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自從新學期開學到現在,總感覺學生的學習氣氛不進狀態。要麼課堂氣氛沉悶,要麼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的學習效果非常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

學生是有惰性的,在一個月的假期中,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在家中自由散漫慣了,開學一個多星期來,有一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近段時間,流感導致了許多學生感冒,請假回家的學生比較多,班中紀律不好,故而學習氣氛不好。對此,應該加強紀律,嚴格要求,讓學生儘快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把心思儘快回到學習上來。和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共同想法,共同努力,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已經學過一節課了,然而,當提問學生字詞時,有的學生竟然還錯了很多,真的讓我很吃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到底哪裏去了?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老師要嚴格要求,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要求上,都要嚴格,否則,就會養成學生懶惰的習慣;同時,老師要使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願意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班中營造一種好的學習興趣。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衆所周知,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在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已經不是教學重點,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又成爲難題。所以,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在本冊教材中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學生的認知更加強化。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我的教學行爲,使我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在這一個學年的教學過程中,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不過我覺得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課堂上要不斷的創新,不然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時充電、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片新天地。

  四、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六、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爲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七、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授初二年級兩個班語文,現將中段考前的教學反思一下:

  一、教學沒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

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

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抑制情緒。現用的語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語文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語文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特色,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語文,對學生終生有用的語文;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教育教學沒能讓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

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4

《再塑生命》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生活,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比較容易,但沒有深層次的感受對文章的理解浮於表面,品讀語言也較爲粗糙,表達能力較差。針對這個情況,在教學中,一方面查找關於海倫的個人資料,在課外材料中發掘興趣點,充實課堂內容,知道即使偉人也曾有過失望、放棄,最終在別人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下終於戰勝困難有所成就,教會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其次,注意採用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引入討論式、啓發式教學,結合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很可惜的是,講完之後有了一個設想,下次有機會一定嘗試。讓學生選出代表做一天“殘疾人”,不能用左手或右手,說說自己的體會,這樣,學生有了切身體會後再學習課文會更容易有所收穫。

  八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5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作爲一篇散文詩,有着詩一樣的語言和詩一樣節奏,如果不仔細品讀,怎麼能感受到作品的語言美和韻律美。試想,如果一個學生課文讀起來結結巴巴,連一些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怎麼能談得上恰當的語言表達呢?所以在這次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聽讀﹑試讀﹑品讀﹑老師範讀﹑學生展示這幾個過程,讓學生把握散文詩的節奏﹑重音和停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多讀,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學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比老師單一的去講要好的多。教學過程中,我以朗讀品味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評相結合。

在賞析海燕形象時,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入手,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品讀、體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學生對“海燕”形象和象徵意義的理解比較快,也比較一致,大都是“它是生活中的強者,逆境中的勇士,勇於迎接挑戰的英雄。”等。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介紹生活中的“海燕”,學生舉出了貝多芬、張海迪等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事例。

在拓展延伸中,我將學生對海燕形象的認識的現實意義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一樣勇於鬥爭、樂觀、自信。這樣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