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清明節懷念親人微信文章

清明節懷念親人微信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又是清明到來時,年年清明懷故人。下面是清明節懷念親人微信文章,歡迎閱讀。

清明節懷念親人微信文章

  篇一:清明節懷念親人微信文章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每年的清明時節總會有春雨相伴,彷彿老天爺都通曉人意,春風帶着一方鄉土的氣息,吹拂着每一個前來掃墓的人們。因爲這一天,人們都會在這個日子裏祭奠他們心裏最親的故人。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卻遠離故鄉,身在海外的建設項目,心中的思念之情瀰漫着全身每一個神經,仔細想想!29年的蹉跎歲月裏,太多摯愛的親人離我而去,如今我又該思念誰呢?

這些天看着親友圈發來的清明掃墓踏青的相片,看着那青山綠水,花枝綻放的自然風光,那人頭涌動的人羣,佈滿在煙霧繚繞的大山陵園之中,滿山遍野的墓碑像一塊塊告示的牌子豎立在青松樹下,人們彎着腰、鞠着躬,那虔誠的景象讓我熱淚盈眶。

清明節這一天,是活着的人與先逝者相聚的日子,只不過一個在人間,一個在地下,彼此無法相見。那種情景,讓每一個逝去親人的家人,深深的感受到那份永別後的淒涼。我們只有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唯一能做的就是告慰他們,告訴他們我們依然記得他們!依然思念他們!依然愛着他們!就在今天,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思念他們!緬懷他們!我們會送上一束鮮花,會點燃一對香燭,會焚燒一摞紙錢,會擺上一些瓜果,會用雙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塵,會用金線筆重描墓碑上漸漸褪色的碑文,這些都是我們在尋求心靈的慰寄和寄託心中的哀思。

今年的清明節,我最思念的人,就是剛剛離我而去不久的舅舅,他享年90歲,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他用勤勞的雙手帶大了我的母親,也培育出五個優秀的兒女,他作爲新中國第一批電建人,他把這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電力事業。

茫茫紅塵,陰陽相隔,嗚咽的悽風中您可聽到您最愛的外甥那深情的呼喚!舅舅,您在那邊還好嗎?那個世界可有春風煦暖?那個世界可有陽光燦爛?那個世界可有人爲您遮風擋寒?那個世界可有人爲您噓寒問暖?

寂靜的深夜,緬懷以故的親人,內心的疼痛也瞬間襲來,霎時蔓延全身……

離去便意味着永別,品嚐到了分離的疼痛,又怎能忍心再讓深愛自己的親人牽掛,擔心?

只是,遠去的記憶,逝去的靈魂,在我的心靈之中慢慢的遠去。日月交替,斗轉星移,我的生活依然會繼續,與其沉浸在心酸的疼痛裏,倒不如將這深深的情意珍藏在心底。

人生就像一隻蠟燭,一但點燃就不停的燃燒,一直到最後,火苗漸漸的熄滅,然後一縷青煙冉冉升起。我知道舅舅在這個世界上永遠的消失了,能留在這個世上的只有親人的思念和他的骨灰,每逢清明時,都會有親人來到他的墳頭上一炷香,撒一杯老酒,說上一些思念的話語。

親愛的舅舅;今年的清明節我不能來到您的墳前向你述說我的思念,但我會把心中的這份思念之情,化作一字一句的溫馨話語,讓它載着我這份崇敬的感情,隨着互聯網漂泊吧!願您能感受到我心中這份深深的懷念之情!

我深愛的舅舅,希望您天堂的生活過的開心!快樂!

  篇二:清明節懷念親人微信文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詩,勾起了我對清明的絲絲回憶和對爺爺奶奶的無盡相思。

其實蠻不想過清明節的,從小到大都不喜歡,每次過節,看着那一年比一年舊、一年比一年雜草更多的墳頭,無邊無盡的思念涌入我的腦海,那過去的一幕幕像過電影一般在我腦海中回放,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永永遠遠離開了我。

記得小時候,到了清明節,就和姐姐跟着爺爺奶奶的屁股後面,去掃墓祭祖。那時會帶着蒸好的臘肉、煮熟的全雞、一些米飯、一壺酒、還有香和冥紙,越過幾塊田野、穿過幾片竹林,來到曾祖母和曾祖父的墳前。

我們首先拔掉墳頭上瘋長的雜草,再清理掉墓碑上的雜物,接着燒些冥紙點些香,然後擺上臘肉、全雞、米飯、酒水等等,最後奶奶邊作揖邊嘴裏唸唸有詞——大體是希望祖先們保佑我們一家老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之類的吉祥話。當然我和姐姐這兩個小的也必須跪在地上不停磕頭,做完這一系列事情後,掃墓祭祖大體告一段落

回到家裏,爺爺會把掛在牆上的燕子風箏取下來,帶着我和姐姐去空地上放風箏,看着風箏從地面隨風而起,別提有多高興了,天上除了我們家的花燕子,還有扭來扭去的長蜈蚣、威風凜凜的老鷹、以及色彩紛呈的蝴蝶,整個藍天頓時熱鬧起來,挨家挨戶都在暗暗較勁,比比誰家的風箏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每次爺爺都是衆望所歸,他的風箏總能穿越雲海、飛過山川,漸漸地風箏在雲海中若隱若現,到了快要見不到時,爺爺把風箏線扯斷,風箏就消逝在我們的視野裏。

我好奇地問爺爺:爲什麼要扯斷風箏呢?我要小燕子回來!爺爺摸摸我的頭笑着說:燕子是我們家的保護神,它帶着我們這一年的病痛和苦難飛走了,我們全家都要感謝它。

這也是清明放風箏的意義所在,風箏寄託着人們的心願,願斷線的風箏能帶走一家人的病痛和苦難。回鄉的路上,我還牽掛着那隻離去的燕子,我拽着爺爺的手不願放開,真想就這樣永永遠遠拽着他的手永不放開。

沿途的青草剛剛發芽,綠綠的,踩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和姐姐一人拽着爺爺的一隻手,走啊走,感覺這條路好長,我們會永永遠遠在一起。

可是在我七歲那年,爺爺走了,十歲那年,奶奶也走了。每逢清明節,爸爸媽媽牽着我和姐姐的手去老地方看他們,他們和曾祖父曾祖母葬在一處。看着這新開墾的兩個墳頭,淚如雨下、心也被狠狠揪了一把,想到余光中的《鄉愁》: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爺爺奶奶在裏頭。

我想清明節傳承幾千年的真正意義,就是告訴人們要珍惜當下,珍惜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沒有誰會永遠陪伴誰,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了頭。清明,是一種思念,在痛苦的相思中,我們學會了珍惜。

  篇三:清明節懷念親人微信文章

北方的這個季節,大部分時間與沙塵結伴。即便是雨,也顯得格外吝嗇。清明,在我以往的眼中總是帶着一絲懷舊和放鬆,也就是充溢着踏青的成分。然而今年如期而至的清明,與我記憶中的清明相差甚遠。因爲,母親去世還不到百天,在我的思想深處烙下了深深的悲痛。

在寫關於母親的文字時,我糾結了良久。因爲我不願觸動心靈裏最脆弱的那一面,我不願在這美好的陽光裏遮蓋一面陰影。誠然,勾起對母親的思念最好不過清明或者除夕,當然其他季節也許可以。

至今,我的腦海裏還浮現着母親昨天的音容笑貌,還浮現着母親臨終眼角的淚滴,還浮現着母親的叮嚀……。我在母親去世的日日夜夜裏思念,我始終認爲母親沒有離我而去,始終與兒女們相伴。

母親是一個農村婦女,但是深諳爲人處世的道理,她從小對我們教誨甚嚴。母親在當地幹活潑辣是出了名的,能在家裏客人說要走的時候,給客人端上可口的飯菜。也許正是她這種身體透支的做法,爲她得病埋下了禍根。如今,母親走了,走到有點年輕,正是享福的時候。因此,我心底總是埋怨老天的不公。

我時常夢見母親,夢見母親爲我們操勞時情景,醒來後卻眼前空空。我不知道母親在天堂的情況如何,一切是否安好?!但是,由於清明的來臨,使我倍加思念。

我很想很想知道母親的消息,但是沒有一點辦法,沒有一點渠道可以獲取母親的消息。那天聽父親說,自母親走以後,父親天天一大早或晚上睡覺前先去母親的墳前看看。看得出來,雖然母親在世時與父親有磕磕絆絆,但是老兩口總是有感情的。

如期而至的清明,只能帶來繽紛的淚水。當人們手捧鮮花走上墳前或者逝者的墓碑之時,春天也許多了些傷感。

我只能在陽光明媚的春天,拼命去回憶關於母親的那些往事,在這個青青季節,想到心痛,想到黯然流淚,想到母親走進我的夢中。

在這個季節,我能做的只有在清明前迫不及待的來到母親墳前多填幾掀土,多叩幾個頭,給她多燒些紙錢,任灰燼化作祝福,祝福母親永遠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