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民族精神黑板報

民族精神黑板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民族精神黑板報

(一)樹立遠大理想併爲實現這個理想而奮鬥

中國文化是特別強調理想和境界,境界也就是理想。儒家爲中華民族設計了“天人合一”、“內聖外王”和“天下爲公”的理想,道家設計了“道法自然”“、小國寡民”和“無君論”的理想,墨家提出了“兼愛非攻”、“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秦漢以後,中國的有志之士在爲中華民族的獨立、繁榮、富強而奮鬥的過程中,或者用時代精神解釋了這些理想,或者提出了新的理想。

(二)加強修養,發揚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美德

注重人身修養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點。孔子提倡:“君子求諸己,小求諸人。”他又告誡人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曾子把孔子嚴以律己、注重自己身心修養的思想總結成一條指導人生的格言:“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重視人生修養不但是中國文化之特點,也是中華民族之美德。中國文化總是把做人、修養放在首要位置。

(三)強調關心國家利益、他人利益,以人民利益爲先

孔子的仁學,仁者愛人,忠恕之道,墨家的兼愛非攻,都是以愛他人,關心他人利益爲重。按照“忠恕之道”,主張“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待別人的慈愛之心,也就是“推己及人”,亦即平常所謂“羣體和諧”精神。范仲淹把孟子的民本主義思想概括爲膾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流芳數百年,激勵開明政治家去關心人民利益的傳統美德。

(四)堅持發憤忘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中國文化始終以人爲中心,強調人對自然的積極主動精神,強調人的主體能動性。《周易乾卦傳•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剛健有爲,自強不息,正是《周易》所反映的中國文化精神,也是數千年積累起來的傳統美德。孔子在晚年面對自己的弟子述說自己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時說:“其(指自己)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曾參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提出君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的觀點。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五)發揚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德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向來被認爲是志士仁人堅持正義、堅持真理、堅持理想與信念的高尚品質和傳統美德。這種美德激勵了多少中華兒女創造了可歌可泣的偉大事業,也在中華文化的史冊上譜寫了新的動人樂章。

(六)發揚孝敬父母、尊師重道的美德

孝敬父母、尊師重道是中國文化之根本精神、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有人稱中國文化是“孝文化”,這是有道理的。對於封建統治階級所提倡的“孝道”,我們當然應該進行分析、鑑別。但是,孝敬父母的基本思想,

則是數千年調整、和諧家庭關係所積累起來的倫理規範,成爲中華民族歷代所認同的傳統美德,今天仍然應當繼承和發揚。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另一個重要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