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李白資料簡介

李白資料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尊稱爲“詩仙”。他的詩想象奇特,感情飽滿,風格豪放飄逸,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李白資料簡介,歡迎參考~

李白資料簡介

  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碎葉河上的碎葉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馬克市),成長於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其與杜甫合稱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爲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爲任城尉。

安史之亂髮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憤時艱,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鬥爭,兵敗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不久即病逝,也有說“醉致疾亡”(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是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爲流傳。

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詩篇傳誦千年,衆多詩句已成經典,例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詩歌上的藝術成就被認爲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峯。李白的詩作在全唐詩中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家庭成員

  父母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名叫李客,爲任城尉。母,無記載。

  配偶

⒈第一個老婆許氏,結髮妻子(原名許紫煙:是有人從“日照香爐生紫煙”猜測而來),對李白影響很大,李白落寞時一直給予鼓勵和資助,唐高宗時期的宰相許圉師(許紹最小的兒子)的孫女。是公元727年在湖北襄陽經過朋友孟浩然的撮合(又一說、在湖北安陸經過兩個朋友胡紫陽和馬正公的撮合),結爲夫妻,當了倒插門女婿。婚後得育一男一女,其子名李伯禽(小字明月奴)、女名李平陽。許氏於公元738年去世。

也另說、李白一生只有許氏一個妻子:開元十三年,李白25歲,離開蜀地,漫遊全國,南遊洞庭,東遊金陵、揚州。後來回到江夏一帶,在湖北安陸與唐高宗時做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結了婚,遂定居安陸。李白與夫人許氏結婚後,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巖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並沒有令李白外出漫遊以圖功業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爲根據地,又幾次出遊,北遊洛陽、太原,東遊齊魯,南遊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郯中。天寶元年,李白42歲,因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徵召入京。天寶三載後離開長安,到天寶十四載又漫遊了十二年,遊蹤啓蒙及汴梁、齊魯、江浙、燕趙。李白離開長安不久便結識了杜甫,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⒉第一個情人劉氏,南陵名家之女兒,同居後分手。公元739年,李白帶着這個女人曾經到安徽買了一套房子。沒有經過明媒正娶就這樣生活在一起了。不久,因爲劉氏看不起李白,李白憤而離開。

⒊第二個老婆東魯某氏,李頗黎的生母。公元745年,李白在山東任城,與一當地婦人結婚。李白剛從首都長安出來,揹着一大布袋金銀財寶和杜甫、高適一路取道河南商丘,並再此逗留很久。與他二人分手之後,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籙,路過任城,結識了這位婦人,兩人情投意合,便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並且李白在山東兗州置下了大批田產,在此後他雲遊在外的生活中,這些田產就交給了妻子。這個妻子在他們結婚五年後,不幸亡故。

⒋第三個老婆宗氏,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開封結識武則天時任職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牆上寫下了《梁園吟》。走後不久,宗氏就和僕人來到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下人看見,馬上就要擦掉,宗氏制止後花千金買下了這面牆壁,留下“千金買壁”的佳話。公元761年,宗氏到鄺山學道去了。於是,李白便又孤身一人了。宗氏在李白從李璘冤案時施救。

  子女

長子李伯禽(?-792年,一說頗黎),許氏所生,李白逝世30年後去世。

長女李平陽,許氏所生,出嫁後死。

次子李頗黎,李白在東魯時和一女子所生,不知所蹤。

  【李白的故事】

①、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於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閒遊閒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裏拿着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專注,以至於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幹什麼,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麼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擡,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着手裏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裏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麼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麼?”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麼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擡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裏,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於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②、

據說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報家門道:“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笑問:“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爲鉤線?”李白說:“以明月爲鉤,虹霓爲線。”宰相又問:“用什麼做釣餌呢?”李白高聲道:“就用天下最無義氣的士大夫作釣餌。”宰相聞言不禁毛骨悚然。千百年後蘇東坡評價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一翻氣壯山河、威懾羣小的釣魚高論把李白的俠肝義膽、高情逸緻表現得淋漓盡致。

③、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裏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

圓圓的月亮影子,爲什麼會分成兩半呢?這裏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太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幹淨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擡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裏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裏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李太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髒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着,卻把水裏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後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裏就是當年大詩人李太白賞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