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古代名人故事《李白拜師》大綱

古代名人故事《李白拜師》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有着“詩仙”之稱的李白爲何拜師呢?又是怎麼拜師的呢?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李白拜師》

天剛矇矇亮,歙縣縣城就熱鬧起來了。今天是陰曆八月十二,再過二天,就是中秋節。街市上,挑柴的、擔菜的、轟豬的、趕羊的人來車往,熙熙攘攘。

在縣城的西南邊,一條小河穿城而過。河上架着一座拱形石橋,橋邊一幢酒樓居高臨下,黃色的酒幌垂掛在飛檐上,隨風飄搖。

樓內靜悄悄的,酒客寥寥無幾。在靠近窗口的一張桌前,坐着一個人。他身穿錦紅官服,面龐清瘦,劍眉下一雙風眼瀟灑飄逸。酒、菜都擺在桌上,但一點沒動。

他迷惘地望着河面出神,顯得心不在焉。

他就是李白,就是被人稱爲 “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李白不是被唐玄宗召到宮裏做官去了嗎?怎麼又一個人流落到此來喝悶酒呢?這得等下面再說。

李白正在出神,突然一陣喧譁聲把他驚醒。只聽樓下先是一陣爽朗開懷的大笑,接着又高聲吟誦:“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李白的心裏咯噔一下。這純樸而又動人的詩句,這超脫而淡泊的情懷使李白那紛亂的心緒立刻安靜下來。他心想,這窮鄉僻壤,怎麼會這麼脫俗的高士?如果與他結交,定會成爲知己的。

李白向夥計招招手,夥計以爲要添酒,提着酒壺就過來了。正要倒,李白說:“慢,你快告訴我,剛纔在樓下吟詩的是誰?他住在什麼地方?”

夥計說:“那個老頭叫許宣平,聽說原來是做官的後來不知發什麼瘋,棄官不做,跑到這深山裏打柴來了。

每天天一亮,他就進城賣柴,賣柴得了錢就買酒,喝醉了酒便吟詩,走一路吟一路。至於他的家,誰也不知在哪兒,只是也總在山裏打柴,想必也在山裏吧。”

李白聽到這裏,他心裏明白了,這許宣平定也是個官場不如意,看破紅塵的人。李白想到自己的不得志,想到滿心的愁悶,恨不得立刻找許宣平,向他討教一番,學習詩藝,也學習做人處世。

李白結了酒賬,走到樓下,只見老人已經走了。他追出門外,見到老人腰中掖着酒葫蘆,肩上扛着竹扁擔,走上了小橋,李白大聲喊道: “許先生,請留步。”許宣平回頭看了一看,扭頭疾步向前走去。李白邊叫邊急步追趕,老人飄忽若仙,不一會兒就無影無蹤了。

沒有追上許宜平,李白非常遺憾。

李白垂頭喪氣地回到酒樓。夥計見了,就給出主意說 “這老頭每天都來賣柴,您何不到柴行門口等他。”李白覺得這倒是個好辦法,就心平氣和了。

第二天一早,李白來到柴行門口等候許宣平,沒想到許宣平沒來。第二天又等,許宣平還是沒來。一連四天,李白天天空等。李白求師心切,決定進山尋找。

李白揹着乾糧,翻山越嶺,一連走了一個月,也沒有見到許宣平的蹤影,他真有些泄氣了,但想到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話,就咬咬牙,繼續前進。

這一天,他走到了紫陽山下,見山前立一大石,石上龍飛鳳舞地刻着: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閒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卻忘甲子年。

李白連聲叫道: “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呀!”李白寫詩三十年,還是頭一次讀到這樣恬淡自然、充滿野趣的詩。他料定這詩是許宣平寫的,更加堅定了他尋找許宣平,拜他爲師的決心。

李白又向前走,見到崖前平地上有一堆稻穀,心想,這肯定是許宣平的,就坐在崖下等候,不知不覺地睡着了。突然一陣擊水聲將他驚醒。他順着水聲望去,只見夜幕中,一位鬚髮飄飄的老人正立在船頭,李白大聲叫道:“喂,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先生住何處?”

來人正是許宣平,那天在鎮上賣柴,他見身穿官服的李白追趕自己,以爲又是朝廷找他去做官,便再也不去鎮上賣柴。沒想到,這人又追到了這兒,便反問道:

“你是何人?找許宣平有何事?”

李白回答說: “我是李白,找許先生是爲拜他爲師,向他學習詩藝呀!許宣平一聽大吃一驚,沒想到這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人竟是天下聞名的詩仙李白。可他表面還是不動聲色,說道:“你太客氣了,如果說你是詩海,我僅是一滴水,海怎能求教於水滴呢,不敢當呀!”說完撐船便走。

李白急忙搶步上前,說道: “老人家,學生爲尋找您,已經在這深山野嶺中轉了三個月,難道您就用這一句話把我打發了不成?”

李白真誠的話語,打動了許宣平的心,他請李白上船,向河心劃去。

月色之下,波光盪漾,船行悠悠。許宣平問李白:

“你身穿官服,怎麼不在朝廷理事,卻四處雲遊?”一句話點到了李白的傷心事,他便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許宣平。

原來,天寶元年,李白由賀知章推薦,靠一首 《烏夜啼》被唐玄宗賞識,下詔宣他進京。李白滿懷抱負,以爲此番定能做成大事業。那知至長安以後,唐玄宗並沒讓他做理事的官,只是任命他當翰林供奉,專門爲皇帝做制詩。李白雖然失望,但想到有俸祿,可以買酒喝,也就勉強留下了。但他爲人不拘小節,又得罪了皇帝以及楊國忠和高力士這兩個炙手可熱的人物。高力士和楊國忠本是心胸狹窄的勢利小人,對李白懷恨在心,尋機報復。只要有機會就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面前說李白的壞話,使得李白漸漸被玄宗疏遠最後被打發出長安。

李白也通過這事,知道了所謂御前供奉不過同梨園子弟一樣,是供帝王權貴消煩解悶的僕人,自己很信賴的玄宗也黑白不分,於是他便心灰意冷,到各地漫遊,寄情于山水之中。

許宣平聽了李白的講述,懇切地說:“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且不說你對朝廷的希望是不是幻想,你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到了宮裏還不是受制之人,成了網中之雀,籠中之虎嗎?古人說,詩言志,在宮廷中去要製作些風花雪月、歌功頌德的詩還能言什麼志?不言志又能寫出什麼詩?與其如此,不如像老夫一樣返樸歸真,避開塵俗之擾,倒圖得內心的清淨,寫出別有一番情趣的詩哩。”說着解下腰中的酒葫蘆,遞給李白。李白二話沒說接過來一飲而盡,說道:“謝老師的指點,學生聽您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

從此,在這紫陽山中,李白與許宣平形影不離,常見他們二人同斟共飲,暢談人生,切磋詩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