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大學勵志 > 大學生畢業就業的勵志文章

大學生畢業就業的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大學生在畢業之際,會踏入社會,開始就業之旅,那有哪些勵志的就業文章能夠幫助大學生們呢?下面小編已經爲你們整理了大學生畢業就業勵志文章,一起來學習吧。

大學生畢業就業的勵志文章

大學生畢業就業勵志文章篇一:自信,成功路上難得的力量

自卑,常常是自我保護的很好的方式,它會使心平靜下來,也能免去很多麻煩,但自卑總有一天會惹惱你自己,因爲內心深處的尊嚴從一開始就不與自卑妥協。當自卑與自尊在潛意識裏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人會突然變得無所適從,原來由自卑收拾的一小片田地變得十分狼籍。

你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還能相信什麼呢?然而相信自己很難。或者說,自信心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自信的力量還沒有達到與惡習對抗,以及與命運對抗程度時,只好自卑。

不如用自信來愛護自己。自信是預先在心裏塑造一個新我,然後觀察新我的成長。而新我的每一點點成長,又會返過來生成自信。自信當然不是傲慢無禮。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傻瓜才傲慢無禮。在任何富有成就感的事物當中,你都看不到傲慢無禮,麥子傲慢嗎?河流與村莊傲慢嗎?不。在一些優秀的當中,你看不到傲慢,林肯、孔子、愛因斯坦都由於謙遜而可愛。

自信僅僅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相信人的力量,包括相信自己具備人類應有和美德。自信還是相信道德和力量。最後我還是要說“信心”這個詞裏面藏有禪機,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心。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心,一切都會安穩下來。剩下的,是該做的事。如此說,人的一生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大學生畢業就業勵志文章篇二:就業之路本就在自己的腳下

寧夏目前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爲4。2%,寧北工業城市石嘴山的失業率爲4。6,雖說略高於全區平均水平,但與1997年這個市9。3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來比降幅已超過了一半。五年來,石嘴山市有3。5萬人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下面三個故事是個縮影,故事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家鄉每年新增的4000多城鎮就業人員,下崗失業並不可怕,就業的路本就在自己腳下――

韓欽:“努力、再努力,成功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家住寧夏石嘴山市的韓欽2001年8月17日和另外14個人一起被市勞動就業局組織勞務輸出到深圳。剛走出家門,由於縫紉技術不過關,許多服裝廠的活做不了,最後一起到一家傘廠做學徒。因爲試用期工資較低,大家情緒很不穩定,無心學技術,想換廠掙大錢,僅在這家傘廠幹了15天便集體辭工。可由於沒掌握技術,沒有企業願意要,此時想回原來的傘廠也已不可能。這是大家是到深圳後的第一次敗仗。後來,由於韓欽在寧夏幹過電鍍工作,有一定的技術,便去參加招聘會,被一家線路板廠錄用。半年後,韓欽主動辭掉這份工作應聘到一家電子廠,被安排做生產助理,從此實現了他在深圳做白領的夢。回首一年多打工生活,韓欽說他有好幾次曾因爲太艱辛產生過想回家的念頭,與他同來深圳的幾個人就因爲怕吃苦回去了。但韓欽終於堅持了下來,他說這要靠努力。“在這裏我不僅實現了就業,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外面打工的道路的確艱辛,但也充滿希望,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再努力,成功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田寶玲:“天道酬勤,付出就會有收穫。”

家住石嘴山市石炭井的田寶玲1992年電大財會班畢業後一直爲找工作的事犯愁。最初幾年,她做過會計、小飯館服務員、售貨員,甚至擺小攤、賣過幾天小吃。田寶玲終於決定走出家門闖世界。1995年春節過後,她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車

初到深圳,14天后找到了第一份月薪640元的統計文員工作。在這裏幹了四個月,她辭職去一家國營單位應聘,被選中做會計。初學做會計,每週平均挨訓三次,那時的她經常被訓得躲在衛生間哭鼻子。有一次,“受不了窩囊氣”的她竟把賬本一推要辭職。一年後,當她在新的崗位上履職時才終於弄明白那時財務經理訓她並沒有錯。 1998年,田寶玲應聘到一家大企業中工作。她的月薪最高達到1500港元。之後,她幾次跳槽,現在東莞一家公司做會計,並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丈夫也從寧夏到了東莞落戶。

畢業後的10年間,田寶玲堅持走自己選擇的打工之路。她的人生理念是,“天道酬勤,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

李穎濤:“下崗並不一定是壞事,它也許給了你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1997年,僅工作了一年的李穎濤下崗了。下崗後,他隻身去海口闖蕩,當過教師、搞過推銷、做過保安。但他後來又回到了生於斯長於斯的石嘴山。他想在家鄉這塊土地上大幹一場。根據對市場的調查,他選定搞家庭養殖業——養雞。在城郊租了一塊場地,購買了500只雞娃娃,像撫育孩子一樣,李穎濤精心餵養着這些小雞。然而,一場雞瘟幾乎令他雞場裏的雞全軍覆沒,一下子賠了3萬多元。當時許多人好心人都勸他別幹了,家人見他太辛苦,又沒有收穫,也勸他放棄。親人朋友的勸說,失敗的挫折,令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李穎濤徘徊。他想過放棄,想過退縮,但他不甘心“逃亡”。他拿出拼搏的勇氣,擴大養殖場規模,在市下崗職工再就業貸款擔保中心的擔保下貸款3萬元建起一座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併購買了3000只雞苗。這一次他注重提高養殖的科技含量,加強了防疫。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功了。兩年多來,李穎濤所飼養的出欄肉雞2。5萬隻,小公雞3萬隻,豬400多頭,盈利7萬元。一個下崗後曾爲生活感到焦躁不安的李穎濤,現如今對自己的經歷感到自豪。他說,“其實下崗並不一定是壞事,它也許給了你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