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綠皮書》觀後感(合集15篇)

《綠皮書》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皮書》觀後感(合集15篇)

《綠皮書》觀後感1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着一個貧窮而溫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麼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爲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並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僞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願坐在他身邊而且爲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爲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羣虛僞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衆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僞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衆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臺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爲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爲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爲好友並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衝破了階級、衝破了種族、衝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麼多膚色就是爲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於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爲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綠皮書》觀後感2

託尼是一位白人,由於工作的夜總會關門裝修,爲了維持生計,他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爲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到達豪華公寓後,他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裏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但託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兩個人上路了,一路上託尼把唐保護得很好,每一場演出準時到達,鋼琴保證是斯坦威的。託尼欣賞着臺上的唐出彩地演奏,在給妻子寫信的流水賬裏驕傲地介紹着唐,誇他有多精彩有多棒。

每一場唐的演奏結束後,底下的白人權貴們都會爲他鼓掌,侍者彎腰說着恭敬的話,卻禁止他走進正規廁所,並客氣地指向花園裏用木頭搭的專供黑人使用的臨時簡易廁所。唐有骨氣,他堅決不用,寧願開着車回一趟酒店解完手再回去表演。

聖誕前的最後一場表演開始前,唐被禁止在高檔餐廳用餐。他離開了,丟下了所有期待他表演的白人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不住請求他的白人主管,離開了這個充滿歧視的華麗的酒店。

爲了打破種族歧視,爲了自由,唐冒着風險走這一趟南方之旅,和一位本來也看不起黑人的白人託尼,一起完成了兩個月的演出。託尼也在一場場演出中,感受到了唐的魅力。他們走出充滿種族歧視的豪華酒店,走進了全是黑人的小酒館。在酒館裏,唐彈起了黑人音樂,大家都爲他歡呼雀躍,黑人樂隊也和他一起愉快地演奏。唐笑了,第一次,在舞臺上笑得如此開心。

聖誕前夜下雪了,他們開始了艱難的返程。路上託尼實在太累了,以至於唐開着車把睡着的託尼送回了家。託尼邀請唐一起過聖誕,唐卻識趣地離開了。託尼的家人們團聚着,其樂融融,而唐一人安安靜靜地坐在偌大的公寓裏,聽着窗外的聖誕歌……託尼並不開心,好像少了點什麼。

門鈴響了,託尼拉開門。是孤獨的唐,他從超級住宅又來到了託尼家,懷裏抱着一瓶酒。黑白兩人,無需多言,他們擁抱一起:“聖誕快樂!”

《綠皮書》觀後感3

種族話題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電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讓電影裏的這個故事既在三界之外遊離,又要觀衆有代入感和思考,這個平衡和角度很難取捨。一般這種類型的故事,常見的視角是強勢視角,看見弱勢的不順利之後反思自己然後做出改變實現大和諧,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弱勢羣體中的強話語權人與強勢羣體中的弱話語權人之間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衝突有碰撞,tony和tang兩個人物的們每一個點都在衝突,從靈魂到外殼,從外界到內在。發生衝突是理所當然,和解是漫長且考驗人的。

電影展現的和解過程漫長又殘酷,從紐約出發一路向南像是把兩個人從象牙塔抓出來丟進現實世界的霧霾裏,從酒吧到西裝店到警察局,對博士種族身份折磨的高點發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從伯明翰開始拴上了最後一環。博士和tony兩個人的和解是從澡堂和警察局這一段開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對自己的辯白和拉扯,給電影前段裏的那個私下端的過分臺上笑容親和的黑人鋼琴家的所有行爲做了解釋,同樣,tony的市井氣和義氣總是來得恰到好處,俗的時候真的太俗,能幹的時候又很能幹。

電影裏有幾個場景很讓我動心,一路貫穿下來博士教tony寫情書,以及聖誕夜妻子悄聲對博士說謝謝他的信的時候。寫信的部分有個博士穿着黃格子西裝指導的場景,配着飄落的黃葉,那個場景太好看了。妻子那個擁抱和耳語之後兩個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請tony作自己的經紀人委婉的表達自己低頭的意願,那裏真是有股倔強的可愛。當然,肯德基的出場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別人家的全家桶有那麼大一個雞排!!雖然那天的晚飯沒有吃成肯德基但是這個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實很開心最後看到了全家福一樣的和解畫面。電影表現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種族歧視其實還是沒有完全消滅,再將目光落回現實又會覺得很無力。但既然這是一個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那還是抱着最後一點柔軟先和自己和解吧。畢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絕這份團圓美好。

《綠皮書》觀後感4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說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爲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託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託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後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託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菸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爲“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託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說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僱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爲一個黑人僱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爲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託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爲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託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爲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裏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裏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並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

《綠皮書》觀後感5

看完電影《綠皮書》,我一直有一個疑惑:爲什麼都說白人託尼是主角,而不是黑人唐謝利?雖然電影開頭先出現的是託尼,但託尼生活的改變,卻是因爲謝利博士。反抗種族歧視的是謝利博士;僱傭託尼的是謝利博士;體現電影主旨的,似乎也是謝利博士。是謝利博士說出的“保持尊嚴,才能贏得勝利”,而不是託尼。剛看完時,我甚至感覺,《綠皮書》就是從一個貧窮白人的視角講了一個富裕黑人的故事。

這個富裕黑人的故事是什麼呢?唐謝利要到南方做巡迴演出,僱了滿口髒話、抽菸成癮、黑人工人喝過的水杯都要丟進垃圾桶裏的託尼給他做司機。謝利博士舉止儒雅,風度翩翩,和白人富人一般;託尼的生活幾乎毫無尊嚴可言,一點錢都來之不易,因此開頭他對謝利博士是牴觸、羨慕又有些不屑的,再加上他種族歧視的傾向,二人開始動不動就會吵架、發火。而隨着故事推進,謝利博士教會了託尼給妻子寫信,教會了他誠信,不能無緣無故打人,教會了他作爲一個人的尊嚴,教會了他反抗歧視,更教會了他友情和信任。

這個富裕黑人的故事中,真正成長與改變的,是託尼。這或許就是託尼是《綠皮書》主角的原因。在我看來,《綠皮書》不僅講了唐謝利反抗歧視的勇氣,還講述了這份勇氣與尊嚴對種族歧視者的感染與改變。在1960那個“白人至上”的年代,謝利與託尼的友情和這種感染與改變,正是改善種族歧視現象所需要的。

今天的世界,或許已經沒有了指明黑人允許進入的場所的“綠皮書”,少了明目張膽的種族歧視。但在這個走向和平、平等與美好的世界中,種族歧視依然在角落中存在着,在笑容和鮮花和歌聲中藏匿着。存在的,還有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地域歧視、職業歧視、外貌歧視。當大人認爲孩子的創意不過是胡編亂造,當男性認爲女性只能柔弱而不能堅強,當人們對於工人、對於清潔工嗤之以鼻,當人們在私底下叫着“日本鬼子”“阿三”“外國佬”,歧視真的離我們很遠嗎?我們想過像唐謝利一樣改變它嗎?相信過人們也能夠像託尼那樣被改變嗎?考慮過我們有能力讓自己和別人更有尊嚴嗎?

以上便是我對《綠皮書》的思考。

《綠皮書》觀後感6

臨近三八婦女節,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爲當天下午會放假哦!三八節早上,媽媽對我說,下午你和同學去看電影《綠皮書》吧,它得過奧斯卡金獎呢!一聽是看電影,我來了興致,而且評分9。6的好電影呢!

下午和同學約好,我們來到萬達影院。這是一部喜劇,講述了白人託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個黑人演奏家的司機。一路上風景優美,曾幾次因鋼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擠,託尼都保護了他,託尼也從他身上學習了很多,二人漸漸成爲朋友。

電影中有許多幽默的地方讓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託尼在吃熱狗比賽中吃了22個,得了第一,真厲害!託尼曾是一個極衝動的人,一發火就動手,力氣很大。但他認識雪利教授後,沉穩的教授耐心地說:“不是什麼事情都能用拳頭解決的。”他於是不再衝動,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們,他沒有動手,只朝天開了兩槍,嚇跑了他們。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沖動性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需耐下心來,細心走好每一步,做一個沉穩的人。

託尼的勇敢、自信,對教授的忠誠很值得我學習,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託尼。託尼在仍下一個飲料瓶時被教授阻止了,我要爲他點贊。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擠和歧視時,沒有憤怒地動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擊他們,捍衛了尊嚴,我要爲他鼓掌。當他彈奏起悠揚婉轉的樂曲時,我由衷地佩服他堅持的毅力……教授的內在美還有許多,他不易憤怒衝動,看上去英俊文靜,雖是託尼的老闆,但不奢華驕傲,十分樸素。他真誠地幫助託尼寫信,聖誕前夕,託尼太太還熱情擁抱了他……教授是堅強的,雖受歧視,也很孤獨,但仍考雙手創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託尼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電影我心中也充滿美好。真是一部好電影!

《綠皮書》觀後感7

電影《綠皮書》是一個洗滌心靈的傑作,看完了這個電影,《綠皮書》頓時空降我最近兩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前三名。

在紐約的破舊街邊,住着託尼瓦倫拉那一大家子人,三代人都住在一百多平米的小房子裏,他很歧視黑人。在紐約的一個三層豪華別墅裏,住着一個黑人,他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三層的別墅只有他一個人。他叫唐那多·謝利,他既是音樂家,又是一名博士,因膚色關係,他的助理都不想搭理他,謝利兩個月內在不同地方有十場鋼琴演奏巡迴演出,他僱了託尼給他當司機。

這一路,謝利因爲膚色問題被歧視,欺負,毆打,託尼一次次救了他,安慰他。使得託尼對黑人的看法改變了,變得理解起來,體量起來……因爲膚色的問題,謝利博士不能試西裝,不能在大禮堂就餐,不能去正經洗手間解決……他需要尊嚴,他對託尼說:“我有一個夢想,讓我們黑人與白人平起平坐,膚色真的很重要嗎?非常重要嗎?我爲他們彈鋼琴,因爲他們覺得這個很高貴,高雅,到了臺下又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大老黑,這就是你們白人的素養和教育嗎?是,我是住在一個溫暖的城堡裏。但你知道嗎?!我是一個人!!膚色影響人品教育嗎?沒人願意給我當助理,我只相信你託尼,

我不知道我的同胞喜歡什麼,怎麼想的,我無法融入進去,是我不夠黑、不夠白,不夠男人,我的天吶?託尼,我到底是誰啊?”

是啊,膚色很重要嗎?九幾年的時候,馬丁·路德·金演講了一篇《I have a dream》。他本人是個黑人,他爲黑人發聲。他說當今社會膚色問題會影響我們這些有色人的後半生乃至一輩子。我們只配跪着、揹着奴隸條約嗎?

不就是皮膚黑嗎,那NBA裏頭那麼多有色人在打籃球,他們打的不是一樣出色嗎?黑人發表演講,他們不是也演講的一樣出色嗎?在我看來,膚色並不是問題。也不會影響一個人的人品,人生乃至教育問題。

《綠皮書》觀後感8

“他們沒有選擇入場與否的權利,但是你有,託尼。”

這是整一部電影中打動我最深的一句話,是在第一場表演結束後,謝利面對正在與一羣下流的人玩骰子的託尼說出的。

一個人是否同流合污,是否把自己代入他人的認知中,是否屈從於不公平的命運,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是看罷電影后,充溢我全心的想法。

【地獄的俄爾普斯】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的美國。在那個時代,白人與黑人間存在深刻的芥蒂,黑人被稱作“黑鬼”“有色人”,諸如此類的歧視,使生活在美國的黑人們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影片開頭,託尼扔掉被黑人用過的杯子,足可見不平等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謝利博士受到歧視,仍演奏着音樂,力圖以黑人的身份成爲著名的音樂家,是“地獄中的俄爾普斯”的真實寫照。

【對命運的抗爭】

謝利從未停止與命運的抗爭,在音樂中,在行動裏。謝利博士對來自白人的歧視是極力反對的。當白人要求他去樹林中破爛的廁所時,他堅決反對並要求回賓館去;當白人反對他進入餐廳時,他放棄演出,轉而去到小酒館中盡情演奏……這一切,都能看到謝利以一個音樂家身份,對不公命運的抗爭。

【改變命運的契機】

兩人在旅途中從對方身上受益良多。他們互相扶持,互相影響着。託尼在與謝利的交往中,發現了謝利雖是黑人,卻有着高尚的品格,由此,改變了一系列惡習。謝利在與託尼的交往中,感受到了託尼的樂觀與善意。這是一個黑人與白人和諧來往的範本,黑人放下了與生自來的自卑,白人放下了對黑人的誤解與歧視。謝利與託尼的交往,無疑是“地獄”中的希望。謝利將自己的希望,通過抗爭與奮鬥的方式,映射在了社會中。

當不公的命運降臨時,去抗爭,去奮鬥,懷着希望。當一個合適的契機來臨時,那不公的命運終究會被擊潰。

《綠皮書》觀後感9

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震撼,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電影,雪利博士總是有種很沉默的存在,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他第一次的開懷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電影中,當託尼開着載着雪利博士進入肯德基。託尼買了一個全家桶,在車上直接用手拿着吃,並熱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雞。雪利博士表示他從來沒吃過炸雞,並且對直接用手抓炸雞這一行爲非常抗拒,而後來還是吃了,並和託尼開懷大笑,學着託尼瀟灑地將骨頭扔在田野裏。

正如電影裏說的一樣“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爲不敢邁出第一步”,雪利博士雖爲著名鋼琴家,但因爲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獨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內心築起了一面高牆,豎立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但託尼的用自己的熱情與豪邁打破了他與博士之間隔閡。在影片結尾,雪利博士最終敲響了託尼家的門,勇敢地邁進了第一步,邁向白人的一步,收穫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拋瞄中,穿着西裝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車邊與無數田間衣衫襤褸的同胞對視,雪利博士的眼裏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縮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覺得他高人一等。同樣的膚色確是迥乎不同的人生,這讓他無所適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鼓起勇氣在一間黑人酒吧與同胞達成了和解,他在現在的處境以及未來的命運又出來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託尼一直幫着雪利博士從捱打的人羣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館,保證博士的每一場音樂會不缺席、遲到,雪利博士與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聽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託尼還將兩個被黑人喝過水的被子扔進垃圾桶,哪怕那兩個黑人剛剛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養。他將一個亂寫信的小子變得有文筆,教他不能偷東西,不能亂堆可樂瓶。他們之間彼此拌嘴但又相互關心,他們相互包容,心靈距離逐步靠近,最終成爲一個共同體。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類鍥而不捨的價值。《綠皮書》中的那輛車爲着友情與包容,一路向南。

《綠皮書》觀後感10

看了電影《綠皮書》,看完之後能夠引起更多對於現實社會現狀的思考,電影的結局既令人意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不得不說是一部好的電影,讓你隨着電影的進展完成思想的轉變。

電影是關於兩個男人的故事,但兩個人的背景差距過大,黑人和白人,鋼琴家和司機,富有和落魄。差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這段友誼的寶貴程度,讓人從一開始的難以接受到最後的順理成章。

託尼在一開始還是厭惡黑人,從他把黑人水管工喝過的水杯扔進垃圾桶可以看出這是因爲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的土壤還很深厚,對黑人的歧視也根植在白人心中,幾十是像託尼一樣的意大利移民。但戲劇性的是託尼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以他選擇了當謝利的司機。當然是絕佳的組合,一個在關鍵時刻足夠靠譜的託尼,保證謝利一路上的安全。謝利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託尼,改變的不只是他的談吐,更是他思考的方式。

片中的閃光點有許多,當他們在前往北卡羅來納的途中,在一處莊園。謝利與一羣黑人有了一次深刻的對視,對面的黑人也許在想,這個人爲什麼跟我們的身份不一樣。但在謝利內心深處,他也有對自己身份的認識恐懼,儘管他是譽滿天下的鋼琴家,甚至在白宮演奏過,但他到底還是一個黑人。他甚至不能夠使用高級場合的廁所,也無法在高級餐廳進餐,僅僅是這些地方不接待黑人。也許謝利對於自己身份認知也存在困惑,因爲他既不像其他黑人,也要忍受存在着的對黑人的種種不公平對待。而對於託尼,在被存在種族歧視的警察截下時,一開始還能保持冷靜,但當警察說:所謂意大利人與黑人是同一類時,便衝動的打了警察。他們爲此發生了爭吵,託尼想要辯解時,謝利一針見血地指出託尼意氣用事的原因。

他們吵吵鬧鬧了一路,爭吵原因不全是因爲身份背景的差異,更多的是當時種族歧視思想的蔓延對於每個人的影響。正如風浪中的飄搖小船,時代浪潮裹挾着的個人喪失了太多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當自己離開固有的環境,纔有可能以嶄新的思維思考個人的處境。

最終,謝利博士在聖誕夜拜訪了託尼一家,其樂融融地一起過了一個聖誕節。在這一刻,種族,身份,地位都顯得無關緊要,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

《綠皮書》觀後感11

如果有兩種人生讓你選擇:

一種是擁有高雅的氣質,優雅的談吐,天生的音樂才華,衣食無憂的生活,出口成詩的情思。但卻也有着被歧視的膚色和孤獨的內心。白天坐擁澎湃的掌聲,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卻回到空無一人的大房子裏獨自喝酒。

一種是有着簡單的思維,發達的肌肉,無所畏懼的灑脫,粗枝大葉的快樂,難捱於胸的正義。但卻也有着衝動帶來的懲罰和生活的拮据。因爲衝動打了人,丟了一份工作,回到家還是有妻子溫暖的懷抱和孩子們的咿呀快樂。

你怎麼選?

很多人說,這兩種人生我都不喜歡。我喜歡將它們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難完美啊。

電影《綠皮書》講的就是這兩種人生的故事。過第一種生活的是個黑人音樂家唐雪莉博士,有才華,有錢,但是沒有朋友,充滿了孤獨。過第二種生活的是託尼,沒有錢,沒有地位,卻有家人,有歡樂。

我們大多數人過的都是託尼的生活,雖然我們沒有住城堡,有時還爲了房租而出賣體力;我們也沒有光鮮亮麗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沒人敬仰。可是,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活得簡單而快樂。

一開始,我是嚮往唐博士的那種生活的,有自律,有尊嚴。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潰的瞬間,我發現,他並不快樂,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時,我們自以爲擁有越多的頭銜,我們越能快樂,殊不知,有時,一種身份也代表着一個枷鎖。有時,正是因爲一無所有,可能才更輕鬆,更灑脫。

放下我執,也許才能看到更廣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給唐博士當司機,託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樂家也有背後的孤獨,唐博士也不會了解一個世俗享樂主義者的快樂。

存在即合理,我們認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確的,試着去改變,去接納,去包容,可能才能體驗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偉大,它給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給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還有句更俏皮的話,所謂的人生,就是笑笑別人,被別人笑笑。

也許就是這麼一回事吧,這是部很溫暖的電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綠皮書》觀後感12

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我在綠皮書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樂曲成爲我邁向另一個人生的的開端。都說歧視的眼睛就像雙面鏡子,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據真實的內容進行改編,所反映的是白人對於黑人的種族歧視的問題。其中有多個鏡頭通過對比黑人與白人的社會地位,讓人直觀的看到在那個時代所存在的最尖銳矛盾。

在影片中比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綠皮書去指導,而一旦脫離了這本綠皮書的範疇,等待他們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絕,更有甚者會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毫無尊嚴可言。然而白人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樣的環境下黑人種族內部之間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劇這種社會矛盾。生活在社會頂層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會最底層的黑人他們的世界是沒辦法融入的,就如同那個被拉長的鏡頭一樣,即使相遇卻無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這個本該融合的大種族,就這樣被社會生生的隔在兩個世界,無限接近卻又漸行漸遠。

白人對黑人的歧視,黑人自身種族內部的歧視成爲了影片的兩條主線,有點心疼在那個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現狀。但好在隨着兩個人逐漸南下的演奏之旅,託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後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嚴,爲自己心中曾經追求的古典音樂演奏。而這場古典音樂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個開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實的自我,也只有這樣纔會活出自己。

伴隨着這Happy ending的結束,我們應該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銳的時代大背景下,既然無法改變大環境那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生活越來越美好呢?我想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吧,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對於以上這個問題有想法的小夥伴隨時歡迎分享交流,嘿嘿。

《綠皮書》觀後感13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託尼,爲世界上優秀的黑人鋼琴家唐開車,向南方做巡迴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幾個片段,講述的是因爲店裏的老闆、服務生看唐是一個黑人,所以不讓他上洗手間、去餐館吃東西。這就是當時最嚴重的問題——種族歧視。但他身爲一個黑人,也要維護自身的權益,況且他還是被邀請來的嘉賓,理應接受較好的服務。所以他總是不贊同他們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對黑人的不公平對待。

在影片的開始,作者拋下了一個疑問:託尼十分不理解爲什麼唐放棄在紐約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卻選擇艱難地在美國陸地上行走、闖蕩。而在影片快要結束時,唐三重奏的音樂夥伴給出了答案。

他說:“因爲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衆的想法需要勇氣。”唐正是因爲懷揣這樣的勇氣,纔會拿着綠皮書,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認識。

從整部電影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唐是一個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獨在一個片段中,我們纔看到了真實的他。

這個片段講述的是託尼邀請他一起用手吃炸雞,但是唐覺得這是一個不衛生的行爲,經過託尼的一次次強烈推薦,唐也無法推脫,於是大膽地放下姿態,啃着炸雞。然後也學着託尼將雞骨頭扔在窗戶外。

作爲一個黑人,他學會與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樂的樂趣。而作爲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當對方不允許自己在餐廳內吃飯時,取消演出。這都是敢於面對自己,接受事實的表現。

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但孤獨的唐從來不與自己的兄弟聯繫。他認爲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聯繫方式都沒有來找自己,便也不願做那個主動的人。

但託尼卻看得透徹:“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既然有勇氣去改變世界,改變自己又何樂而不爲呢?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爲”,只有勇敢地面對生活,尊重與溫暖便會向你走來。

《綠皮書》觀後感14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的《綠皮書》,劇情使我感觸頗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白人託尼因爲酒吧封停失業了,無奈之下他被聘用爲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一路上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團結和諧的國家,無法理解美國舊時代種族歧視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劇情讓我們越來越深刻體會到那種歧視的無知與可怕。

託尼迫於生活,向現實低下了頭,成了鋼琴家唐謝利博士的司機,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開車一直南下,從城市至農村隨地點的不斷轉移,而歧視黑人的氛圍也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就越來越重要。與其說它是一本黑人生存指南,不如說是社會歧視黑人的一種表現。

裏面的內容讓人無奈,但又充滿着善意。上面標註着黑人可以去的旅館,可以進食的餐廳,可以購物的超市。即使如此,也依然體現了社會對黑人的歧視。

這本書儼然像部嚴肅的法律。黑人就是不能往進高檔的旅館,只配住進髒亂差的旅店。對白人而言,黑人唐謝利只是一個可以消遣娛樂的工具。從他離開琴凳那刻開始,一切的掌聲與讚美與他無關,他只不過是個“低賤的老黑”。

聽到這裏是不是覺得這是個悲慘的故事?其實不盡然,其中也充滿着溫馨與快樂。

在南下的旅途中,託尼漸漸被唐的才華所吸引,更瞭解了唐的不同,喜歡思考,追求平等。

發光的靈魂不會因爲皮膚的顏色而失去光彩。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託尼對唐來說是帶給他溫馨,那唐帶給他的則是思想的一次洗禮。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起《唐人街探案一》中思諾問秦風的一句話“一張紙怎麼立起來?”折一折便立了起來,一面爲陰,一面爲陽。暗示着萬物皆有兩面,而人更是如此。

有的人生來位高權重,有的人生來便是白人,可外表真的這麼重要嗎?更重要的應是精神與內在。

再華麗的外表也有衰落的一天,再富有的財產也敗落的一天,只有內在與精神可以永存。

我慶幸我生長在一個生而平等的國家,沒有種族歧視,沒有階級壓迫,一切夢想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實現!

《綠皮書》觀後感15

託尼是一個有着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婆的男人,他深深地愛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因爲酒吧整頓而暫時失業的白人託尼應聘去給黑人鋼琴家雪利當司機,因爲雪利要巡迴演出,所以他們要在一起相處兩個月。

託尼是向來不講究的老大粗而雪利是從骨子裏優雅端莊的文化人,兩個人互相影響着。託尼從一開始不願意爲雪利拎箱子,到後來會真心爲雪利着想;雪利從一開始高高在上蓋着毛毯,到後來誤以爲託尼要離開而想給他加薪留住他。雪利教託尼怎樣把話裏的髒字去掉能讓人聽着更舒服,而託尼卻覺得如果別人不想聽他說話,就可以滾一邊去了。

雪利經常會因爲自己的膚色遇到很多麻煩,他不能進高檔的餐館,只能在松樹下的爛茅廁方便。無論他在臺上怎樣風光,到了臺下,也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老黑”罷了。他會因爲自己那“不討人喜歡的膚色,處處受人欺凌惹麻煩,而託尼卻常能替他擺平這一切。

雪利教會了託尼要“站着生活不要跪着賭錢”,雪莉看到託尼在場外和別的黑人一起扔擲子賭錢,告訴他:“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但你不同。”教會了託尼冷靜,並告訴他:那些打你的人愉快地喝着咖啡,和朋友聊天,而我們卻在這,什麼都不能做。發泄那點情緒並沒有什麼用,只有尊嚴纔是永遠的。雪利本來可以去更受歡迎的地方拿着比這裏高三倍的工資但他爲了改變人們的觀念卻還是選擇這麼做。

託尼本來也有着種族歧視,他丟掉了黑人喝過的杯子,但當他看見雪利演出後,卻說:“根本不像個黑人,而像個自由女神。”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託尼告訴雪利,他父親說過,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吃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兩人在車內開懷大笑,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雪利笑得這樣開心。之後,他在酒吧中唱歌,即使沒有報酬,但他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比往常更開心。

他們從陌生人到工作關係,最後成了朋友。我明白了,黑人有高貴優雅,也有卑微低劣;白人有自視清高,也有溫暖善良。我明白了,有也許有一天你曾經最看不起的人,會是你過節時最念念不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