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

《大禹治水》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奉獻中的一篇文章。本課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民間傳說,講述的是在洪水氾濫成災,百姓無家可歸時,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文章共4個自然段,按起因、經過、結果安排故事情節。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通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大禹“常常睡在草丘山岡,他的腳長年泡在泥水中,腳跟都爛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挖開九條大河”的描寫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課文篇幅短小,選材精當,文中“四天”“九座”“十年”“三次”等數量詞的運用對錶現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關注的重點。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離學生很遙遠,對於洪水沒有直觀的認識,再加上年紀尚幼,對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不顧個人幸福,一心爲百姓謀幸福的高尚情懷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但這也正是對學生進行情操薰陶的良機,這些在蜜糖中長大的孩子普遍比較自私,不太會主動關心周圍的人和事,通過教學本課,可以與現在世界各地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相聯繫,培養學生悲天憫人的大愛之情。

  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有以下優點:

  一、品讀詞句,突出奉獻,英雄在艱辛中挺立。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體現了大禹不畏艱辛的奉獻精神,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大禹的奉獻精神呢?首先在教學禹治水的過程時,通過比較父親鯀的做法,用引讀的方式讓孩子在文中用一個字概括大禹的做法,通過第二次引讀體會大禹治水工程的不易。教師激情的引讀是火種,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讀書願望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讀書願望,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勾畫打動着自己的句子,想想哪些地方的語言特別打動着你,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關注語言,關注課文的表達,因此在孩子體會到的點評中我都是從表達的角度進行指導。

  二、巧讀數字副詞深化奉獻,英雄在大愛中挺立。

三年級的孩子很難體會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做法。教學時我採用講數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導學生聯上下文,體會數字背後的意思。引導學生讀書引導學生讀書引導,感悟”才、僅、卻”表達的語氣與情感,感悟禹“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大愛境界。領悟禹能夠爲了多數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大愛,,就是奉獻。大禹的英雄形象飽滿起來

  三、學習方法的滲透,英雄在咬文嚼字中挺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生字學習方法的滲透,對孩子的識字興趣以及方法的引領,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副詞教學中,比較突出副詞數詞的用途,教師點撥,提醒,加強孩子注意,爲三年孩子將來的寫作道理有種引領。在理解了“欣欣向榮”後比較爲何不寫具體讓孩子明白爲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的寫作方法。

  不足:

1、由於想一節課完成整篇文章的教學,因此許多環節不夠落實,整堂課讀得還不夠,一課一得體現不突出。

2、雖然力圖在教學中體現對語言的關注,但在語言運用上這節課體現得還不夠好。

3、由於上課的過程中,缺少大家的沉穩,所以對學生的全面關注還需在課中磨練。

  改進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虛心學習,一定要懂得捨棄,認真落實每堂課的訓練點。

2、在課堂上一定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2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爲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爲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爲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情”然後,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爲流傳的一個。如果從煽情,調動課堂氣氛這一角度來說,這一小節是個很好的切入點,利用師生的交流,來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撲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顧大家,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

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只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規範教師的語言。說話時應該儘量簡煉,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啓示,也爲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3

本單元圍繞着“偉人”這一主題,安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三篇課文,《大禹治水》本勢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但在本單元中,基本脫去了“神話”外衣,展現了一個公而忘私、舍小家爲大家的英雄。作爲“偉人”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它承載着讓學生理解英雄的奉獻與智慧之重任。這個故事文本語言及其簡全文只有400來字。第一自然段,抓住四五個詞語就勾畫出洪水肆虐後的悲慘景象。第二自然段寫父親鯀治水沒有成功,由兒子禹繼續治水,巧妙地引出大禹。第三、四自然段謝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幾個典型細節,用幾個有代表性的數字水命他的奉獻精神與智慧。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點,讓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去深刻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從而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尤爲重要。然而體會人物的內在精神,離不開環境的烘托渲染,對於認識大禹爲什麼要治水?洪水究竟有多可怕?這兩個問題顯得尤爲重要。本文授課爲第一課時,我的着力點就放在了對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和把握上。

首先,在《大禹治水》的初步認知上,我摒棄了神話的色彩,以突出英雄的事蹟爲出發點進入課文學習。開篇採用談一談你心中的英雄,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的同時,也拉近學生與英雄之間的距離。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往往出自個人所閱讀的書目,對於英雄這個話題很容易展開話題,此時我順勢引入有關英雄的故事《大禹治水》便顯得自然流暢。

教師板書課題後,大家齊讀課題,採用課題質疑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問道“大禹是誰?大禹爲什麼要治水?他如何治水?治水是否成功?”等問題,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就放手讓生生之間解決問題,教師起到點撥指導的作用,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就帶着問題進入文本的學習,讓問題作爲導向,驅動學生讀中體會和感悟。

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教師先進行字詞檢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而言,識字認詞已經不再陌生,所以這個環節我以小老師教讀,開火車領讀等方式進行,同桌之間說一說識字的方法,提煉方法做一歸納整理,幫助學生養成善總結、勤歸納的優良學習習慣。除此,教師引入一個本課重點生字“被”,從字的部首着手,通過問一問“爲什麼它的部首叫衣字旁”,引發孩子的思考,並大膽想象猜測衣字旁的演變過程,通過展示演變過程加深對衣字旁漢字的理解,順機指導書寫。在書寫環節,我採用小老師先指導,學生練筆,生生檢驗的方式,寫好“被”字的同時,再寫兩個衣字旁的漢字,以達到教一字會多字的效果。

字詞攻克後,我們回到起初提到的問題“大禹爲什麼要治水”再次進入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後的感受,然後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感受洪水的可怕,從而爲後文“必須治水”做鋪墊。其中,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淹沒、沖毀”、“到處傷害”、“痛苦極了”等詞,透過圖文結合、多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洪水的大,體會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好處與迫切。在這一自然段中隨文學習“氾濫”一詞,並試圖通過讀書感悟理解詞意並學會應用,但是在這一環節,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比如讀的指導不夠,孩子們讀書形式單一,缺少變化。學生的課堂本應是書聲琅琅的課堂,但我急於講解,讀的還不夠,引導的也不足,致使對於詞語的理解不深刻,導致仿說練習困難重重。雖然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互讀、齊讀、指名讀,但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教學顯得很枯燥,學生僅是反覆地讀,基本侷限在課文資料的朗讀理解上,課堂上沒有創設更多的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去思考問題,缺少讓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的時光。另一個原因則是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注意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還是老師牽着學生走,無論是在指導朗讀,講解詞語上,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我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我應當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務必是要多注意多思考及時改善的。

因此結合以上問題,我及時做了多次調整,在教學中,讓學生觀看洪水氾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並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故事發生時的生活場景,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繼續播放洪水氾濫的情景,讓學生說說看了以後的情緒如何。這主要是爲朗讀作好情感的鋪墊,再讓學生透過讀來釋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將畫面與音樂兩種刺激融爲一體,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並且透過讀來表現起內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用心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自然而然在方法的引導到明白了“氾濫”之意。並結合生活加深對“氾濫”的理解,並加以應用,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也爲故事的發展做好鋪墊,進而引出第二課時要學習的重點——大禹如何治水?結果如何?以問題開篇,再以問題結束並引發孩子的深入思考,在孩子的思考中結束本課,佈置與本課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的相關作業,鞏固所學。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4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在教學《大禹治水》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大禹這個古代的偉大英雄,並通過朗讀、表演、想象、體會,感受到孩子對大禹的敬敬。

  優點之處:

1、在教學中,我緊扣“千辛萬苦”一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首先通過看圖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難,以及“走遍千山萬水”的艱辛,在此基礎上啓發學生想象大禹可能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險,通過訓練孩子的說話,使他們對“千辛萬苦”有了形象的認識。

2、抓住“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通過反覆朗讀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難以言說的辛勞,從而加深對“千辛萬苦”的理解。

3、爲了讓學生近距離地瞭解大禹,認真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動人的故事,既而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這一環節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也就統攬了全文,理解了大禹這一英雄形象。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段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後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設計了“兒子會問媽媽什麼?”“媽媽會怎麼說?”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文情境,學生不禁會結合生活經驗,將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來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體會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裝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課文教學的結尾也相當精彩,在結尾點題:“爲什麼在禹的名字前面加個‘大’字,叫他‘大禹’呢?”這個問題點明瞭文章中心,點出了課文結尾“偉大”一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

  不足之處:

1、語言文字訓練不足

在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沒有通過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學生讀了青蛙認爲小鳥說“大話”那段文字後,我一帶而過。同學們解釋爲“吹牛”“做不到,就匆匆過去了,沒有進行紮實理解。

2、時間分配不均,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的情況下,生字和書寫練習時間不夠達標。

  改進措施:

教師在備課時要備好每個環節的時間,並在上課的時候,隨時看時間,緊湊的掌握上課的節奏。同時要能夠把課備得更精練一些,對學生的放手更有操控一些。

  二年級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5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應該來說,關於他的教學設計也很多。不同的教材中都有這篇課文。我在建構我的教學設計之前,閱讀了其他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的課文。在教學設計中,我貫穿的是兩條主線:

一、使大禹這個人物鮮明而且立體、多維。

二、把對於二年級學生至關重要的說話訓練抓住,使課堂教學顯得紮實有效真正爲學生髮展使用漢語服務。同時第二條主線更可以推動第一條主線的明確。同時,文中的字詞教學又不能放棄,它是年段目標中的重點。

因此,開篇的關於水的成語的引導,洪水氣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導,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主人公,讓學生的脈搏和作者的脈搏一起跳動。“千辛萬苦”的拓展想象,數字的深究討論,幫助孩子提煉生活、豐富想象,重新構建原有的知識儲備,學生通過想象,可以進一步體會大禹的辛苦、無所畏懼和大公無私的精神。

通過兩次概括:大禹是一個英雄,爲後文“偉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筆,理解文末稱他爲偉大的英雄,回扣課題也就水到渠成。同時“治、制”的區分運用,考驗着學生對漢字的字義理解。

雖然整堂課緊湊而且環環相扣,但上下來仍有超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過渡語的精煉程度不夠,思考以課堂流程和大問題的把握爲主。同時在某些環節中,學生的回答呼之欲出時,還是不能急於給出簡明的答案,應由學生品悟。最大的收穫是,在有些教學環節中,教師做好兩手準備還是非常必要的,沒有充分的預設就沒有課堂的精彩。教學機智也來源於充分的預設。當你面對是未知數的學生時,還是解讀學生的思維入手,打好有準備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