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300字(精選18篇)

名人故事300字(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爲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着生命和意志。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故事300字(精選18篇)

名人故事 篇1

五歲的張海迪因患有脊髓病,無論做什麼事情她都只能在輪椅上進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術,手術後她只能一動不動躺在牀上,可她仍然刻苦學習知識,她從鏡子裏面看書。就這樣,她自學了小學、中學的課本,後來又開始自學英語。她對自己要求嚴格,因此進步很快,漸漸地,她開始替有關部門翻譯英語資料。有一次,她翻譯了《海邊診所》。當張海迪捧着厚厚的翻譯稿來到出版社時,老編輯被她深深地感動了。

張海迪給自己立下一個規定:每天背熟10個單詞,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幾下自己的手指。

古人曰:今日事,今日畢。這可見古人是多麼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總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總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託到後天。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悶悶不樂的,他們不知道,只有經受住嚴峻的考驗,並且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走向成功。

名人故事 篇2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爲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名人故事 篇3

林肯的少年時代家境困窘,他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參加勞動。在空閒的時候,就抓緊學習,認真讀書。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術,蘸着自制的黑墨水 練字。到了夜晚,就利用火爐裏射出來的亮光看書作文。他讀的書,大都是 借來的。有時爲借一本書要跑上十幾英里的路。

有一次,他向鄰村大叔借到一本嚮往已久的《華盛頓傳》,高興極了。但這本書卻因爲屋漏被雨淋溼了。真是樂極生悲,林肯皺着眉頭,暗暗思忖:向人家借來這樣珍貴的.書,現在弄溼了,該怎麼辦呢?

第二天清早,林肯哭喪着臉趕到鄰村那位大叔家裏,先誠懇地道了歉,接着說:“我沒錢賠書,請讓我給您幹三天活吧!”於是,他拼着力氣,在 大叔家劈柴、燒炊,整整忙了三天。這位大叔被林肯誠摯的行動感動了,和藹地說:“林肯呀,你可真是個少有的好孩子,爲了獎勵你,把這本書送給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過珍愛的《華盛頓傳》,回家了。

名人故事 篇4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1856—1950)是世界著名的小說家、社會活動家和幽默大師。他在訪問蘇聯期間,有一天在街頭遇見了一個蘇聯小姑娘。那小姑娘聰明活潑,逗人喜愛,蕭伯納便同她玩了很久。臨別的時候,蕭伯納對小姑娘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蕭伯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小姑娘竟然學着蕭伯納的口吻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說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蘇聯姑娘賴莎。”

這件事給蕭伯納以不少的感觸。“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蕭伯納感慨地說:

“這就是小姑娘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的!”

還有一次,蕭伯納收到一位小姑娘的來信。信中說:“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爲了表達我對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來命名我心愛的小獅子狗,它是我過生日時親戚送給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蕭伯納卻幽默地回信道:“親愛的孩子,讀了你的信,頗黨風趣盎然。我十分贊同你的主意。不過,最主要的一點,你務必和小獅子狗商量一番!”

名人故事 篇5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爲什麼不沿着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遊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槓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得好:“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因此,要想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必須有好奇之心,善問之意。

名人故事 篇6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喜歡下棋,而且棋藝高超,很少有對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在擺棋陳,招牌上寫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高狂妄,立刻上前挑戰,結果老人不堪一擊,連連敗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把那塊“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拆了,不要再丟人現眼。

沒想到,當左宗棠從新疆平亂回來時,居然又發現了那塊牌子。他很不高興,就又去和老人下棋,但是這次他竟然三戰三敗,被殺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慘遭敗北,他很驚訝:老人爲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棋藝進步得如此之快呢?他向老人請教。

老人笑着說:“你雖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將出徵,所以我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你已凱旋,我就不必再客氣了!”

左宗棠叫後心悅誠服。

名人故事 篇7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計的。

茅以升十一歲那年的端陽節,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

他和小夥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裏。

端陽節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牀上,心兒卻飛向了秦淮河。他多麼羨慕自己的`小夥伴啊!

晚上,小夥伴回來了,一個個無精打采,眼淚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秦淮河上出了事。由於看龍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橋的古老拱僑給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河裏淹死了。

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我長大了一定要學會造橋,爲大家造最結實的橋!”

從此,茅以升的頭腦幾乎被橋佔據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上上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橋的內容,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種橋的圖畫、照片,更是數不勝數。因爲這個,他還得了個“小橋迷”的綽號呢!

名人故事 篇8

季羨林早年留學海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和巴釐語。能夠閱讀俄語和法語,特別是吐魯番語(印歐語系的一種獨立語言,是當今世界分佈最廣泛的語系),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這門語言的學者之一。代表“梵文和佛教”。摘要對圖霍羅文的研究與中國文學、比較文學和文學理論的研究是分不開的。他的作品被編入《季羨林文獻集》24卷。在他的.一生中,他寫了三首《月桂樹》詩:《國學大師》、《學術大師》和《國寶》。

2022年7月17日,年僅98歲的季羨林選擇了退休。季羨林先生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僅是因爲他的學識,還因爲他的品格。紀老先生常說:“我很平凡。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我有優勢,我只談勤奮。一個人應該有點毅力,在他所做的事情上要有毅力。沒有這種能量,我想什麼也做不成。

吉老先生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沒有失去信念。他敢說真話,敢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是一貧如洗、丟人現眼的。這是值得學習的。

名人故事 篇9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魯迅與周海嬰一起生活了七年,稱其爲“小紅象”,因爲在信中魯迅稱許廣平爲“小白象”,周海嬰剛生下來時皮膚紅紅的,所以叫“小紅象”。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爲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這足以顯示出父愛來了。

名人故事 篇10

1684年11月的某一天,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鉅著感到非常驚訝,認爲這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儘快發表,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取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過長時間一絲不苟的反覆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1687年7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祕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他祕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道出了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那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勤奮地創造,開闢出科學的新天地。

名人故事 篇11

瓦特是蘇格蘭發明家,他最突出的貢獻是對蒸汽機作了重大的改革,發明了往復式蒸汽機。爲了紀念他,物理學中將他的名字作爲功率的單位。童年時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滾燙的開水剛衝進茶壺,一時還無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涼,他一會兒將茶壺蓋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蓋上茶壺蓋,無意中把茶壺嘴用手指堵住時,壺中的蒸氣竟把壺蓋頂得撲撲直響。蒸氣竟然能將壺蓋頂開,這一現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繼續擺弄着茶壺。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覺得小瓦特太無聊了,便加以訓斥。而瓦特一心想着蒸氣的力量,依舊玩着他的茶壺。這次偶然的發現,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後,瓦特以濃厚的興趣投入蒸汽機的研究,不能說與這次的偶然發現毫無關係。

名人故事 篇12

羅蒙諾索夫是俄國18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1738年,27歲的羅蒙諾索夫正在德國馬爾堡大學學習。有一天,該校校刊《德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點名批評了當時歐洲大名鼎鼎的沃爾夫教授。而更爲令人驚異的是那篇論文的作者竟是沃爾夫的得意門生--羅蒙諾索夫。因此,這件事立刻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羅蒙諾索夫成了衆矢之的。有人咬牙切齒地罵他是忘恩負義的小人,有人毫無顧忌地指責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還有人冷嘲熱諷地說他是踩着老師的`肩膀往上爬。在這些脣槍舌劍面前,羅蒙諾索夫沒有畏縮,也沒有以牙還牙,而是以非常耐心誠懇的態度向大家解釋。他認爲在科學的大道上,必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勇於走自己的路,纔會成爲一個有出息的學生。作爲學生,毫無疑問,應當認真、虛心地向老師學習,但對於老師那些不正確的東西,絕不能盲從。他由衷地說:“我愛我老師,但我更愛真理。”

名人故事 篇13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 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後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名人故事 篇14

炎熱的夏天,在英國一大型教堂裏,牧師正在那裏佈道,但由於長時間的佈道和悶熱的原因,許多教徒開始變得昏昏欲睡。可是,有一位紳士,他看上去卻精神抖擻。他腰背挺直,正專注地坐在那裏聽着牧師講道。

出了教堂,有人向這位紳士問道:“先生,每個人都在打瞌睡,爲什麼你還能聽得那麼認真呢?”

紳士微笑着說:“老實說,聽這樣的講道,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我忽然想到,我何不把它用來試試自己的耐性呢?事實證明,我的耐性非常好。我想,以這種耐心去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還有什麼不能解決呢?”

知道這位紳士是誰嗎?他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英國首相格萊斯頓。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世上沒有絕對不好的事情,只有絕對不好心態的人。想來也的確如此,想想一些連自己心態都調整不好的人,他們又怎麼能處理好比這心態更爲複雜的事情呢!

名人故事 篇15

東漢末年,有個大學者名叫郭泰,他道德品質都十分高尚。

一天,他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童子正在給他打掃書房,那童子長得眉清目秀,而且舉止有禮。於是他就問那個童子說:“你叫什麼名字?幾時來的?”那童子彬彬有禮地答道:“我叫魏昭,是這兩天才由府上總管收下來的僕人,分派我給您做清潔工。”郭泰問:“你認識字、讀過書嗎?”魏昭說:“讀了一點。”於是郭泰拿起一本較容易的'書考問他,覺得這孩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學問。

郭泰說:“你有這麼好的素質,應該繼續學習啊,來這裏做僕人豈不是浪費青春嗎?”魏昭說:“我是專門投到你府上來的,因爲我聽說‘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以想到你身邊來,學習怎樣做人啊!”郭泰聽了,深深地被這孩子積極進取的行爲感動,於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學生,盡心竭力地教育培養他。魏昭後來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學者。

名人故事 篇16

1928年的一天,當時的南京市市長劉紀文大擺婚宴,家門前車水馬龍,賀喜的人絡繹不絕,各種禮物堆成了山。這時,當差的人稟報:“馮玉祥的禮物到了。”劉紀文一聽,頓時眉開眼笑,他知道,馮玉祥從來不給當官的人送禮。當初他給馮玉祥送喜帖時,馮玉祥只是不冷不熱地說:“我從來不嗜菸酒,不過你是南京城的父母官,大喜之日,我一定送點兒薄禮。”

劉紀文當時認爲馮玉祥只是客套,沒想到真的送了禮,這面子確實不小。於是,他高聲宣佈把禮物拿進來,當衆打開。在座的賓客聽說馮玉祥送了禮,覺得很稀罕,都等着看個究竟。禮物拿來,是一個紅布包着的.木盒子,盒子裏是一摞厚厚的紙。再仔細一看,這些紙原來都是南京市民告狀申冤的狀子。劉紀文看到這裏,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名人故事 篇17

齊白石是一位傑出的畫家,又是一位很有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在日本侵略者侵佔北平後,淪爲亡國奴的齊白石先生悲憤萬分,他毅然辭去北平藝專的教職,數九寒冬也不燒學校配給的.煤球。

爲拒絕日寇、漢奸官僚到他家來購畫,齊白石先生特地在自己門上貼了"畫不賣與官僚竊恐不祥"的 "告白"。"告白"寫道:

"中外官長要買白石畫者,用代表人可以,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面對殘無人性的日本侵略者,齊白石先生敢於貼出這樣內容的"告白",顯然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這則"告白"使日寇惱火異常,只是懾於齊白石在國內外的聲望,他們才未敢貿然加害於他。

名人故事 篇18

林則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1811年中進士。從1820年起,辦理過軍政、漕務、鹽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實際調查,幹練有績。由於性情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1837年,任湖廣總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則徐爲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菸,從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燬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虎門銷煙。在此期間,林則徐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製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史學界稱他爲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0年鴉片戰爭失利後,林則徐遭投降派誣陷,被髮配伊犁。1845年重新起用,先後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終因鬱郁不得志,1850年病死於廣東普寧縣,終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