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1

【原文】: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①。

【註釋】:

①樓蘭:這裏泛指侵擾西北的敵人。

【翻譯】

五月的祁連山仍有積雪,看不見鮮花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笛子吹着折楊柳的曲調,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隨金鼓之聲作戰,晚上靠着馬鞍入眠,只願揮起腰下的寶劍,過關斬將,打敗敵人。

【賞析】:

李白所作共六首,此爲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縱,作爲律詩亦逸氣凌雲,獨闢一境。像這首詩,幾乎完全突破律詩通常以聯爲單位作起承轉合的常式,大致講來,前四句起,五六句爲承,末二句作轉合,直是別開生面。

起從“天山雪”開始,點明“塞下”,極寫邊地苦寒。“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祁連山尚有“雪”。但這裏的雪不是飛雪,而是積雪。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雪花(“無花”),卻只覺寒氣逼人。仲夏五月“無花”尚且如此,其餘三時(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見了。所以,這兩句是舉輕而見重,舉隅而反三,語淡意渾。同時,“無花”二字雙關不見花開之意,這層意思緊啓三句“笛中聞折柳”。“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省稱。這句表面看是寫邊地聞笛,實話外有音,意謂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於“笛中聞”。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徵,“無花”兼無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這四句意脈貫通,“一氣直下,不就羈縛”(沈德潛《說詩語》),措語天然,結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詩之開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緊承前意,極寫軍旅生活的緊張。古代行軍鳴金(、鐲之類)擊鼓,以整齊步伐,節止進退。寫出“金鼓”,則烘托出緊張氣氛,軍紀嚴肅可知。只言“曉戰”,則整日之行軍、戰鬥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馬鞍打盹兒,更見軍中生活之緊張。本來,宵眠枕玉鞍也許更合軍中習慣,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緊張狀態尤爲突出,似乎一當報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起四句寫“五月”以概四時;此二句則只就一“曉”一“宵”寫來,並不鋪敘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強。全篇只此二句作對仗,嚴整的形式適與嚴肅之內容配合,增強了表達效果。

以上六句全寫邊塞生活之艱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卻急作轉語,音情突變。這裏用了西漢傅介子的故事。由於樓蘭(西域國名)王貪財,屢遮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爲國立功。此詩末二句藉此表達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願”字與“直爲”,語氣砍截,慨當以慷,足以振起全篇。這是一詩點睛結穴之處。

這結尾的雄快有力,與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開的。沒有那樣一個艱苦的背景,則不足以顯如此卓絕之精神。“總爲末二語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詩所以極蒼涼而極雄壯,意境渾成。如開口便作豪語,轉覺無力。這寫法與“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二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不但篇法獨造,對仗亦不拘常格,“於律體中以飛動票姚之勢,運曠遠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別調佳作。

【閱讀訓練】

1、詩的一、二兩聯表現了邊塞生活___的特點。(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處是:(2分)

3、全詩的主題是什麼?詩中運用了什麼手法突出這一主題?(3分)

4、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簡要評析一下本詩的表現手法?

6、本詩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生活?戍邊戰士具有怎樣的精神面貌?

7、寫出這首詩中工整對仗的兩句話並揭示其含義:

8、“折柳”在詩中有哪兩重含義?

9、詩的開頭寫五月“寒”,結尾則寫“斬樓蘭”,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10、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用“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表現邊塞寒冷之早,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中同樣描寫邊塞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

11、詩中“楊柳”的含義如何理解?

12、體會“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曉”、“宵”所表達的意象。

【參考答案】:

1、單調、清冷

2、①“抱”字是擁抱,懷抱的意思②生動地寫出了將士們無心睡眠懷抱馬鞍隨時應戰的景象;

③表現了將士們心寄戰場、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也能表現將士們生活的艱苦。

④而用“枕”則不能達到這個效果。

3、① a戍邊將士渴望建功立業,b邊塞生活的艱苦c對家鄉、親人的思念②化用典故,虛實結合,襯托,舉一反三。

4、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戍邊戰士的讚揚和戰士殺敵報國的決心。

5、手法是反襯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謂反襯,在本詩中有兩處:

①用環境的荒涼來反襯戰士的殺敵報國的英勇精神。

②用戰士的思鄉之情來反襯戰士的戍邊爲國的情操

6、本詩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了戍邊戰士緊張的戰鬥生活,表現了他們積極奮發、昂揚向上的愛國激情。

7、“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這兩句極寫了軍旅生活的緊張。

8、一是反映出樂曲的名稱,二是聯想到折柳送別的習俗,讓人不由得產生思親思鄉之情。

9、開頭寫“寒”點明瞭邊塞的蒼涼與苦寒,而結尾寫“斬樓蘭”,與開頭形成鮮明對照,更突出了邊塞將士建功立業的愛國激情。

10、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11、“折柳”,語意雙關,從字面上看是講將士們長年駐守在祁連山上,根本見不到內地那種常見的楊柳的景緻;更深層的含意是表達人們對家鄉的思念。

12、一“曉”一“宵”,就畫龍點睛地把戰士們夜以繼日、無怨無悔地駐守邊關、英勇殺敵的可貴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盤托出,令人讚歎。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2

李白《山中問答》原詩、註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山中問答

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在人間。

【註釋】:

⑴餘:我,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棲: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一說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蒼綠。

⑵閒:安然,泰然。

⑶“桃花”句:晉陶淵明《》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一與外界隔絕的桃花源,裏邊的人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

⑷別:另外。非人間:不是人間,這裏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翻譯】:

問我爲什麼隱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閒。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裏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

【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很形象,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詩的第一聯“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麼“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餘”,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蒼綠。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祕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閒”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於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桃花流水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讚歎。因爲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繡頰”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碧山”之中這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境,充滿着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只要讀者瞭解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並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閒適心情。詩中用一“閒”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並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莊於諧”的味道,不過這並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很形象,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明代李東陽曾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詩押平聲韻,採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更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

【閱讀訓練】:

1、有人評論說,第三句雖寫花隨流水杳然遠去之景,卻無“流水花落春去也”的感傷情調,而是把它作爲美好的事物來讚美的。這種說法有道理嗎?爲什麼?

2、詩眼是什麼?

3、從結句“別有天地非人間”看全詩,詩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樣的世界?從中看出詩人崇尚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

1、解析:“桃花流水杳然去”一句寫景,它本身含蓄蘊藉,不直露,當是寄情於景的佳句。然而景中寄寓何情?從寫人的上句與議景的下句中不難發現詩人對碧山美景的喜愛之情。

2、詩眼是“閒”表現作者對安閒環境,悠閒生活,閒情情志的追求。

3、《山中問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見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樣“非人間”的仙境。詩人“棲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愛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詩人憤世嫉俗,遠離塵囂,崇尚高潔閒雅的生活。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3

【原文】: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a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釋】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閒赦免書訊,旋即放舟下江陵,並作此詩。

⑴發:啓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爲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⑵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⑶白帝: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於長江上游。

⑷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t(或v)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⑸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⑹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⑺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閱讀訓練】:

1.詩的前兩句酈道元在《三峽》中寫的“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三峽水流的特點。(1分)

2.“輕舟已過萬重山”中“輕”字用得極妙,請做簡要賞析。(2分)1.湍急評分:共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答案】

1.湍急評分:共1分。意思對即可。

2.“輕”字既寫出了船的輕快,也寫出了詩人的輕鬆和喜悅。評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輕快”“內心的輕鬆、喜悅”兩點內容,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賞析】: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爲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李白因得罪朝廷被流放,在走到四川省境內的白帝城時卻意外地得到了赦免。這首詩就是他從白帝城乘船返回江陵的路上寫的。曙光初現,朝霞滿天,巍巍白帝城屹立在彩雲之中,我們的詩人懷着興奮的心情,乘船回鄉了。小船順流東下,浩蕩的江流推送着鬆快的行舟,那船隻,就像乘奔馬,駕長風,飛速前進。兩岸的青山一對對撲面而來,一排排往後退去。三峽的猿啼聲,聲聲相接,不絕於耳。不知不覺間已越過了萬重山嶺,千里水程,來到了江陵城下。這時,夕陽剛剛收盡它的餘輝,蒼茫暮色,從天邊漸漸推移過來,青山、綠水、孤帆、古城都變得模糊了,只有詩人的心情還像朝辭白帝城時一樣輕鬆。於是,他提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輕捷明快的詩篇。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4

【原文】:

夜泊牛渚①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②。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註釋】:

①牛渚:今安徽當塗西北緊靠長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採石磯(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

②謝將軍:東晉謝尚,官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曾於秋夜乘月泛舟,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爲讚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翻譯】: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藍湛藍沒有一絲遊雲。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一個善於吟唱的高手,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

知音難遇明早只好掛帆遠去,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背景:

這首詩當是詩人失意後在當塗之作,那時詩人對未來已經不抱希望,但自負才華而怨艾無人賞識的情緒仍溢滿詩中。

牛渚,是安徽當塗西北緊靠長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採石磯。此詩題下原有注說:“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據《晉書·文苑傳》記載:袁宏少時孤貧,以運租爲業。鎮西將軍謝尚鎮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諷詠他自己的詠史詩,非常讚賞,於是邀宏過船談論,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謝尚的讚譽,從此聲名大著。題中所謂“懷古”,就是指這件事。

【賞析】

本詩爲詩人夜泊牛渚有感而作。牛渚爲晉代詩人袁宏與謝尚將軍相遇,得到謝尚重用的地方。詩人想到先人典故,爲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憂悶,因此寫下這首詠古懷今的名作,以抒發懷才不遇、知音難覓的傷感。全詩意境悲鬱。詩題中的“牛渚”是山名,在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北,突出於江中。“懷古”,詩題下原有注:“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據《晉書》傳載,謝尚字仁祖,是官鎮西將軍。袁宏字彥伯,早年孤零貧窮。謝尚鎮守牛渚時,曾在秋夜微服泛舟江上,偶然聽到袁宏在運糧船上吟誦自己所寫的《詠史》詩。謝尚深爲讚賞袁宏的才學,將他邀請到自己的船上,交談了一夜。袁宏由此名聲大振,後來成爲東陽太守。

這首詩的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迴應題目,並描繪牛渚夜景。詩人從大處落墨,描寫遼闊的天宇與浩渺的西江,二者在夜色中融爲一體,越發顯得空闊藐遠。

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此情此景,詩人不由想起了謝尚泛江遇袁宏朗吟這一詩意的故事。但是,詩人並不就此落入“懷古”俗套,而是別有會心,從這樁歷史陳跡中發現了一種令人嚮往的美好關係:地位的懸殊、貴賤的懸隔,絲毫不能妨礙心靈的相通;對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這正是詩人在當時求而不得的。

頸聯由懷古回到現實。袁宏月夜遇知音,讓詩人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詩人不禁發出“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的感慨。

末聯宕開寫景,詩人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了詩人不遇知音之淒涼寂寞。此聯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

本詩詩意明朗、單純,語言清新、自然,寓情於景,以景結情,自有一種令人神遠的韻味。

【閱讀訓練】

(1)下列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一開頭,便寫出夜晚江面上的遼闊空明,爲引發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鋪墊。

B、詩人對袁宏在貧寒中被謝尚賞識的際遇非常羨慕,夜泊牛渚,懷古之情涌上心頭。

C、望秋月而思古人,詩人不由得發出高亢的吶喊,呼喚那賞識自己曠世才華的伯樂。

D、這首詩的詩意簡明而又單純,沒有深刻複雜的內容,卻有着一份悠然不盡的神韻。

(2)這首詩中的“空”字對頸聯的內容起到了什麼作用?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4分)

(3)針對這首詩尾聯的內容,具體談談詩人的無盡情思是怎樣表現出來的。(3分)

(4)賞析詩歌頷聯的“空”字。(3分)

(5)詩歌以“楓葉落紛紛”爲結句有何妙處?(4分)

(6)李白的詩歌長於以虛寫實、虛實結合,《蜀道難》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了蜀道的奇麗驚險。這首詩歌中李白也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請具體指出。(3分)

(7)以前兩聯爲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繫在一起的?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情感?

(8)清代汪士縝評價這首詩“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對頷聯的一個“空”字極爲讚賞,認爲意蘊豐富,請簡析。(6分)

(9)結合全詩,談談尾聯是如何表達作者無盡情思的?(5分)

(10)以前兩聯爲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繫在一起的?(4分)

(1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情感?(4分)

【閱讀答案】:

(1)C(“餘亦能高詠”是說“我”也有高詠的才華,不是說詩人發出高亢的吶喊)

(2)“空”字是“白白地”、“無用地”意,強調對謝將軍的懷念毫無用處(1分。“空”字統領了頸聯的內容(1分)。頸聯指出,“我也能象袁宏那樣高吟好詩,可是沒有謝尚那樣的人來說,感慨當世不再有謝將軍那樣的愛才識才之人來賞識“我”的才華,與頷聯的“空”來呼應,抒發懷才不遇的深沉嘆息。(2分)

(3)尾聯想象(1分)次日一早揚帆遠去,落葉紛紛的情景(1分),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淒冷寂寞,體現無盡的傷感之情。(1分)

(4)空,白白的。詩人登舟望月,空闊渺遠的境界很容易觸發人對於古今的聯想。(1分)此時此地此景讓詩人聯想起了謝尚聞袁宏詠史的典故,聯繫自身實際,頓生懷才不遇之感,於是用了“空”字。(1分)從結構上來說,“空”字有引出下文之作用。(1分)

(5)①詩人想象明朝掛帆離去的情景。在颯颯秋風中,片帆高掛,客舟即將離開江渚;楓葉紛紛飄落,象是無言地送着寂寞離去的行舟。秋色秋聲,進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悽清情懷。②以景結情,造成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讓人回味無窮。(每點2分)

(6)“登舟望秋月”是實,“憶謝將軍”是虛;“餘亦能高詠”是實,“斯人不可聞”是虛;“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是實,“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是虛。(每點1分)

(7)第一聯寫詩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這種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謝尚對袁宏的提攜。第二聯正面寫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上聯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大志難酬的孤獨和寂寞,也表達了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

(8)答:空:白白的,徒然。(1分)。詩人登舟望月吟詩,聯想到袁宏乘月泛舟詠詩遇知音,受到謝尚的賞識,名聲大著。(1分)而自身空負袁宏之才,卻謝尚不復可遇。(2分)“空”字抒發了知音難覓,懷才不遇的感慨。(2分)。

(9)最後兩句寓情於景、以景結情(虛實結合)(1分),想象明天秋風蕭瑟,楓葉飄落,掛帆遠去(2分),以寂寥、悽清的環境氛圍,烘托了詩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悽苦之情(2分)。

(10)第一聯寫詩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這種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謝尚對袁宏的提攜(2分)。第二聯正面寫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上聯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2分)。

(11)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大志難酬的孤獨和寂寞,(2分)也表達了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