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詩歌 > 關於紅高粱詩歌的習題

關於紅高粱詩歌的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紅高粱詩歌篇一:高三語文綜合試題09.(17)

關於紅高粱詩歌的習題

第I卷(客觀題18分)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①風景,作爲小說的重要因素,不僅僅是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還能孕育人的氣質,培養人的精神,從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同時,風景描寫還能營造氛圍,烘托氣氛,既用來感染讀者,也用來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紅高粱”的世界作爲獨特的風景,兼具了以上的種種作用。

②如果說人物設計對情節線索和善惡意識的偏離導致了閱讀活動的非道德化,那麼景物對情節線索的背離和對人物活動的包容則將閱讀活動引向對紅高粱世界的詩情領悟和純審美體驗。引起這一審美反應的景物主要是貫通全文的紅高粱和血海。它們都以紅色的色彩刺激着人們的感官,但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文本中寬廣的覆蓋能力使讀者不得不將它們作爲閱讀與理解的重要窗口。

③“紅高粱”給予讀者更多的是有關生命的內容。它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移出背景”,二是“暴露真相”。

④“移出背景”是《紅高粱》對現實日常語境的反叛。日常生活總是以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以及歷史文化爲背景的,景物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構成背景。但《紅高粱》中,一望無際的紅高粱正是人物活動的空間,也是人物活動的背景。這種背景因爲沒有外顯的人文色彩會使讀者感到新奇,並且暫時忘記了世俗生活中的種種規則,忘記人與人之間的你爭我鬥,甚至忘記被人們在現實中稱做善與美的東西,拉開了與世俗生活的距離。因爲這裏沒有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監督,也沒有世俗生活中的煩惱憂愁,它給人的是一個可以自由舒展自我的環境。厭惡現實約束的讀者還會將它當做精神自由的家園,而它所產生的恰恰是精神世界的浪漫主義和審美主義。

⑤“暴露真相”也是紅高粱世界的重要功能,它使讀者的閱讀經驗不斷得到修改。在日常語境,自然風景是一種屏障,因而具有一種掩飾性。但是,《紅高粱》把掩飾改變爲暴露,這不是因爲其要展示什麼陰暗面,而是因爲它直言不諱地將紅高粱地裏發生的一切展示給了讀者。一幕幕英勇的悲壯舞劇,使我們這些活着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這種敘述語態將人的行爲與紅高粱放在同一情感評價中,極易使讀者放棄閱讀類似作品時打探隱私的那種神祕心態,以平等

的姿態去看紅高粱,去觀察人物的種種故事。景物與人物之間的那種等級感也隨之消失。於是,暴露真相實際上成了呈現事實,人與紅高粱連在一起,共同構成風景,成了展示人們渴望的那種自由舒展的人類生態景觀。

⑥鮮豔的紅色由此也成了讀者感受人和自然的情緒象徵。紅色以其強烈的刺激力量使讀者接受了色彩自身對生命的暗示,對生命的張揚。而血海所解釋的是死亡。按照常識,讀者最初會把血海理解爲一種殘酷和血腥,會產生一種類似於鬼氣森森的恐怖。但在閱讀過程中,文本對血海的展示可能消除讀者內心的恐懼感,將對死的畏懼變爲對死亡的欣賞。這種欣賞態度當然是讀者將血海與紅高粱世界中的生命狀態聯繫起來的結果。

(節選自金元浦《紅高粱:風景的意義》)

1.下列對“紅高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高粱”交代了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揭示了人物性格成因,營造氛圍,感染着讀者和作品中的人物。

B.“紅高粱”背離了情節線索,包容了人物活動,這將引發讀者對紅高粱世界的詩情領悟和純審美體驗。

C.“紅高粱”如同血海一樣,不僅以紅色色彩刺激着人們的感官,也成爲讀者閱讀與理解文本的重要窗口。

D.“紅高粱”通過移出背景和暴露真相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因爲它能夠給予讀者更多有關生命的內容。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紅高粱”沒有外顯的人文色彩,而具有反叛現實日常語境以及不斷修改讀者閱讀經驗的重要功能。

B.“紅高粱”作爲自然景物,因爲沒有外顯的人文色彩而在讀者的精神世界產生浪漫主義和審美主義。

C.“紅高粱”暴露式的敘述語態使讀者不會以打探隱私的神祕心態去看紅高粱,去觀察人物的種種故事。

D.“血海”的殘酷、血腥,因其與紅高粱世界中的生命狀態聯繫起來,而使讀者對死亡的畏懼變爲欣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景”對於小說的意義在於感染讀者,並且防止導致閱讀活動引起的審美反應的非道德化傾向。

B.“紅高粱”作爲移出背景、暴露真相的獨特風景,對文本的創作以及讀者的審美閱讀起着重要作用。

C.“紅高梁”風景讓讀者感受到色彩自身對生命的暗示和張揚,在於其“紅色”具有強烈的刺激力量。

D.人與紅高粱、血海融在一起,構成一種自由舒展的人類生態景觀,消除死亡的恐懼,彰顯生命的敬畏。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正,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溫叟實無私,後數年,.

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內艱,退居西洛,旋複本官。三年,兼判吏部.

銓。一日晚歸由闕前,太祖方與中黃門數人偶登明德門西闕,前騶者潛知之,以白溫叟。溫叟..

令傳呼如常過闕。翌日請對,具言:“人主非時登樓,則近侍鹹望恩宥,輦下諸軍亦希賞給。“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衆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太祖善之。憲府舊例,月賞公用茶,中丞受錢一萬,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溫叟惡其名不取。任臺丞十二年,屢求代。太祖難其人,不允。開寶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貧,賜器幣,數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錢尚不用,況他人乎?昔日納之,是不欲拒我也;今週歲不啓封,其苦節愈見。”命吏輦歸邸。是秋,太宗侍宴後苑,因論當世名節士,具道溫叟前事,太祖再三賞嘆。

雍熙初,子炤罷徐州觀察推官待選,以貧詣登聞求注官。及引對,太宗問誰氏子,炤以溫叟對。太宗愀然,召宰相語其事,且言當今大臣罕有其比。因問:“炤當得何官:”宰相言:“免選以爲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擢炤太子右贊善大夫。炳、燁並進士及第。(節選自《宋史?劉溫叟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譖於帝者譖:說別人壞話,誣陷.

B.旋複本官旋:不久.

C.兼判吏部銓銓:銓選,選拔任用官員.

D.前騶者潛知之潛:隱藏.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說劉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這裏的“楷隸”指的是“漢字七體”(漢

字書寫形體演變的七種體式)中的“楷書”和“隸書”。

B.第二段說“一日晚歸由闕前”,“闕”是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也常用來借指“朝廷”,如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說“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C.文末說“炳、燁並進士及第”,科舉殿試錄取分爲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節選自《宋史?劉溫叟傳》,《宋史》和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爲“二十四史”。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溫叟性情方正,聰慧過人。他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後來在任御史中

丞時,因爲母親去世,退居西洛,守喪完畢後恢復了舊官。

B.劉溫叟唯纔是舉,公正無私。他負責科舉時,有人誣陷,皇帝怒將其錄取進士中的十

二人免職;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十二個人都是有才華的。

C.劉溫叟正直廉潔,抵制。御史府的規矩,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

公用不足可以用罰物補充,劉溫叟對中丞不滿,因而不取用。

D.劉溫叟清廉傳家,受到嘉獎。他的兒子被罷官待選,因家貧到朝廷請求審查勞績;朝廷免除其子待選作爲厚恩,並將他提升爲太子右贊善大夫。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衆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5分)

(2)太宗愀然,召宰相語其事,且言當今大臣罕有其比。(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長江萬里圖

【明】楊基

我家岷山①更西住。正是岷江發源處。

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迴向東去。

江水東流萬里長,人今漂泊尚他鄉。

煙波草色時牽恨,風雨猿聲欲斷腸。

【注】①楊基原籍蜀中,因仕江左而定居吳中。當時官場黑暗,仕途波折,詩人經歷頗爲坎坷,於是寫此題畫詩。②岷山:位於四川西北部。

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抒情手法?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離騷》中聲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自己寧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絕不忍心同流合污,與醜惡相隨的心志。

(2)韓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師說》中表達了從師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擇師的標準,其中明確擇師標準的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登飛來峯》中表現出一個政治改革家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題。(25分)

承認自己是“神經病”的章太炎

光緒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書局出版了一本名爲《革命軍》的小冊子,作者爲年僅十八歲的青年鄒容,書前並有章太炎作序。由於此書宣揚反清思想,向來鼓吹反清革命的《蘇報》特地刊文介紹,並獲得廣大回響。然而對清政府來說,此舉不啻叛國行爲,於是派員前往逮捕鄒、章二人。

據章太炎於坐牢期滿出獄、東渡日本後所撰的《鄒容傳》記述,當時他正在整理學社事務,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離去,坐等巡捕前來捉拿。而鄒容原本已從後門逃跑,躲在一英國傳教士住所,但聽說章太炎被捕下獄,立刻到衙門自首。

後來,這對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與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當庭對質,痛斥朝廷的。雖然清政府想以“毀謗朝廷”“大逆不道”“圖謀不軌”的罪名將他們凌遲處死,但在強大輿論的壓力與租界當局的干預下,只得分別判處鄒、章二人兩年及三年徒刑。審訊結束後,章太炎與鄒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觀者如堵,章太炎見狀,即高聲吟道:“風吹枷鎖滿城香,都市爭看員外郎。”回到牢裏,他還與鄒容互吟詩相贈。不久,鄒容因無法適應獄中惡劣的環境而病逝,章太炎則刑滿出獄,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寶座後,曾聘章爲總統府高等顧問。章太炎看出袁有稱帝野心,擬效方孝孺故事,執喪杖,穿麻衣,痛哭於國門,以哀共和之將亡,爲同人所勸阻。然而“章瘋子”的名聲,由此傳開。

章太炎就是這樣喜歡特立獨行,當聽到有人說他是“瘋子”和“神經病”時,他非但不以爲忤,還贊成對方的說法,自認是神經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帶點神經病。他在東京加入同盟會時,曾有過一段演講:“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說,遇着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爲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諸位同志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神經病。近來傳說某某有神經病,某某也有神經病,兄弟看來,不怕有神經病,只怕富貴利祿當面出現的時候,那神經病立刻好了,這纔是要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