避免空洞的說教.在品味詩歌感情的過程中,自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樣一來,便達到了詩歌教學的目的。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5

《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工程師和工人的心理變化。學生之所以難理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工程師和工人在築路時有哪些權利,什麼又是不可以做的。學生很天真,他們認爲改設計方案很簡單,這樣就無法理解工程師和工人們的沉默不語和那沉重的嘆氣聲。所以接下來我就爲他們講解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工作及權利,以及違反規定之後可能會有的.後果。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解後,理解起課文內容更容易了,這時我又和學生一起將整個故事重現,用老師的述說、動作、語言,將學生帶到施工現場,進一步體會。並讓學生將工程師和工人的想法說出來,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許學生說的和教參中的標準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肯定。

我們經常說讀中悟,但只有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讀,連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讀再多也是徒勞。其實現在很多課文中都出現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不符的情況。這時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讀,而是瞭解時代背景、那時人們生活習慣等有助於感悟課文的細節。比如:《燕子專列》中政府包車之舉爲什麼讓人欽佩?那就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包一列火車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資多少,適當的瞭解這些對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