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對聯 > 課文對聯活動案例大綱

課文對聯活動案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活動目標

課文對聯活動案例

對聯是最具民族風格、最能體現漢語特點的文學式樣,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之一。該活動的策劃,旨在以富有創意的形式去解讀語文,做到內外結合,活學活用(知識目標);旨在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漢語表達水平(能力目標);旨在以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參與競爭的慾望,培育其對漢語的審美情感,使其自覺繼承漢語文化的瑰寶(態度目標)。

[活動準備]

這是一次課內外結合的語文主題活動。策劃者事先向學生交代活動創意,徵詢同學的'意見,然後形成活動的初步方案。

1.準備好活動相關的材料,如王尚文、葉柏青的《對韻新編》,鄧洪波的《中國書院楹聯》,谷向陽、何惠琴的《中國店堂對聯集成》等;

2.安排好活動組織和課務,組織方面主要確立主持人,發動班委,落實小組長,使之各負其責,課務方面要明確活動的形式、時間、場地,聯絡相關人員。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在創意初期就已明晰,只不過在操作過程中尚可隨時調整。

1.鋪墊 以課外作業形式,要求學生統計、蒐集課文中的對偶聯語;以相互傳閱的方式,提供有關對聯書籍,如前面提到的幾種;以佈置早讀的形式,誦讀《對韻新編》中“新編對韻”部分。

2.激趣 教師講述,注意懸念,學生如已熟悉,則換別的材料。(1)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語文試題是陳寅恪先生編制的,只有兩道,一道是作文題,一道就是聯對。上聯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陳先生的“標準答案”是“胡適之”,可一考生對出“祖沖之”,勝過陳先生的“標準答案”,據說該學生後來成爲著名的國學專家。

(2)20世紀初,一個叫壽鏡吾的私塾老先生,教授“對課”時,出“獨角獸”一聯,叫童子們對下聯。一時間,“兩頭蛇”、“三腳檐”、“九頭鳥”、“百足蟲”,答案紛呈。老先生搖頭不滿。後一童子對“比目魚”,老先生拍案叫絕。該童子就是後來的魯迅。

(3)1953年,錢三強率領科學家代表團出訪,團中有華羅庚、趙九章(物理學家)等人,大家提議屬對相娛。華羅庚擬出上聯:“三強韓魏趙”,既寓歷史,又扣場景,大家只覺其妙,卻一時難以應對。最後華羅庚道出下聯:“九章勾股弦”,將數字與物理聯姻,滿座喝彩。

(4)“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聯對“不但是作文的開始,也是作詩的基礎。”1932年清華招生考試後,有人提出異議,陳寅恪先生解釋說:“對對子有益處,可以考出虛實字,懂得平厭聲,還可以看出讀書之多寡,語藏之貧富,思想之條理。”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對聯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漢語能力的。

3.增知 教師結合故事,聯繫妙對,系統講述對聯常識。

(1)字數相等。短可一兩字,如“色難太容易”,長可千餘字(如清末鍾祖《題江津城樓聯》全聯1612字,爲我國長聯之最),但上下聯字數要完全相同。

(2)結構相應。這是對聯最主要的特徵,如“孫行者/祖沖之”屬並列。“獨角獸/比目魚”屬偏正,“三強韓魏趙/九章勾股弦’屬總分。

(3)詞性相同。在上下聯同一地方,不但名詞、動詞、形容詞各各相對,而且虛詞要和虛詞對,甚至數詞、疊詞、迴環等均要各依其類,方見其妙。

(4)意境相隨。上下聯在內容、情調、色彩、風格諸方面要協調、有美感,如“窗外黃樹葉,燈下白頭人”“輕風扶細柳,淡月映梅花”,二聯各具意境,但內部非常協調。

(5)平反相對。一般而言,上聯最末一字爲民,下聯最末一字爲平,嚴格來說,上下聯以兩個字爲單位平反相對出現,變通的做法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從實際出發,該條可不作要求。此外還可補充交代上下聯常見的關係,講述聯句的各種類型、技巧和忌諱等常識。

4.嘗試 佈置課外嘗試性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1)填空。選幾副對聯,在上下聯相同處空去原文,要求填寫,然後比較優劣,如給“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各加一動詞爲腰。

(2)分類。選幾副稍爲陌生的對聯或詩句,打亂,編號,要求學生調整配對。

(3)列舉。選幾組成語,要求學生配上結構相同的成語,如“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4)應對。出示一上聯,如“春光一縷,桃紅柳綠惹人眼”,要求學生對出下聯。

5.創制 以課文爲素材庫,適當向課外拓展,分類或分組撰寫對聯。

(1)單篇文章標題聯,如“《促織》《勸學》”;

(2)多篇文章標題串聯,如“《賣油翁》《賣炭翁》二翁爭做《包身工》/《白毛女》《孟姜女》兩女協辦《挺進報》”;

(3)課文內容集句聯,如“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於藍/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課文內容概括聯,如“晉公一念釋秦囚/孟子三年拜君賜”;

(4)課文標題與內容串聯,如“《莊暴見孟子》,色欣欣然臣民樂/《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

(5)課文背景聯 ,如“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殘水,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梅花嶺記》);

(6)聯語猜謎,製作對聯,要求猜出課文篇名或作者,如“幽室安居心可喜,至親亡故情亦悲”

(謎底:《項脊軒志》),如“剛直不阿,留得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衰”(謎底:司馬遷)。

創制環節爲此次活動的主要環節,教師在課內示範舉例,學生在課外分組或分類撰寫、潤色,小組長整理、歸類、彙總並上交。

6.競賽 這是應用環節,稍加拓展,亦有難度。爲激發參與慾望和競爭心理,可創設對課情景,如兩個平行班,分別擬出上聯,並準備好下聯,向對方班級徵答下聯,比較答案聯和應徵聯的優劣;可佈置撰寫任務,如高考衝刺在即,爲同學擬一副勸學聯,或爲班級擬一副班訓聯,或爲學校擬一副大門聯,或爲學校景點擬一副楹聯,或爲家裏擬一副春聯等。課外完成,課內評比,選出優勝者。如有條件,亦可現場設擂。要求切合情境,取材現實,激發興趣,講究實用。

7,評價 這是活動成果的展示和評價環節。成果展示主要由班委、課代表和各小組長負責,成果評價主要由教師和學生主持人負責,可以評出最有趣的對聯故事,最優秀的嘗試性作業,最工整的課文對聯屬對,最巧妙的徵答對聯等,最後由教師宣佈“對聯高手”名單,有條件的要彙編一份像樣的活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