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感恩勵志小故事有哪些

感恩勵志小故事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這個世界是一個接受感恩的世界,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感恩勵志小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感恩勵志小故事有哪些

  感恩勵志小故事一

1940年11月27日,他出生在美國三蕃市,英文名叫布魯斯·李。因爲父親是演員,他從小就有了跑龍套的機會,於是產生想當一名演員的夢想。可由於身體虛弱,父親便讓他拜師習武來強身。1961年,他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後來,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但在他內心深處,一刻也不曾放棄當一名演員的夢想。

一天,他與一位朋友談到夢想時,隨手在一張便箋上寫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我,李小龍,將會成爲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巨星。作爲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與家人將會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寫下這張便箋的時候,他的生活正是窮困潦倒,不難想像,如果這張便箋被別人看到,會引起什麼樣的嘲笑。

然而,他卻把這些話深深銘記心底。爲實現夢想,他克服了無數次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經受傷,在牀上躺了4個月,但後來他卻奇蹟般地站了起來。1971年,命運之神終於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演的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記錄。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和公司與美國華納合作的《龍爭虎鬥》,這部電影使他在爲一名國際巨星,被譽爲:“工夫之王”。1998年,美國《時代》週刊將其評爲“20世紀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他就是李小龍,一個“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一個迄今爲止在世界上享譽最高的華人明星。

1973年7月,事業剛步入巔峯的李小龍因病身亡。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李小龍遺物拍賣會”上,這張便箋被一位收藏家以2·9億的高價買走,同時,2000份獲准合法複印的副本也當即被搶購一空。

以到拍賣會的主持人大叫:“這就是你以後有必要把想到的事情馬上寫下來的原因所在。”

及時寫下你的夢想吧,哪怕是在一張不起眼的便箋上。說不定你百年後可以賣它個20000000美元。

  感恩勵志小故事二

球王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裏,參加過了1364場比賽,共踢進了1282個球,並創造了一個隊員在一場比賽中射進了8個球的紀錄。他超凡的技藝不僅令萬千觀衆心醉,而且常常使球場上的對手拍手稱絕。他不僅球藝高超,而且談吐不凡。當他個人進球滿1000個時,有人問他:“您哪個球踢得最好?”貝利笑了,意味深長地說:“下一個。”他的回答含蓄幽默,耐人尋味,像他的球藝一樣精彩。

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每當實現了一個近期目標,決不應自滿,而應迎接新的成功,把原來的成功當作一個新的起點,應有一種歸零的心態,才永遠有新的目標,才能攀登新的高峯,才能獲得成功者的無窮無盡的樂趣。爲自己量身打造一個人生計劃吧,把你希望的未來的人生規劃出一幅藍圖產,照着這個藍圖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人生勝利的高峯。一個明確的目標,一份清晰的計劃,可令我們的努力得到雙倍甚至數倍的回報。

  感恩勵志小故事三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12歲的那一年,隨着父親駕着馬車到城裏,偶然間見到一部以蒸汽做動力的車子,他覺得十分新奇,並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氣做動力,那麼用氣油應該也可以,我要試試!

雖然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從那時候起,他便爲自己立下了10年內完成一輛以汽油做動力的車子。

他告訴父親說:“我不想留在農場裏當一輩子的農民,我要當發明家。”

然後他離開家鄉到工業大城底特律去,當一名最基本的機械學徒,逐漸對於機械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工作之餘,他一直沒有忘記他的夢想,每天勞累地從工廠下班後,仍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發工作。

29歲那年,他終於成功了。在試車大會上,有記者問他:“你成功的要決是什麼?”福特想了一下說:“因爲我有遠大的目標,所以成功。”成功,需要及早設定目標,更需要努力去實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夢想,但是許多年過去了,因爲沒有行動去配合,夢想早成了空想。福特不只有夢想,更有行動,並且持續了17年,所以他成功了。讓我們用行動去完成我們的夢想吧!

  感恩勵志小故事四

老劉與老張同時走進辦公室,都看了看牆上的鐘。再看看自己的手錶,結果卻發出了不同的反應:

老劉:“我的錶慢了。” 老張:“壁鐘快了。”

他們兩人似乎自言自語。片刻之後,老五突然對老張發問說:“你怎麼說壁鐘快了?”

老張說:“你怎麼說你的錶慢了?”老劉說:“我覺得我的表不準,壁鐘似乎準確些,所以我想可能是我的錶慢了。”老張說:“我的表走得很準,因爲我的表不會慢,所以我肯定是壁鐘快了。對一件事情,有沒有自信心,直接影響到對它的看法。而通常情況下,你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是做這件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