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模擬練習題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模擬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文具盒

初一語文閱讀理解模擬練習題

厲勁的北風篦子似地梳颳着裸露的皮膚,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說,女孩子家能識幾個字就行了,遭那個罪咋?

英聽了,眼淚就撲塌撲塌掉下來。常沾淚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兩片幹柳葉。

過年了,鄉里分給村裏一些市裏人捐的衣、物,村裏再分到戶。聽到吆喝聲,娘帶着英

去領。

村長的家就是村裏辦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張牀和兩把一坐就吱吱作響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雙皮鞋、一件半舊的紅毛衣和一個塑料文具盒。村長臉上透出難色,說,

大妹子,揀一樣吧,還有兩家哩……

娘就毫不猶豫地抓起那件紅毛衣,抖了幾料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後趔趄,眼光卻紮在那個文具盒上。娘說,那物件不擋寒,要它咋?

村長訕訕地笑了,說,這閨女有出息……

娘嘆了口氣,將毛衣在手裏窩來窩去,說,你真憨……

英的眼淚又下來了。娘說,甭哭,依着你還不行嗎?

得到這個文具盒,莫把它當作寶貝,用布包好,放在枕邊,從不往書包裏裝。沒人的時候,她就打開它——就像打開了一個天地:文具盒裏有花花綠綠的貼畫、課程表,還有一杆

漂亮的自動鉛筆……拿起自動鉛筆,她就覺得自己也會在市裏某個明亮、溫暖的教室裏……

幾年以後,英考上了中專,去市裏上學。臨上路時,她沒忘了將文具盒隨身帶上。

開學頭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擺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學一樣的,就是這一件了。

同桌的叫麗,家就在市裏。看到那個文具盒,麗不屑地一笑。待英掀開它,麗的眼睛就

睜大了,那個課程表是她設計的……

麗說,你真愛惜……

英笑了,說,有了這個文具盒,我就不愛哭了。你小時好哭不?

麗不答,臉卻紅了。她沒敢說這個文具盒是爲了讓媽再買一個更好的而捐出的。當時媽

說這還能用,她就鬧,還哭鼻子……

英和麗成了好朋友。臨近寒假的一個週末,麗邀英去家裏玩。英不去,說,我娘說了,不讓我到別人家去。

麗說,我媽媽主要是想見見你……

英就去了。

從麗的家回來,獎給家裏寫了一封信。信裏說,娘,我想要一件紅毛衣……

17.小說開頭一段描寫說明了什麼?(3分)

答:

18.面對三件捐物,娘爲什麼選擇紅毛衣?英爲什麼選擇文具盒?(4分)

答:

19.“英直往後趔趄,眼光卻紮在那個文具盒上。”請解釋“扎”在文中的意思,並說說“扎”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4分)

答:

20.英說“有了這個文具盒,我就不愛哭了”,爲什麼?(3分)

答:

21.英原先執意選擇文具盒,最後她又“想要一件紅毛衣”,你對此有何看法?(6分)

答:

  參考答案

17.(3分)

說明英缺少禦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貧困。(大意對即可)

18.(4分)

娘選擇紅毛衣,因爲它可以禦寒,實用。英選擇文具盒,是因爲英要讀書,嚮往現代文明。(每點2分。第一問能答“禦寒”即可;第二問能答“要讀書”即可。)

19.(4分)

“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緊緊地盯住”(或“專注地看”)。“扎”字生動地表現了英對文具盒的喜愛,對讀書的渴望。(解釋2分,只解釋爲“盯”“看”等給1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或大意對即可。)

20.(3分)

因爲文具盒爲英打開了一個她所向往的現代文明的學習天地,給了她無盡的慰藉。(大意對即可)

21.(6分)

略。(開放性試題。回答此問題,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紅毛衣”表現了姑娘愛美的天性,然後就此提出看法。對美的看法,不論是理解、讚賞,還是批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滿面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當她去世時,印度政府爲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着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爲她的離去流下哀傷的眼淚。她就是被譽爲“活聖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歲的時候,特蕾莎修女從她的家鄉——馬其頓一個偏僻的鄉村來到遙遠的印度,來到被稱爲“噩夢之城”的加爾各答。在這裏,她看到有病的人無人照看,孤獨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頭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兒童四處遊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喚,於是脫下修女服,開始了護理和救助窮人的工作,並一直延續了半個世紀。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認識到,居高臨下的給予,接受者會有被施捨的屈辱感覺,這對於一個人的尊嚴是極有害的,它可能導出苦澀和敵意,而不是和諧與和平。在街頭,這個瘦小的修女親手握住快要橫死的窮人的手,給他們臨終前最後一絲溫暖;在醫院,這個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親吻艾滋病患者的臉龐,爲他們籌集醫療資金;她給柬埔寨內戰中被炸掉雙腿的難民送去輪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細心的從難民潰爛的傷口中撿出蛆蟲,幫助他們減輕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數以萬計的人蔘與了她的“慈善傳教士”活動,數以千萬計的人從這個修道會的社會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辭說:“她的事業的一個特徵就是對單個人的尊重……最孤獨的人、最悲慘的人、瀕臨死亡的人,都從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捨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對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對巨大的榮譽,特蕾莎修女的答辭是:“今天,我來接受這項獎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這個獎是對貧窮世界的承認。”她把獎金全部用於救助那些窮人和受苦難的人,並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獎宴會,因爲那太浪費了。幾句樸實的話語,一身尋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卻照耀着整個頒獎禮堂。委員會接受了這一請求,並且將省下來的七千一百美元贈與她領導的仁愛修會。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個窮人,她的生活樸實無華;但同時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爲她擁有愛、給予愛、收穫愛。她曾動情的說:“我們所做的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這汪洋總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說這些話的時候,就好像母親給孩子講故事,沒有花招、沒有賣弄,有的只是一顆直白坦率的心靈。她微笑着說:“讓我們記住一點:沒有人不需要關愛,我們要總是以微笑相見,尤其是在微笑起來很困難的時候,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們的生活中太缺少這樣的微笑了。那些臉上肌肉只會作機械運動的美女模特們,當她們面對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時候,纔會發現什麼是真正的美。美與愛聯繫在一起,美是愛的一部分。不懂得愛的人,永遠跟美無緣。

〔注〕修女:天主教或東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20閱讀文章,要把握人物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特蕾莎修女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21閱讀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從文章第②、⑥兩段中選取一個典型事例,具體說說它對錶現人物所起的作用。(4分)

22閱讀文章,要品味關鍵語句。聯繫課文《麥琪的禮物》或課外閱讀,談談你對結尾畫線句的理解。(4分)

23諾貝爾委員會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頒獎辭語言精練、飽含情感,極具感染力。2004年2月20日,十大感動中國2003年年度人物評選揭曉,入選人物是楊利偉、鍾南山、陳忠和、尾山宏、樑雨潤、巴金、高耀潔、達吾提•阿西木、成龍和衡陽武警消防官兵。請你選擇其中之一(尾山宏除外),運用個性化的語言爲他設計一段精彩的頒獎辭,100字左右。(6分)

人物:

頒獎辭:

【幫幫你】若設計有困難,可參照評選委員會授予尾山宏的頒獎辭:“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

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着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

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啓示着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

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參考答案

20示例:特蕾莎修女是一位把畢生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的人。

(點明投身慈善事業或救助窮苦人1分,其它能體現人物精神風貌的信息1分,語言表述1分,共3分)

21示例1:第②段的事例描寫了特蕾莎修女去世時人們悼念她的隆重場面,借雨和淚突出了人們對她的真摯情感,從側面烘托出了她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示例2:第⑥段中特蕾莎修女面對諾貝爾獎巨大的榮譽,她只是用樸實的語言提醒大家關注貧窮世界。這個典型事例突出了她對窮人的關心,表現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

(點明作用1分,結合具體內容闡述2分,語言表述1分,共4分)

22示例:美不僅是外在的容貌、漂亮的衣着,美更應該是愛的代名詞。簡愛容貌普通,卻贏得了最美好的愛情;德拉剪掉了美麗的金髮,在傑姆的眼中卻更加動人,這都是因爲她們心中有愛。美,只有與愛結合,才能散發永恆的魅力。

(點明美與愛的關係1分,結合具體內容闡述2分,語言表述1分,共4分)

23示例:人物——楊利偉。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軍人,但他卻是實現中華民族數千年飛天夢想的第一人。當成功的花環將他簇擁的時候,我們沒有忘記他爲這一天流下的汗水,做出的犧牲;沒有忘記他超乎常人的堅毅、執著和鎮定。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們都能回憶起他自信的目光和燦爛的笑容。

(事蹟概括2分,人物評價2分,個性化的語言2分,共6分)

  痛苦的遊戲

一次朋友聚會,有一位正在某個心理諮詢培訓班學習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個遊戲。他發給每人一張紙片,請大家在上面寫下五件自己認爲最珍貴的東西,比如生命、愛情、朋友等。最後他再三強調:大家一定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它。

我認真地考慮了一下,在自己的紙片上寫下了:丈夫、女兒、快樂、滿足感和父母。這時,這位朋友請大家考慮

放棄其中的一個。我輕輕地劃去了“滿足感”。我的“滿足感”,其實是“事業有成”的代名詞。從小所受的教育告訴我:碌碌無爲是悲哀的。所以,儘管只是一箇中學教員,我還是希望能從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績來。然而,工作上的“滿足感”,並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現平平,我至少還擁有我的家人和快樂,他們於我何等重要……儘管這樣寬慰自己,我心裏隱隱約約地還是有些鬱悶——畢竟我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我開始覺得這是一個不大好玩的遊戲。

接下來,朋友請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棄兩件。我一下子懵了,放棄哪一個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請求說:遊戲可不可以就此結束了?朋友說: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忍痛割愛吧。真的,我的心裏好痛苦、好矛盾。劃去“快樂”後,我以歉疚、負罪的心情劃去了“父母”。親愛的爸爸媽媽,如果你們看到這篇文章,請千萬千萬要原諒女兒,畢竟你們不可避免地要先我們而去。

然而這遊戲還沒有結束!朋友請大家在僅剩的兩件中還要劃去一件,保留最後一件。這真是太殘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兒,我怎麼可能捨棄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親密的伴侶,在我迷惘時爲我指點迷津,在我失意時爲我排憂解難,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他!而我的九個月大的小女兒,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靈,她傻乎乎的笑臉,她無所顧忌的大哭,都是那樣深切地牽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沒有她!如果要選擇捨棄他們中的哪一個就讓我先捨棄自己吧。

遊戲結束了。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着這個遊戲的現實意義,而我的頭腦裏一片空白。原來,生命中的種種至愛,在我心中的分量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業,我的快樂心情,對我來說都是那麼的重要!以至於儘管只是一個個假想的“放棄”,仍然讓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個遊戲參加者喃喃自語:什麼呀,真是個無聊的遊戲!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這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遊戲。讓我們更誠摯地去愛、去珍惜吧,在我們還擁有着的時候!

5.用文中的短語填空。 (6分) •

(1)作者在紙片上寫下的五件最珍貴的東西,可以分爲“ ”、“ ”、“我的快樂心情”三類。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遊戲,儘管只是假想的放棄,而作者卻感到痛苦和沉重,這是因爲她是“ ”對待的。

6.作者劃去“父母”時爲什麼感到歉疚、負罪? (5分)

7.文中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分)

8.遊戲是痛苦的,作者爲什麼認爲它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遊戲”? (5分)

  參考答案

5.(6分)(1)我的家人 我的事業 (順序顛倒不扣分) (2)以認真的態度 (每空2分)

6.(5分)因爲她在選擇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兒,卻捨棄了父母,這讓她不安和難過,深深自責。

(答出“剩下的三者中放棄了父母”的意思,即可得分)

7.(4分)她對丈夫和女兒的愛超過了對自己生命的愛。 <意思對即可得分)

8.(5分)因爲這個遊戲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種種至愛在她心中的分量遠遠超過了她的想像,對她來說是那麼重要,是無法放棄、必須好好珍惜的。(意思對即可得分)

  土地的顏色

(14分)

①有一句歌詞“我家住在黃土高坡”,民間亦有“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說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後,最後的結局是剩下“一杯黃土”。由此可見,土地的主色調是黃色,在一般人的眼裏,這種色彩帶有單調和悲涼的味道。

②其實,土地的顏色並不單調。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陸地生命的家園。古人說的“大塊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學者寫出的長篇鉅著,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斕景觀。這可以從李白的“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權威性的證明。“大塊”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錯綜複雜的色彩花紋。我們有“五色土”的叫法,還有黃土地、紅土地、黑土地的分類,說明土地五彩繽紛,迷幻多姿,嬌嬈動人。

③面對地圖,就是面對五色煥然的土地。而實實在在的土地,其顏色要比地圖上的色彩豐富得多,複雜得多。在喜馬拉雅山上,土地是銀色的,呈現白皚皚的景觀;在西部廣闊的沙漠裏,土地是蒼黃的,留下無窮的關於生命的思索;在東北廣袤的原野中,土地是黑色的,把豐收和喜悅送給人間;在南方的叢山丘陵中,土地是綠色的,孕育着無限生機和希望;在坦蕩無垠的平原裏,土地是金色的,現代神話正在天天演繹;在革命老區,土地是紅色的,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種。

④春天的土地是 的,金黃的菜花、殷紅的杜鵑花及各色的野花鋪天蓋地。夏天的土地是 的,濃綠的草木、深藍的河水、火熱的陽光寫滿山川。秋天的土地是的,金色的稻浪、橙黃的水果、紅紅的高粱透着喜氣。冬天的土地是 的,晶瑩的霜花、潔白的山川,銀色的世界玲瓏剔透。

⑤土地不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內心也藏着一個繽紛的世界。黃燦燦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鉛和鐵、烏黑的煤、翠綠的翡翠、血紅的瑪瑙、亮晶晶的寶石等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顏色。

⑥如今,銀色的冰川在消融,大地上的綠色在減少,黑土地正在流失,黃土地上流走的泥沙危及千里沃野,白花花的鹽鹼地擠走了良田肥地,蒼黃的沙塵暴席捲城市村莊,地下寶藏亂採濫挖,……這樣的舉止,如果任其發展,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就會真的變得色彩單調,不再神奇。人類將會面臨嚴重的環境危機。

⑦我們只要對土地帶有一份感情,就會覺得它是一個斑斕的世界。陸地生命的多姿多彩,源於神奇的土地。保護土地的顏色,就是保衛地球的蔚藍色!

⑧豐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個美麗的主題……!

23.給加點字注音。(2分)

白皚皚( ) 廣袤( ) 演繹( ) 剔透( )

24.選擇恰當的一項詞語填在第④段的橫線上。(2分)( )

a潔淨 b.激情 c燦爛 d.厚重

25.作者認爲土地的顏色是什麼?文章從哪些方面來描寫土地的顏色?(3分)

26.請從文中任選一個角度簡析選文的藝術特色。(3分)

27.面對人類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性開發,你認爲該怎樣做才能使土地依然神奇多彩?發揮想象,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那個“美麗的主題”。(後一問作答不超過60字)(4分)

  答案:

23 ái mào yì tī

24 C

25五彩繽紛(或五彩斑讕、五色煥然等)(1分);從土地的形態(或從山脈、沙漠、原野等方面(1分);從春夏秋冬四季(0.5分);從土地的內心(0.5分)。

26 示例1:欲揚先抑的寫法。先寫土地色彩的單調悲涼,然後寫土的神奇色彩,並以李白的詩加以佐證,突出土地的五彩繽紛。

示例2:排比的運用。土地不同形態的不同顏色,不同季節的不同顏色,土遭受的破壞,都用排比來鋪陳,使句子整齊,內容豐富,感染力強。

(此外,還可以從用詞的準確,其它修辭手法的運用,構思匠心獨運等方面進行分析,切合文章特點,表述清楚,即可酌情給分直至滿分)

27 .(1)全民行動,從我做起,嚴禁不合理開發;植樹造林,控制污染源,變廢爲寶合理開發優質資源。(2分)(2)暢想土地美好的未來,眼前將出現一幅幅“陽和次第發,桃李更芳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生動畫面;藍天白雲,牛羊成羣;山色如黛,碧波似錦;小橋流水,花香鳥語;高樓林立,龍騰虎躍;風調雨順,明珠璀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創造着美麗和殷實,人們生活在孕育生命,包容一切,萬世永續,神奇多彩的土地上。(2分)

  爲你自己高興

①朋友小凌自幼雙腿癱瘓,在一家印刷包裝紙的福利廠工作,業餘愛讀文學書,常到我家來借,我有一天就對他說:“你怎麼不立個大志向,發奮寫作,也成個作家?”當時他沒說什麼,過些天來還書,他告訴我:“我沒有寫作的天分,我就這樣當個讀者挺好。”臨告別時更笑着說:“我活得挺自在。我爲自己高興。”

②上個星期天我在大街上看見了他,他騎着電動三輪車,後座上是也有殘疾的妻子,摟着他們完全健康的小女兒,三個人臉頰都紅噴噴的,說是剛從北京遊樂園玩完回來。真的,他們全家都爲自己高興,那是人生中最紮實最醇厚的快樂!

③爲自己高興吧!我爲什麼不完美?——別鑽那牛角尖。要是別人問你爲什麼不如何如何,那麼,讓我們都像小凌那樣,坦然無愧地看待自己,珍愛、享受平凡而實在的人生!

④一個作家朋友得了個獎,卻很不高興。爲什麼?因爲有人問:爲什麼只是個地區獎,而不是全國獎?如果他得了個全國獎,那麼又可以問:爲什麼不是最高獎?如果是最高獎,那麼又可以問:爲什麼國際上沒有得獎?如果國際上得了獎,那麼還可以問:爲什麼不是諾貝爾文學獎呢?……這樣一路問下去,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也許會有正面的例子,但我舉不出來,我只知道美國海明威和日本川端康成都是在得諾貝爾文學獎不久後自殺身亡的:也許那自殺的心理因素非常複雜,但一些評論家譏諷海明威的“江郎才盡”,社會輿論對川端康成達到至美至豐境界的高於富士山的期盼壓力,很可能是那諸多因素中相當重要的一種。

⑤不要爲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標杆,更不要被別人往往確實是出於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責自苦的泥潭!

⑥爭取不凡( )可敬可佩,()甘於結結實實的平凡,則更可愛可羨……這個世界很大,機會確實很多,然而這個世界也很小,機遇又極爲難得,我們應在奮力進取與適可而止之間取得一種平衡。我們要懂得這個世界不單是爲不平凡的人而存在,更是爲平凡的人而存在。

⑦爲你自己高興,因爲你的努力奮進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爲你自己高興,因爲你能夠如現在這樣也真是挺不錯;爲你自己高興,因爲你不爲自己設置徒添煩惱的標杆,更不受他人出於好意而設置的縹緲標杆的蠱惑;爲你自己高興,爲你那平凡而充實的、問心無愧的存在而高興!

13、刪掉第②段似乎也可以保持文章的完整。爲什麼作者要寫這一段?請簡要分析。(3分)

答:

14、第①至⑤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和的方法。舉小凌的例子是證明要“坦然無愧地看待自己,珍愛、享受平凡而實在的人生”的觀點;舉作家朋友和海明威、端康成的例子是證明 的觀點。(4分)

15、下面這句話摘自第6段。請在句中括號內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2分)

爭取不凡 ( )可敬可佩,( )甘於結結實實的平凡,則更可愛可羨……

16、有人認爲“爲自己高興”就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對此觀點,作爲一箇中學生的你是如何看的?(3分)

答:

  答案:13、作爲事實論據(1分),論證小凌所說的“我活得挺自在,我爲自己高興”,使文章更有說服力(2分)。

14、對比論證(2分)、不要爲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標杆,更不要被別人往往確實是出於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責自苦的泥潭!(2分)

15、雖然、固然、誠然, 然而、但是。

16、①、“爲你自己高興”並不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而是要爲自己平凡充實的存在而高興,而不要總是爲那些高不可攀、不切實際的目標而徒生煩惱。

②、人還是要有一個遠大目標,並要爲此作出最大努力,完全滿足現狀,不思進取不應該是我們中學生具有的人生觀。(言之成理即可)

  爲生活設定目標

①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裏,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驢子在屋裏推磨。那一年,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

②十七年後,這匹馬馱着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到磨坊會見驢子朋友。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山嶺,凌峯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神話般的境界,使驢子聽了大爲驚異。驢子驚歎道:“你有多麼豐富的見聞呀!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其實”,老馬說,“我們跨過的距離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矇住了眼睛,一生就圍着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③這是一個簡潔的寓言故事,但我們從中卻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質。研究表明,芸芸衆生中,真正的天才與白癡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這些人在走過漫長的人生之路後,有的功蓋天下,有的卻碌碌無爲。

④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羣人,爲何他們的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卡耐基的一份調查或許能夠說明問題。

⑤卡耐基曾對世界上一萬個不同種族、年齡與性別的人進行過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他發現,只有3%的人能夠明確目標,並知道怎樣把目標落實;而另外97%的人,要麼根本沒有目標,要麼目標不明確,要麼不知道怎樣去實現目標……10年後,他對上述對象再一次進行調查。雖然調查樣本總量的5%找不到了,但95%的人還在。調查結果令他吃驚:屬於原來的97%的範圍內的人,除了年齡增長10歲以外,在生活、工作、個人成就上幾乎沒有太大的起色,還是那麼普通與平庸;而原來與衆不同3%,卻在各自的領域裏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他們10年前提出的目標,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實現,並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標走下去。

⑥卡耐基的結論同樣令我們震驚。原來,傑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有無人生的目標!就像那匹老馬與驢子,當老馬始終如一地向西天前進的時候,驢子只是圍着磨盤打轉。儘管驢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與老馬相差無幾,可因爲缺乏目標,它的一生始終走不出那個狹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樣如此。對於沒有目標的人來說,歲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齡的增長,平庸的他們只能日復一日地重複自己。

⑦也許我們曾不滿於自己的平庸;也許我們曾抱怨過生活的無聊;然而當我們在心中爲自己設下目標並持之以恆地向前邁進時,我們的生活也就掀開了新的一頁。

13.文章開頭引用寓言故事有什麼作用?

14.用文章中的原句填空。卡耐基的調查表明,3%的人在各自的領域裏取得相當的成功,是因爲;97%的人在生活、工作、個人成就上幾乎沒有太大的起色,是因爲 。

15.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線句“生活的道理同樣如此”中“此”指代什麼?

16.從結構上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17.文中引用卡耐基的調查就是爲了證明目標理想在事業中的重要性,但作者爲什麼要說“卡耐基的一份調查或許能夠說明這個問題”?.

18.本文充分論述了確立遠大目標並朝着目標努力的重要性。請結合學習實際,談談讀了本文後,你得到了哪些啓示?(不超過80字)

  參考答案

l3.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說理,既生動地說明了作者所要闡述的道理,又明白易懂,且有吸引讀者的效果。

l4.能夠明確目標,並知道怎樣把目標落實;要麼根本沒有目標,要麼目標不正確,要麼小知道怎樣去實現目標。

15.人們應該爲自己設下奮鬥目標並持之以恆地朝着目標努力,這樣才能取得突出成就。

1 6.“承上啓下”或“過渡”。

17.①他考慮到可能有人並不贊同他的看法,使用了表推測的“或許”一詞,使語言嚴謹、準確。②語氣委婉,讓人容易接受。

1 8.(3分,能夠緊扣文章,結合確立目標的重要性,聯繫學習實際談出自已的切身體會即可,否則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