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姥姥的剪紙》一課,我把重點和難點定爲: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教學中,我通過圖片再現剪紙,讓學生先從剪紙圖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藝的高超,再讓學生找出“剪紙”圖的語句品讀感悟。例如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抓住鄰居的嘖嘖讚歎聲“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突出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嫺熟,然後緊扣環節設計問題“姥姥的剪紙爲什麼那麼神呢?”又帶領學生圍繞“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一句進行引導學習,品味語言,體現姥姥的技藝的高超是付出了努力練成的。

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圍繞剪紙,讓學生把7—12自然段中具體描寫“牛兔圖”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併爲剪紙起名字,用自己的話說說剪紙的內容。我還將這部分內容中的幾幅“牛兔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小兔騎牛圖”“老牛小兔啃草圖”,並進行換位思考,結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紙,還會剪什麼內容的牛兔圖?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無論怎麼剪,無論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麼改變——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幹活,就好象姥姥對“我”的喜愛與呵護。這樣順其自然,學生就會明白牛代表什麼,兔代表什麼,這牛兔圖的剪紙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場景的再現。

最後一幅剪紙,通過抓詞語“定定地”、“出神地”,感受姥姥內心又是希望朝夕相處,本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更廣闊的田地發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犢情深,對兒孫們是如此的牽掛深深打動了作者,也使讀者的內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瀾,所以最後一部分配樂朗讀,很多孩子有感而發,甚至有的眼含淚花。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結束了,但在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一系列過程中,我獲得了許多思索。有思纔有所得,發現不足才能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認真面對這些不足,努力改善,竭力超越。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2

《姥姥的剪紙》是作家笑源的作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透過剪紙我們感受到平凡普通的農村老太太的不平凡,姥姥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這“我”的心,課文配以插圖,形象地表現了姥姥與“我”相處時融融的親情。

課文是是一篇情感類的文章,我的教學以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爲主。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不是流水賬的教學,不是逐段逐段字地講解,“指向內容”的內容應當有選擇性。

如何選擇內容來教學呢?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自己能掌握的內容不交,教師教了學生也不懂的內容不教,學生不懂但是教了能懂的知識要教。就拿《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對於姥姥剪紙受歡迎的表現,學生自己會掌握,教師只需要提問學生解答即可,但是受歡迎的原因,學生能說出具體的,卻不會概括總結,因此需要教師教學指導概括;再如在如何刁難姥姥,學生一眼就能看到明白,“喜鵲登枝”如何精緻,學生也能找到,但是後者對已理解姥姥剪紙技藝的精湛這個線索有輔助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提及,而前者可忽略;還有對於姥姥剪紙所傳達出的情感,是後半部分學習的重點,因爲情感隱藏在字裏行間,需要學生體會文本內容,因此後半部分應重在朗讀,讓學生讀書體會,而不是教師一味講解灌輸,但是新教師的我似乎在這塊教學生仍功力尚淺,有待進步。

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還應當注意方法的選擇,如何選擇呢?我認爲可以有以下幾點:

一、重點語段注重朗讀。

朗讀應當注意方式的多樣化、趣味化,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樂意去接觸文本,從朗讀中觀察學生是不是有所體會。朗讀方法選擇上,需要學生找關鍵語句的可以選擇默讀,便於安靜思考;需要注意角色情感的,可以分角色朗讀,特別是一些對話類的文本;需要有感情朗讀的,教師可以範讀,讓學生有模板可以效仿;需要集體感悟的,可以齊讀,特別是一些表現壯闊的語句,齊讀會更有氣勢。

二、關鍵詞語理解,可以讓學生學會查字典,但是最好是能讓學生學會字面解釋和聯繫上下文理解,這是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訓練,也是理解課文的一個環節。如《姥姥的剪紙》中國的“耍賴”、“調皮蛋”等,原本貶義的詞語,在這裏卻能褒用。

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對於文中精彩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教師也應當提煉,讓學生學習,並利用小練筆來運用,這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部分。比如《姥姥的剪紙》中的誇張、比喻、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

以上便是在教學《姥姥的剪紙》後的一點思考。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3

《姥姥的剪紙》圍繞剪紙展開了“我”與姥姥之間的故事,表現了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我”對姥姥的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剪紙”這條主線,引領學生走進“我”與姥姥的內心情感世界。由開始的欣賞剪紙作品到“喜鵲登枝”這幅剪紙,使學生體會到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並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姥姥爲什麼會有如此高超的技藝。進一步感受到姥姥的心靈手巧。整篇課文不僅寫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還寫了姥姥與“我”之間濃濃的親情。這在“老牛兔子”剪紙中有了集中的體現,我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並以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姥姥對“我”的疼愛和“我”對姥姥的深切思念,從而激起學生對親人的感恩之心。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分成兩個部分: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剪紙技藝的高超顯而易見暫且視爲“明線”,祖孫親情雖不強烈外顯,但是綿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線”。雙線交織,“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思想感情”齊頭並進,敘事與抒情攜手向前,合成課文的“主脈”。教學時,我們依照這條“主脈”前行,一定能夠達到理想教學目標實現的彼岸。

題目《姥姥的剪紙》明確告訴我們,剪紙是中心詞。適當的進行剪紙知識的介紹,對於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有幫助的。我們可以展示播放剪紙的圖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樂,簡介一下剪紙藝術的來龍去脈。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剪紙的美,還能極大的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課文很長,如果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那麼教學起來一定顯得雜亂的。讓明線更“明”。我們可以先來感受一下姥姥剪紙藝術的高超。第一層次,書中左鄰右舍對於姥姥剪紙的評價怎麼樣?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寫別人眼裏姥姥的剪紙是個什麼樣子。可以讓學生嘗試着在書上進行“批註”,嘗試着用一個句子,或者一個詞語甚至一個字來概括。預計學生的答案如下:“無所不能”“嘖嘖讚歎”“神了”然後我們一起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詞語所蘊含的情感。進而瞭解姥姥在鄰居們的眼裏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心靈手巧”、“廣結善緣,有求必應”、勤勞善良這些關鍵詞通過咀嚼,讓姥姥的形象在孩子們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然後再次通過朗讀讓這種情感感受“宣泄”出來。真正在語言文字中走上一個來回。

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在瞭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裏,老師通過讓學生尋找並反覆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神”在哪裏,例如“要什麼就有什麼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堅持以讀爲主,恰當安排好“讀、講、練”,增加學生的積累,逐步將文中的好詞句內化爲他們自己的語言。

教者在指導朗讀時體現了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評價,自己改正,使學生少了很多的依賴,完全*自己把課文讀好、讀細,讀得有感情。

在整個教學中,他始終圍繞“心靈手巧”來講,讓學生自己找句子,自己體會,並把自己的體會寫在相應的句子旁邊。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好,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些體會,如果不寫下來,讀過後就會忘記,如果寫下來,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筆頭,一舉兩得。

在分析句子的時候,老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但這個體會並不是漫無目標的,老師在學生問答的時候,總提醒“心靈手巧”這個詞語,讓學生在縮小的範圍內尋找答案,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讓學生能更詳細地分析課文。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4

剪紙,這項民間工藝和現在的學生已愈趨愈遠,如何讓這項精美的、反映勞動人民無限智慧的藝術深入學生的心靈,這是教學本篇課文需要重點思考的。

課文題目是“姥姥的剪紙”,說明作者對姥姥的剪紙情有獨鍾,印象深刻,洋溢着讚賞和自豪之情。姥姥的剪紙怎樣呢?在學生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對剪紙進行欣賞。

(1)剪紙的栩栩如生;

(2)剪紙富含深意;在學生欣賞了姥姥的剪紙後,就可以爲順利地認識姥姥打下良好的基礎。

姥姥是一個怎樣的人,爲什麼能夠剪出“心靈手巧的勞作”?答案在哪裏?還是引導學生去朗讀,去感知,去體會,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事實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只要學生能夠說得有理有據,讀得出作者對姥姥的由衷敬佩和深切懷念,就是對姥姥的認識。

本篇課文後的練習題中,第三題要求結合上下文理解“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這四個詞語;第四題要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體驗說說對“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理解。《課標》“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所以,教學本篇課文,必須捨得花時間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上下功夫。理解重點詞句,固然要明白其字面的意思,但更要體會其內涵。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的“調皮蛋”、“刁難”、“挑剔”、“耍賴”等,其實是表現了姥姥的“溫順”、“敦厚”,襯托了她的心靈手巧、技藝精湛。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些重點詞句,學生才能夠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5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

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我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緻,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瞭解。接着,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爲中心句,思辯姥姥爲什麼能“熟能生巧”,怎麼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我先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麼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我想,通過課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到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6

我選中這篇課文緣於一個冬日的午後,我牽着女兒在商業街逛的時候發現在商業街偏僻的角落裏有一位老奶奶在賣剪紙,她身旁的匾裏擺放着許多剪紙有各種各樣的生肖,有還有魚、喜鵲、老鼠等圖樣,我們停下來靜靜地欣賞,老奶奶還在剪着,邊上有幾本是很舊的雜誌,顯然那是剪紙的原材料,她的那把剪刀就是普普通通的“張小泉”剪刀,不一會兒工夫,一副生動形象的剪紙誕生了,引來了許多圍觀的人,其中年輕人居多。女兒也被吸引了,纏着要我幫她買,我買足了她喜歡的幾樣小動物,歡歡喜喜地回家了……

當拿到教材看到《姥姥的剪紙》這一課文時,一股親切感油然而生,當時吸引我的是姥姥的那些生動的剪紙。可這幾天備課備下來,我覺得心裏一直很難過,我記起了我的外公,外公對我很是疼愛,可外公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就因爲肺癌過世了,最近幾天我也幾次夢見了外公,夢見她給我做陀螺,夢見他用竹子給我製作風箏……我知道這篇文章打動我的正是作者和姥姥之間相互牽掛的情,所以文章在教學時候,我想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這篇課文,我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課標指出: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含義,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根據這一階段目標的要求和這篇課文的特點,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知識目標、在第一課時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學習課文,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文中相關詞語;

能力目標、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從課文的語言材料中感受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根據教材特點和目標的定位。

我把難點和重點定爲: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本節課我將採用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讓情感在朗讀和體驗中昇華。

這一課時我主要設計以下三個環節:初讀文本,走近姥姥——品讀感悟,走進姥姥——讀背結合,昇華情感

  第一環節:初讀文本,走近姥姥

播放剪紙的圖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樂,簡介剪紙。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着作者再次走進姥姥的剪紙,去認識這位可親可敬的姥姥,重溫那濃濃的祖孫親情。

我通過圖片再現姥姥的剪紙,讓學生從剪紙圖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藝的高超。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抓住鄰居的嘖嘖讚歎聲來讓學生感受姥姥的剪紙技藝是多麼的“神了”!再通過姥姥摸黑剪出“喜鵲登枝”這件事,感受姥姥剪紙技藝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通過理解“刁難、耍賴”等詞感受作者的頑皮和姥姥的愛孫之情。學生在朗讀和感悟後,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認識了這位技藝高超、可親可敬的姥姥。

  第二環節:品讀感悟,走進姥姥

讓學生自由讀7—12自然段,找出我與姥姥的對話,然後再利用課件展示牛兔圖讓學生結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勞、兔的頑皮,看到圖想到了什麼,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最後抓住姥姥與作者的對話進行朗讀訓練指導,一個對孫兒關愛有加的姥姥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抓住兩幅畫面,進行朗讀感悟、想象,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從而感受姥姥對“我”的疼愛、呵護。

  第三環節:讀背結合,昇華情感

通過抓詞語“定定地”、“出神地”,讀出姥姥內心又是希望朝夕相處的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更廣闊的田地發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犢情深,對兒孫們是如此的牽掛深深打動了作者,也使讀者的內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瀾。

好的語言、動情的話語就應該讓孩子能當堂積累下來,讓學生把課文段落背誦下來,這樣既積累語言,有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思想內涵的領悟。

本人的教學經驗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7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驗之談,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爲什麼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爲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爲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麼,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說話練習還需老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爲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8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讚不絕口。姥姥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他不普通,她實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餵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勞作,與外孫相濡以沫,有着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這麼一個慈祥、勤勞、剪紙技藝精湛的姥姥,深受學生的喜歡。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抓住“剪紙”這條貫穿全文的線索,抓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人物形象,比如“神”、“嘖嘖讚歎”、“熟能生巧”、“拴”等,讓學生從正面和側面感知姥姥的特點。再比如“數九隆冬剪……甚至摸黑剪”這句話,通過分析其中的幾個剪,讓學生通過想象表達,體會姥姥的勤勞。

教學過程中,我還隨時穿插口語表達訓練,比如通過文中的三幅圖,請學生想象,並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數九隆冬剪……甚至摸黑剪”,姥姥還會在什麼時候剪?等等。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9

在上《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披文入情環環相扣

經過這反覆思索,我將落腳點放在“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和他們之間濃濃的親情”上。把握了這個重點,就以“神”爲線索展開教學,我採用圈畫關鍵語句、讀、批、悟、談等方法進行了有效的.突破。上課就按着“這是一位怎樣的姥姥”——感受姥姥的技藝高超;“姥姥是如何練就這一手絕活的”——讓學生知道姥姥不光是在剪紙,也是在用剪紙教育我,感受姥姥對我的疼愛;“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剪這麼多呢?”——進一步感受姥姥把對我濃濃的愛傾灑在一幅幅剪紙中。這樣學生就深刻體會到姥姥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

  二、利用好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雖然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使用電子白板的機率不是很高,但我還是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使用電子白板中的“筆”圈畫重點詞“剪”,通過反覆引讀,體會姥姥剪的時間長、次數多;使用放大鏡效果出示“鄉親們對姥姥讚歎的話語”,放大鏡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富有教學機智,注重課堂的生成性

本來板書“神”是在教學完1—3自然段後請學生概括,課堂上有一位學生在讀相應的句子時就把這個字讀好了,我就相機板書。

對“拴”的處理,我認爲也較爲到位。結合當時是“密雲多雨的盛夏”的危險和作者的活動,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裏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課文中的“拴”,與學生進行熱烈地討論“課文中用什麼拴住了什麼”,經過追問明白了姥姥用剪紙拴住了我的身體,更用剪紙拴住了我那顆貪玩的心……爲領悟祖孫倆那濃濃的情作好輔墊。

在快要結束課文時,因時間還有多餘,我就靈機一動,增加了一個板塊“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誰?說說你的理由”,將感恩教育推向了一個高潮,學生在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孩子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四、板書既體現了人文性,又體現了工具性。

“神”這一個字是對姥姥剪紙的高度概括與濃縮:姥姥的剪紙的神奇不僅在於本身剪紙技藝的高超,更在於她把對外甥的愛傾灑在一幅幅剪紙中,讓作者的心境與夢境都變得有聲有色。“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是學生習作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對例文寫作方法的剖析,目的在於讓學生今後習作中使用好這個方法。

  五、讓學生敢於提問。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班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非常強,據此,我爲了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在欣賞姥姥的多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後,請學生提問,並順利成章的引入到了下文的學習。

但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1、在處理“這是一位怎樣的姥姥”時,因課前對此部分的教學時間估計可能會比較長,因此課上想抓緊時間。所以當學生結合“一張普普通通……要什麼便有什麼了”回答到“技藝高超”,我就急於讓學生談“還有哪些地方也體現了技藝高超”,而沒有讓學生很好的體會這句句子:材料平常,方法簡單,姥姥卻無所不能以及講正面描寫,到後來才補上去。

2、課堂上學生髮言積極、精彩,理解到位,感悟深刻,但在朗讀上不能很好的將自己的體會融入到情感朗讀中,今後在指導朗讀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3、此外今後將進一步研究電子白板,儘量讓學生上臺使用電子白板,增強師生的互動性。

我想如果在以後的課堂中,教師用心地解讀教材,努力挖掘課文的訓練點,精心設計,爭取讓每節課都精彩。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0

教學本課時,我緊緊抓住“剪紙”這一貫穿全文的線索,帶領學生隨着“姥姥的剪紙”走進課文,然後一步步走近姥姥,去細細體會姥姥對“我”那濃濃的愛和“我”對姥姥那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課之初,我先點到通過本課我們瞭解了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剪紙,再通過剪紙認識了“我”的姥姥。接下來我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問:“你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了什麼?”學生紛紛回答知道了“姥姥的剪紙手藝高超”等等,因爲這是最直接、最明顯的一個內容。下來我以學生爲出發點,讓他們欣賞了幾幅剪紙作品,先在頭腦中穩固了“姥姥剪紙手藝高超”這一點,再引出“我”一直魂牽夢繞、不能忘懷的一句話,學生立即找出來是課文最後一句。接下來我以這句話爲突破口,先指導學生在讀中初步體會“清清爽爽”和“有聲有色”的含義。然後放手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現姥姥“手藝高超”的句子,通過作者具體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以及“我”用雙手捂住姥姥的眼睛讓姥姥剪紙這件事,學生不由得深深感嘆:“姥姥的剪紙真的是手藝高超啊!”同時他們也明白了姥姥剪紙手藝高超的原因——熟能生巧。

這一重點學生比較容易就掌握了,接下來的難點便是引導他們體會姥姥和“我”之間的深情。情是文章要表達的重點,剪紙是橋樑、是紐帶,把“我”和姥姥牢牢地連在一起。首先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到姥姥怕我出危險,是用“剪紙”這一方法來對我進行束縛的,再讓他們分別找到姥姥給“我”剪的最多的那些剪紙作品,細細體會每幅剪紙所蘊含的姥姥對“我”的愛。其中“牛望兔”這幅剪紙是重點,寄託了姥姥對“我”深深的牽掛。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我讓他們想着前文姥姥和“我”之間相處時的種種,同時又讓他們聯繫自己來體會作者對姥姥的思念。於是,他們被身處兩地的祖孫倆之間的感情打動了,走進了文中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思念起了家鄉的姥姥!在這時,我適時地出示了作者的寫作背景,並配以音樂進行朗誦,那字裏行間露出的愛與悲痛瞬間感染了學生,好多學生流下了眼淚,那是同作者一起表達對姥姥的愛啊!接下來我再一次讓他們讀了文中的“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一句,並讓他們寫出此時自己心中的感受,學生們沉浸在濃濃的愛與牽掛中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想。然後我對課堂做了簡要總結,以“感恩的心”教育學生珍惜身邊的人、感謝身邊的人,讓他們以“姥姥的剪紙——我心中永遠的回憶”爲題,寫一篇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