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四年級上《蟋蟀的住宅》說課稿大綱

四年級上《蟋蟀的住宅》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蟋蟀的住宅》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四年級上《蟋蟀的住宅》說課稿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7課《蟋蟀的住宅》。拿到這篇文章,我讀了十遍。

前兩遍我站在普通讀者的立場,讀這篇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觀察隨筆,感受到文章結構的緊湊鮮明、語言的生動形象、描寫的細緻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確是“偉大的工程”,感受到作者通過擬人的手法傳達出的對蟋蟀的無限喜愛之情,是一首人類對小昆蟲、小生命的讚美詩。

第三四遍,我站在學生的立場讀,讀後產生了一些疑問:學生對蟋蟀熟悉嗎?他們理解什麼叫“隨遇而安”嗎?學生能從擬人寫法中感受到什麼呢?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師的立場讀,找了我和學生在閱讀之後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爲什麼說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樣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這一偉大工程的?這之後的四遍,我在閱讀中積極地思考:怎樣構建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怎樣組織一個和諧的綠色的對話的課堂。思索再三,我將目光鎖定在建構主義理論,鎖定在其下的“拋錨式教學法”並作了教學設計

根據上述對教材、學生及教學理論的思考,我預設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會認“宅、蔽、棄、慎”等7個生字,會寫“棄、毫 、遇 、擇”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住宅、選擇”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重點語句的品讀,理解“蟋蟀住宅是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感受蟋蟀“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品質。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3.體會文章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科學家探索大自然、熱愛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愛觀察的好習慣。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設計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爲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通過對話交流達成1、2兩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則在第一課時學習基礎上繼續對話交流以達成教學目標三。下面,我就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作一說明。

第一課時我根據“拋錨式教學法”,安排了“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五大環節,分別以四句詩進行概括。

第一句詩:“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也是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習活動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因此在這第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詞,爲下文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句詩:“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這也是第二個環節:確定問題。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初讀課文後學習生字詞,將字詞按一定規律進行分組教學,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關注。二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爲,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啓發,讓學生帶着確定的問題與文本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 ,從“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閱讀的概念。

第三句詩:“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也是第三四個環節: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爲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爲,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通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四句詩:喜看稻菽千重浪,傾聽幼竹拔節聲,這也是第五個環節:效果評價。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通過“我手寫我心” 的形式:“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瞭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通過寫一寫,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文章的作者法布爾是怎樣寫出這篇文章的?他爲什麼要用擬人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爲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蟋蟀的住宅

熱愛生活:科學 精緻 舒服

偉大的工程

不辭辛勞:柔弱簡單——浩大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