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論語中的成語

論語中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導語:《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論語》中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論語中的成語

  《論語》中的成語及出處:

1、不亦樂乎、《學而》

2、犯上作亂、《學而》

3、一日三省、《學而》

4、節用愛人、《學而》

5、賢賢易色、《學而》

6、和爲貴、《學而》

7、食無求飽、《學而》

8、居無求安、《學而》

9、安貧樂道、《學而》

10巧言令色、《學而》

11、告往知來、《學而》

12、就正有道、《學而》

13、貧而樂道、《學而》

14、慎終追遠、《學而》

15溫良恭儉讓、《學而》

16、小大由之、《學而》

17、學而時習之、《學而》

18、言而有信、《學而》

19、從心所欲、《爲政》

20、當立之年、《爲政》

21、而立之年、《爲政》

22、見義勇爲、《爲政》

23、舉枉措直、《爲政》

24、舉直措枉、《爲政》

25、犬馬之養、《爲政》

2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爲政》

27、三十而立、《爲政》

28、隨心所欲、《爲政》

29、溫故知新、《爲政》

30、言寡尤,行寡悔、《爲政》

31、一言以蔽之、《爲政》

32、異端邪說、《爲政》

33、知命之年、《爲政》

34、衆星拱北、《爲政》

35、衆星捧月、《爲政》

36、周而不比、《爲政》

37、知命之年、《爲政》

38、因材施教、《爲政》

39、哀而不傷、《八佾》

40、愛禮存羊、《八佾》

41、不咎既往、《八佾》

42、成事不說、《八佾》

43、告朔餼羊、《八佾》

44、既往不咎、《八佾》

45、戒奢寧儉、《八佾》

46、盡善盡美、《八佾》

47、樂而不淫、《八佾》

48、瞭如指掌、《八佾》

49、杞宋無徵、《八佾》

50、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51、繪事後素、《八佾》

52、每事問、《八佾》

53、告朔之羊、《八佾》

54、朝聞夕死、《里仁》

55、惡衣惡食、《里仁》

56、觀過知仁、《里仁》

57、見賢思齊、《里仁》

58、訥言敏行、《里仁》

59、無適無莫、《里仁》

60、心有餘而力不足、《里仁》

61、一以貫之、《里仁》

62、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63、遊必有方、《里仁》

64、造次顛沛、《里仁》

65、流離顛沛、《里仁》

66、勞而不怨、《里仁》

67、遊必有方、《里仁》

68、安老懷少、《公冶長》

69、不恥下問、《公冶長》

70、不念舊惡、《公冶長》

71、斐然成章、《公冶長》

72、瑚璉之器、《公冶長》

73、計過自訟、《公冶長》

74、善與人交、《公冶長》

75、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

76、聞一知二、《公冶長》

77、聞一知十、《公冶長》

78、朽木不雕、《公冶長》

79、朽木糞牆、《公冶長》

80、朽木糞土、《公冶長》

81、喜怒無形色、《公冶長》

82、三思而後行、《公冶長》

83、愚不可及、《公冶長》

84、巧言令色、《公冶長》

85、博施濟衆、《雍也》

86、博文約禮、《雍也》

87、不改其樂、《雍也》

88、不堪其憂、《雍也》

89、乘肥衣輕、《雍也》

90、從井救人、《雍也》

91、簞食瓢飲、《雍也》

92、肥馬輕裘、《雍也》

93、敬而遠之、《雍也》

94、樂山樂水、《雍也》

95、立人達人、《雍也》

96、陋巷簞瓢、《雍也》

97、能近取譬、《雍也》

98、遷怒於人、《雍也》

99、輕裘肥馬、《雍也》

100、裘馬輕肥、《雍也》

  《論語》中的成語及解釋:

1、【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出處】《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僞討好。【出處】《尚書·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爲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出處】《論語·爲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出處】《論語·爲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5、【見義勇爲】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處】《論語·爲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出處】《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8、【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出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10、【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出處】《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1、【中道而廢】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處】《論語·雍也》中道而廢: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12、【文質彬彬】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處】《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3、【見賢思齊】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學得與他一樣。【出處】《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4、【舉一反三】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5、【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出處】《詩經·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16、【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出處】《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出處】:《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出處】《周易·繫辭下》:“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論語·子罕》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1、【華而不實】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出處】《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22、【後生可畏】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出處】《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25、【過猶不及】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人。【出處】《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別人的好事。【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8、【察言觀色】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出處】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以文會友】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禮俗。文人相交輕財物而重情誼、才學,故多以詩文相贈答,揚才露己,以表心態。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詩詞相酬答。在宴飲等聚會時,更是不可有酒無詩,流行盡觴賦詩之俗。、【出處】《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30、【一言興邦】指一句話可以興國。【出處】《論語·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31、【近悅遠來】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32、【欲速不達】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出處】《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說話算數,行動要堅決。【出處】《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爲次矣。”

34、【言過其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出處】《論語·子路》: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35、【以德報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運;尤:怨恨,歸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37、【一以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處】《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出處】《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0、【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出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41、【有教無類】類:類別。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42、【禍起蕭牆】指禍亂髮生在家裏。比喻內部發生禍亂。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出處】《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43、【血氣方剛】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處】《論語·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厲內荏】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45、【道聽途說】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46、【飽食終日】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47、【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脫離勞動人民。【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48、【無可無不可】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出處】《論語·微子》:“我則異於是,是無可無不可。”

49、【見危致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同“見危授命”。【出處】《論語·子張》: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50、【學而優則仕】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出處】《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