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精選22篇)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大學生活多姿多彩,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的故事也許是平凡的,但卻是生活的見證。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大學生勵志小故事,歡迎閱讀!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精選22篇)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

大三那年,一次意外的車禍差點奪去父親的性命,家裏一直瞞着我,但我還是從家信的字裏行間看出了災難。當我趕回家時,躺在醫院病牀上的父親剛剛脫離危險期,一看見我,這個我二十多年生命中從未見過流淚的漢子竟緊緊抓住我的手,泣不成聲地說:“我差點見不上你。”我們父子兩人相擁而泣。

值得慶幸的是,父親終於恢復了健康,但再也不能幹活,不能賺錢供我上學了,況且,6000元的醫療費用已使家中債臺高築。我必須獨立承擔起自己的生活。在一個老師的幫助下,我找到了一份賣報紙的活。每天,當其他同學還在酣睡時,我已在黎明中開始忙碌的一天。我拼命地抽時間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上午四堂課一完,匆匆吃完午飯,當別的同學都在宿舍裏下棋打牌睡午覺時,我便直奔報社。等當日的晚報印出來後,我就沿着這個規劃整齊的古城叫賣了。我強作笑臉,逢人便問:“師傅,看報不?今日《三秦晚報》。小姐……”大多數人漠然地搖搖頭,與我擦肩而過。一些時候,我會遭到痞子的欺侮,他們會搶走我的報紙而不給我一分錢,雖然每每這時我怒火中燒,但又總是儘量剋制自己。當街道上行人稀少時,我便沿着街上的每一個店鋪叫賣,我進去後向櫃檯後面或閒聊或靜坐的小姐兜售我的報紙,那些善良的小姐們在接過報紙的同時會用她們修飾得很精緻的玉手遞給我兩毛錢。就這樣,當夕陽漸漸西沉,霓虹燈閃爍起來時我會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校園……

回到宿舍,我一張一張數着帶着我體溫的又舊又髒的毛票,內心充滿了欣慰和酸楚。這樣下來,我每天會收入十多元錢,很長一段時間這成了支持我物質生活甚至靈魂的唯一支柱。因爲我心中明白:明天我不會再爲吃飯發愁了。我必須不掉隊地學下去。

大學四年,我沒有添置過一件服裝,入校時父親爲我做的兩身西裝一直裹着我青春的身軀。我有意識地將自己和同學們分割開來,因爲一些同學一個學期能從家裏帶來一兩千元的生活費,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有充足的金錢玩牌、跳舞、看電影錄像、交女朋友。但是,我不能,因此我的朋友很少。從古城到常州實習,同學們相約去遊太湖,我沒能去,我知道每到一處都是昂貴的車票、門票。同學們帶回來的照片上浩淼的湖上游弋的輪船,濛濛煙霧中聳立的尖塔讓我很陶醉,突然間我的心中很難受。但我想,有一天我也會去的,太湖會一直在那裏等着我。

班上的同學得知我的家庭悲劇後,發起了募捐活動,你5元,他10元,一下子捐了六百多元錢,當班長將三十多人的愛捧給我時,我感動得差點掉淚,但我沒有說謝謝,最後我將這些錢以班級的名義寄給了陝北的“希望工程”。我雖然窮,但有比我更貧窮的想讀書的孩子。況且,我年輕,有力氣,我能養活自己。我當時之所以能那樣樂此不疲地勞累卻不覺得苦,一定是骨子裏的傲支撐着我。

後來我終於找到了一份有比較穩定收入的工作,一個個體戶大款讓我給他兒子當家教。也許是我黝黑的臉上流着的熱汗,也許是我疲憊的外表中沁出的蒼涼打動了他們兩口子,當我一踏進他們的公司,他們就買下了我全部的報紙並多給了我十元錢。當我將十元錢退給他們時,我從他們眼中讀出了驚訝。他們拉住我,向我訴說了他們的苦衷。他們有一個13歲的兒子,說話走路一舉一動都極像女孩子,這讓他們兩口子傷透了心。他們希望我能給他們的兒子當家教,感染他,改變他。我沉默片刻,答應了。

第一天去他家,我就給這個13歲的男孩講了我以上所寫的這些東西,小傢伙聽得入了迷。

一段時間後,男孩向我袒露了他的內心世界:他對自己很悲觀,因爲他怪異的行爲遭到了同學們的嘲弄,他的情緒很低沉。但我對改變他充滿信心。

我每天告誡自己,同時也告誡這個男孩:笑對人生,人生纔會對你笑。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2

臨到上課,不到20歲已博覽羣書的李敖極爲頑皮,專挑老師的錯。

教“刑法總則”的老師講到李大釗的死,講錯了,李敖立刻糾正。教英文的老師滿口上海腔,把“Lib?鄄erty”念成“喇比利臺”,李敖聽了當場大笑。教“經濟學”的老師有一次被李敖劈頭大聲問道:“三民主義到底有沒有缺點啊?”他應聲脫口而出:“當然有啊!”李敖追問:“缺點在哪裏啊?”他厲聲回答:“我不敢講啊!”全班爲之鬨堂大笑。而這位老師更是李敖糾正的對象,兩人甚至在課堂大吵過。

李敖看不起別人,不喜歡上課,連考試都懶得應付。大一時8門課,有3門不及格,甚至連中文都差點不及格。大一總成績,第一學期只有71。31分,第二學期只有65。45分,成績之爛,一望便知。但李敖從不作弊,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屑,而且他覺得自己也不需要好成績,他覺得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比獲得一個好成績更重要。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李敖始終自認爲有學問,只是不屑上課和應付考試而已。

那時候,香港有本雜誌《大學生活》稱臺大有“四怪三醜”,而“怪醜之尤”便是“長袍怪”李敖,可見李敖在臺大的確特立獨行,夠狂夠野。他自己更宣稱:沒有一個人敢說他沒見過文學院那個穿長袍的,除非他是瞎子,可瞎子也得聽說過李某人,除非他還是聾子。

爲什麼大熱天穿長袍?李敖有自己的理論,他在《長袍心理學》一文中自述他穿長袍時的情狀:一襲在身,隨風飄展,道貌岸然,風度翩翩然,屈指算來,數載於茲矣!不分冬夏,不論晴雨,不管女孩笑於前,惡狗吠於後,我行我素,吾愛吾袍。

在法律系學習了287天后,李敖突然向所有人宣佈——棄法從文,重考文學院!

李敖本來志在學文,不在弄法,只因幾分之差,沒考入臺大文學院,進入法學院。但臺大學生不能重考本校,得先自動退學才成。退學後李敖惡補數學,考了59分,得以在1955年考入臺大文學院歷史系,從此告別了法學院。

當他走進文學院的課堂後,很快又發現這裏的學者根本不像外界傳言的那樣神通廣大,六七個外文系的大一英文教師都搞不清美國文學家薩洛揚是誰!一個大學一年級的“飽學之士”,面對這些“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的“爲人師表”們,心中的夢徹底破滅了。

那個天堂般的大學怎麼是這樣的呢?

但是這一次,李敖真的安定下來,他決定讓自己休息一段時間,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從此,李敖不再爲臺大的美景所吸引,他走上了一條與其他人“各自東西南北流”的道路,教授教他們的,李敖學自己的。

李敖拿起一本書,躲進樹蔭裏,任風兒將書吹到哪一頁,他便從那裏開始讀,直讀到“夕陽無限好”,然後回宿舍。

李敖邀上好友,遊山?玩水?喝酒?吵架,深更半夜在草地上大談到天明……從這些社交活動中,李敖學到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

李敖也像文學青年一樣多愁善感:爲朋友紛爭,爲女友離去,爲事業無成……他甚至嘗試自殺,但終能從痛苦中走出來,鍛鑄出鋼鐵般的性格。

在臺大畢業答辯的時候,3個教授坐在李敖面前半小時後對他說:“李敖,你答辯通過了。”李敖說:“你們什麼也沒說啊,我也沒講話啊。”教授說:“我們知道一開口肯定會被你駁倒的,所以還是不說了。”

李敖用他的“我行我素”,達成了無人管的心願。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3

江喜允是深圳技師學院數控技術專業2006屆應屆生,2001年他初中畢業後考入深圳技師學院學習數控技術,通過5年的刻苦學習,紮實掌握了數控機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2005年,在學校的安排下他進入先進微電子公司實習,半年的實習開拓了他的眼界,他萌發了畢業後憑藉一技之長自主創業的想法。2006年,班上的同學都進入數控機牀行業的相關單位工作,而江喜允卻堅定地選擇了創業之路。

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深圳市鉅匠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通過對深圳數控機牀生產企業和市場的深入調查,他發現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與手機制造配套的數控機牀需求巨大,而其中高速雕刻機和高速雕銑機存在較大的機會。通過2個月夜以繼日的研究,第一臺雕銑機終於研製出來了。經過客戶試用,評價非常好,江喜允終於鬆了一口氣,他馬上開展市場推廣,參加數控機牀行業展覽會。創業當年,營業額達到250萬,第二年,產值達到600萬元。江喜允繼續開發新產品,重新租賃了新的廠房,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第三年公司產值超過1000萬元。

目前,鉅匠科技公司已經成爲深圳和珠三角手板行業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的專業數控雕刻機制造企業,每月產量達60臺,產品供不應求,客戶需要提前半年訂貨,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由於技術含量較高,國內部分開設數控機牀專業的大學也向他訂購雕刻機,作爲教學和科研設備使用。

當記者問江喜允,作爲一名技工學校的應屆生,短短几年創業並取得成功的原因時,江喜允表示創業成功和母校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學校注重“質量立校 ”,對教學質量抓得非常嚴,使他紮實掌握了數控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學校也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健康人格的培養,通過技能節、社團、俱樂部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此外,創業初期母校老師也給了他無私的幫助,鼓勵他走上了創業之路。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4

李五一,化工學院85級學生。這個女孩子在校時就很有闖勁,發表演說競爭上校學生會副主席。遺憾的是她畢業時正趕上動亂,學校一個學生也沒留,她只好到我幫助聯繫的廣州一家食品企業工作了。後來因爲戶口不好解決,她不情願地回到了新疆老家,乾的是造紙專業。一連幾年我沒有聽到她的消息。直到後來,她終於按耐不住躁動的心,隻身一人跑到北京中關村發展。開始,她在一家電子公司打工,當公司因爲經營不善黃了的時候,她在客戶的支持下,勇敢地創辦自己的公司。我知道她不是學電子的,但是她善於用人,就像我當初對學生講的:“我可以不懂專業知識,但只要我具備了人格魅力,我就可以僱高級專業人才爲我服務。”五一正是如此,她僱來了清華大學少年班畢業的高材生,一直在幫助她發展公司,現在,五一已經做得很好了。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5

宋國亭,化工學院94級學生,丹東人。他生性不安於現狀,在校時競選上校學生會主席,在任期間搞了“三崗”等別出心裁的活動,引起校領導的關注。畢業後,憑他的資質,很順利地分配到北京一家國有化工單位。可是國亭人小志高,不甘心在那個單位沉默,半年後果斷辭職,接過一傢俱有福利性質的綜合性企業,當上了公司老總。十幾年過去了,國亭的公司也像他本人一樣,進入了而立之年。

現在,我的學生們經常從全國各地傳來他們成功的消息,不少的人都對我當初的點撥銘刻在心,有的甚至用我的“樂觀、自信、寬容、堅韌,在夾縫人生中闖出屬於自己的輝煌之路”言論做座右銘,指導自己走向,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當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孩子們大了,都成材了。每每想起和學生們在一起的日子,心裏就充滿了感動。有付出就有收穫,學生們在社會上做人的成功,就是我幾十年心血付出的最大收穫。

在天津科技大學工作期間,我的辦公室成爲我和學生暢談理想與人生的樂園。我喜歡把我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驗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懂得“正人先正心,懷大志者需把目光放遠”的道理,教給他們學會“感情投資”、“提高人格魅力”、“五指彈鋼琴”、“坦蕩豁達”、“積極樂觀”等等提高綜合素質的方法。大凡與我經常接觸的學生,或多或少地受我的影響,我的這些說教對他們後來的求職、就業,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6

臨近畢業的時候,我校許多同學躺在屋子裏睡大覺,也有的同學苦於經濟困難,不願四處奔走,只是放任自流地聽天由命。

劉忠學,湖北人,我校機械學院畢業生。他是當時的機械學院記者站站長,經常請我去給小記者們傳授新聞寫作知識。這個學生腦瓜靈活,我平日裏閒聊中的許多話他都一一牢記在心。畢業的時候,他借了不少錢用於跑全國各地的人才市場。後來聽他說,他去過重慶、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深入到用人單位求職。因爲他口才好,具有相當的文字水平,重慶的一家部隊科研單位和北京清華大學一家企業都看好他。後來,他權衡利弊,還是選擇了離他老家較近的湖北省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在那裏做報紙編輯工作。當他的工作定下來之後,很感慨地對我說:“都說工作不好找,你不去找當然不好找了。我光火車票就花了2000多遠,其實很多用人單位還愁找不到合適的人呢。”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7

田雨,也是機械學院學生,和我關係很近,經常到我家裏玩。這個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實在的很。畢業的時候,我爲他笨嘴拙舌的樣子擔心,怕他氣質、形象欠佳,找不到好工作。沒想到,由於他的韌性,竟然也會心想事成。

當時天津市的一家化工研究所到我們學校招聘,等田雨知道消息的時候,人家名額已經招滿了。記得當時我爲此事還很着急。可是後來田雨告訴我,他被錄用了,我奇怪,問怎麼錄用的?他說:“人家是招滿了,我怎麼說也不行。可是我不死心,就跑到人家單位軟磨硬泡,他們被我的執着感動了,就請示了領導,愣是增加了一個名額,把我錄用了。”看着孩子喜笑顏開的樣子,我這個當老師的別提多高興了。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8

在廈門理工學院近日舉辦的“第五屆夢想工廠校際創業大賽”上,剛從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黃陳樟創辦的“食指街”外賣網站以其突出的業績,引起評委們的濃厚興趣。

據介紹,該網站註冊用戶超過6000人,佔周邊高校學生總人數的1/6左右。黃陳樟說:“想到大學校園裏每6個人就有一個是自己的用戶,內心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目前,“食指街”外賣網站日營業額上萬元,進駐商家68家。黃陳樟告訴記者,“食指街”的盈利方式主要通過合作商家返點。由於僱傭在校大學生當配送員,基本能保證送餐到門口,所以很受大學生歡迎。爲方便同學們隨時隨地下單,他們還推出“食指街”手機客戶端。“有APP,同學們在即將下課時可用手機下單,不用再等到回宿舍用電腦操作”。

從踏入大學校門開始,黃陳樟就嘗試着創業。深諳大學宅文化的他在宿舍囤積一批適合當夜宵的零食,每當門禁後,他就忙起來。上樓下樓,他親自把夜宵送到有需求的同學宿舍。後來,他的業務範圍擴大到其他樓棟,銷售商品的類別也多起來。當時他的訂單都是通過淘寶下單或者電話訂購。

2013年年初,黃陳樟在網上看見一個高中同學在秀自己創建的網站,他隨即請這個同學幫忙設計“食指街”外賣網。有自己的網站,黃陳樟開始尋找入駐的商家。爲取得商家的信任,他免費配送,並且保證當天結算清楚。

他招3個高校的10多名貧困生做配送員,以便能直接把食物送到宿舍門口。和其他外賣網僅發“計件工資”不同的是,他給每個配送員至少50元的基本工資,“如果送餐量不夠的話就可能虧本”。

在這個擁有4萬人左右的“大學城”,外賣網站並不止“食指街”一家。但是,目前做大的只有“食指街”一家。當別的外賣網放棄時,黃陳樟立即出資將其收購過來,把用戶過渡到自己的網站上。

去年11月,嗅到手機客戶端的新商機,黃陳樟又一次性花10萬元,請人做一款基於IOS和Android的手機客戶端。這讓他意識到,“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條路走不遠”。

黃陳樟通過身邊的朋友,輾轉找到國內某知名數字地圖提供商的技術團隊。他以部分股份相送,對方用下班後和週末時間來維護“食指街”外賣網。如今,“食指街”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共有13人,其中6人負責運營、7人負責技術。

黃陳樟的創業故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後,他不斷接到來自各方的電話,“有希望入股的,也有希望合作的”。但是,他都婉言謝絕。“其實‘食指街’外賣網本身並不太盈利。前期的盈利隨即就投入到下一步計劃。目前團隊也就維持着保本的狀態。”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他心中有數:“明年3月我們將推出全新的網站和手機APP,同時將推廣到其他大學城。”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9

“我不喜歡按部就班去找份工作,喜歡冒險和挑戰,即使沒有雙臂,我還有雙腳。”近日,曾以“用嘴咬筆答卷,高考考出548分”的河南無臂大學生吳建平,因在學習之餘成功開店創業一事,再度引發公衆關注。

25歲的吳建平是鄭州輕工業學院一名大四學生。他在5歲時不慎觸碰到村頭裸露的變壓器,失去雙臂。不幸遭遇並未讓他自暴自棄,他和普通小朋友一樣,上學、讀書,沒有雙臂,他堅持用牙咬筆寫字十幾年,最後還在高考中考出548分,超過二本線33分,成爲同學眼中的“學霸”。

“好多人會覺得我沒有雙手,玩不成遊戲,不能談戀愛,就只能學習。”10日上午,吳建平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因沒有雙臂,從小到大都有媽媽在身邊陪伴,剛進入大學時,對周遭環境非常牴觸,他多次萌生退學念頭。可後來,他慢慢發現,大學裏面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優秀,已經不單隻靠成績,社會實踐的經歷同樣重要。

發現自己應該做些什麼的時候,已是大二後半學期。吳建平將在校陪讀的媽媽勸說回家,他用3個月的時間,努力練習用腳代替自己的雙臂,學着用腳翻書、吃飯、穿衣、洗漱、接打電話、開關房門……。

適應周遭環境後,吳建平開始彌補自己在校期間社會實踐的空白。他結合專業所學,不僅開屬於自己的網店,還將網店搬到校園,與兩名同班同學在校創業中心,開起“一見鍾卿”實體店。在空閒之餘爲自己賺取生活費,再次證明自己的勇敢、獨立。

記者看到,吳建平的店裏賣有女裝、衣帽、圍巾、頭飾以及市面上熱銷的小物品等。在店裏,他每天用嘴咬着筷子敲打鍵盤,右腳操控鼠標,在網上向顧客講解;每週末與合夥人一起到市中心小商品城進貨、砍價、擺貨;店裏不忙時,吳建平就會租借一些專業書籍,充實自己。由於身體不便,與吳建平合夥開店的兩名同學則負責幫忙擺放物品、接受快件之類的雜事。

“他不比正常人少什麼,反而多一些頭腦”,在合夥人張雪巍眼中,吳建平獨立性很強,能自己做的事就不再麻煩同學,平時同學們爲他做的也僅僅是擺貨品、取快遞、偶爾帶個飯。

吳建平坦言,自開始學着創業以來,他的生活、心態發生很大變化,他本性喜歡挑戰和冒險,不喜歡按部就班去找份工作,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大學期間,不僅讓他做到生活的獨立,心態也變得樂觀自信,對未來的生活,他充滿信心。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0

有這麼一句古話: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說的就是要未雨綢繆,做好事先的準備。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

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爲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所以,我們做什麼都應該做好準備工作,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1

創業,要敢於面對失敗——大學生王鑫的創業故事“從哪裏跌倒,從哪裏爬起來,我不怕失敗”王鑫總是這樣鼓勵自己。出生於1988年的王鑫,還在西安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就開始創業,經歷了起初的成功後,由於管理欠缺等原因,轟轟烈烈的創業計劃以失敗告終。不過,他並沒有被失敗嚇住,他努力學習,爲下一次創業準備着。

王鑫的專業是聲樂,學習一年後,他感覺對聲樂絲毫提不起興趣,便有了創業——在實踐中學習的念頭。王鑫對計算機有着濃厚的興趣,經過一個多月的市場調研,他發現計算機維護和硬件銷售很有前途,於是便籌劃着先開一個小店面,積攢成本和經驗。

“父母不同意,沒有資金,我就四處籌借了1萬元作爲起步資金。

”就這樣,王鑫在高新租了間30平米的房子,起名“鑫宇科技”,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剛開業的時候是最辛苦的。新開的店鋪首先要做好宣傳,要有長期穩定的客源。爲了節省成本,王鑫自己出去發傳單,讓朋友幫忙守店,有生意就趕緊回去。爲了省錢購買電腦硬件,他每天只吃一頓飯。

有幫別人做系統之類的活都是晚上幹,完了就在地上打個地鋪直接睡覺,早上再出去發傳單,招攬客人。

一晃半年過去了,生意也漸漸好起來,除去房租成本等費用每天平均淨收入100多元錢。在創業過程中有一點是王鑫最自豪的,那就是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誠信,不受金錢和利益的誘惑。一天中午,一名青年來到店中要賣手裏的筆記本電腦,並說隨便給個價,100元都行。王鑫接過電腦一看,八成新,在二手市場可以賣到兩千多。王鑫便懷疑電腦的來源,拒絕收購。一旁的店員很不解,王鑫義正言辭地告訴店員:“我們不能因爲一點小利就失去信譽,以後這種來路不明的東西,再便宜也不能要!”

王鑫創業的時候只有20歲,年輕人難免貪玩。生意好起來後,在管理上也不似以前盡心,有時甚至爲了玩而停業。漸漸地,生意越來越差,入不敷出,不得不關門大吉。雖然創業一年就失敗了,王鑫卻仍然很樂觀,他說:“創業要敢於面對失敗,只有親身實踐,經受失敗,才能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這次的失敗,讓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知道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創業失敗後,學習之餘,王鑫在一家電子公司兼職,積累經驗。

他坦言:“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不像以前那麼浮躁了。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創業的!”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2

郭敬明,這個伴隨着80後長大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說也影響着90後,並開始被00後所喜愛,我們在這裏不評判小四的文學水平,導演水平,以及身高,單以一個創業者的身份來看,他是極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學時期便開始創業,雖然他常年霸佔着中國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業上的成功甚至讓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如果你只是覺得這個瘦弱的男人只會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歡的華而不實的文字,那麼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絕對有着驚人的商業嗅覺。郭敬明在大學時便成立“島”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針對自己小說受衆的雜誌與期刊,而後成立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版圖。

而且,以今天各個期刊雜誌紛紛轉型產業鏈服務來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覺了這一點,從那時起他就爲刊物讀者提供“立體服務”,例如推出音樂小說《迷藏》,推出小說主題的寫真集,拍攝《夢裏花落知多少》偶像劇,在青春讀物的基礎上打造了一條屬於自己受衆的文化消費產業鏈,開始深耕產業佈局。而今,郭敬明已經用自己的小說《小時代》拍出了電影,第一部便直奔5億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這麼描述郭敬明“其實中國的年輕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對於大學和社會的幻想,對於愛情和成功的暢想,對於華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學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實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許是中國這二十年來唯一一個認真去滿足上述需求的.作者。”——真正偉大的創業者是幹什麼的?滿足大衆的需求。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3

用3D打印機,可以打印出杯子、模具,甚至髖關節、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那麼,3D珠寶打印有沒有市場呢?武漢理工大學一名在校女生,將其變成了現實。“想法一定要到位,我纔會去付諸實踐。”今年19歲的王寒,創業才一年多,就做出了年銷售上百萬元的佳績。

“3D打印+珠寶”創業緣於一個靈感

如果不是大二的一次活動,王寒可能會像許多普通大學生一樣,在校園裏度過平平常常的幾年然後畢業。

2013年8月,學校藝術設計學院組織活動去北京採風,參觀“設計資源協作”展廳,那裏有很多比較有創意的設計。正是這次活動,讓學工業設計的王寒第一次體驗到了3D打印技術,“當時就對這個技術特別感興趣,我就在想,如何用這個概念來做一件具體的事情”。

隨後的暑假裏,她在武漢一家珠寶公司實習,出差各地參加展銷活動時,瞭解到婚戀市場對珠寶的需求十分巨大。“能不能用3D技術打印珠寶?”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盤桓在她的腦海裏,一股創業的衝動推着她,想要把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王寒說:“當時我們學校就有創業園,能提供免費的辦公地點。”2013年9月,她向學校提出了入駐申請。憑藉獨特的創業設計,王寒順利地通過考試,入駐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園一間38.5平方米的辦公室。“光有想法不行,還需要一個創業團隊去實施。”2013年10月,王寒遞交報告給學院,申請創建一個項目興趣小組。在學院副院長方興的推介下,她遇到了比自己高一屆的同校學生鄭佳,其後來成爲公司的市場總監。在鄭佳的介紹下,王寒還邀請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珠寶專業的楊定爲設計師。

2014年1月,三個合夥人註冊成立了武漢君珀珠寶有限公司。

做真正的私人定製“個性”就是賣點

創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還沒起步,王寒就碰了壁。

一家實體珠寶店想與王寒的公司合作,向她借貨去展示。因爲是朋友介紹,王寒很信任對方,就沒有簽署借貨合同。誰知,對方借走一批8萬元的貨後就不還了。“要知道,這可是我們多方籌措的幾乎所有的本金。”

王寒沒有因此放棄,小夥伴們重新調整公司規章制度,決定從產品上突破,走定製路線。“創業講究一個跨界的思維,雖然珠寶是一個傳統手工行業,但是先進的科學技術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王寒說,傳統品牌珠寶的樣式和尺寸有侷限性,而私人定製可以讓想法天馬行空,3D打印技術恰恰可以讓想法輕易實現。

簡單來說,3D珠寶打印就是將珠寶設計圖變成現實的3D石膏模型,再由珠寶工匠往石膏模內注入熔化的金屬,製作成獨特的珠寶首飾。一些複雜的、鏤空交叉結構能一次成型。“工期從設計到生產需要25天,若以後可以用3D打印機直接打印金屬,就可以立等可取。這將是未來3D珠寶打印最理想的狀態。”王寒對記者說。

對於市場上一些珠寶公司“現貨空戒託+鑽石=定製”的做法,王寒認爲,這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定製,“我們是完全‘從無到有’,滿足客戶對珠寶的個性化需求”。

正是因爲可以按照客戶提供的造型甚至想法制作珠寶首飾,2014年,王寒的公司銷售額就超過百萬元。君珀公司線下有實體展廳,設計師事務所。一方面將珠寶設計與高科技3D打印技術相結合,另一方面與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珠寶設計系合作,將手工技法優勢融合進藝術珠寶中。“做一件事情前,一定要考慮可行性,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甚至未來幾十年要走的路,都要想清楚。”王寒年紀雖小,處事卻越來越老練。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4

劉晨,80後的小夥子,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大城市裏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選擇回到農村創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建成了5座集種植和養殖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蔬菜大棚,每年收入達50多萬元。

從市民到農民的身份轉變

出生在新疆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的劉晨,其父母都是當地地地道道的農民,家裏面有170畝的棉花地。2010年,學化學專業的劉晨大學畢業後,順利地進入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還當上了組長,每月的工資有近四千元,成了昌吉的市民。這一切讓他的家人感到十分自豪。

2012年春天,庫爾勒地區遭遇了“倒春寒”、“沙塵暴”等災害性的天氣,各地的棉花遭受不同程度減產,看着年邁的父母無奈的眼神,劉晨開始考慮如何保障父母的勞動成果,讓父母不再“看天種地”。

“既然沒有辦法控制天氣,那我就自己建造大棚,營造適合種植的‘小氣候’。”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後,劉晨發現設施農業的風險小、收益大,不僅能種植,還能用來發展養殖。他感覺找到了既能幫助家人,又能自主創業的好路子。

滿懷興奮的劉晨到家後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卻遭到了家人迎頭潑來的一盆冷水。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一個大學生,父母怎麼也無法接受跳出農門的孩子,又要跑回來當農民。火冒三丈的父母甚至把劉晨趕出了家門。

劉晨很理解父母當時的反應。他說,以前的那份工作年收入有五六萬多元,而且在鄉里他也算是個有出息的讀書人,扔下好好的工作不幹,跑回家當農民,一般人都難以接受,更何況是含辛茹苦把自己培養成才的父母。

理解歸理解,但本着想爲家裏人減輕負擔並幹一番事業的劉晨最終還是說服了父母,獲得了父母的同意。

從“看天種地”到“種植掌控”的轉變

“要建就建最先進的大棚。”今年年初,辭職回家的劉晨拿出家裏所有的積蓄,又向親戚借了數十萬元,投入100萬元建成了5座現代化的溫室大棚。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一茬菜就豐收了,他掘得了“第一桶金”。

劉晨的水泥結構的蔬菜大棚在和什力克鄉格外的顯眼。剛一進大棚,一股熱氣迎面撲來,只見大棚裏種植的黃瓜青翠欲滴,生長開的藤蔓足有一米多高,沿着吊在空中的繩子蔓延,行距株距均勻得幾乎一致。劉晨正在大棚裏幹活施肥、澆水、剪枝……動作輕巧而嫺熟。他開心地說:“這批黃瓜和西紅柿元旦過後就能上市,庫爾勒市市民過年就能吃上我種的菜了。”

“別看這幾個大棚只佔地十幾畝,一年下來賺的錢可不比種170畝地的棉花掙的錢少,最關鍵的是,現在我們再也不用看天種地了,我們現在是自己調節大棚的溫度和溼度,自己掌控種植環境。”劉晨母親程會蘭高興地說,今年種了兩個棚的葫蘆瓜,10月份就熟了,賣完一算淨利潤3萬多元。按一年種兩茬菜算,5個棚一年種菜就能純賺10萬元;等到夏季,在大棚裏養雞,一年算下來,收入能達50萬元。

“除庫爾勒市農業局育苗中心外,劉晨建的溫室大棚可以說是庫爾勒市現有大棚中最現代化的。”據庫爾勒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劉晨的溫室大棚配備了放風膜和自動化增溫設備,可以隨時控制棚內的溫度,而且牆體裏層和外層都是磚混結構的水泥牆,比普通大棚的牆要厚的多,這樣不僅結實而且保溫性很強。劉晨說,自己實現了從“看天種地”到“種植掌控”的轉變。

說起劉晨和他的事業,他上個月剛娶進家門的媳婦劉春花也是滿心歡喜。“嫁給農民沒有什麼不好,只要我們倆好好的幹,一年的收入不比城裏人掙的少。”劉春花說。

“下一步,我想成立農民合作社,把村裏的菜農都帶動起來,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對於未來的打算,目前,村裏不少菜農種植蔬菜不是很規範,由於種植規模較小,又缺乏銷售渠道和技術的指導,經常導致蔬菜賣不上好的價錢。因此,他想通過合作社的形式,把菜農組織起來對蔬菜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實現最大效益,共同致富。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5

在江蘇省鹽城師範學院,有一名叫王豔芳的大四女生,現年二十四歲。她出生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陳圩鄉一個比較落後的村莊裏,家中十分貧困。在王豔芳兩歲的時候,父親在去縣城辦事的路上,因爲遭遇了一場車禍去世了,只留下了四歲的姐姐,在母親腹中的弟弟,和兩歲的她。兩年後,由於母親無法承受貧窮和苦難,便丟下了三個幼小的孩子和一對老人改嫁她人。

儘管在爺爺和奶奶的努力下,王豔芳等姐弟三人走進學校讀書,但由於家裏很窮,她進入幼兒園已經八歲了。生活的艱辛不僅沒有壓垮王豔芳,反而激發了她的鬥志。剛入學時,由於王豔芳沒有讀書的基礎,成績不夠理想,但她卻特別愛學習,也十分刻苦,成績很快便趕了上去,並且始終名列班級前茅,一直擔任班長的職務,老師們也誇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在她高考時,她的語文成績考到了146分的高分。 王豔芳不僅學習認真,而且也十分懂事。看到爺爺、奶奶十分辛苦,她回到家後便做洗衣服等家務,並且還下地幹農活。上初中後,王豔芳還到稻田裏爲稻穀打農藥。因爲身材矮小,身上背一桶農藥水就十分吃力了,有時因爲走在農田裏,一個沒站穩就會摔倒,背的農藥水也會灑掉許多。很多時候,家庭作業都是很晚纔開始做的,時常要到凌晨兩點才完成。

王豔芳還是一個喜歡幫助他人的人。有一次,學校裏有獲得助學金的名單,王豔芳是班級裏家境最貧困的學生,她理所當然有這個資格,只要拿到助學金,一年的學費就有了着落。但王豔芳並沒有只想着自已,而是把助學金的名額讓給了另一位貧困學生。這讓當時的班主任深受感動。王豔芳助人爲樂的品質,不僅表現在幫助同學,而且還和學校裏的志願者們一起關心老人、幫助兒童。

今年,王豔芳已經是一名大學四年級的學生了。她學習的是新聞專業。在每年暑假的實習過程中,她的帶教記者都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和肯定,認爲她勤奮、認真。用王豔芳自已的話說:多方努力,總會找到自已學習和工作的位置。我想,王豔芳今後的人生道路,一定會像她自已所講的這句話去努力,她的明天也將會更加美好和燦爛。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6

周佳俊,1992年出生於四川省眉山丹棱。他說丹棱是個地地道道的文化城,文化風俗源遠流長,美食讓人垂涎三尺,最出名的小吃是丹棱凍粑。

2010年,他來到遂寧就讀於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他發現遂寧人有一大特點就是愛吃,於是他決心將自己家鄉的特產引進遂寧,跟大家一同分享。

工作對口卻“不合口”,小夥萌生辭職創業打算

2010年,周佳俊剛入大學,選擇了金融保險專業。他當時的想法就是:金融專業對自己以後創業有幫助。周佳俊的家庭不算富裕,父親在工廠上班,母親在鄉下種果樹,因此大學期間周佳俊拼命賺錢,做過各種兼職。

大學畢業後,周佳俊在遂寧一家金融公司當現貨投資諮詢員。“現貨全稱電子現貨,是通過網絡平臺實現投資的一種投資方式。

在這家公司上班,的確算是專業對口。每天爲客戶做諮詢服務,工資2500元左右。”周佳俊說,雖然這還算是一份較穩定的工作,但他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因爲周佳俊一直想自己創業,“與其這樣上班,不如趁年輕去闖一闖,大幹一場。”周佳俊說,這份工作與自己的專業對口,卻不合口,於是2014年初便果斷辭職。

周佳俊的父親透露:“看到兒子在公司上班期間每天精神緊繃,感覺他的情緒也不好。當他提出辭職創業的想法時,我們是雙手贊成的。”

替美食“牽紅線”,引進家鄉特產凍粑

在這個城市裏穿梭,匆忙也好,悠閒也罷,周佳俊已深深地愛上了這裏,尤其是這裏的小火鍋,香辣入口。他發現家鄉丹棱還沒有這樣的地道小火鍋,於是他便有了把遂寧火鍋帶回丹棱的想法。大二暑假期間,他回到丹棱時卻發現小火鍋市場已被人搶先引進。

雖然遂寧的火鍋引進了家鄉,那能不能把丹棱特產引進遂寧呢?周佳俊茅塞頓開,一提到丹棱特產他首先想到的是嗩吶,然後便是凍粑。於是他便開始規劃起了新的創業藍圖,當遂寧和丹棱美食的“紅娘”。

2014年2月,周佳俊帶着“丹棱凍粑夢”分別在眉山、成都和遂寧3個地方一邊進行詳細考察,一邊跟隨着凍粑師傅學習。在遂寧開店爲什麼在成都考察呢?

周佳俊說:“我發現丹棱凍粑在成都已經發展得很好,幾乎普遍到了區縣。而遂寧離成都這麼近卻還沒引進凍粑,這更加堅定了我的創業決心。”通過對遂寧大街小巷的“踩點”,尋找店鋪,2014年9月,周佳俊的“丹棱凍粑”店在遂寧老二中附近正式掛牌營業。

在創業中積累經驗,“丹棱凍粑”終獲認可

“丹棱凍粑”店開業後,周佳俊的父母也前來幫助他,一起打理生意。“其實開店並不容易,前期找店鋪的那段時間更是困難,我花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最終才確定了下來。”周佳俊說,店雖然開起來了,但事事總不如人意,開業前幾天還行,後來生意就相當清淡。面對持續蕭條的經營狀況,周佳俊感受到了壓力。

“經營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那個位置其實是個‘假口岸’,人流量多但有需求的顧客卻很少。”10月中旬,考慮到老城區人流量密集以及租金便宜,2015年1月14日,周佳俊將“丹棱凍粑”搬到了南小區菜市場附近。

“說實話,生意冷淡的那段時間,總在懷疑自己的這次創業是否正確。後來幸好轉移門店,不然肯定會陷在裏面。”

凍耙店搬遷後,每天門庭若市,凍粑深受大家的喜愛,這麼好的生意周佳俊自己也沒想不到。周佳俊透露,現在每天能售出凍粑600個左右,節假日會售出700多個,營業額達1200元左右。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7

1986年出生的李正森從小在農村長大,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村裏老人擔水燒柴困難,他總是主動跑去幫忙。每當聽到大人們談論哪個村民無錢看病可憐時,他就幻想着自己將來當了大老闆,讓那些可憐的鄉鄰都能在自己的公司上班掙錢。

2009年,李正森從安徽建築工業學院畢業,在縣城找到了一份建築工作。由於所學專業對口,加之吃苦耐勞,工作有魄力,很受公司經理喜歡。一天,李正森回老家瓦房口鎮看望父母,和同村一個15歲的少年同坐一車,這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可由於父親殘疾家裏貧困,考上重點高中就沒有上。這再次刺激了李正森的那個童年夢想:創業辦廠,帶領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2009年秋,當地政府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村裏引進了肉雞養殖企業。在建築公司上班僅兩個月的李正森辭去工作,信心百倍地搞起了肉雞養殖,租地、貸款、建棚,他把周邊一些留守老人和殘疾朋友請來打工,連自己的父母也拉進來幫助管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購買的4000只雞苗在路上就熱死了一半,等到賣成品雞時,收購經理說2000只的養殖規模太小,相應的人工成本就會過高,賺不了錢還肯定要虧本。第二次購回的6000只雞苗總算養大,可市場肉雞價格大跌,當他拿到賣雞款看着空蕩蕩的雞棚時,眼淚唰唰直流,賠了20多萬元,他三天三夜沒睡着覺。第四天強撐着給村民付工資時,鄉親們都知道他賠了,讓他先還銀行貸款再說,但他執意先給村民付了工資。李正森回鄉首次創業的一腔熱情就這樣被澆滅了。

李正森引種香菇純屬偶然。2010夏季,李正森爲了彌補養雞的虧損,就跟着一個朋友搞起了豬苓購銷。有一次,他到安康寧陝縣收購豬苓,看到當地的食用菌產業很紅火,就動了栽培食用菌的心思。他發現柞水以前都是用椴木栽培香菇木耳,隨着人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當地椴木食用菌產量必然會越來越少,而袋料生產香菇在柞水還很有限,這應該是一個致富商機,李正森瞅準了這一項目。寧陝的一位經理了解到他的創業經歷後,被李正森憨厚耿直、富有同情的心所打動,就同意和李正森合作。

2010年底,在小嶺鎮政府的扶持下,李正森在金米村租地40多畝,註冊資金300萬元成立了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他還註冊了“正森”綠色食品商標。2012年李正森投資建設玻璃絲骨架大棚150個,購買高效滅菌爐、自動裝袋機、電動翻料機等食用菌生產配套設備50餘臺,同時配套建設了裝袋車間、菌種室、接種室、鍋爐房、倉庫、冷庫和加工包裝車間。

金米村既是板栗大村,又是核桃改良大村,每年林木科管會產生大量的樹木枝條,還有大量的植物秸稈。自從在金米村建起食用菌公司後,他就從村民手中收購這些樹木枝條、廢棄秸稈和玉米芯、麩皮、玉米糠等,讓這些往日的廢棄物變成了錢串串。李正森還在生態循環經營上多動心思,對食用菌進行專業化生產、加工、銷售,將食用菌培養基使用後又作爲有機肥料還田,整個產業流程確保不給環境造成損害,公司採取“公司+協會+農戶”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統一正森品牌銷售,提高了菇農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周邊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2012年3月,在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的帶動下,金米村組建了金米食用菌產業協會,村上33戶農民加入協會,依託正森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僅去年村上生產食用菌150萬袋,產鮮菇1750噸,年產值達1000萬元。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8

2012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瞞着父母,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開始也有些擔心,畢竟那麼多錢”,小魏說,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後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還會因爲壓力大而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都長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從廠家進貨,每次要進幾百件,壓力真的很大,害怕貨賣不走”。

2012年5月,小魏的網店終於有了起色,“算下來,第一個月我們就賺了2000元!”回憶起來,小魏難掩興奮,“當時高興慘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更賺錢”。

一開始,小魏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繪圖,然後拍圖擺上網,但生意並不好。後來,熱愛藝術的男友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注重獨特性,做出有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後,小魏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爲了追求獨特性,她常常花錢淘一些風格奇異的進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國的朋友說有一個牛皮包很好看,“我看了那個包的照片,感覺製作和風格很獨特”,小魏要朋友花幾千元錢買了回來,然後擺上自家鋪子賣,“好多人搶着要買,我感覺找到了出路”。

隨後,小魏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且2012年6月起,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個單子”,小魏說,面對這麼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覺不知所措。當時,店裏就只有他倆,包裝和發貨只能自己動手,“從早忙到晚,感覺像搬磚一樣,等到發完貨,我和他都感覺自己的手沒知覺了”。

小魏說,她店裏的商品都出自廣東那邊的廠家,爲此她還去考察過廣東的廠家,看到有相關的生產資質後才同意授權。生產完後,貨堆在自己家裏,再由自己發貨出去。

“今年4月結算時,我發現竟掙了30萬元”,雖然知道賺了錢,但面對這個數字,小魏還是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週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來一個月能賣出去六七萬元的貨,除去成本能掙3萬元左右”。

在小魏的網店上,記者也注意到,她店裏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貴的666元。上半年該店的好評數是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採訪瞭解到,好評數加起來等於賣出去商品的數額,也就是說,小魏一年內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其中還不包括打差評的數量。照她所說,一件商品利潤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算下來,一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了解到,該店信譽級別達到了4.8%,且有4顆藍鑽。小魏告訴記者,一個藍鑽是251分,也就是要251個好評才能升級爲1顆藍鑽,2001分~5000分才能到4顆鑽。她現在已經有了4顆藍鑽,如此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00個好評。

6月8日,小魏買了一輛價值1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16萬元的奔馳smart車,“男友開哈雷,我自己開smart”,小魏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賺了錢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記者問及是否全款付清時,小魏回答說:“都是分期分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動資金用在買車上,還要用來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繼續做大網店。“打算再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和客服,讓一切都專業化的操作起來”,小魏說,成功沒有祕訣,她也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19

兩年前,瀋陽人李洪福從天津輕工學院本科畢業,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他也和多數懷揣夢想的同學們一樣,將人生的落腳點選在了大城市。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着職業裝和皮鞋穿梭在各個知名企業中。“工資不高,壓力極大,每天拖着疲憊的身體行走在大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總感覺這樣的城市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樣的城市。”嚴重缺乏歸屬感讓李洪福對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認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實則痛苦的夢,就是因爲自己放不下上過大學這個事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洪福發現擦鞋這個領域很有潛力。在進一步做了考察後,他發現了裏面的商機。“現在的90後多數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檔鞋根本不會或沒時間去打理,而且現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許多高檔鞋、包、衣服的後續保養都是個空白。”李洪福說,這個發現讓他產生了回老家創業的衝動,並開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並四處偷師學藝。

2012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學生香薰洗鞋店”在於洪區松山路低調開張。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闆,每天忙得團團轉。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從5時起牀擦鞋,一直幹到24時。“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望着地上那些已經光鮮亮麗的鞋,我的心裏有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說,他之所以將“大學生”三個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訴所有顧客,他這個擦鞋工是個大學生,大學生沒什麼了不起,也可以爲別人擦鞋。

剛開始,也有顧客好奇李洪福的選擇,覺得一個大學生當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那上大學還有啥意義?”每到這時,李洪福都會微微一笑:“千萬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實這個身份什麼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當成一件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許多大學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是這個身份把他們害了。”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20

孫妍珊是澳門人,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系2012級學生。自幼身患“腦癱”,至今無法自如行動。幼年時更是爲了學邁步付出過常人難以體會的艱辛。“跌倒了就自己爬起來,累了就多堅持一會。”

也正因這種艱辛,將她打磨成了一個獨立堅毅的女孩。她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參加各種比賽,包括徵文、演講、英語配音、筆譯比賽等,獲得了不少獎項。但她更看重體驗這些比賽奇妙而緊張的過程和賽後總結所帶來的精神收穫。

孫妍珊,這個來自澳門的身患腦癱的小姑娘,如今已然可以自信地站在舞臺上,爲改善國內殘疾人生活現狀而滿懷激情地演講。她說,儘管我有肢體缺陷,但我堅信,一次次從跌倒中爬起,我可以和別人一樣能真正地站起來。我期待着更富有挑戰和機遇的將來。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21

許德旺,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13級研究生。1990年11月6出生於蘇皖交界的一個偏僻鄉村,3歲時,他的父親被捲進攪拌機齒輪,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落在母親的肩上,16歲時,他的母親罹患胃癌晚期,最終不治而亡。母親臨終前,對他說“幫我把眼角膜捐了”。面對這樣的家庭變故,他奮發自強,頑強拼搏刻苦學習,最終考入東南大學。

或許是深受母親這種奉獻精神的影響,他對志願服務有了一份特殊的情結。在東南大學,許德旺是最有名的“志願服務者”。在校期間他倡導設立“東大土木築夢獎學金”,開展助學活動;到準格爾旗世紀中學支教一年。

在多舛的人生裏,他積極向上,成爲大學裏最閃耀的志願明星。他多次謝絕社會捐贈,堅信有能力靠自己的雙手讓父親過得更好。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自強”的含義,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榜樣。他說,愛心可以彌補遺憾,自強可以創造美好。

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篇22

瓶子科技創始人名叫雷浪聲,是一名90後大學生。雷浪聲畢業還沒滿一個月,其所率團隊開發的手機軟件就被騰訊以6000萬全資收購。

雷浪聲於2009年入讀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遊戲專業;2011年暑假,其與幾名網上結識的80後朋友在深圳租了一間民房組成一個6人團隊開發手機軟件;產品上線不久後,就獲得了百萬級的天使投資基金;2011年8月中旬,註冊成立瓶子科技有限公司,瓶子是以隊員的外號取名的;同年底,瓶子科技接受了1800萬元的投資入股。

對於創業的艱辛,雷浪生說:“創業不是靠單打獨鬥,需要團隊的高效分工協作,每個人都要能夠獨當一面。勇敢挑戰困難、擔當壓力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不浮躁不虛僞,善於總結失敗經驗並用心去沉澱,才能獲得更多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