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大綱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1

家長們現在是否都在爲教育孩子的問題而煩惱?是否覺得教育孩子也成爲了一個難題?是否覺得自己能管得了公司裏幾百個人卻因管不了一個孩子而感到煩惱?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

家長們,教育孩子並不難,只要教育方式用對的,每個孩子都會很優秀,孩子們也會成爲家長們心目中的一個閃閃發光的金子。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採取強硬的手段,不管孩子再怎麼不聽話,在怎麼調皮,也只是個孩子,家長們一定要冷靜下來與孩子好好交流,儘量避免棍棒教育和犀利的語言傷害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不僅能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還能避免孩子在青春期有不良的行爲。

家長們要了解孩子心理,知道孩子心理最真實的想法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也不要總是拿舊的觀念來教育孩子,時代在改變,教育方式也有所改變,孩子們在新的時代都有一個新的追求,家長們用新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纔能有好的成效。

湖南嶽陽汨羅市湖南春雷教育高一:陳彥含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好!我是四年級三班李佰謙的家長。首先非常感謝班主任張老師給與我這麼好的一次機會,讓我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關於孩子的讀書與教育問題。我感到非常榮幸,也感激各位老師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我們每個家長的願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每個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孩子在學校的一點一滴進步都滲透着老師辛勤的汗水,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再坐的家長們,對辛苦工作的老師說聲:“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因爲孩子們今天的進步都是我們家長有目共睹的,這些進步都凝聚着老師們的辛勤汗水。關於孩子的教育,是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所以我們家長也應該做好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良好習慣養成的引導和督促工作。我就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1、抓住孩子興趣。孩子想要閱讀的時候,就儘量滿足孩子的願望,他要的書籍只要是適合孩子看的,我們都要買給他,相信只要孩子對閱讀有興趣,隨着他知識面的拓展,就會慢慢的喜歡上有用書籍閱讀了。

2、圖書類別選擇。在形式上儘量選擇圖文並茂的書籍,在內容上還是以生動的故事爲主,逐步增強故事的教育意義。

其次、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

1、學會欣賞鼓勵。當孩子學習有進步,或者看了一本好書的時候,都適時對孩子進行誇獎。

2、培養自覺習慣。小學階段是孩子自覺性,好習慣的養成階段。包括個人生活的早睡早起,每天刷牙,完成作業在玩耍,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都要注意。

3、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有相對獨立的、安靜的學習場所。以平常心對待孩子。

最後,我覺得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是不可缺少的,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也及時的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告訴老師,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我知道孩子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無私的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我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成長。

今天我們在這裏交流關於孩子的讀書及教育問題,我也十分誠懇地希望聽聽其他家長朋友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讓我們彼此取長補短,並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並與學校教育形成互補。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謝謝大家!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3

這個時期對於少年人來說,是一個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變化的時期,在該階段,第二性徵開始發展,生殖系統開始發展並對這方面的東西產生興趣,對於異性會產生朦朧的好感,身體的生長髮育達到一個高峯時期。

正常的男子在12歲左右,開始進入該時期,女子較男子早,一般爲9-12歲。

在這個時期,除了飲食營養要均衡,其心理上其實是更應該予以關注和引導,我們應該注意這些:

1、性別教育:這一方面是國內教育有很大的空白,由於我國的傳統觀念,畏之如虎,導致很多少年只能從AV上獲取這方面的內容,但,這種表現其實是誇大的,會對其心裏造成不良的影響,在給予這方面知識的同時,應該進行性別道德教育,告訴他們這些東西是怎樣的(如,一些生理結構的名詞,不應該被當衆提及等)

2、觀念引導:很多時候,少年在面對這種突然地變化還是十分茫然的,但是他們已經不再希望對父母和導師所灌輸的觀念全盤接受,開始自己思考世界,質疑一些東西,如果全盤否定,就可能引起反抗的心理,所以應該站在和他們平等的視角,引導(提出你的看法和見解,讓他們自己思考)他們,切記不可粗暴的否定和對立。

3、感情引導:這個時期的少年多會對異性產生好感,所以,應該讓他們學會區分好感和愛情,和婚姻等,也是不可粗暴的進行判斷,要站在和他們相似的視角上去引導,在這個階段他們可能會出現成羣結隊的外出活動,對家庭的依賴稍有降低,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所以在這個階段也應該告訴他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些事情的後果和責任,讓他們自己能夠對事情做出判斷。

4、理解和關懷:這個階段他們通常處於中學,任務繁重,所以一定要多與之交流,而不是一味的訓斥,尤其是發現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性格出現反常的情況的時候,可以關注其學業,但是最好不要經常提到學習,平時可以與他們聊聊你自己的經歷,關注其感情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都下意識的忽略了少年的感受,這很不應該。當他們出現問題和錯誤時,不應該強硬的指責,而是讓他們意識到之後,與之一起彌補和應對。

5、其他方面:很多時候少年的自控能力並不強,所以要有一定的約束,但是做好告訴他們爲什麼。

很多時候,少年的一些心理問題並不是由於青春期這一時的改變而導致的,而是在之前就在你們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長時間的積累。

綜上所述:青春期時,應該多關注少年的感情和對待各類事物的觀念,引導而不是強硬的手法,與其一起面對生活和變化纔是正確的選擇。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4

好動小孩怎麼教育

我們常常見到一些兒童特別好動,表現爲小動作特別多,一會兒玩文具,一會兒抓耳撓腮;聽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別人批評後,僅能安靜一會兒,不到幾分鐘又是一個“馬猴子”。對這種現象,我們如何教育呢?下面去看看。

1、帶孩子到無須干預的地方去玩

如帶孩子去公園等開闊地帶,儘量不加限制地讓他盡情地玩耍,大人只管看護。

2、不帶孩子到讓他感到興奮的環境去

如商店、超市等,人多熱鬧、商品豐富的地方,任何孩子都會興奮起來。孩子好動讓你感到棘手的話,就不要帶他去這些地方玩,以減少大人不安寧的情緒。

3、爲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

在家裏爲孩子佈置一個單獨的房間,裏面逐步增加一些玩具和各種用品,大人有意識地和孩子在一起玩或讓他獨自玩。如果孩子能夠很專心地獨自玩,哪怕是用玩具刀或劍亂砍亂殺的玩,都不要去打擾他,讓他動中有靜。

4、多爲孩子提供一些體育用品

如小皮球、沙袋、兒童劍、飛鏢、玩具、小自行車、溜冰鞋等,這些都是好動孩子十分青睞的物品,大人要滿腔熱情地引導孩子去玩,玩得專心就達到以動制動的目的。

5、教孩子做一些安靜的事情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大,可以逐步教他摺紙、下棋、畫畫、釣魚、照相、集郵等,這些活動有利於培養孩子安靜專注的性格。

小孩好動的原因

1、元氣足,能量高

看到一個小水溝,孩子們都是樂呵呵地跳過去的,哪像成年人能繞就繞過去的,這就是能量的差異。孩子愛動,說明他健康啊,你看孩子一旦生病,就變安靜了,消停了,但那是父母要的嗎?我經常在講課時提到,我們小時候看到大人抓豬崽買回家,都是先挑那個最活潑好動一刻都不停的小傢伙,因爲它健康沒毛病啊!

2、愛動還與剖腹產有關

這一點已經得到醫學證實。原來,孩子在出生時經過產道的壓迫,孩子快要窒息、媽媽痛不欲生,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末梢神經發育是有幫助的,剖腹產改變了孩子的出生過程,是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還是印證了那句話,規律不可違背,違背規律,則遲早必然付出代價。

3、運動太少、精力過剩有關

當孩子充分地運動或玩樂以後,他的精力就被消耗掉了,你看他睡覺睡得多香多安靜。可是今天的孩子面臨太重的功課負擔,沒有時間運動,沒有兄弟姐妹一起跑跑跳跳的,很多父母又沒時間陪伴孩子運動玩耍,孩子也沒培養出運動技能和習慣,於是有一點時間就花在了電視、網絡和電玩上了,這些刺激讓孩子更加不能安靜。

孩子好動的3大類型

1、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過分好動以致影響正常活動的效果,就有問題了,如難以在課堂上靜坐聽課、小動作多、自制力薄弱、遵守紀律較差、時間擾亂鄰近同學、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困難、成績日趨下降等,這些不適應上學的不良行爲已經引起家長、老師和研究會得的廣泛關注。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好動、多動的原因得到多方面的解釋,好動、多動的現象也得以區別對待。

2、孩子好動屬於偶發行爲

如果孩子對活動不感興趣,坐在那裏百無聊賴,或者面對大衆場所心情緊張、不自在,或者因爲做錯事、挨批評等原因一時心情煩躁,都可能難以心靜。而且孩子的心理調節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本來就比較弱,他們就可能總想隨處走動,雙手不自主地隨意擺弄東西,甚至招惹附近的同學,孩子的這種好動就屬於偶發行爲,判斷的方法就是孩子平時的行爲正常,只在類似以上的特殊情況下才會多動。

3、孩子好動屬於不良習慣

動作的多少取決於活動的需要,不需要的動作太多就屬於多動。有的孩子已經形成習慣,例如聽講的時候不停地摳手,坐着的時候不停地晃腿,寫字的時候不停地動腳,站立的時候不停地扭動身體,集體活動的時候不聽指揮到處亂跑,上課的時候愛插話,說話而不是舉手發言……這些伴隨的、不必要的動作存在於孩子不自覺的行爲習慣之中,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素質或者品德修養等方面均產生不良影響。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5

“問題孩子”,這一名詞象一把利劍一樣刺痛着每一個父母的心房,牽動着整個社會關心下一代的人士的脆弱的神經。“問題孩子”也成了一個焦點並且是一個讓各方都高度予以關注的問題了。然而做爲“問題孩子”的父母,在這“問題”上在痛心疾首時也不由分說地主動地將“屎盆子”扣在自己的頭上。這還不算,來自各方面的“屎盆子”依然毫不留情的接踵而至……,誰叫你爲人父爲人母呢?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因爲“子不孝,父之過”嘛。然而,這爲人父爲人母似乎也毫無例外地——將孩子的“問題”歸咎爲自己的問題,孩子的過錯也便成了自己的過錯了,孩子的責任也成了自己的責任了。但是,他們毫無冤言,默默承受……他們能有什麼冤言?他們能不承受嗎?他們有足夠的底氣來澄清這“問題”的子醜寅卯?誰又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讓他們自己進行一定程度的詮釋和說明的平臺與機會?

我們都知道,一粒種子的發芽成長是離不開土壤、水分、溫度、陽光、養分等等諸多因素的。無疑,家庭在某種程度上是孩子的“溫室”,在這“溫室”中孩子可能會因家庭的諸種不和諧因素而出現或多或少問題,尤其是爲人父爲人母者的不經意間的不良習氣對孩子有一定的潛移默化作用。但是僅僅家庭這個因素就成了“問題孩子”問題的罪魁禍首,甚至是始作俑者?是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最好的老師”就可以在家庭這個小天地裏將孩子打造成爲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身心健康的孩子?毋容置疑地,在這裏我們已經在潛意識中形成了這“最好的”便是“唯一的”了。這,也許就是父母成爲千夫所指衆矢之的的原因罷。

在這裏,鄙人並不是爲了什麼打抱不平或是替爲人父爲人母者來吶喊一聲,只是覺得現在的父親真是可憐的可愛。中國式的家庭——421式的家庭,哪個爲人父爲人母者不殷殷渴望着子成龍女成鳳?不僅僅是父母,父母的父母,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家庭的家庭……那麼這問題究竟出在了什麼地方?當然,首先說明的是如衆人所云:父母罪責難辭其咎。既然我們都明白任何一事物的成長髮展等是綜合因素所致,那麼我等就來分析一下。

首先、家庭教育“本位”的缺失。中國傳統的家庭管理體制是:男主外,女主內。現在且不論是內或是外,總之,教育子女那是人人有份的。但是,中國製的家庭婦女卻要擔負着“相夫教子”的重任。換一句話說,就是至少有一個人要完全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職責,不管是男或是女。然而,現在大多數的家庭情況並不是這樣。因爲,僅靠一個人的薪水來供養一家三口(甚至不止三口)正常的生活開支,一般情況下是很難讓家庭這個機器能夠正常運行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夫妻雙方都投入到了爲了維護機器正常運行的經營中,那麼便形成了教育“本位”的缺失。教育“本位”的缺失的必然後果就是對子女教育的不全面不到位不深入,甚至更多的時候是走馬觀花,這能不出現問題嗎?

第二、學校及家庭教育的“誤區”。我們現在來算一算,一個孩子從二歲多三歲就步入幼稚園接受學校教育。一天24個小時,孩子平均在校時間按8小時計算,睡眠時間平均9小時,那麼還剩下7個小時,七個小時除掉吃飯平均2小時,還剩下5個小時,家庭作業平均用2個小時,那麼僅僅剩下的有效時間爲3個小時。那麼,這三個小時至少有父母一方完全在家的情況下,而實際情況是往往中午這個時段父母都不在家的(學校周圍的“少兒之家”生意火爆也正說明了這一點),那麼除了中午這一時段,還剩下多少時間,那就不用再算了。而就在這極爲有限的時間裏,孩子的父母是否充分地認識到並且充分地利用了這點毫不足道的時間來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呢?這很難說了。值得說明的是,一定程度上父母存在着,孩子送到了學校,應該是在學校接受着應有的正規教育。另一方面,學校又將對孩子的教育一腳踢給了孩子父母。這使的某種程度對孩子的教育形成了“空檔”,即“誤區”。

當然,這裏所說的是就一般城市而言。而在農村,一般孩子上初中以後都“寄校”,那麼這種情況下,孩子在父母的身邊的時間又會是多少呢?

第三、學校教育有失偏頗。這也似乎是一種習慣成自然的事情了。學校都開設有“德育課”,然而進展情況如何?我想多數情況下可能是輕描淡寫的據多(鄙人只是妄加推測),而是主攻“主課”。況且對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評優評差,等等,也是依據升學率和考試及格率作爲硬性指標的。這樣必然會導致避輕就重顧此失彼局面的出現。當然這可能與教育體制有一定的關係。在此就不用贅述了。

第四、社會“垢病”的負面影響。在一家程度上,家只是孩子的一個臨時“棲息地”,而社會纔是孩子真正的家庭,當孩子步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時,他就要用他的思維來感知這個社會。然而,社會的某種程度上所存在的“垢病”,是否對孩子也有着一定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雖然這“垢病”是零星的,個別的,但它卻又恰似木秀於林般——耀眼,刺耳。它豈能不衝擊孩子們稚嫩的靈魂?“雁過留聲”,它又怎能不在孩子們的心靈下留下一抹痕跡?

有一句俗語: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所以在一個正常秩序下,突然凸顯出秀於林的“怪物”來,它能不脛而走嗎?這樣很可能形成一種以“訛”傳訛惡性循環怪圈來……可見,它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是不空忽視的。

另外,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還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

是誰讓缺乏辯識能力的孩子們走進網吧的?

是誰噁心地做出“褲襠文學”(有辱‘文學’二字)並冠冕堂皇地擱置在文學的“聖殿”,並毫不知恥地炫耀着——它無疑是一劑“毒藥”,撩撥着純真的.童心,爲罪惡播下了種子?

是誰喪心病狂地將“下半身的風景”肆無忌憚地隨意張貼,點燃無知孩子滑向泥潭的“導火索”?

是誰將暴力血腥殺戳的遊戲帶進了孩子們的生活,從而激發他們根本不能也不可能預知其後果的冒險行爲的“勇氣”?

……

這一切,這一切的一切,難道都要歸責於父母。當然這方面的事例在此不用舉了,我們所耳聞目睹的還少嗎?甚至於在我們身邊所發生。那麼在此勉強舉例也只是浪費能關注此事者的寶貴的時間罷了。

所以,在對待“問題孩子”的問題上,還是要全方位客觀公正些比較好。假如僅從某一方面分析問題,找問題的話,那麼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很有可能使問題進一步升級,惡化,甚至會惡性膨脹。因爲,我們只求片面,根本就沒找到問題的癥結之所在。

當然,最可憐的還是現在的爲人父爲人母者,在對待“問題孩子”的問題上,他們真有點“黃泥巴抹褲襠”了,是也是,不是也是了。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6

名位老師、家長:

大家晚上好,在這樣的場合,以這樣的身份,作爲老師推薦的家長代表來講話,我是很高興的,因爲我們是來共同探討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問題,討論我們的將來和希望,還有什麼比未來帶給我們的誘惑更大呢?

說來慚愧,我和我的妻子都知道,我們的兒子並不是班級裏面小朋友中最優秀的。我看到一張張貼出來的紅榜,有好多小朋友在全市的幼兒書畫、講故事比賽中獲得了驕人的成績。這說明煙雨幼兒園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團隊,名氣不大但工作實在。而我的孩子至少在這些方面,和這些小朋友比,還有距離。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孩子的評價,張老師讓我講一下孩子語言培養方面的體會,說明我們在這一方面還是有獨到獨到之處的。

但是我和我妻子也並沒有刻意爲之。因爲我們對孩子發展的定位是簡單的四個字“健康快樂”,就是這輩子平平安安,開開心心。哪怕平庸、哪怕貧窮。(現代很多人的評價標準:錢---結果---有的則過於優秀,一不小心到了國外,----去年學生例:陸音亭)

在語言培養方面,如果說我們做了一些事的話,那麼就是我們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1、講睡前故事。

講故事是老師進行早閱教育的主要手段。

睡前讀故事。----給兒子講故事,說好講兩個。講好了,他一邊折着飛機,一邊不無遺憾地說:“啊,美好的時光過去了!”內心很激動,這麼美妙的句子竟然從我兒子口裏傳出來。“是因爲媽媽講故事講好了,所以美好的時光過去了嗎?”賴皮的他感受到我的喜悅,立馬翻到我身上,說:“還沒有過去。”“好,媽媽再給你講兩個。”呵呵,被他騙得團團轉。---好處是做夢也內容豐富,有時小孩也常說起。

最近在讀《木偶奇遇記》,讀完一章節就設計一個問題,如下一個題目,這樣可以吊一下胃口,激發出興趣來。

另外還讓他給父母講故事,繪聲繪色,很有潛力。

2、做語言遊戲。

想起同事說跟她女兒編故事,很有收穫,想訓練一下我的兒子,就和他玩造句的遊戲。

媽媽:媽媽說一個詞語,你用它說一個句子好嗎?

兒子:好的。

媽媽:烏龜。

兒子:小烏龜。

媽媽:太短了,長一點。

兒子:小烏龜和大烏龜在玩耍。

媽媽:被子。

兒子:我蓋着被子,要睡覺了。

媽媽:星星。

兒子:我在看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真多啊。

欣喜若狂,抱着他親了一下,“說得真棒!”

媽媽:月亮。

兒子: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發出淡淡的光,真漂亮啊!

媽媽:荷葉。

兒子:荷葉上開出了一朵花。

感覺不太妥當,但沒糾正。

兒子:媽媽再說。

變被動爲主動,真好!聽着兒子說出的感覺挺美的話語,我很高興,呵呵,瘌痢頭兒子也是自家的好啊,別見笑了!

3、寫口述日記

小孩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成人去審視他們的世界也是很有意思的,怎麼來了解,讓他們寫日記是很好的辦法。---儘量多,不管亂。---作爲禮物來寫。

4、看健康動畫

大人和孩子一起可以開展學習活動,一個人也可以學習,就是健康的動畫片觀賞。---什麼是健康的?《畫報》《小》《貓》《多》---《奧》教人攻殺,日本片子不要看,這是一種文化侵略。---聽不懂的他就會問,有一次問我什麼叫“力挽狂瀾”,像這種問題恐怕一個初中生都不能理解。

5、遊名山大川

旅遊是很好的學習方式,我們旅遊時都帶了他走,像去年去了內蒙古和山西,騎馬騎駱駝。今年近的去了華莊、野生動物園、千島湖,還有上次恐龍園。這些活動讓他開闊眼界。人就變得很活。

6、記生活片段

每個家長要說起自己的孩子來,都是頭頭是道,有說不完的話、說不完的故事,但很少有家長會把這一些用文字記錄下來,加上自己的感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能這和我的職業有關,我喜歡寫點小,來回饋生活本身,我妻子也總是在她的QQ空間上發表育兒心得,我剛纔那段造句子的記錄就是從她的記錄中摘記下來的。同時還幾個同事相互交流。

所以我們只是覺得有意思纔去做,小孩畢竟還小,有些事情他們不久就忘記了,而我們則把這些生活中的樂趣記錄下來,作爲人生中的美好回憶珍藏,這難道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嗎?

有很多生活片斷可以講,鼎鼎和玩具、鼎鼎和朋友、鼎鼎和禮貌、鼎鼎和牛奶、鼎鼎和金錢、鼎鼎和語言。

在家裏面大家講普通話。避免說粗話,誰不小心失了口就要受到羣衆的指責。人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環境決定的。-----雞喻---人喻(魯迅、茅盾)----擇校的目的,也是尋求環境氛圍。他往往也有驚人之舉,有一次,“爸爸麼真像個爸爸”,像個小大人一樣。很開心。

另外,對於英語的看法。

結束語:還有很多問題,努力中找尋樂趣。這就是生活。有信心,有希望。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7

人的成長需要面臨很多挫折,因而挫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有必要的。但很多家長對挫折教育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爲刻意讓孩子吃苦、受打擊就是挫折教育,又或者認爲挫折教育需要經過獨特的訓練。實際上,家長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融入挫折教育,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等待”訓練,練出寶寶好耐力

5歲的童童是個急性子,每次想吃什麼、玩什麼都要立即拿到手,爸媽動作稍微遲一點,他就大吵大鬧,甚至賭氣不理會父母。這讓童童爸媽煩惱不已,不知道怎麼去應付這個“急躁精”。

分析:“等待”是孩子生活中必須學會的,對孩子的“等待訓練”需要從小做起。比如在孩子想喝奶時,先別急着給他遞奶瓶,而是告訴他要等到奶涼了纔可以喝;帶孩子坐公交車時,讓他和你一起等待班車的到來;逛動物園時讓孩子去排隊買票;吃飯時讓孩子等家人一起上桌纔開吃……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實正是鍛鍊孩子耐力的好機會。

“理解”訓練,教出善解人意好寶寶

佳佳今天傷心不已,原來,她的好朋友菲菲今天生日,請了好幾個小夥伴,但佳佳卻不在其中。媽媽瞭解情況後,安慰佳佳:菲菲沒有請你,可能是因爲她家的客廳比較小,也可能是小椅子不夠多,所以纔沒有請所有的好朋友都參加。

分析:理解萬歲,這個我們大人常唸叨在嘴邊的口號,也需要灌輸給孩子。比如小夥伴搶了他的玩具,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因爲小弟弟特別喜歡你的玩具,你應該原諒小弟弟;媽媽去幼兒園接寶寶時故意晚一會兒,告訴孩子,因爲媽媽要忙着給寶寶和爸爸準備晚餐,請寶寶諒解;爸爸這次沒有給寶寶買玩具,是因爲最近爸爸的收入剩餘不多,要保證寶寶和爸爸媽媽的日常生活,等等。這種經歷多了,孩子就能逐漸養成善解人意的好習慣。以後再碰到挫折或不如意時,他就會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舒緩心情、釋放壓力。

“嘗試”訓練,培養膽大心細的孩子

7歲的鵬鵬起初很害怕參加學校組織的少兒鋼琴比賽,媽媽告訴他:參加比賽不是爲了要得到名次,而是去學習如何在有很多觀衆的場合表演。後來,鵬鵬高興地去參加了比賽,結果成績還很好。

分析:有些孩子常常會主動拒絕嘗試新的或者他們認爲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習慣了父母包辦代替的孩子。所以,不妨有計劃地訓練他獨自下樓去買東西、走沒有走過的道路,自己動手製作玩具、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自己上學和回家(學校離家較近),等等。孩子第一次沒有做好、遇到挫折時,父母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第一次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也是這樣,而且還沒有寶寶做得好。這一次失敗了沒關係,我們可以重來。

“分析”訓練,讓寶寶“勝不驕、敗不餒”

妮妮是個特別愛計較得失的孩子,得到小紅花時,回家就向爸爸媽媽“邀功請賞”、沾沾自喜;一旦失利,就在爸爸媽媽面前說這個小朋友不應該得紅花,那個小夥伴表現沒她好。

分析:孩子的競爭心一般都較強,而且愛計較得失,但又不知道“強中還有強中手”的道理,總覺得自己必須贏,敗了就不服。這種心理的形成,和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要做“人上人”的思想有直接關係。父母應調整期望心態,和孩子一起靜下心來分析。當孩子勝了,就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裏,還有哪些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如何改進;孩子失敗了,就讓孩子說說爲什麼會失敗,讓孩子明白:失敗不可避免,但卻是我們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

“目標”訓練,練出寶寶好意志力

東東是個沒耐性的孩子,每次做事都半途而廢。針對兒子的這一缺點,東東爸開始讓東東和他一起晨跑,並提出目標要求,起初要東東堅持跑5分鐘不中斷,慢慢提高到10分鐘、20分鐘……半年後,爸爸媽媽發現,東東的耐性好多了,做什麼事情都能堅持較長時間而不中斷。

分析:給孩子設置一道難題、制訂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計劃、參與一次有難度的運動,等等。這些“目標”的提出,往往需要花費孩子許多時間和力氣,尤其是體育運動,如長跑、越野、爬山、引體向上等,最能考驗孩子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妨循序漸進地多給孩子提些有難度的“目標”,以此磨練和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故事”訓練,給孩子找到效仿的正面榜樣

孩子遭受挫折、感覺失落時,可以查找中外歷史名人的抗挫故事,有針對性地講給孩子聽。比如歷史學家司馬遷遭受嚴重迫害後,還能忍辱負重寫出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海倫·凱勒雖然眼瞎耳聾,但卻能發奮圖強,成爲世界知名的作家;老一輩革命家幼年命運曲折,遭遇了許多失敗和打擊,但他們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最終建立豐功偉績。這些人物,都是孩子值得積極效仿的榜樣。

總之,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從認知、情感、行爲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在認知上,讓孩子正確理解挫折,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情感上,讓孩子切身體驗挫折,消除他的恐懼心理;在行爲上,教會孩子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從而使孩子成爲一個真正勇敢堅強的人。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8

1、苦學無效型

孩子一直努力學習但效果就是不明顯,無效是學習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很多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學習上,但學習效果卻不佳,似乎學習的努力程度與學習效果並不成正比。

這種現象長時間得不到解決,慢慢的會使本來勤奮刻苦的學生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從“不會學”變得“不愛學”或“厭學”。

事實上,真正影響學習效率的並不是學習時間的長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針對長、中、短期學習的週末計劃,缺乏對學習時間的精細管理,甚至正是因爲不善於休息,不會勞逸結合而導致了效率低下。

習慣機械記憶,不重視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在課外花的功夫不少,但考試分數始終不上不下。

原因分析:

無計劃,學習盲目、漫無目的,沒有詳細的規劃,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學到哪就是哪,興趣來了就學,沒了就不學,想學什麼就什麼,完全沒計劃。

無方法,不會安排時間,不會利用黃金時間,不會合理的分配時間,不懂得勞逸結合,造成學習上過多的無效勞動。

解決方案:

制訂計劃,使學習目標清晰可見,學習時間有章可循。掌握方法,把握學習的黃金時間,合理、高效利用時間,利用有效的時間有效的學習。形成規律,固定學習時間,勞逸結合,高分回報。

2、玩厭學型

孩子一直貪玩不喜歡學習怎麼辦?對學習維持三分鐘熱度,難以保持長久的熱情,比如,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容易的學習內容,就學的很有勁頭;遇到不感興趣的、有難度的內容,立刻就失去了耐心。

因此有不少家長這樣抱怨:我孩子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問題表現:

喜歡做小動作,如抖腿,轉筆等,缺乏耐力與毅力,不能靜下心寫作業學習有惰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原因分析:

家長溺愛孩子,孩子任性、貪玩,意志未能從小鍛鍊,在學習上怕吃苦,總希望能投機取巧走捷徑,缺乏自控力,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幹擾。

解決方案:

樹立學習榜樣,塑造學習典範,興趣教學,培養對學習長久的熱情,創設疑難情境,在磨礪中培養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

3、粗心大意型

孩子很聰明但學習就是粗心大意,怎麼辦?有的家長常說:我孩子挺聰明的,哪樣都行,就是有點粗心。

粗心馬虎不是學習應有的態度,有不少學生就是粗心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錯失了理想學校。粗心馬虎,歸根結底是習慣養成的問題。

如果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試時心裏一緊張,粗心、馬虎的問題又升級了,考試分數當然大受影響。即使是再聰明的孩子,也會因爲粗心大意而丟分數,影響到學習成績。

問題表現:

寫做、做題、閱讀時馬馬乎乎,敷衍了事。平時寫作業不認真,經常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考試時焦慮急躁,經常漏題、做錯題,做事沒有計劃性,經常一邊學習,一邊想着其他的事。

原因分析:

缺乏興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思想渙散,思維跳躍幅度大,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責任心。

解決方案:

激發學習興趣,在快樂的氛圍裏學習,定製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專項注意力訓練,培養認真細緻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課業責任感。

4、偏科型

孩子偏科該怎麼幫助他?某一門或者幾門功課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同時剩下的功課成績特別差或較差,這種情況可以稱爲“偏科”。

其實偏科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不可怕,同學們對各門課程的興趣不同,投入的精力不同,各科的成績難免存在差別。一旦這個差別比較大,被人意識到了,便成了偏科。

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峯期在初中,這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

問題表現:

一科突出,其他科不好,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較弱,一科較弱,其他都較強。

原因分析:

受教師影響,喪失對這一學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家長的愛好以及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也受學生自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解決方案:

正確認識障礙,排解不愉悅的心理體驗,激發“弱科”興趣,鍛鍊學習意志。發揮“強科”之長,以長促長,取長補短。

5、盲目學習型

怎樣解決孩子盲目的學習?這類孩子往往是沒有別人的安排就不知所措的“乖孩子”。從小在家長的權威中長大。

家長讓學什麼就學什麼,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來沒有違反的可能。漸漸不知道該如何計劃自己的學習,感覺學習只是完成學校的作業,此類學生一般成績還可以,但是很難進步。

問題表現:

課堂上不知道要幹什麼,只是隨了別人在學習,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計劃,很少能完成學習任務。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自主意識缺失,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消極的地位。

解決方案:

激發學習興趣,重塑學習動力,培養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

6、眼高手低型

孩子眼高手低的解決辦法。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還不錯,回答問題和課堂討論時,思路似乎也挺清晰,但是一到做題和考試時,不是看漏了解題條件,就是看錯了題目要求,不是寫錯小數點,就是拼錯單詞。

結果是越怕做題,錯誤就越是層出不窮。

這種現象反映出學生知識掌握的不牢固,也反映出學生不精良的學習習慣和作風。經常性的一做就錯會嚴重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問題表現:

感覺一看就會,做題一做就錯,考試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相差很大,不知道錯在哪了,經常無辜的丟分漏分。

原因分析:

做題時粗心大意,盲目求快,錯誤率高,思路侷限,面對難題找不到思路,容易陷入思維定式,做題只關注答案,不懂得分析和總結解題過程,不善於從錯誤中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導致相同的題目一錯再錯。

解決方案:

認真仔細,重視作題的步驟,重視過程,不要只關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題正確率,吸取教訓,防止一錯再錯。

7、情緒波動型

情緒波動是學生當中一個極爲普遍的問題。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對自己的情緒比較難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

所以,一旦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階段心情低潮,學習成績也就因此起伏不定。

這類學生大多數平時學習不錯,做練習也答的不錯,但往往一到考試就出狀況,考試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出入很大。事實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出在學習心理和應試技巧上。

問題表現:

興趣和情緒容易變換,不喜歡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學習,考了高分後,驕傲自滿;考了低分後,焦慮不安、自卑、迷茫自怨自艾,沉浸在學習失敗中不能自拔。

原因分析:

思想壓力過大,導致在考場上過於緊張,發揮失常,缺少應變能力,遇到生疏的難題時束手無策,學習心態不佳,太過於看重考試分數,學習中遇到困難不善尋求幫助,總是自己鑽牛角尖。

解決方案:

釋放壓力,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穩定情緒,正常發揮知識水平,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學習困境把握節奏,從此告別學習疲勞,思想渙散。

8 、思想渙散、上課走神型

怎麼防治孩子上課走神。聽課是學習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

學校給每個學生的每天規劃了6-8個小時的上課時間,當別的同學上課在專心聽講,自己卻上課走神,毫無疑問自己的學業就要落後了。上課走神,就會造成知識疏漏。

很多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就是因爲思想渙散,課堂上注意力經常不集中,所以導致基礎薄弱、知識生疏等等一系列學習問題。

問題表現:

課上精力無法集中,開小差,寫作業的過程中常出現“神遊”現象,在課堂上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積極參與同學討論。

原因分析:

之前學過的知識沒有消化好,跟不上課堂進度,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訓練,所以思想渙散,易受外界打擾,老師教學方式呆板、枯燥,導致學生興趣注意點轉移,無心聽課。

解決方案:

生動講,巧抓學生興趣點,吸引學習好奇心,專心聽,老師一對一解疑難,集中學習注意力敢於問,師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課堂效率,重點記,課堂勤記筆記,上課不再開小差。

9、基礎薄弱型

學習是一個持續、連貫的過程。每天的學習都需要按一個合理的順利,每個科目的學習更具有前後連貫性。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從而導致學習節奏的混亂,最後導致知識消化不良。

對於前面已經學過的知識還沒掌握好,老師再講新的知識,自然就會聽不懂了。結果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新的內容又紛至沓來,從而陷入“一步慢導致步步慢”的惡性循環。

問題表現:

對學過的知識一知半解,背誦、記憶時出錯率多,上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看似聽懂了,過幾天后一問三不知,經常需要翻書查看例題和知識點,做題和考試磕磕絆絆。

原因分析:

沒有預習的習慣,對即將學習的內容一無所知,只能被動地聽課,不會鞏固複習,對學過的知識消化不良,造成基礎越來越不牢固,不重視平時的作業和練習,導致學習基礎越來越差,不會運用學習工具,學習方式生硬、呆板,導致掌握的知識零散。

解決方案:

學會預習,專心聽講,變被動爲主動,趁熱打鐵,及時複習,鞏固已學知識,認真作業,強化訓練,溫故而知新,活學活用,提高效率,步步爲贏。

10 、思維呆板型

他們可能更多的是被動、機械的接受知識的灌輸,比如:筆記記的很好,老師講什麼就記什麼,規定學什麼就做什麼,規定怎麼做就怎麼做,等等。

學習是有規律、有竅門可循的,缺乏思路,不善於思考,即使再埋頭苦學,也是效果甚微,或者徒勞無功。

問題表現:

背書時傾向於死記硬背,做題思維單一,刻意鑽研題目,死摳細節,不知道怎麼運用知識點,往往感覺學會了,但一考試就蒙了。

原因分析:

老師講什麼就記什麼,不會主動思考,對學習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迷信書本,參考書、練習冊和參考答案,缺乏自己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維方式呆板單調,不會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被定式思維所束縛,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解決方案:

主動思考,學會分析解決問題,廣開思路,找到解題突破點敢於質疑,多問幾個爲什麼。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肯定都知道孩子是不是在此之列,其實即使躺槍了沒關係,只要及時糾正,孩子的成績依然能提上來。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9

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單親家長可按以下方式處理。

其一,家長首先調整思想認識,調整心理情緒,引導孩子對家庭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夫妻離異大多是有無法化解的矛盾才發生的,離異雖然出現新的問題,但畢竟從更大的痛苦糾纏中解脫出來。面對新問題,要敢於正視,並逐步去解決。對孩子不應長期隱瞞離異的事實,那樣反而增添一層苦惱。瞞是瞞不住的,矇在鼓裏的孩子知道實情反而怨恨父母。

其二,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係

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同演。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班上有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常一起學習,一起度週末。孩子的羣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個別同學說了刺激性的話,家長不妨找那個同學聊一聊或者寫一封信。誠懇的態度和有理的分析,會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況,請班主任以適當的方式大班上講清道理,造造輿論,正確對待這種情況。

其三,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及時解開孩子的思想疙瘩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有些事情會使他們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發現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跟孩子談心,瞭解情況之後,能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有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不了,要進行更多的調查分析,考慮妥善的解決措施。

其四,讓孩子接觸其他長輩,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響

如果是離異家庭,不管哪一方帶孩子,都應該讓孩子與另一方面有接觸與交流的時間,感覺父母之愛。雙方都要講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爭龐”。如果有可能,應該讓孩子與父母同時團聚,這在現代社會不僅應該,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況還有共同的下一代。還要讓孩子與其他親友中的長輩接觸,擴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長的同事也是交往對象。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此外,對於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多給孩子當家作主的機會,讓他們多爲家長分憂解難,還會有利於他們儘快地成熟起來。家長如果包辦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

當今社會,單親家庭是越來越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着一些特點,他們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有的孤僻、不和羣,有的早熟、對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愛說實話,還有的情感冷漠等等。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得到老師與家長全面的教育,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

拒絕感

這是單親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論孩子的父(母)親是逝世或離婚,他們都有被拒絕感。青少年對於被拒絕——不論是表現出來或感覺到的,尤爲敏感。由於單親父(母)親必須獨力應付生活的重擔,大部分時間可能都不在家,也有可能缺席一些重要的節日或場合——儘管孩子知道父(母)親已盡力而爲,但在情緒上,被拒絕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續。

感到憤怒

在情緒混亂時,孩子會感到憤怒。當父(母)逝世時,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欺騙,失去了父(母)的支持與關愛。而離婚更會加重這種情緒,尤其是憎恨離開的一方。然而,青少年很多時候都不會對離開的一方表達自己的憤怒,反而是向撫養他的父(母)發脾氣,將家中的父(母)當成發泄怒氣的對象。

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

打擊他們自我價值感的有三種因素:導致父母離婚的環境;離婚的過程及父母離婚後的情形。他們可能覺得跟其他有完好無缺的家庭的朋友有很大不同。

多疑嫉妒

單親家庭孩子與正常家庭孩子對比,具有較強多疑、嫉妒心理特徵的前者比後者高約3%。其表現爲對別人的議論,對許多事情非常敏感,總懷疑別人在議論自己,猜疑別人是不是在說自己的壞話,猜疑老師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個活動沒有讓他參加就會胡思亂想。我認爲,這種心理的產生與自卑心理有關,潛意識裏還是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於是就亂猜疑,好嫉妒。

行爲退縮

當人們在一段關係中受傷害,本能的反應是退縮、拒絕說話、不願付出愛與關懷。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覺得與父母有距離,覺得突然被朋友疏遠——儘管親友或同學老師並沒有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和判斷他們,但他們仍可能疏遠這些人。他們會感到命運不公,爲什麼這種事情發生在我的家裏?在自我退縮的行爲中,許多青少年會感到非常孤單,覺得自己沒有朋友,十分無助。因此,在情緒上可能會憂鬱。

根據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可將孩子分爲自立自強、孤獨憂鬱、散漫放任、偏執易怒這四種類型的孩子。希望老師給這類孩子更多一些關愛與鼓勵,培養出良好的人格。

單親家庭的孩子怕生正常嗎?

來訪者:我是單親媽媽,兩歲的兒子乖巧可愛,白天我媽帶,晚上和週末我自己帶。孩子好像非常膽小,在家裏行走自如,在外面玩時,有他感興趣的事物或者在我的鼓勵誘導下,他會自己走路。但是隻要出門就要求抱,見到生人或者人多的地方更是如此。有時見到生人會表現出很緊張的樣子,玩熟了纔會好。我認爲我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在我面前,他的要求我都會滿足,在我媽那也是儘量滿足的。經過不斷的自我調整,我自己的心理比較穩定,自認爲沒有對孩子有過多負面影響。我想請問心理醫生,單親家庭的孩子怕生正常嗎?是否有心理問題呢?

心理醫生:從您描述的情況看,您孩子的表現都很正常。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見生人就有戒備心,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表現,孩子必須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才能防患於未然。玩熟了就能放鬆,說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挺好,並且能夠識別什麼是沒有危險的地方和人。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對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應,跟對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應毫無差別的話,那我們才真是需要擔心呢。

兩歲的孩子,身心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一方面表現得具有反抗心,另一方面又比以前更加黏人,這些都是正常的。你能夠儘量滿足他,相信他會成長得很健康。

你對孩子的擔心,恐怕來自於單親媽媽普遍的一種焦慮,生怕單親環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有時候甚至過分補償。如果像你說的那樣,你不斷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情緒比較穩定,那麼孩子也不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揭祕: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現象

隨着社會的日益開放、文明、進步,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父母離異後,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領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組合的家庭裏,還有的則是依附着爺爺奶奶。單親家庭的學生也爲數不少,單親學生的增多,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必須重視單親學生特殊的心理現象並採取合適的教育手段。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10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部曲,作業—做感興趣的事—複習—預習

1、作業:首要的精力集中,速度要快。然後是質量。如果作業做的慢精力不集中是主要原因,必然導致質量下降。杜怡蕊寫作業有時候錯誤也很多,但是她的完成作業速度很快,寫作業的時候精神非常集中,常常旁邊父母叫她她都聽不見。

2、做感興趣的事:杜怡蕊最大感興趣的事情就是看書,這個興趣是她很小的時候培養出來的,很小的時候不認識字的時候我們就給她講故事,買了很多適合她年齡的書,陪她一起看給她講。所以她養成了一個特別愛看書的習慣。做她感興趣的事情是爲了讓她放鬆,給她比較自由的支配的時間,做完她想做的事情,目的就是爲了學習的時候沒有什麼牽掛。

3、複習:常問今天上的什麼課?學的什麼?老師講的什麼有意思?這個星期學到哪裏了?通過提問,讓孩子回憶一下學過的內容,把要背誦的東西、要記得方法等隨口問問。

4、預習:把孩子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和孩子一起看看,語文就提前讀一讀,標標生字,數學就提前給她講講,沒學會沒關係,第二天還有老師的課。目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有個接受新知識的準備和緩衝。預習會讓孩子第二天的課程非常的輕鬆,更容易接受。

二、良好的學習興趣

邊遊戲邊學,父母的思想活躍了才能帶動孩子思想活躍。比賽做數學題、背口訣、背古詩、朗讀課文、角色扮演、搶答競賽。在遊戲中複習預習了學習的內容。比如說背乘法口訣,我說我能一口氣背下來,孩子說不信,我就背了一次,孩子說你是大人當然比我背的快了。孩子的媽媽說:寶貝,你爸爸老了,以你的這麼聰明的腦袋用不了一個星期就能趕上你爸爸,你爸爸小時候沒有你聰明,你應該相信自己,一個星期再和你爸爸比。一個星期後我和孩子又比了一次,結果她的背誦速度比我差了3秒,如果不緊張的話,應該比我快。語文的角色扮演例如(兩隻鳥蛋)。

三、良好的業餘愛好

我認爲,給孩子報班不是爲了增大孩子的學習的壓力與負擔。杜怡蕊在學鋼琴、舞蹈、閱讀,以前還有繪畫。除了鋼琴外,其他的業餘班都是她喜歡的,報這些班我們都徵求她的意見,如果她真的喜歡就給她報。在她的業餘的時候給她一個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相處的機會,保持業餘時間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