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綠皮書觀後感精選15篇

綠皮書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綠皮書觀後感精選15篇

綠皮書觀後感1

種族話題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電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讓電影裏的這個故事既在三界之外遊離,又要觀衆有代入感和思考,這個平衡和角度很難取捨。一般這種類型的故事,常見的視角是強勢視角,看見弱勢的不順利之後反思自己然後做出改變實現大和諧,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弱勢羣體中的強話語權人與強勢羣體中的弱話語權人之間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衝突有碰撞,tony和tang兩個人物的們每一個點都在衝突,從靈魂到外殼,從外界到內在。發生衝突是理所當然,和解是漫長且考驗人的。電影展現的和解過程漫長又殘酷,從紐約出發一路向南像是把兩個人從象牙塔抓出來丟進現實世界的霧霾裏,從酒吧到西裝店到警察局,對博士種族身份折磨的高點發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從伯明翰開始拴上了最後一環。博士和tony兩個人的和解是從澡堂和警察局這一段開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對自己的辯白和拉扯,給電影前段裏的那個私下端的過分臺上笑容親和的黑人鋼琴家的所有行爲做了解釋,同樣,tony的市井氣和義氣總是來得恰到好處,俗的時候真的太俗,能幹的時候又很能幹。電影裏有幾個場景很讓我動心,一路貫穿下來博士教tony寫情書,以及聖誕夜妻子悄聲對博士說謝謝他的信的時候。寫信的部分有個博士穿着黃格子西裝指導的場景,配着飄落的黃葉,那個場景太好看了。妻子那個擁抱和耳語之後兩個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請tony作自己的經紀人委婉的表達自己低頭的意願,那裏真是有股倔強的可愛。當然,肯德基的出場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別人家的全家桶有那麼大一個雞排!!雖然那天的晚飯沒有吃成肯德基但是這個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實很開心最後看到了全家福一樣的和解畫面。電影表現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種族歧視其實還是沒有完全消滅,再將目光落回現實又會覺得很無力。但既然這是一個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那還是抱着最後一點柔軟先和自己和解吧。畢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絕這份團圓美好。

綠皮書觀後感2

在手機上觀看《綠皮書》的時候,我整個人是有被帶入到電影故事中,在電影的前部分,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感悟,我得花精神去理解電影在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特別說明一下,年紀大了,記憶力不是特別好,電影裏面的兩位男豬腳的名字我都記不住。我就用鋼琴家和司機去寫下面的觀後感。

當我看到鋼琴家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司機把撿來的石頭放回原處的時候,這個情節擊中了我的內心,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硬的原則,而這個原則的展現並沒有引起我的反感。就是從這個時候,鋼琴家開始把自己的性格暴露出來,電影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層一層地把鋼琴家介紹給觀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暫停電影,開始停下來思考,去留意電影的某些片段和主人公在特殊情節裏面講出來的臺詞。如果我有想到什麼就用筆記錄下來的習慣,或許就可以展示給大家那些經典的,優美的臺詞。好的電影,總會有好的臺詞。

寫寫電影裏面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個情節。

第一,是當鋼琴家教司機寫信的時候,我被觸動了。一個黑人,一個離過婚的男人,一個同性戀男子,原來心中也可以有那麼美麗的句子。反正我是寫不出這麼美的句子。愛情和音樂,也許本身就有特別多的共同點吧。

第二幕,當鋼琴家和司機吵架後,鋼琴家哭泣着,吼叫着從車子裏面跑出來,大聲地表達着自己的委屈,這一刻,司機和我一樣,從另一個角度,從鋼琴家心裏最脆弱的那個角度,認識了鋼琴家。願意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現出來的人,那個人就把對方當成了朋友吧!我能感受到,在那一刻,司機和鋼琴家成爲了朋友,他們之間有了友誼,有了理解。當這樣的感情和情義發生在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之間,發生在一老闆和一個司機之間的時候,我肯定這是會讓很多人動容吧。

第三個片段就是電影結尾那一幕吧。鋼琴家不在害怕面對白人可能會投射在自己身上異樣眼光,勇敢地在聖誕節走進司機家裏。而本來就心地善良的司機的妻子,也像電影最開始的片段那樣,真誠地歡迎鋼琴家的到來,給鋼琴家一個大大的擁抱。鋼琴家對司機的妻子說: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這個司機其實也是一個好人啊!電影最後的這一幕完美地表現出了電影想要傳遞的東西:種族歧視存在着,但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心中不在有“種族歧視”這個詞語。

來一個爛到底的結尾。但願,“種族歧視”一詞和“觀後感”一樣成爲過去的一個詞語,離人們越來越遠。

綠皮書觀後感3

前幾天,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並不是一部充滿術語條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獨屬於上世紀,野性的,暢快的美國,在黑人搖滾樂和爵士樂明快的節奏中逐漸的成型。

一個社會底層的白人,託尼,得到一個工作的機會,爲一位黑人鋼琴家,唐,當巡演司機。一個連黑人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會與他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開着車一路南下,從城市到鄉村,從文明到落後。歧視黑人的氛圍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作用,便慢慢提現出來,與其說是綠皮書,不如說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標註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進食的餐館,密密麻麻,儼然一部嚴肅的法律條文。無奈的是,更過分的事情不斷髮生,鋼琴上被堆滿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沒的日落鎮,爲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樣”的破落雜亂的旅館,貴爲鋼琴家卻只不過是白人消遣的工具,從琴凳起來的那瞬間,所受的尊敬和掌聲煙消雲散,與他們而言,他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老黑”。

看到這裏,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是個註定悲傷的故事,其實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託尼與唐在朝夕相處後,漸漸被他的才華所征服。更瞭解到唐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爲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裏,與其說是拋去世俗成見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贖。處於社會底層的託尼,在唐的指導下開始寫充滿詩意的信件,開始學會平和的對待別人,開始平等的對待以前所不屑的羣體。影片中溫暖的內核也逐漸揭開。

除了相互的救贖,影片更體現出的是一種對平等與自尊的嚮往。當唐的車經停南部一個農場時,被僱傭的黑人勞動力起身注視這位與他們格格不入的同胞時,他們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緒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後來想想,兩個人,一個爲黑人開車的白人,一輛車,不正給了那些深色人種以新的希望嗎?

還有一幕,影片快結尾時,唐因爲被邀請他舉行聖誕音樂會的地方禁止與白人一同進餐,而勇敢的拒絕演出,我想,這也是追求平等的縮影吧,雖然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成見,但正是一個不斷向好發展的微光…

一個溫暖,詼諧的內核,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麗外殼卻黑暗的靈魂。

《綠皮書》在當下的社會中,不應該是黑人逃避傷害的港灣,更應變成他們爭取權利的通行證。

希望你們,也看看《綠皮書》。

綠皮書觀後感4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南部種族隔離政策還在大行其道的時候,一名著名非裔美國古典爵士鋼琴家唐謝利計劃到南方各州進行巡演,考慮到安全因素的他打算招募一名保鏢兼司機。而與此同時,一位意大利裔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恰好處於失業狀態,爲房租捉襟見肘。於是託尼順理成章地因自己善於解決衝突的能力爭取到了這份工作,就這樣,兩個種族不同,階層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喜好不同的人共乘一車,踏上了爲期八週的冒險之旅。

《綠皮書》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綠皮書既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一本書的名字黑人旅行指南,在60年代,由於種族歧視的大行其道,黑人出行都要攜帶一本這樣的綠皮書,住錯了酒店,甚至進錯酒吧都會被白人圍攻。

一直以來,種族歧視都是美國和世界繞不過去的坎。黑人鋼琴家唐出身高貴,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其內心卻非常孤獨,倔強,荒涼,甚至試圖用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他說我拒絕去不歡迎我的地方。但他還是去到了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車子拋錨時,唐謝利博士看着那些在種植園辛勤耕種的黑人,與他們進行無聲的對視。儘管無言卻極盡心靈震撼,那雙帶淚的眼眶裏有憐憫,有悲憤,有唏噓,也有對時代洪流衝擊的無能爲力。可見種族歧視是多麼悲哀,殘酷,而又深刻!而託尼,一個生活在美國底層的酒吧酒保,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說話有些粗俗甚至會一言不合與人動手,但他身上也有溫情脈脈的流露,他內心深處的正直與善良也正是通過與唐的接觸,才被慢慢地釋放出來,並建立了原則和責任感。

如果說唐身上有着一種孤獨的浪漫,那麼託尼身上就是一種溫情的勇氣。除去種族歧視的主題,我們也同時發現,人性就像是託尼撿到的那塊石頭,剝開外殼,裏面的種族,國籍,文化,性別都是沒有差別的,越往深挖掘,也會發現一樣的自私,貪婪,偏執。除了單純的是非黑白,電影還在講述一種更深刻的東西如何平衡堅守與改變。比如電影的開頭,唐是一個身着華袍卻迷惘地活在虛幻世界的人,而到電影最後,他成爲了一個在聖誕節敲開自己朋友家門的普通人,懷着分享的心情,一同打開一瓶閃閃發亮的香檳。

人性就像那塊石頭,被風霜雨雪磨礪,有着許多瑕疵,卻始終晶瑩剔透,閃爍着溫柔的光芒。

一場由北向南的旅行,在歡樂中給予人思考,浪漫的孤獨和溫情的勇氣終會相遇。

綠皮書觀後感5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的《綠皮書》,劇情使我感觸頗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白人託尼因爲酒吧封停失業了,無奈之下他被聘用爲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一路上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團結和諧的國家,無法理解美國舊時代種族歧視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劇情讓我們越來越深刻體會到那種歧視的無知與可怕。

託尼迫於生活,向現實低下了頭,成了鋼琴家唐謝利博士的司機,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開車一直南下,從城市至農村隨地點的不斷轉移,而歧視黑人的氛圍也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就越來越重要。與其說它是一本黑人生存指南,不如說是社會歧視黑人的一種表現。

裏面的內容讓人無奈,但又充滿着善意。上面標註着黑人可以去的旅館,可以進食的餐廳,可以購物的超市。即使如此,也依然體現了社會對黑人的歧視。

這本書儼然像部嚴肅的法律。黑人就是不能往進高檔的旅館,只配住進髒亂差的旅店。對白人而言,黑人唐謝利只是一個可以消遣娛樂的工具。從他離開琴凳那刻開始,一切的掌聲與讚美與他無關,他只不過是個“低賤的老黑”。

聽到這裏是不是覺得這是個悲慘的故事?其實不盡然,其中也充滿着溫馨與快樂。

在南下的旅途中,託尼漸漸被唐的才華所吸引,更瞭解了唐的不同,喜歡思考,追求平等。

發光的靈魂不會因爲皮膚的顏色而失去光彩。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託尼對唐來說是帶給他溫馨,那唐帶給他的則是思想的一次洗禮。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起《唐人街探案一》中思諾問秦風的一句話“一張紙怎麼立起來?”折一折便立了起來,一面爲陰,一面爲陽。暗示着萬物皆有兩面,而人更是如此。

有的人生來位高權重,有的人生來便是白人,可外表真的這麼重要嗎?更重要的應是精神與內在。

再華麗的外表也有衰落的一天,再富有的財產也敗落的一天,只有內在與精神可以永存。

我慶幸我生長在一個生而平等的國家,沒有種族歧視,沒有階級壓迫,一切夢想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實現!

綠皮書觀後感6

如果有兩種人生讓你選擇:

一種是擁有高雅的氣質,優雅的談吐,天生的音樂才華,衣食無憂的生活,出口成詩的情思。但卻也有着被歧視的膚色和孤獨的內心。白天坐擁澎湃的掌聲,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卻回到空無一人的大房子裏獨自喝酒。

一種是有着簡單的思維,發達的肌肉,無所畏懼的灑脫,粗枝大葉的快樂,難捱於胸的正義。但卻也有着衝動帶來的懲罰和生活的拮据。因爲衝動打了人,丟了一份工作,回到家還是有妻子溫暖的懷抱和孩子們的咿呀快樂。

你怎麼選?

很多人說,這兩種人生我都不喜歡。我喜歡將它們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難完美啊。

電影《綠皮書》講的就是這兩種人生的故事。過第一種生活的是個黑人音樂家唐雪莉博士,有才華,有錢,但是沒有朋友,充滿了孤獨。過第二種生活的是託尼,沒有錢,沒有地位,卻有家人,有歡樂。

我們大多數人過的都是託尼的生活,雖然我們沒有住城堡,有時還爲了房租而出賣體力;我們也沒有光鮮亮麗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沒人敬仰。可是,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活得簡單而快樂。

一開始,我是嚮往唐博士的那種生活的,有自律,有尊嚴。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潰的瞬間,我發現,他並不快樂,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時,我們自以爲擁有越多的頭銜,我們越能快樂,殊不知,有時,一種身份也代表着一個枷鎖。有時,正是因爲一無所有,可能才更輕鬆,更灑脫。

放下我執,也許才能看到更廣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給唐博士當司機,託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樂家也有背後的孤獨,唐博士也不會了解一個世俗享樂主義者的快樂。

存在即合理,我們認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確的,試着去改變,去接納,去包容,可能才能體驗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偉大,它給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給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還有句更俏皮的話,所謂的人生,就是笑笑別人,被別人笑笑。

也許就是這麼一回事吧,這是部很溫暖的電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綠皮書觀後感7

這也是一部關於萍水相逢,一起合作而產生了深厚友誼的電影,也是由真人故事改編。

一個白人被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僱傭開車,他們去美國南方各地演出,在19世紀六十年代,黑人在南方還受到特別大的歧視,找一個白人一起同行是爲了得到保護。但是白人是粗人一個,酒吧裏的工作人員,黑人是鋼琴家,優雅講究。開始,相處起來磕磕絆絆,爲了把綠皮書合同完成,只能互相忍氣吞聲。後來,白人與黑人都開始惹是生非,互相幫忙,他們漸漸理解了對方,開始友好起來。

白人與黑人分屬不同的階層,白人貧窮,黑人富有,白人沒有文化,黑人是個鋼琴家,自然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是截然不同的。

白人開着車吃炸雞,黑人很不喜歡,但白人非要黑人嘗一塊,沒想到,黑人愛上了吃炸雞,在演出地,黑人在餐單上特意讓人準備了炸雞和玉米,黑人爲此很開心,從與白人的交往中得到了未曾有的小享受。白人對黑人沒有歧視,當黑人在南方受到歧視捱打時,白人竭力保護,不是出於工作而是出於對黑人的尊重。黑人是同性戀,對此,白人因以前在酒吧工作很是能理解。最後白人很熱情的歡迎黑人在自己家裏過熱鬧的聖誕節。黑人在白人這裏得到了理解、快樂、與溫暖。

黑人教育白人要誠實,但白人很倔強,堅持地上的玉石自己可以隨便帶走。黑人幫白人給其妻子寫情書,黑人口述,白人書寫,白人與妻子之間的感情更深厚了。黑人與白人被警察抓起來,爲了不耽誤演出,黑人給一個高官打了電話,他們被釋放,白人把這看作是可喜的事,而黑人則覺得,爲此去求人是一種恥辱。黑人在最後一場演出前去一個餐廳吃飯被拒絕,於是黑人罷演,白人堅決拒絕了餐廳老闆的賄賂,與黑人一起離開,去了一家黑人餐廳,在那裏黑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讓下層的黑人都享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爲了能讓白人在聖誕節趕回家,黑人冒雪代替白人開車。把白人送到家之後,黑人回到自己的豪宅,一片孤獨在等待着自己,於是,黑人帶了酒去參加白人的家庭聚會去了。

事情一件接一件在電影中蜿蜒起伏着,給人帶來了溫暖。人一向願意各自爲政,這一件一件的事就像穿針引線,讓人從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中又燃起了希望。這一路上雖然只是一段時間的相處,但他們的友誼一有了開始,卻一直綿長了下去,友誼發生的條件是兩個人都從彼此之處得到了溫暖與快樂,理解與尊重。

一部情意綿綿的電影,陌生男人之間不止較量,也有更綿長深厚的友誼存在。

綠皮書觀後感8

看了電影《綠皮書》,看完之後能夠引起更多對於現實社會現狀的思考,電影的結局既令人意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不得不說是一部好的電影,讓你隨着電影的進展完成思想的轉變。

電影是關於兩個男人的故事,但兩個人的背景差距過大,黑人和白人,鋼琴家和司機,富有和落魄。差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這段友誼的寶貴程度,讓人從一開始的難以接受到最後的順理成章。

託尼在一開始還是厭惡黑人,從他把黑人水管工喝過的水杯扔進垃圾桶可以看出這是因爲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的土壤還很深厚,對黑人的歧視也根植在白人心中,幾十是像託尼一樣的意大利移民。但戲劇性的是託尼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以他選擇了當謝利的司機。當然是絕佳的組合,一個在關鍵時刻足夠靠譜的託尼,保證謝利一路上的安全。謝利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託尼,改變的不只是他的談吐,更是他思考的方式。

片中的閃光點有許多,當他們在前往北卡羅來納的途中,在一處莊園。謝利與一羣黑人有了一次深刻的對視,對面的黑人也許在想,這個人爲什麼跟我們的身份不一樣。但在謝利內心深處,他也有對自己身份的認識恐懼,儘管他是譽滿天下的鋼琴家,甚至在白宮演奏過,但他到底還是一個黑人。他甚至不能夠使用高級場合的廁所,也無法在高級餐廳進餐,僅僅是這些地方不接待黑人。也許謝利對於自己身份認知也存在困惑,因爲他既不像其他黑人,也要忍受存在着的對黑人的種種不公平對待。而對於託尼,在被存在種族歧視的警察截下時,一開始還能保持冷靜,但當警察說:所謂意大利人與黑人是同一類時,便衝動的打了警察。他們爲此發生了爭吵,託尼想要辯解時,謝利一針見血地指出託尼意氣用事的原因。

他們吵吵鬧鬧了一路,爭吵原因不全是因爲身份背景的差異,更多的是當時種族歧視思想的蔓延對於每個人的影響。正如風浪中的飄搖小船,時代浪潮裹挾着的個人喪失了太多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當自己離開固有的環境,纔有可能以嶄新的思維思考個人的處境。

最終,謝利博士在聖誕夜拜訪了託尼一家,其樂融融地一起過了一個聖誕節。在這一刻,種族,身份,地位都顯得無關緊要,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

綠皮書觀後感9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位黑色演奏家和白人司機一次南方巡演,兩人從排斥到最好成長一生摯友的故事。

剛開始清晰的記得白人託尼對黑人的態度,影片設置了一個小段子,一家人在熱鬧的團聚,兩位黑人維修工幫忙修理家中的家電管道,修理之後託尼妻子給黑人修理工打了兩杯水,之後黑人使用過的杯子託尼就直接丟進垃圾桶,反忖到後來託尼對黑人重新認識並且邀請黑人唐。雪莉去家裏過聖誕節的情景,故事我最回味的是最終唐。雪梨突然孤獨主動帶着紅酒去託尼家,並且他們相擁一起整個託尼家人那吃驚的表情有個特顯。

前後的差別讓人感動,又值得深思,種族歧視在1962年,美國這個國度是多麼痛的領悟。這部電影卻玲離盡致的表現出來。

還記得一個畫面,託尼和雪莉的車開到半路車熄火了,託尼下車修理,雪莉也下車感受下旅途美麗的陽光,這時鏡頭切換到對面的農場,一片黑人在農田不辭辛苦的勞作,一位農夫看到雪莉,然後大家相繼放下手頭農活,齊刷刷的眺望着雪莉。大家可以隨意猜測當時黑人心中的感受,是羨慕還是嫉妒還是什麼…總之導演的設置讓我無不稱讚,奧斯卡獎實至名歸。

電影除了在場景設置上用心,在整個故事間的交流和臺詞的設置上也非常有啓發和思考。雪莉作爲當時爲總統演奏的音樂家其實已經非常不錯的成就,原本可以在自己的城市很好的謀生,但是爲了改變人們的觀念,他選擇了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去巡演。綠皮書也是爲黑人定製的特別行程安排。

很多人的孤獨,其實是他們選擇孤獨,選擇放棄勇氣,放棄邁出的第一步。在故事結尾,也是聖誕節,託尼和家人一起歡聚一堂,雪莉卻一個人空守一座大房間,原以爲這樣就結束了,雪莉最後卻拿着紅酒去了託尼家,這時他們的友誼纔開始繼續昇華。

很多人有夢想過改變很多,對於婚姻,其實父母和子女的觀念就不一樣,所以就會有衝突和爭吵甚至是暴力,流血,電影中的小人物雪莉希望通過這個鋼琴曲去化解矛盾,用自己的專長去改變人們心目的觀念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勇氣的。鋼琴不是白人專享,音樂也是白人專享的,他是世界的,這個過程他揹負着很大的責任,因爲膚色他的巡演變得特別崎嶇,這也是電影選材的用心。

最後推薦大家一看,相信也會給你不一樣啓發和體會。

綠皮書觀後感10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綠皮書,回到家後,感覺猶如男主回家時發生了很多,電影給我了很多啓發。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電影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自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問題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這些地方並不會隨着物質條件的改善而得到改變。這個世界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物質和金錢不能夠解決的。比如人的觀念,國家的政治民主,開放,和自由。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汽車,冰箱,電話,電視直播和住房。已經是一個十分發到的社會。但是在社會階級中還存在很多很多問題。特別是對黑人的公平對待方面存在嚴重歧視。電影中這位鋼琴師,儘管他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但是由於膚色原因,還是被各種刁難和歧視。這並不會由於他的收入而改變。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階級方面真是非常非常糟糕。

反觀我們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但是在人文,宗教,民主,言論自由,法制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們的互聯網和言論還在遭到嚴格的管控。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啓示和鼓勵。美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爲他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們的努力真正的改變了國家和世界。正如片子中這位黑人鋼琴師所做的一樣。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要做的也是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和世界。不要埋怨或怨天尤人,要想辦法努力爲社會正義公平,法制民主做貢獻。美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因爲回看到現在,他們在種族階級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儘管他們在種族歧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確確實實可以看到,他們取得了巨大進步。黑人在美國已經得到了更公平和平等的對待。美國也已經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中國也需要努力,改變人的觀念和想法,創建更法制和民主的社會。

同時,片中的鋼琴師給我了很多的啓發。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主要看氣質。影片中,無論這位黑人鋼琴師面對多少的刁難,他總是很坦然的去面對。從來不怨天尤人,從來不抱怨。就猶如他選擇了去美國南部去巡迴演出,路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從來沒有聽他抱怨爲什麼要來這裏,早知道我就不來了云云。或許他心中懷着更大的理想。或許這就是他的氣質。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時候我們可以控制,有時候我們並不能。如果發生了,我們會怎麼面對呢?主要看氣質。

不要問國家能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爲國家做什麼。

綠皮書觀後感11

在週六,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名叫《綠皮書》。看完它讓我感受很深。

故事發生在一個“端着”的僱主: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雪利和一個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能及時處理麻煩的員工:託尼·利普之間。他們要去美國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還有兩位提琴家。他們一行四人在這個演出之旅裏面發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歡就是唐·雪利和兩位提琴家的演奏,他們的三重奏是我聽過最好聽的音樂了,簡直可以形容是我聽過的最頂級的音樂了。大家可以去網上查查看噢!在這部電影裏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事情就是當時社會嚴重的種族歧視,鋼琴家唐·雪利面對事情的體面和周到,細心,隱忍,無論當時白人怎麼拒絕和歧視他,他都會隱忍下來,不會用粗暴的方法對待人。後來,他們的演出順利完成了,因爲託尼·利普要趕回家裏與家人共度聖誕節,由於長途駕駛,他非常疲勞但他又着急。鋼琴家爲了這位好朋友,親自駕車讓託尼在車裏好好休息。鋼琴家雪利是獨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歡度聖誕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託尼。唐·雪利拿着一瓶香檳來到託尼的家,這時我忍不住激動的淚水流了下來,人與人之 間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歡度聖誕節!太棒了!

下面我來講一下片中的趣事吧!託尼在陪伴鋼琴家出門前,託尼的妻子交代託尼要經常給她寫信,於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發前,託尼都會邊吃早餐邊寫信,餅乾碎和飲料常掉到信紙上,人物特點與性格生動地呈現了出來。直到一個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問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託尼答道。然後唐·雪利拿起他寫的信看了一下,一讀就說:“你寫的是流水賬啊!Dear寫成鹿的意思啦,來!讓我教你寫一些有詩情畫意的信吧!”當託尼妻子收到了這些信的時候,她開心得與家人分享她的快樂。最後在唐·雪利和託尼工作快結束的時候,一天託尼和往常一樣寫信,唐·雪利拿過託尼的信看了一下,什麼都沒說,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幫助也是我的習慣,有一次我在放學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區住的小東,他買了好多東西,看他提着重重的東西,我馬上跟他說:“我幫你一起拿吧。”他開心地笑了。

這真是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它讓我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要平等,這樣大家都會有和諧的生活。

綠皮書觀後感12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爭後美國通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並不是那麼富有的白人“小混混”託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並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於是,音樂家懷着這樣的夢,帶上了託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於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裏“不接待黑人”的“規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着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託尼聯繫了州長事態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爲什麼差別這麼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爲什麼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託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這麼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裏嗎?爲什麼你還要鬧出這麼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着回答:“是啊,託尼。我住在這座城堡裏,但是孤身一人!”

於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田旁。農田裏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裏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着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裏透露着無奈。

同樣是黑人,爲什麼你就不用受到白人的壓迫?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託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託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託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綠皮書觀後感13

唐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知書達理,爲了自由行動着;而託尼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油嘴滑舌,卻膽識過人。在這部電影裏,早已固化了的種族人設被巧妙的對調了:精英黑人,底層白人。

這一黑一白,一路走來,一路艱辛。唐所見證的種族歧視程度遠比他所想的更加過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許上白人衛生間,不允許試穿西裝,不允許和白人同桌吃飯……這一切都在一點點擊垮唐的內心,也在慢慢改變託尼的立場。

開頭託尼是一位白人,由於工作的夜總會關門裝修,爲了維持生計,他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爲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到達豪華公寓後,他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剛開始的託尼煙不離手,髒不離口,生活窘迫,卻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裏幹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丟到垃圾桶。然而,迫於養家餬口的無奈和壓力,他不得不爲黑人唐做事。一路做事,一路磨合,他們之間日益理解,友情日漸加深,託尼也開始無法忍受那些歧視者。託尼揪着酒店經理的衣服質問爲什麼,唐只是想在這家餐廳吃飯而已;流氓警察辱罵着唐,託尼生氣地大打出手;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着,託尼丟下手中的披薩跑到酒吧救了滿臉傷痕的唐,唐聲音顫抖着說:“我只是想喝點酒。唐儘管知道他在南方會受到不好的待遇,他還是毅然決然去演繹,希望他的音樂能改變人們的想法。他在參加一系列演出的過程中顯示出了自己勇氣和堅毅的力量,他的經歷也因同性戀而變得異常複雜。生活本不易,重要的是就是作真正的自己。

無論是在哪裏,無論是在做什麼。託尼和唐這兩個男人之間顯示出來滿滿的友誼,他們之間盪漾着快樂,團結共同克服時代不公的遭遇,這是令人心酸和振奮的一個過程。這也是影片想要給觀衆表達的一種感覺,也是本片最值得去享受的一個地方。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害怕邁出第一步。而往往,邁出了第一步,就讓後面的路有了轉機。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值得一看。

綠皮書觀後感14

《綠皮書》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由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在美國白人至上運動的1962年編寫,旨在幫助黑人同胞們在旅途中找到可以供其入住就餐,乃至上廁所。

綠皮書,自由的指南。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窺見美國種族歧視環境下黑人與白人人格的不平等。雪利是聲名遠揚的鋼琴演奏家,他可以在白人餐廳中演奏他的音樂,獲得掌聲。卻無法使用餐廳的洗手間休息室等,因爲在當時,許多餐廳專供白人而不允許黑人使用,黑人想上廁所也只能提前規劃,避免踩到禁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場景,第一個是唐雪利和託尼的車在南部鄉間小路拋錨時,與田裏勞作的黑奴們的對視。雪利看着對面的同樣膚色的人們,卻說不出一句話。引用一位博主的話,“對面呢,仍是寒冬,自由在一點一點向外蔓延。”維克多雨果在綠皮書中寫下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刻,將有一天不必發佈本指南,那時候我們作爲一個種族在美國擁有平等的權利和特權。”

第二個記憶猶新的情節是唐雪利與託尼在車裏吃炸雞的場景,唐雪利爲了擺脫黑人就是喜歡吃炸雞的歧視言論,從不吃炸雞,但託尼執意將炸雞送給唐雪利吃,三四番拒絕之後,雪利翹起蘭花指,矜持地吃起了炸雞。後在晚宴上主人又侮辱性地爲雪利博士準備了炸雞大餐,還要求他到庭院外黑人專屬的茅廁上廁所。雪利博士並未因爲主人的歧視而怒火中燒,他乘車回到旅店上完廁所,返回後仍若無其事地與其他客人握手道別。

種族歧視是歲月與經歷無法抹去的痛苦。狹隘的思想與認知,不僅在表面體現了偏見與傷害,而且在內裏,是對人格平等的不敬與歧視。用表面而非內裏,甚至是偏見來評價一個人肯定是頗失公允的。如果世界是單調的,人們定十分嚮往多彩,但世界本就是多元多彩的,它是包容與理解的共存體。因爲差異和多元,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當傲慢決定態度時,人們就會失去友善,當偏見佔據主導時,人會因此失去判斷。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我們應該開放包容,即便不喜歡也不能侮辱。不要讓人心的偏見成爲我們之間橫亙的大山。

綠皮書觀後感15

託尼是一個有着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婆的男人,他深深地愛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因爲酒吧整頓而暫時失業的白人託尼應聘去給黑人鋼琴家雪利當司機,因爲雪利要巡迴演出,所以他們要在一起相處兩個月。

託尼是向來不講究的老大粗而雪利是從骨子裏優雅端莊的文化人,兩個人互相影響着。託尼從一開始不願意爲雪利拎箱子,到後來會真心爲雪利着想;雪利從一開始高高在上蓋着毛毯,到後來誤以爲託尼要離開而想給他加薪留住他。雪利教託尼怎樣把話裏的髒字去掉能讓人聽着更舒服,而託尼卻覺得如果別人不想聽他說話,就可以滾一邊去了。

雪利經常會因爲自己的膚色遇到很多麻煩,他不能進高檔的餐館,只能在松樹下的爛茅廁方便。無論他在臺上怎樣風光,到了臺下,也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老黑”罷了。他會因爲自己那“不討人喜歡的膚色,處處受人欺凌惹麻煩,而託尼卻常能替他擺平這一切。

雪利教會了託尼要“站着生活不要跪着賭錢”,雪莉看到託尼在場外和別的黑人一起扔擲子賭錢,告訴他:“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但你不同。”教會了託尼冷靜,並告訴他:那些打你的人愉快地喝着咖啡,和朋友聊天,而我們卻在這,什麼都不能做。發泄那點情緒並沒有什麼用,只有尊嚴纔是永遠的。雪利本來可以去更受歡迎的地方拿着比這裏高三倍的工資但他爲了改變人們的觀念卻還是選擇這麼做。

託尼本來也有着種族歧視,他丟掉了黑人喝過的杯子,但當他看見雪利演出後,卻說:“根本不像個黑人,而像個自由女神。”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託尼告訴雪利,他父親說過,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吃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兩人在車內開懷大笑,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雪利笑得這樣開心。之後,他在酒吧中唱歌,即使沒有報酬,但他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比往常更開心。

他們從陌生人到工作關係,最後成了朋友。我明白了,黑人有高貴優雅,也有卑微低劣;白人有自視清高,也有溫暖善良。我明白了,有也許有一天你曾經最看不起的人,會是你過節時最念念不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