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推敲文言文翻譯

推敲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推敲》原文內容是什麼呢,大家是否瞭解過?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編整理的推敲文言文翻譯吧,希望大家喜歡!

推敲文言文翻譯

原文:

《劉公嘉話》雲:島初赴舉京師,一日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練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衝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並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爲布衣之交。

譯文:

《劉公嘉話》一書記載着: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後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於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衝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着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於是與賈島並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捨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爲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爲好友。

解釋

用來形容斟酌字句,反覆琢磨,反覆思考。

後蜀何光遠《鑑戒錄·賈忤旨》:“﹝ 賈島 ﹞忽一日於驢上吟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島似不見。時韓吏部愈權京尹,意氣清嚴,威振紫陌。經第三對呵唱,島但手勢未已。俄爲官者推下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之。

島具對:'偶得一聯,吟安一字未定,神遊詩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韓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後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謂對事情的反覆考慮。宋·張孝祥《念奴嬌 ·再用韻呈朱丈》詞:“忍凍推敲、清興滿,風裏烏巾獵獵。”明·徐渭《過陳守經留飯海棠樹下賦得夜雨剪春韭》:“醉後推敲應不免,只愁別駕惱郎當。”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軒》:“你的北來意費推敲,一封書信無名號。”吳組緗《山洪》二:“三官認真的沉著臉,覺得這話值得推敲。”

敲爲佳理由

敲顯於有禮貌,襯托出夜的寧靜,起到以動襯靜的作用。

推爲佳理由

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先生在他的`《咬文嚼字》一文中有著比較詳細的交待:

——“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裏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頁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

——“敲”字就顯得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裏有人應門。他彷佛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裏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

——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比“敲”要調合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

著名學者宋傳偉在北大中文論壇發表《關於“推敲”的再推敲》一文,從更多的角度對推敲進行再推敲,也支持了朱光潛先生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