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青年人哲理小故事10則帶感悟

青年人哲理小故事10則帶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導語:人生總是在經歷不同的事情中度過,而每一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帶給我們感悟與體驗。下面是青年人哲理小故事10則帶感悟,歡迎閱讀。

青年人哲理小故事10則帶感悟

  1、你的傻誤了你的一生

有個女人,家庭很幸福,不但生活富裕,先生也很疼愛她。

有一天,她認識了一位年輕人,這年輕人的甜言蜜語使她心動了,兩人發生不正常的感情。後來年輕人對她說:“偷偷摸摸的不自由,我們乾脆離開家鄉,到新天地建立屬於我們的家。”女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趁先生外出時,拿了家裏所有最值錢的財物,到港口與年輕人會合。

年輕人說:“你先把東西給我,等我運到對岸再回來載你,要不然被抓到就不堪設想。”女人也認爲有理,就把所有財寶交給他,自己留在原地等待。沒想到,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年輕人就這樣一去不回。她又餓又冷,可是不敢回去,實在萬般無奈。

突然,她看到一隻狼狗銜着一隻鳥從她面前跑過去,那隻鳥還在奮力掙扎。狼狗跑到水邊,看到水中有一條魚,就把鳥放下,要去咬魚;結果魚遊走了,鳥也飛走了。

女人看了,忍不住笑說:“這隻狼狗真傻,已有一隻這麼好的鳥,居然放棄而去咬魚,結果鳥和魚都得不到,真是傻啊!”狼狗回頭說:“我的傻,只不過讓我挨一頓餓;你的傻,卻誤了你一生!”

此時這愚癡的女人才如夢初醒,懊悔地說:“我居然爲了那種人,放棄愛我的先生及穩定的家庭,毀了一生幸福,這都是貪慾害的啊!”凡夫總是縱心所欲,雖有短暫的快樂,終究會害了自己。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境界而心動,但是要趕緊提起正念化解貪慾,纔不會一時迷失而招來無盡的煩惱折磨。

  2、傾聽的故事

女主人在晚餐宴客重要的主菜是一條稀有的石斑魚。爲了讓魚的鮮美滋味能完美地呈現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厭其詳地一遍又一遍叮嚀廚師,如何清蒸,火候大小及時間的長短。

最後女主人特別交代擺放的方式:“記住,要用銀盤來盛這條魚,銀盤四周要有精美的裝飾,別忘了,嘴巴上含一片檸檬。”

晚宴時賓主盡歡,宴會高潮時,晚宴的最後一道主菜被端上來。然而當上菜的廚師把那盤清蒸石斑魚端上桌時,宴會上原本愉悅的氣氛霎時靜了下來。

石斑魚放在銀盤當中,看來色、香、味俱全。銀盤四周的食物裝飾也一如女主人的吩咐,上菜的廚師嘴巴上含着一片檸檬,也正如女主人的吩咐一樣。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趲緊密,生活步調隨乏加快,似乎每個人傾聽的能力也在逐日降低。

因爲沒有注意傾聽而產生誤解鬧出的笑話多的不勝枚舉。

除了專注地聽人說話,不隨意插嘴打斷話題的基本禮貌之外,懂得適時發問,更是提升傾聽能力重要的一環。

一般人思考的速度數倍於說話的能力,說話者如此,聆聽者也是如此。主要是溝通誤解,問題便出在這裏。由於思維速度太快,說話者有時難以盡情表達其真正心意,而聆聽者更易於將聽到的話語在自己的思考中加以曲解。如此一束一往,也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解決之道,在於仔細傾聽之餘,對自己無法全然瞭解的話語,在適當的時機,用自己的想法複述一次,和談話的對方做一次確認。這樣,溝通的誤解程度也將減至最低。

  3、該你發光了

有一個老先生,到集市上買了一支蠟燭,蠟燭看着老先生,好奇地問:“老公公,你需要我爲你做什麼呢?”

老先生說:“我要把你放在燈塔上,給海面的船隻指引方向。”

原來,這個老先生是一座小燈塔的管理員。蠟燭嚇了一大跳!趕忙惶恐地對老先生說:“不!我不行,我只是個小蠟燭。”

老先生迴應:“別擔心,你只管全力以赴,我有我的安排與方法。”

晚上到了,老先生拿着蠟燭爬到了燈塔上,只見燈塔頂端早已放了好幾面光亮的鏡子,老先生把蠟燭擺上,點燃它,奇妙的事發生了!蠟燭微弱的光,經過老先生幾面鏡子的一再反射,竟成爲耀眼的光團……

海面船隻上的船員們看着發亮的燈塔,個個露出了感激的微笑。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像這根蠟燭焦慮的一樣,也會誠恐地對別人說:“不!我不行,我只是個年輕人。”或是說“不!我不行,我只是個小角色。”“不!我不行,我沒有高學歷。”“不!我不行,我缺乏響亮的頭銜。”“不!我不行,我不夠優秀。”“不!我不行,我的職業平凡。”

但,只要你願意“發光”,在上帝的巧妙安排、運用之下,你我的微光也可以照亮身旁的人們。上天對每個人的生命都必有美意與安排,面對你所處的環境,你的心準備好了嗎?發光,是上帝對“每一個人”的呼喚,亦是上帝今天要對你講的話,你願意響應上帝的邀請嗎?不要猶豫,不要遲疑,只要用你的恩賜,以及愛的言行、見證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朋友,該你發光了!

  4、憤怒是一劑良藥

東漢時期,有個太守生病了,感覺到胸悶難耐,請了很多大夫來診治都不見好轉,家人只好請來了當時的名醫華佗來給太守看病。

華佗來到太守的府中,既不詢問病情,也不給太守號脈,只是每天在太守府裏大吃大喝,享用美酒佳餚,招待的稍有不周,就怒目相向,還對太守府裏的人呼來喚去,彷彿他不是來給太守醫病的,而是來太守家享清福的,就這樣一連十幾天,卻始終不提給太守開藥方的事。太守一催促,他便推託說“病情複雜”需要多考慮幾天。

這樣又過了十來天,正當太守對這個名醫心生疑慮時,華佗竟不辭而別,走了。更爲糟糕的是,他還留下一封信,信中把太守罵得狗血噴頭,太守哪受得了這番責罵,竟然氣得吐起血來。讓人奇怪的是,經過華佗的這麼一番折騰,太守的胸悶病也好了。

原來,華佗早就聽說了太守得的胸悶的病,到了太守的府中,不用“望、聞、問、切”,對太守的病早就瞭然於心,成竹在胸,只需用“憤怒”這幅藥方激怒太守,讓太守胸中鬱結的悶氣吐出來,自然胸悶的病就痊癒了。因此就裝成個騙吃騙喝、不講道義的江湖郎中的樣子,氣得太守怒火中燒、口中吐血正是華佗的一劑藥方,“氣太守吐血”正是治病的良藥。

憤怒是一種不良的習氣,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就像是一副毒藥。不過,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毒”和“藥”相連,就像一把刀的兩面,只要運用恰當,憤怒這副“毒藥”同時也是一劑良藥,可以醫治人們身上的病痛,華佗正是據此治好了太守的病。

5、請給別人一條生路

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受邀帶着自己的徒弟去參加一個大型的素食宴會。

開席的時候,高僧發現在滿桌精緻的素食中,有一盤菜裏竟然有一塊豬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來,打算讓主人看到,去懲罰廚師,沒想到高僧卻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蓋起來。一會兒,徒弟又把豬肉翻出來,高僧再度把肉遮蓋起來,並在徒弟的耳畔低聲說:“如果你再把肉翻出來,我就把它吃掉!”徒弟聽了之後再也不敢把肉翻出來了。

宴罷歸寺的路上,徒弟不解地問師父:“剛纔那廚子明明知道我們和尚不吃葷的,還把豬肉放在素菜中,是故意讓我們和尚難堪。我兩次把肉翻出來,只是要讓主人知道,好處罰處罰他,師父爲什麼一再阻擋我呢?”

高僧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如果讓主人看到了菜中的豬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當衆處罰廚師,甚至會把廚師辭退,這都不是我願意看見的。”

作爲和尚,不吃豬肉,人所共知,可是廚師卻在素菜裏放了一塊豬肉,徒弟要把豬肉翻出來讓主人懲處廚師,這本無可厚非,人之常情,可高僧卻阻止了徒弟的做法,這正是高僧的可貴之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別人做了錯事,甚至有辱自己尊嚴的時候,要以寬容之心諒解別人。放人一馬,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一條生路,他會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至少他不會與你爲敵。如果得理不饒人,把對方逼得走投無路,無疑就給自己添了一堵牆,路越走越窄,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緊張,狗急了都會跳牆,何況人乎?

  6、畫一扇窗

那一年,國畫大師黃永玉帶着他的畫作來到北京,住在“芥末居”。那是怎樣的一間房子?不但陳舊,蛛絲網結,而且四壁連一扇窗戶也沒有,沉悶與壓抑可想而知。但是,黃永玉沒有厭棄這間小屋。他環顧四壁,哈哈一笑,拿出一張潔白的畫紙,貼在牆上,然後信手在上面畫了一扇窗戶。霎時,他就覺得窗外的暖陽正透過窗櫺涌進小屋,小屋頓顯生機勃勃。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有趣。許多時候,上帝就是這樣捉弄世人,會給我們一間沒有窗戶的屋子,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完全可以畫一扇窗戶給自己,放進希望的陽光,照亮人生的路。

許多時候,上帝給了我們黑暗的境遇,但是並沒有剝奪我們追求光明的權利;上帝給了我們坎坷的遭遇,但是並沒有剝奪我們快樂的心境。要知道,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向命運低頭,而是要學會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條路來,在沒有水的地方挖一口深井出來。這樣,就可以汲取到甘洌的泉水,滋潤生命,在貧瘠的土地上營造自己的綠洲。

畫一扇窗給自己,不是畫餅充飢,自欺欺人,而是豁達處世,超然於困境,給靈魂一次喘息的機會。面對困境,迴避是徒然,自棄也無益。倒不如樂觀面對,尋找機會,相信陰暗的日子過後,必定是暖陽普照,寒冷的冬天過後,必定是萬紫千紅的春日。人生沒有絕境,可怕的是自暴自棄、自己捻滅生命的火種。

畫一扇窗給自己,就是給自己一個希望,給自己一點信心,給自己一些東山再起的勇氣。要知道,只要不泄氣,就沒有什麼能將我們拋棄;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花好月圓的那一天。

  7、心的三種狀態

大四的物理系學生即將畢業。這一天,他們所尊敬的一位老教授給他們上了最後一堂實驗課。

教授宣佈:“我確信,這將是你們求學以來,做過最困難的實驗!”接着便把學生帶入了實驗室。

教授在燒杯裏放了一塊冰,告訴學生:“水在零度的時候會結成冰。”

接着教授點燃了酒精燈,將燒杯放上去。

不一會兒,冰融化成了水。“水在常溫下,是液態的。”

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教授究竟在做什麼。

燒杯中的水逐漸沸騰了,最後慢慢消失。

“有哪位同學可以告訴我,燒杯裏的水到了哪兒?”教授問。

其中一名學生帶着詫異的表情,舉起雙手:“教授,那些水成了水蒸氣,蒸發到空氣裏了!”

“沒錯,就是這樣!”教授看起來很高興。

學生又說:“可是這個實驗我們小學時就做過了。您爲什麼說這是個最困難的實驗呢?”

教授的表情轉爲嚴肅:“你們都知道水有三種狀態,但你們是否知道,心也有三種狀態呢?”

臺下的學生傻傻地看着教授。

“如果你們的心是零度,那麼你們就跟冰塊一樣,只能把自己限制在一個角落裏。如果你們的心維持常溫,你們可以像水一樣四處流動,但無論流到哪裏,都離不開大地。如果你們的心沸騰了,那麼你們就能飛越起來,迎向廣闊的藍天。這是我送給你們的畢業禮物,希望你們永遠也不要忘記!”

教授說完,學生們先是沉默了一下,接着爆出熱烈的掌聲!

大家都同意,這確實是求學以來最深奧的一次物理課!

  8、麥穗與挫折

過去上帝還住在地球上的時候,有一天,一個農夫找到上帝,對他說:“我的神啊,也許是你創造了世界,但是你畢竟不是農夫,我得教你點東西。”

上帝藉着鬍子的遮掩,偷偷笑了,對他說:“那你就告訴我吧。”

“給我一年時間,在這一年裏,按照我所說的去做。我會讓你看見,世界上再不會有貧窮和飢餓。”

在這一年裏,上帝滿足了農夫所有的要求。沒有狂風暴雨,沒有電閃雷鳴,沒有任何對莊稼有危險的自然災害發生。

當農夫覺得該出太陽了,就會陽光普照;要是覺得該下點雨了,就會有雨滴落下,而且想讓雨停雨就停。

環境真是太好了,小麥的長勢特別喜人。

一年的時間到了,農夫看到麥子長得那麼好,就又到上帝那兒去了,對上帝說:“你瞧,要是再這麼過十年,就會有足夠的糧食來養活所有的人。人們就算不幹活也不會餓死了。”

然而,等人們收割的時候,卻發現麥穗裏什麼都沒有,空空如也。這些長得那麼好的麥子,竟然什麼都沒結出來。

農夫驚訝極了,又跑到上帝那兒去了:“上帝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呀?”

“那是因爲小麥都過得太舒服了,沒有任何打擊是不行的。”

“這一年裏,它們沒經過風吹雨打,也沒受到過烈日煎熬。你幫它們避免了一切可能傷害它們的東西。沒錯,它們長得又高又好,但是你也看見了,麥穗裏什麼都結不出來。還是時不時需要些挫折的,我的孩子。”

“就像白晝之間總有黑夜,風雨雷電都是必需的,正是這些鍛鍊了小麥。”

  9、水可以飛

一位秀才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榜,他心灰意冷,執意不再參加考試,這讓家裏人很着急。一天,大師路過秀才家,家人急忙請求大師對秀才加以勸慰,化解他那顆冰冷的心,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大師來到秀才的房間,見秀才坐在火爐旁邊發呆。他走上前,對秀才說:“學生爲何不願再科考?”“我幾次科舉不第,早已心灰意冷。”秀才對大師說。大師無言,環顧四周看見一盆水,便端起水對秀才說:“施主,我用生命擔保,如果你能讓水飛起來,我定會助你科舉中第。”秀才眼前一亮,問大師的話可否當真,大師當場表示不是玩笑,秀才立即對大師說,明天告訴他最佳答案。

大師走後,秀才看着那盆水,思考整夜得到了幾個答案。

第二天,大師又來,問秀才何以讓水飛起來。秀才端起水盆灑向空中,水便飛了起來,可大師不認可這個答案。秀才又說把水裝進水袋,然後掛在風箏上水便可飛起來……大師對這些答案都不滿意,認爲這些答案都不妥,水很快會掉下來。秀才徹底失望了,對大師說找不到最佳答案。

大師拉着他的手進到屋內,拿起水壺裝了些水,然後鉤旺爐火把水壺放在上面。不一會兒,水壺裏的水開了起來,看着騰騰上升的水汽,大師笑着對秀才說:“學生你看,水已經飛起來了。”秀才頓時愣在了那裏。

“對你來說,水飛起來是奇蹟。但這個奇蹟的發生,是有條件的,它的內心必須滾燙髮熱。你的科考之路也一樣,必須始終保持一股熱度,保持一顆滾燙的心,奇蹟才能發生。”大師對秀才說。秀才頓時明白了一切。

  10、聖人的尺度

孔子帶着弟子們周遊列國,這一次來到了楚國,還沒等熟悉這裏的風俗,一個漁夫就提着一條大魚登門而來,聲稱要把魚獻給孔子先生。

禮輕情意重,立足未穩就受到了禮遇,弟子們很高興,趕緊把他領到了老師的面前。孔子明白了漁夫的意思,明確地表示不能接受,因爲他有一個原則,無功不受祿,怎麼能平白無故地接受別人的東西呢?他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也是這麼教育學生的。

漁夫並不是個能言善道的人,一聽孔子不要,臉漲得通紅,着急地說:“天氣熱,到遠處市場上去賣沒有賣掉,很想把它丟掉,可這樣還不如奉獻給你好。”

弟子們一聽就泄了氣,有一個實在忍不住,插嘴說:“你是因爲賣不掉,扔掉可惜,纔想到給老師送來的啊,我們要了你的魚,不就跟臭水溝一樣了嗎,成了你扔魚的地方,你還是拿走吧!”

漁夫的臉更紅了,剛想爭辯,孔子站起身,向他拜了兩拜,恭敬地把魚接了過來,說:“謝謝你的禮物,我不能不接受你的心意。”

漁夫走了,孔子讓弟子們把魚清洗乾淨,然後準備祭祀的禮儀。弟子們你看我,我看你,不懂老師的用意,於是問道:“那位漁夫要丟掉它,而你反而還要來祭祀它,這是什麼緣故?”

孔子說:“我聽說過致力於施捨而不糟蹋多餘財物的人,是聖人。現在我接受了聖人的賞賜,怎能不祭祀呢?”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爲聖人,只要有一顆善良的愛人之心。一個人做了什麼比他想了什麼更重要,因爲高尚的行爲,遠勝過高尚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