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七年級課件 > 初一上冊語文朗讀課件大綱

初一上冊語文朗讀課件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初一上冊語文朗讀課件1

一、學習目標

初一上冊語文朗讀課件

①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一、自主學習

①生字詞。請將你認爲生疏的字詞寫在下面,與同組同學交流。

②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③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二、合作探究

1、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2、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爲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爲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3、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4、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三、交流討論

1、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2、“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四、課堂檢測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煎熬()(2)波光粼粼()(3)一霎時()

2.運用下列詞語造句。

各得其所:

分歧:

委屈:

3.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錯別字。

(1)樹上的嫩芽也蜜了。()

(2)我想折散一家人,終不願意。()

(3)兒子雖然很胖,畢競幼小。()

(4)不過,一切都取絕於我。()

二、閱讀理解

(一)

①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②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④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母親對我說。

⑤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4.選文第①段從記敘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5.下邊的文字是從選文中抽出來的,聯繫選文內容,放在哪兒最合適呢?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6.對選文第③段中“強壯”“高大”該怎樣理解?請結合文意說一說。

7.爲什麼說“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說一說。

8.下面兩句話,表現了人物什麼樣的道德品質

我說:“走大路。”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答案

一、1.(1)2o(2)l0n(3)sh42.(造句略。提示:句子要造得完整,營造出具體語言環境來)3.(1)密(2)拆(3)竟(4)決

二、4.地點人物5.第②與第③段之間。6.“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說的,在年邁的母親眼裏,兒子正值中年,是“強壯”的;“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說的。7.祖孫發生了分歧,等“我”定奪,“我”的處理,決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氣氛,而家裏所有的人又都聽“我”的,所以,責任重大。8.晚輩尊重孝敬老人。長輩愛惜小孫子。尊老愛幼的品質。

  初一上冊語文朗讀課件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解詩句含義,領悟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理解詩歌的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的詩文浩如煙海,能流傳千古,靠的不是詩人的地位和名氣,而是詩人的以天下爲己任的責任感。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戰爭連連,但統治者目光短淺,不知道危險已經近在眼前,依然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詩人面對此種景象,寫下了《泊秦淮》一詩,抒發內心的憤慨。

二、結合註釋瞭解作者及背景

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三、鑑賞詩歌

1、寫景中蘊含悽請暗淡,爲本詩定上傷感悲愁基調的句子:煙籠寒水月籠沙。

2、使詩人產生亡國,歷史又重演的'憂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現詩人的憂患意識的詩句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4、首句兩個“籠”字用得好在哪裏?答:兩個“籠”,將輕煙、淡月、寒水、細沙四種景物融爲一體,渲染了悲涼的氣氛,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冷清的景象,寫出了水邊夜色的迷濛冷寂,寄託了詩人的憂愁和感傷。

5、本詩最後兩句用的是曲筆,怎麼理解?答:這兩句表面上是譴責歌女不懂亡國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實際是在批評那些不以國事爲重、貪圖享樂的達官貴人,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

6、詩的末句寫《後庭花》,這在藝術手法上叫什麼啊?答:借古諷今,表達了詩人對世道人心的憂患意識。

7、“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特點是朦朧(迷茫),冷寂(悲涼)。

8、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麼人?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全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9、“猶”抒發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世風的憤恨之情。

四、課堂檢測

十分鐘測試。

五、拓展延伸

比較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體會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追求。

這首詩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不同點是什麼?

六、小結

表面上是譴責歌女不懂亡國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實際是在批評那些不以國事爲重、貪圖享樂的達官貴人,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

七、作業

1、熟讀、背誦。

2、完成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