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複習題及答案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複習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複習題及答案
w5 Y k J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複習題
第四部分

八年級語文
八下詩五首課文語段閱讀題及答案

詩五首

(一)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首詩前兩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這一詞語直接描寫了詩人心境
2.詩人以落紅化春泥爲喻,寄託了自己怎樣的情懷?
(二)
  飲酒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詩人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獲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前人評價這首詩時曾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非常精妙,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爲什麼。
(三)
行路難三首(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1.第三、四句中“停”、“投”、“拔”、“顧”四個動詞反映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內心情感?
2.“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兩句歷來爲人所稱道,請你加以賞析。

(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有人說“忽”字用得很好,你覺得好在哪裏?
2.“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是寫送別朋友的名句,在寫法上很有特色,
請加以賞析。

(五)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掛罥”、“飄轉”、“沉” ,連用三個動詞寫風捲茅屋,有什麼好處?
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情懷?

答案:(一):離愁。寄託了詩人雖然脫離了官場,但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的情懷。
(二):恬靜(悠然、閒適、恬淡、愉悅)。因爲“見”字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東籬採菊時的悠閒,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所“見”,從而很好地表現出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
(三):這四個前後連續的動作,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極度抑鬱苦悶和感情的激盪起伏。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四):“忽”字顯出邊塞氣象變幻的神奇,傳出詩人賞雪時驚喜的心聲。表達了對朋友的情誼之深和戀戀不捨之情:寫送別而不着一“別”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連用三個動詞細緻地寫出了風吹茅草的情狀,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焦灼、苦痛的心情。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表達了詩人捨己爲人、至死無悔的高尚情懷(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文 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