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讀書的故事經典12篇

名人讀書的故事經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1

王冕是元朝傑出的詩人和畫家。王冕幼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因此只讀了三年私塾,就不得不去給人家放牛來維持生活,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王冕仍然刻苦讀書。

名人讀書的故事經典12篇

每天放牛的時候,王冕都要把家中僅有的幾本舊書帶在身邊。以便隨時翻閱,可是這幾本書很快就被他讀得滾瓜爛熟了;於是,他在微薄的工錢中拿出一點點,來跟夥伴們換幾本舊書讀,但錢實在是少得可憐,根本換不了幾本書。

王冕又開始四處借書讀,這些借來的書中,有些常常使他百讀不厭;但是,借來的書總是要還的。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喜歡的書逐字逐句地抄寫下來,這樣說可以反覆地閱讀了;不論是火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始終如一地堅持抄寫。

王冕讀書勤奮,白天放牛的時候讀,晚上休息的時候就更不想放棄了。可是 ,家裏太窮了,沒錢買油燈。沒有光亮怎麼讀書呢?他想到了村裏的一座廟,那裏有一盞長明燈,整夜都是亮着的,可以到那裏讀書。不過,這事可不能讓母親知道,母親若是知道了,少不了要打他一頓的`,因爲那盞燈是專門點給菩薩的,怎麼會容他一個小小和放牛娃去褻瀆呢?

一天晚上,等母親睡着了,王冕輕手輕腳地走出家門,來到廟裏。

廟裏有些昏暗,只有那盞長明燈把菩薩照得十分明亮。王冕心裏有點兒害怕,但爲了讀書,他還是大着膽子,走到菩薩像下,再爬到菩薩的膝蓋上,藉着長明燈的光亮讀起書來。從此,王冕每天晚上都到廟裏去讀書,而且常常一讀就讀到天亮,直到村子裏的歡叫纔想起回家。

如此勤奮苦讀,使沒上幾年學堂的王冕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對天文、地理、詩歌等無不精通。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2

名人讀書故事:侯寶林抄書的故事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爲有名的語言專家。

有一次,他爲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

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名人讀書故事: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名人讀書故事:施洋搓腳夜讀的故事

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裏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裏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裏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名人讀書故事:朱熹畫沙的故事

朱熹在幼年時異常聰明,剛學會說話時,父親指着天空告訴他:“這是天。”朱熹問道:“天的外邊是什麼?”父親朱鬆感到非常驚訝。就學時,給他《孝經》讀,他讀完後,就在書上寫出這樣的話來:“如果做人不孝順,就枉爲人了。”

一次,他跟着一羣孩子在沙地上玩耍,朱熹一人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畫來畫去。別人走近一看,原來是神祕的八卦。

名人讀書故事:黃世臣邊放鴨邊讀書

素龍圩建於明朝崇禎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創建人爲黃世臣。

黃世臣,字起白,號覺虛,素龍鎮上池岡人。世臣家貧嗜學,少年時養鴨爲生, 在田裏放鴨期間,經常手不釋卷,邊放鴨,邊讀書。

由於勤奮好學,明萬曆三十五年,考進“歲貢”,並被委任爲江南婺源縣縣丞。由於政績顯著,以後世臣又先後被提爲雲南易門縣知縣、尋攝昆陽州篆、雲南通安州知州。

名人讀書故事:黃侃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衚衕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

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名人讀書故事:曹禺的讀書故事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書步入內室。

一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裏,一手拿着書看,另一隻手拿着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3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他曾經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總字數爲455,865個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

他說:“雖書卷帙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的確,這樣日積月累,一部部的'書籍就被他背熟了。這種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集腋成裘,在歐陽修的親身實踐中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4

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很會讀書,也很講究讀書方法。他的“三讀”讀書法即“復讀法”、“抄讀法”、“遊戲法”。他給自己規定:每年春秋兩季,分別複習冬夏兩季所讀的書,即半年讀書,半年複習,把閱讀和複習交叉進行,有效地增強了記憶力。

在每次複習時,他面前放一本書,請別人也朗讀同樣一本書,他邊聽邊默記。如果發現自己默記的同朗讀的有出入,馬上查書,立即糾正,再復讀幾遍。顧炎武讀書總是要動手抄錄,這種學習時既動口,又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讀書效率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5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就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思考。爲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啓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忙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就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關於朋友的.句子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6

劉勰,字彥和,東莞莒縣(今山東莒縣)人。關於他的出生年,有說在公元465年,也有推算應在公元470年,未有定論。他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偉大的文學評論家,撰有《文心雕龍》五十篇。該書主張文學作品應有“風骨”(即內容充實),也要有華美的形式(即文采);並提出了文學批評的六個標準(即“六觀”)及其必須具備的修養,系統地闡述了先秦以來的文學批評理論。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文學評論著作,在文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劉勰的父親叫劉尚,在南朝宋明帝時任越騎校尉。父親在世時,他深受喜愛,生活幸福,兩三歲開始學字,五六歲誦讀詩賦,到七八歲時已能自學經書。不幸的是,就在這時,他的父親和母親卻相繼去世。

劉勰成了孤兒,卻不願去親戚家,自個獨立生活。他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家讀書。沒有錢買燈油,他便把書拿到房外,藉着月光或雪光刻苦攻讀。在既無月光也無雪光的夜晚,無法讀書,他便十分煩躁,心神不定,夜不能眠。有一夜,他躺在牀上,無法入睡,便思索怎樣能找到燈光讀書。他突然想到,離家不遠有座紫金山,紫金山上有座定林寺,定林寺內大殿裏有幾盞長明佛燈,一直不滅。“我何不去那裏借佛燈的亮光讀書?”想到這個主意,他興奮起來,立即起牀帶上書本,連夜摸黑趕到定林寺,悄悄進入大殿,藉着佛前長明燈的亮光,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

從此,劉勰天天晚上去寺內佛燈下讀書,風雨無阻。時間一久,終於被值夜班的和尚發現了。第二天一早,他便向寺廟住持報告了這件怪事。

住持名叫僧祐,是位有名的佛學大師,他博學多才,且有藏書萬卷。當他聽了值班和尚的報告,也不由得吃了一驚,暗想: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佛堂乃清幽之境,妖邪怎敢入內?至於神聖顯靈,多年未曾有過,也不可能發生,其中必有蹊蹺。他決定親自弄個水落石出。當晚,夜幕剛剛落下,僧祐便隱藏在大殿的暗處,等待着。不久,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進入殿內,來到燈前,從懷內掏出一本書便讀了起來。僧祐這才知道,是一個窮孩子到這裏來借光讀書。他不忍打攪他,直到天快亮時,見那孩子收起書本要走,才閃身出來。劉勰見寺內有人來,也不驚慌,趕忙施禮。待住持問過話,才道出真情。他眼含熱淚,請大師原諒夜間擅闖大殿之罪。僧祐佔沒有怪罪劉勰,而是被他的苦學精神所感動,主動收他爲俗家弟子,讓他進寺讀書。

劉勰進入定林寺後,僧韋佔大師爲他打開經史書庫,任他挑選閱讀。劉勰在這裏真是如魚得水,因爲經常聽僧韋佔大師講解佛經,所以對佛經也特別喜歡。僧韋佔非常喜歡他,也很信賴他,不僅讓他整理經書,每次外出講學還帶着他,讓他開闊眼界。

幾年過去了,劉勰博覽羣書,知識積累越來越多,便在僧祐佔大師的支持和幫助下自己開始寫書。他用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一部關於文學評論方面的著作。僧祐大師自然非常高興,便送請一些社會名流閱讀。他們看後,也都爲之稱奇。

劉勰知道,當時在文學和修辭方面最有成就的是沈約,他便帶上自己的著作去找沈約,希望得到他的評價。沈約當時是尚書令,兼太子少傅,自然不是普通人輕易得見的。劉勰知道沈約愛書,便扮做賣書人,在沈約經常經過的路口等候。有一天,沈約坐着車子過來,劉勰趕緊高喊賣書。果然,沈約聽見有人賣書,立即命停車,差人把劉勰叫近前來詢問有何好書。劉勰這才把扮做賣書人,向他送自己著作的實情說出。沈約聽後,非常感動,遂帶劉勰一同回府。

沈約翻開劉勰的書稿,便被吸引,不住拍案叫絕。他仔細閱讀,不僅用心做了一些修改,最後還爲之取名爲《文心雕龍》。這就是這部書名字的由來。

劉勰由沈約推薦入朝做官,與太子蕭統很是投機。後來太子受到誣陷,於公元531年病死。劉勰爲此心灰意冷,便辭官到定林寺做了和尚,取法名慧地。劉勰年少時即受佛家影響,一生未娶。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7

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歲高齡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項決定:重新開始學習俄語。

這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董老擔任着國家的重要職務,工作極爲繁忙,況且年紀又大,記憶力也差了,學習外語該有多困難啊!

董老想了個巧妙的辦法,他將俄文生詞,每五個寫在一張卡片上,並風趣地稱作一個小隊,每十個詞稱作一箇中隊,每二十個詞稱作一個大隊。又把兩個大隊稱作一個聯隊。生詞寫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釋寫在背面。隨後,象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樣,先認第一小隊,再認第二小隊,接着將兩個小隊合起來認,作爲中隊檢閱多記熟了之後,再認第三、四小隊,然後將三、四小隊合併作中隊檢閱,以後再將兩個中隊合併作大隊檢閱。用這種“檢閱”法記單詞,效果很好。

由於年老記憶力差,一個生詞往往花了好大的氣力才記住,可是過一會兒又忘了,董老就反覆地認、記、背。有時因爲咳嗽得很厲害,醫生讓他躺在牀上休息,可他仍然堅持給生字標重點,即使在病牀上也不間斷學習。

董老說:“我決不灰心,就是這樣搞,記生字,每天總有可能增加兒個。”

十幾年後,董老保存下來的外語卡片,上面抄錄了一萬零五百多個單詞,甚至連劇目單、會議簽到卡上面也寫下了外語單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董老長期艱苦的努力,終於達到了能閱讀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僅俄文版《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一書,董老就讀了四遍,抄錄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張,記錄單詞二幹九百二十八個。

“學習當如卒過河”,這是董老八十七歲時留下的名句。在學習的'道路上,象中國象棋中的過河卒子一樣,一步一步,奮勇直前,這不正是董老學習精神的最好寫照嗎!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8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裏,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裏,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9

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因爲怕自我睡着,就把頭髮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每當自我昏昏欲睡,頭垂到必須的時候頭髮就會被拉得很痛,從而防止自我打瞌睡犯困。

蘇秦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就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就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我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我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10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十分勤奮好學。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務必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但就是,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此時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十分痛苦。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1匡衡聽後十分氣憤,但就是他更下定決心,必須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此時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我所掌握的知識就是遠遠不夠的,此時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此刻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就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能夠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11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柳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柳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只見一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頭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柳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爲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爲人師表呢?”柳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爲我國著名書法家。

名人讀書的故事 篇12

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爲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默默回憶着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裏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

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製的口袋裏,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藉着螢光苦苦地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