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我要的是葫蘆》是新課標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簡短精悍,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就能讀通課文,也很容易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也能發現這個人得不到葫蘆是因爲他不治蟲。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髮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爲什麼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那個人愛葫蘆表現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想像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表情朗讀表現出來。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最後卻沒有得到葫蘆,一是因爲他不懂“葉——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爲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除了讓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還應該深化下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這個道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裏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通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插圖入手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後導出第四自然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在第2課時再學習二、三兩段,探究其緣由“葫蘆爲什麼落了”。這篇寓言,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深受孩子們喜愛。我結合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對比插圖,產生疑問。

1.誰能用剛纔讀過的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藉助第一幅圖,回憶一下,這棵葫蘆是什麼樣的?

2.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呢?(請看第二幅圖)

3.是啊,這麼好的一棵葫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學資源,結合課文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抓住題目,探究原因。

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因爲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他們似乎已經明白:那個人爲什麼得不到葫蘆?但是在後面的學習中,我發現學生心中有一個疑惑——“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爲什麼是葫蘆?”因爲孩子們和那個種葫蘆的人一樣不懂植物的果實和葉子之間的關係,這恰恰激發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抓住課文中重要詞句,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朗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情,例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以讀悟文,品析詞句。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同時,我還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爲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學生能感悟到的文字間包含着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四、編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結尾通過編故事,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參與性強,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3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而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爲切入口,採用不同的方式通讀全文,然後分別學習一、四兩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爲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爲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纔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託,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採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做課的內容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15課《我要的是葫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識字,學詞、學句,結合圖畫理解葫蘆葉子和果實之間的聯繫。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重點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一、關注識字的情境,讓字詞句教學有生命力

語言文字的學習一定離不開具體的語境。如果脫離了語境,讓孩子單純地去識某個字,不但字形不容易記,而且字音也很容易遺忘,字義的理解也就更難了。所以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識字,真正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比如:學習“藤”字時,我先引導學生看圖認識藤,直觀瞭解藤的特點,再由“葫蘆藤”拓展到生活中學生見過的黃瓜藤、葡萄藤等,進而讓學生更好地識記這個“藤”字;在“謝”字教學中,我在和學生的交流中給學生創造一種語言環境,讓學生明白在“謝謝”這個詞中,“謝”表示感謝的意思,在“花謝了”這個詞中,就表示的枯萎凋落的意思,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謝”的字義。

  二、關注語言的應用,讓字詞句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應用語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語言文字的理解應用。比如,在“慢”字的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比較句子體會小葫蘆慢慢變化的過程,然後引導學生想想在我們的身邊還有什麼也在慢慢地發生着變化,這個問題一下子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我想,孩子們在用慢慢說句子的時候,他們的腦子裏面是有畫面的,是有情境的,這樣的字詞句教學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的,是指向學生思維發展的,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

  三、關注漢字文化,讓字詞句教學增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每個漢字都承載了及其豐厚的文化內涵。本節課在“慢”字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古文字深入理解“慢”的字義,同時瞭解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漢字的願望,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由於本人經驗有限,課堂上還有很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語文課堂教學是兒童心靈成長的反映,它是童眼觀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心描繪世界的自然產物。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自由的、寬泛的,是沒有什麼規矩可言的。今天在趙老師的課堂我覺得老師是輕鬆的,學生是暢懷的、自由的,好比天空一隻只自由飛翔的小鳥,而我是幸福的,一節真實、愉快的常態課,讓我從中聽有所獲:

  一、字詞教學紮實到位

趙老師由複習生字教學導入新課,形式多樣、活潑有趣。

1、老師說詞語學生評記憶說出這個字的組成部分。

2、一個字左邊是目,右邊是丁猜謎語加深字形教學。

3、對比教學,提醒記住字音字形:鄰——令。

4、換服裝,找夥伴,文中有對雙胞胎字“掛——哇”趙老師通過讓學生給它們換偏旁找出更多的字詞朋友,學生譁一下找了很多,個個激情高漲,學的有趣。

5、用手當尺,爲字量身教學“言”時,趙老師讓學生先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學生髮現寫這個字時第一橫最長,而下面的兩橫要比它短,這時趙老師拿出手進行比劃,上面一橫是下面一橫的三倍,這樣比劃之後學生就不會出現上短下長的情況,更加在腦中形象的記住了。有了這樣的教學,還怕學生不會寫、寫錯誤嗎?

後來在趙老師的課堂作業批改中,我發現他們班的孩子很少有錯字,而且個個字都寫得很漂亮、很工整,有棱有角。我想這和趙老師平時紮實的教學是分不開的。

  二、朗讀教學有聲有色

1、抓重點句品讀體會語意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中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有好多處,趙老師在學生齊讀完課文之後進行了糾正,其中有這樣一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自然地和文後的學習園地當中的“我會讀”一項結合起來,趙老師採用個人讀、男女生讀體會感嘆句與陳述句、疑問句與陳述句的區別,學生通過多次的品讀,感悟到句子的意思一樣,只是表達的語氣不同。

2、換角色體會作者心理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趙老師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採用角色換位學習體驗,“假如你是他的鄰居,你怎麼勸他?”一個孩子說:“快請醫生給樹葉治病吧,要不然你的葫蘆真的沒有了”,還有個孩子居然用上了“脣亡齒寒”這個成語,體會可謂獨到深刻。當“這個人看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一個一個往下掉時……”你覺得這個人會怎麼想?一個孩子說:“很後悔,要是當初聽了鄰居的勸告,葫蘆野就不會這樣了。”有一個孩子說:“很悲哀,當初付出了那麼多的辛勤汗水,到頭來自己卻徒勞無功”……後來孩子們在體會這是一個怎樣的人時,水到渠成。

  三、和孩子“打成一片”

課結束了,孩子們來到了趙老師的辦公室,有的是來交作業的,有的是來訂正作業的,有的是來問老師問題的,還有的是來和老師說話聊天的,其中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她手裏拿着一個爆炸形的“頭帽”,說是她媽媽在“萬聖節”這天給她買的,她在自己的頭上戴了一會兒,旁邊的桂老師說她戴了很好看,這時她就想給老師戴戴,說着就往老師頭上戴,老師退讓開了,沒有生氣,而且滿臉的笑容,當時我在想我的身邊……

在趙老師的身上讓我看到了寬容、熱心、快樂,像這樣的老師學生怎麼會不喜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