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成功人士柳傳志回顧創業路:我仍是個行者

成功人士柳傳志回顧創業路:我仍是個行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他是柳傳志,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聯想集團創始人。回溯31年企業家生涯,這位“老創客”二次創業、兩獲“新生”的印記清晰可見。“沒有什麼人能夠隨隨便便地成功”,新華網董事長兼總裁田舒斌在致歡迎辭時表示,創業好比一次不畏艱難的遠行,創業者在當下的階段非常需要嚮導和燈塔。

成功人士柳傳志回顧創業路:我仍是個行者


  40歲的“新生”:創辦聯想 從碌碌無爲的生活中跳出

31年前,原本日日清閒如水,自感心裏“憋屈”的柳傳志抓住改革開放的時機下了海,獲得了第一次“新生“——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誕生”在中國科學院一間二十平米的小平房裏。

“我確實是不甘心,我也非常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看看到底我能做什麼。”

彼時,柳傳志40歲,放在在今天“90後”甚至“95後”創客大隊伍中,只能算“老人”一個,但在當時,他卻只是“創業小白”一枚。

雖然背靠着中科院計算所這棵大樹,柳傳志仍然像無頭蒼蠅一樣,連創業的方向都找不到。

今天,面對滿屋的聽衆,柳傳志苦笑着用“兩眼一抹黑”來形容自己當初的情形,“中國以前是沒有企業的,到底什麼是企業?企業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走?沒有任何東西可參考。感覺到周圍完全是黑漆漆的一片,完全要靠自己伸手去摸。”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在書中再現了柳傳志最初創業的模樣:“先是在計算所的大門旁邊擺攤兜售電子錶和旱冰鞋,然後又批發過運動褲衩和電冰箱。甚至還‘栽’入過騙局,20萬計算所撥給他的開辦費最後被騙到只剩下6萬元。”

柳傳志摸索過程中不斷碰壁,但並沒有被打倒。一年後,依靠着中科院交給他們的IBM計算機驗收、維修和培訓業務,柳傳志總算結結實實地收穫了他創業史上的“第一桶金”,他還隱約捕捉到了創業的“微光”。

後來,柳傳志說服了當時中科院著名的計算機專家倪光南加盟,並憑藉着倪光南研發的“聯想式漢字系統”找對了創業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他還意外收穫了“聯想”這個今天享譽全球的名字。

而柳傳志自己,也從前幾十年的碌碌無爲的生活中跳出,走到了一條對他來說無比正確的道路上。

56歲的“新生”:二次創業 未雨綢繆走一條新路

2000年左右,柳傳志帶領的聯想在個人電腦和IT行業裏終於佔有一席之地。當時聯想自主品牌電腦已經從國內外衆多品牌中突圍,銷售額達到200萬臺左右,市場佔有率維持在30%左右。

在當時衆人眼中,“200萬臺”和“30%”這兩個數字說明了聯想正處在一個好時候,而柳傳志也成爲了一名爲人敬重的企業家。本該是舒服享受成果的時候,他卻敏銳地嗅到了危機的味道。

爲了應對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必須提前做好佈置。柳傳志篤信四個字——未雨綢繆,這是他一直沿用的做事方法。

“我信奉的不是‘船到橋頭自然直’,而是‘拐大彎’。吃着碗裏的飯的時候想着把飯吃好了,同時要積極考慮鍋裏的飯的問題。”

從1998年、1999年開始考慮的“多元化”導向終於在2001年初落實了。柳傳志大刀闊斧,將聯想一分爲二——郭爲掌控聯想神州數碼,專營國外產品品牌代理業務和軟件業務;楊元慶負責聯想電腦業務。而柳傳志本人,則從聯想集團CEO的位置上退下,並交由楊元慶接任。

當大家都猜測老柳是否從此就“大隱隱於江湖,不問世事”的時候,他出人意料地,以56歲的“高齡”重新撿起了“創客”的身份。

“我下決心走一條自己的路。”柳傳志要在他熟悉IT行業外,開拓新的商業版圖。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聯想控股先後進軍金融服務、現代服務、農業與食品、房地產以及化工與能源材料等行業,還做起了財務投資業務,並以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等方式覆蓋到了企業成長的所有階段。

通過弘毅投資、君聯資本、聯想之星,柳傳志和聯想控股孵化出一批批創業項目,幫扶了許多剛剛上路的創業者。這其中,許多企業完成美麗的“蛻變”,成長爲行業中的“領頭羊”。

 71歲的心聲:依然有生命力 還需繼續學習

今年,柳傳志71歲。就在一個多月前,他再次現身港交所,爲聯想控股整體上市敲鐘鳴鑼。幾天後,在7月7日的上市慶典上,他面帶笑容和自豪,說出一句藏在心中長達31年的心聲——“今天看來,聯想的創業者們是成功的。”

是什麼造就了今日的柳傳志?答案或在“學習”二字。

覆盤——一種圍棋學習方法,指的是在下完一盤棋之後,要重新擺一遍,看看哪裏下得好,哪裏下得不好,對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進行分析和推演。

柳傳志將“覆盤”作爲自己學習和提高的方法論。“大到戰略制定和實施,小到具體問題的解決,無論結果是失敗或是成功,都要把自己重新擺回到項目開始之時,重新演練一遍,重新審視原來的目標和當時的做法正確與否,原來的邊界條件是否有所變化。”

或許正是因爲如此,聯想在過去31年中快速成長,一路“領跑”。然而,在聯想控股上市圓滿收官之際,面對撲面而來的讚譽,柳傳志卻坦誠心中忐忑不安。

“由於戰略上的失誤,我們也犯了很多錯誤,有很多地方依然要很小心、很謹慎地做。”柳傳志的自我剖析滿是謙遜,“今天的聯想談不上如日中天,但依然有生命力。”

如今,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面對已有的失誤和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他對自己和聯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都必須要放空自己,認真去學習,學習國內各位民營企業家的經驗。”

“凡是有新東西出現的時候,我們都要認真地去討論、學習,否定自己某些過去做的事情。”柳傳志不時地談到“學習”二字,這位老創客依然如海綿一樣渴望吸收新鮮知識和經驗。

 回顧創業路:我仍是個行者

“當年1984年的時候,周圍完全是兩眼一摸黑”,柳傳志回憶當年剛剛創業的時光時感嘆道,作爲中科院的技術人員,對於什麼是企業、行業的走向、該如何經營公司等問題都感覺“黑漆漆一片”,完全依靠實踐中的摸索。

80年代中期以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時至今日中國誕生了被稱爲“84派”、“92派”和當下的“15派”三批創業者,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他們面對着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和互聯網革命等巨大變革中的不確定因素。大浪淘沙,前兩派中像聯想一樣至今還如日中天的企業已屬鳳毛麟角。

柳傳志在總結自己數十年來的商界智慧時說了兩個字:學習。

他表示,聯想的方法論裏面有一條是覆盤。公司進行任何一個項目,無論是成了、敗了都要回過頭來重新再演練一遍。對,對在哪?錯,錯在哪?在經歷反覆推敲和演練之後,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自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柳傳志提醒在場的觀衆,企業的領導人在這個過程中頭腦必須清醒,要了解在時代背景下,各種不確定因素髮生在什麼地方,怎樣能讓企業最起碼能夠適應環境。有機會,要做時代的引領者;當不了引領者,最起碼也不要被時代的列車甩下來。

“爲什麼選擇‘創業行者’這個題目呢?”柳傳志稱,聯想控股剛剛上市,聯想集團還面臨着很嚴峻的挑戰。聯想內部總體認爲,必須放空自己,向企業學習,被媒體逼着我們學習。

學無止境,每個人都是行者。

 支招創業者:成敗無定義 “燒錢”有盡頭

對於一個剛要創業的年輕朋友,創業初期難免招架不住的,失敗很有可能,在失敗中學習磨礪再來。柳傳志舉例指出,聯想近期計劃投資某個公司,該公司的老總已是三度創業,中間曾重新迴歸職業經理人,終於實現兩三億的利潤。

“你說他現在是不是成功?也還不敢說。”

柳傳志對一次失敗的定義很簡單:錢花光了,現金流斷了,這就是失敗。“我上次在網上看一個很有名的小夥子說拿到阿里巴巴多少多少錢,他特別得意覺得自己已經成功了,實際上兩年以後也許這個錢就燒完了”。

目前很多年輕人對創業的商業模式並不熟悉,雖然總是信心滿滿,但是否真的適應市場?是否做好受挫準備?如果沒有一個真正懂企業的人士成功不了的。

要成功,既要敢於大膽地做,又要思考,還有運氣也在裏面。柳傳志以投資人的身份指出,做投資,哪怕是風險投資,對人還是看得比較重的,叫事爲先人爲重。

他認爲,無論是如聯想這樣以控股方式運作的企業,還是融資初創的企業,企業領導人一定要對得起投資人對你的信任。在戰略上要提前謀劃,在執行上要苦下功夫。

如果自己無法盈利,主要靠“燒”投資人的錢續命,一旦投資人對你的方式失去了信心,盡頭也就到了。

大佬對話:創業時代何時拉動實體經濟?

優客工廠創始人毛大慶在會上提問柳傳志:我們理解政府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緊迫性,然而創業創新除了“熱鬧”以外,真的能夠起到拉動國家實體經濟的時刻多久會到來?

答:現在。

“‘吃’的生意就一定比房地產小麼?”,柳傳志的犀利引來一陣掌聲,他指出,美國經濟之所以“強橫”到可以影響全世界,原因是其已將本土市場做足做大,向海外突破就底氣十足。

反觀中國的保底市場的能量仍有待釋放,“過去是用房子,一說蓋房子立刻就能帶動很多產業,其實大家對吃的東西滿意嗎?”,他強調,只要政府繼續在財稅、社會保障方面深化改革步伐,讓老百姓敢花錢,有錢花,消費今天就能夠動起來。

著名的經濟學家馬光遠提問柳傳志:這時代政企關係的變化體現在哪?

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柳傳志認爲,當大環境和企業發展不相適應的時候,先別忙着說大環境不對,先冷靜地看看是不是企業的角度出了問題。

“政府就是那個皮,是提供環境的,我們就是在環境下生長的”,柳傳志認爲,作爲企業家在向政府建言時應該保持兩點:一是不說違心話;二是不做讓我和企業受到損失的事。

談管理:企業文化是真正抓手

“馬雲有句話說:小企業要防野狗,大的企業要防小白兔”——野狗只顧賺錢不擇手段,企業發展後無法形成好的企業文化;而員工一旦對文化百依百順,“大企業病”也就不遠了。

柳傳志在談及企業管理時每每會提到“文化”這個詞。他認爲,一個老的企業有了自己根深蒂固的文化體系,當有新血液、新視角進來時,首先選擇遵從原有的規則。“不然的話就會亂”。柳傳志認爲,企業的創新和發展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衝突。沒有衝突的企業就如一潭死水,有建設性的衝突在經過研究後可以解決現有的問題。

柳傳志坦言,聯想的很多文化都已延續很久,數十年來反覆統一思想。聯想在併購IBM完成之後,自己親自去抓的一件事情就是文化。聯想的核心價值觀有四條:一是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當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有衝突的時候,只有企業好了你個人才能好;二是求實,包括誠信合在了一起;三是進取,包括了創新的意思;四是以人爲本。

“我的朋友圈裏有一個就是不裝,做不到就別裝。爲什麼呢?由於後面的年輕人在看着我們,就像家裏的孩子看着我們”。

談女兒:沒想讓她做企業,她卻做了

一說到自己的孩子,年過古稀的柳傳志爽快地說:“我們家孩子其實沒怎麼管,其實是放養,我們那個年代怎麼管?無非就是身教重於言教,我做人就是這麼做的,我爹也是這麼做的。”

願景是建成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柳傳志分析表示,家族史企業事業感最強,企業的好壞和家庭緊緊相連,“問題在於,你的兒子是不是這塊料?”

說起自己女兒從高盛到嘀嘀打車的經歷,柳傳志坦言,柳青從前在高盛時,自己認爲投行是離企業最遠的,真正瞭解企業還得進到企業裏面工作。一語成鑑,柳青於2015年2月出任滴滴公司總裁。

“其實不是真的想讓他去做企業,沒想到他真的做了,知道她真要幹這個我就說這話了,因爲做投資相對還是沒有比做企業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