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秦滅燕文言文翻譯

秦滅燕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秦滅燕》一文表達了什麼內容,先讓我們一起學習下這篇文言文的翻譯吧。

秦滅燕文言文翻譯

原文:

朝鮮王滿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爲置吏,築鄣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漢興,爲其遠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爲界,屬燕。燕王盧綰反,入匈奴,衛滿亡命,聚黨千餘人,魋結蠻夷服而東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屬真番、朝鮮蠻夷及故燕、齊亡命者王之,都王險。

會孝惠、高後時天下初定,遼東太守即約滿爲外臣,保塞外蠻夷,無使盜邊;諸蠻夷君長欲入見天子,勿得禁止。以聞,上許之,以故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臨屯皆來服屬,方數千裏。

天子募罪人擊朝鮮。其秋,遣楊僕從齊浮渤海;兵五萬人,左將軍荀彘出遼東:討右渠。右渠發兵距險。左將軍卒正多率遼東兵先縱,敗散,多還走,坐法斬。將齊兵七千人先至王險。右渠城守,窺知樓船軍少,即出城擊樓船,樓船軍敗散走。將軍楊僕失其衆,遁山中十餘日,稍求收散卒,復聚。左將軍擊朝鮮浿水西軍,未能破自前。

天子爲兩將未有利,乃使衛山因兵威往諭右渠。右渠見使者頓首謝:“原降,恐兩將詐殺臣;今見信節,請服降。”遣太子入謝,獻馬五千匹,及饋軍糧。人衆萬餘,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將軍疑其爲變,謂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將軍詐殺之,遂不渡浿水,復引歸。

左將軍素侍中,幸,將燕代卒,悍,乘勝,軍多驕。樓船將齊卒,入海,固已多敗亡;其先與右渠戰,因辱亡卒,卒皆恐,將心慚,其圍右渠,常持和節。左將軍急擊之,朝鮮大臣乃陰間使人私約降樓船,往來言,尚未肯決。左將軍數與樓船期戰,樓船欲急就其約,不會;左將軍亦使人求間郤降下朝鮮,朝鮮不肯,心附樓船:以故兩將不相能。左將軍心意樓船前有失軍罪,今與朝鮮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計,未敢發。天子曰將率不能,前使衛山諭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決,與左將軍計相誤,卒沮約。今兩將圍城,又乖異,以故久不決。使濟南太守公孫遂往之,有便宜得以從事。遂至,左將軍曰:“朝鮮當下久矣,不下者有狀。”言樓船數期不會,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爲大害,非獨樓船,又且與朝鮮共滅吾軍。”遂亦以爲然,而以節召入左將軍營計事,即命左將軍麾下執捕樓船將軍,並其軍,以報天子。

左將軍已並兩軍,即急擊朝鮮。遂定朝鮮。

譯文:

朝鮮王衛滿,原是燕國人。最初,在燕國全盛的時候,曾經攻取真番、朝鮮,併爲它們設置官吏,在邊塞修築防禦城堡。後來秦國滅掉燕國,朝鮮就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漢朝建國後,因爲朝鮮離得遠,難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復遼東郡從前的那些關塞,一直到浿水爲界,屬燕國管轄。後來燕王盧綰造反,跑到了匈奴。衛滿也流亡於外,聚集了一千多個同黨之人,梳着椎形髮髻,穿上蠻夷服裝,在東方走出塞外,渡過浿水,居住到秦國原來的空曠之地名叫上下鄣的地方,並逐漸地役使真番、朝鮮蠻夷以及原來的燕國和齊國的逃亡者,使他們歸屬自己,在他們當中稱王,,建都在王險城。

正當和高後時代,天下剛剛安定,遼東郡的太守就約定衛滿做漢朝的外臣,保護邊塞以外的蠻夷,不要讓他們到邊境來騷擾搶奪;各位蠻夷的首領想到漢朝進見天子,不要禁止。(遼東太守)把這情況報告天子知道,天子同意這個條件。因此,衛滿得以憑藉他的兵威和財物侵略、招降他周圍的小國,真番、臨屯都來投降歸屬衛滿,他統轄的地區方圓數千裏。

漢朝天子下令招募被赦免罪過的犯人去攻打朝鮮。這年秋天,漢朝派樓船將軍楊僕從齊地乘船渡過渤海,共率領五萬大兵;左將軍荀彘率兵走出遼東郡,去討伐右渠。右渠調兵據守在險要的地方,抵抗漢朝軍隊。左將軍的名字叫多的卒正,首先率遼東兵進擊敵人,結果隊伍失敗而走散了,多數人跑回來,他因犯了軍法而被殺。樓船將軍率領齊地兵士七千人,首先到達王險城。右渠守城,探聽到樓船將軍軍隊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樓船將軍,樓船將軍的軍隊失敗而四散奔逃。失去了軍隊,逃到山中藏了十多天,逐漸找回四散的兵卒,重新聚集到一起。左將軍荀彘攻擊駐守浿水西邊的朝鮮軍隊,未能從前面攻破敵軍。

天子因爲兩將軍沒能取得軍事勝利,就派衛山憑藉兵威前去明告右渠。右渠會見了漢朝使者,叩頭謝罪:“願意投降,只怕楊、荀二將軍用欺詐的手段殺死我。如今我看到了表示誠信的符節,請允許我們投降歸順。”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漢朝謝罪,獻上五千匹馬,又向在朝鮮的漢軍贈送軍糧。有一萬多朝鮮民衆,手裏拿着兵器,正要渡過浿水,使者和左將軍懷疑朝鮮人叛變,說太子已投降歸順,應當命令人們不要攜帶兵器。太子也懷疑漢朝使者和左將軍要欺騙和殺害自己,於是就不再渡河,又領朝鮮民衆歸去。

左將軍一向在宮中侍奉皇上,得寵。他所率領的是燕國和代國的士卒,很兇悍,又趁着打了勝仗的.機會,軍中的多數戰士都很驕傲。樓船將軍率領齊兵,渡海打仗,本來就有許多失敗傷亡;他們先前和右渠交戰時,遭受了困難和恥辱,傷亡很多士卒,士卒都恐懼,將官的心中也覺慚愧,在他們包圍右渠時,樓船將軍經常手持議和的符節。左將軍竭力進攻敵城,朝鮮的大臣就暗中尋機和樓船將軍聯繫,商量朝鮮投降的事,雙方往來會談,還沒有作出決定。左將軍屢次同樓船將軍商定同時進擊的日期,樓船將軍想盡快與朝鮮達成降約,所以不派兵與左將軍會合。左將軍也派人去尋機讓朝鮮投降,朝鮮不肯降左將軍,而心中想歸附樓船將軍。因此,兩位將軍不能相互協調,共同對敵。左將軍心想樓船將軍從前打敗仗的罪過。如今又同朝鮮大臣私下友好,而朝鮮又不肯投降,就懷疑樓船將軍有造反陰謀,只是未敢採取行動。天子說將帥無能,不久前纔派衛山去曉諭右渠投降,右渠派遣太子來謝罪,而衛山這個使者卻不能果斷地處理事情,同左將軍的計謀皆出現了失誤,終於毀壞了朝鮮投降的約定。現在兩將軍圍攻王險城,又相互違背而不能,因此長時間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派遣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如有方便有利的機會,可以隨時自行處理事務。公孫遂到達朝鮮後,左將軍說:“朝鮮早就可以攻下了,現在還未攻下是有原因的。”他又說了同樓船將軍約定進軍日期;而樓船將軍不來會師的事,並把他一向懷疑樓船將軍謀反的想法都告訴了公孫遂,說:“現在到了這種地步還不逮捕他,恐怕會成爲大害,不僅是樓船將軍要謀反,而且他又要聯合朝鮮一起來消滅我軍。”公孫遂也認爲是這樣,就用符節召樓船將軍來左將軍軍營中商量事情,當場命令左將軍的部下捉拿樓船將軍,並把他的軍隊合併到左將軍手下,然後把這件事報告了漢天子。

左將軍合併了兩方面的軍隊,就竭力攻打朝鮮。終於平定了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