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讓技術爲教育注入新活力勵志文章大綱

讓技術爲教育注入新活力勵志文章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最近幾天,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參加培訓,培訓的主題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幾位專家都是很有實踐經驗的人,他們帶給我們很多可操作的技術以及化繁爲簡的理念,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讓技術爲教育注入新活力勵志文章

報告期間的互動,令在場的培訓學員隨時保持了高昂的熱情。手機與屏幕的聯結,讓在場的每一位學習者都成爲分享者、思考者,一種強大的學習場形成了。在今天的教室裏,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場,是教師需要着重考慮的,如果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率就無從談起。只有參與式的學習,纔會更容易讓每個人找到存在感。在一些教室裏,我們的學習往往是部分的,而不是真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在教師統一的要求下,學生處在忙於應付的狀態。壓力下的學習,不是積極學習,也不是源於興趣的學習,這一點,值得我們的思考。

會場上,一些很簡單的技術解決了教學中的問題,打破原來科技的高大上。如何利用已有的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的良好效益纔是根本。電腦與手機,一些原本生活化的功能,遷移之後,在教學中會得到很好的`應用。視頻資料中展示了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在利用蘋果手機現場傳輸孩子們的作業視頻;有個青年教師在教室裏實現製作微課,能及時跟孩子進行互動;有的老師通過網絡讓孩子實現遠程學習……現在看來,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是設備與技術的問題,而是人觀念的問題。教師如果無法打開思維的空間,如果不願意嘗試新的事物,就無法從經驗中走出來。只有那些想把教學推向新境地的老師,纔會不斷藉助技術,實現飛躍。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當年的孩子,他們對手機和電腦都有天生的親切感,都可以熟練的運用,發揮其長處,順勢而爲,可能促就一場學習革命。

在技術不斷與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過於放大技術的作用。不可否認,教師的專業性纔是教育的根本,如果教師無法正確選擇,無法深刻解讀,單純依靠技術來讓孩子反覆練習,這是一種瀆職行爲。教育是人對人的影響,雖然從師徒時代已經跨越到了今天,但言傳身教依然有其深遠的影響。人的學習是多方面的,教師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範本,找到一位老師就意味着要學習師傅的做人與做事,然後纔是學問。如果信息技術單單來促進個體的思維,而沒有體現教師的思想與才學,那麼,這樣的信息技術不如不用。曾經在一個地方聽課,青年教師運用技術可謂爐火純青,各種題型、各種動畫,設計得不可謂不精彩。但一節課下來,我卻沒有對這位老師有任何的印象,因爲在他的課件中都是網絡下載,根本沒有他的見解與主張——這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教師不見了,技術成爲核心,那教育還在嗎?

來自河北的張校長文化治校聽來妙趣橫生。聽他講,有幾分魏書生先生的韻味兒,幽默與果敢,常常令聽衆捧腹。一個校長的精彩不見的要把學校建設得如何高大上,關鍵是要營造一種教育氛圍,要以自己的熱情持續地影響一個團隊,把學校辦成學校,讓學生成爲學生。那些《論語》,我以爲會學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如報告中所說的那樣。文化根植於心,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是需要幾代人的積澱與傳承。外顯文化容易塑造,但行爲文化需要反覆強化。岔河中學的文化現象中,尊重、信任、激勵、執行力……這些關鍵詞都可以找到影子,而最關鍵的是張校長研究心理學,通過積極心理學,已經其它心理原理,不斷髮現與創新,走得科學而人文。

張校長鼓勵教師選擇一定的專題,深入研究,比如自控力、影響力等,將教育教學當成自己研究的場,幾年下來,教師就成爲一個領域的專家,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我在想,我們的學校是不是可以幫助教師尋找專業的提升點,給他們提供學習與提升的機會。作爲管理者,張校長給我最大的啓發是:一個校長要有一套可以依賴的管理系統,可以整合,可以借鑑,也可以創新,這樣管理就變得有了學術味道。

局長的講話中肯而實在,都是圍繞教育現代化推進,切中教育的重點。那些身邊的案例,令人警醒,教育是需要不斷反思的事業。實踐才能讓我們的教育理想真正落地。在培訓之後,如果每一個人的熱情都可以化作思考的動力,都變成問題解決的源泉,那麼教育就會呈現新的生機。培訓不是外在的給予,而是內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