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乘興而來和運斤成風範例

乘興而來和運斤成風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相信大家對乘興而來和運斤成風這兩成語都不陌生,但是它們的由來恐怕很多讀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這兩個成語背後的故事。

  (一)乘興而來

乘興而來和運斤成風

“乘興而來”這則成語的乘興失趁一時的高興。趁着興趣濃厚的時候到來。比喻高高興興地到來。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王徽之傳》,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耶?”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爲豪放不拘。雖說在朝做官,卻常常到處閒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

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今紹興),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着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王徽之推開窗戶,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裏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

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

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着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

王徽之催促着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

[-(@_@)-]

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爲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纔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着戴逵呢?”

  (二)運斤成風

這個成語見於《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 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而不失容。”

這個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楚國的郢都有個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個技藝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們表演了這樣一套絕活:郢人在鼻尖塗上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粉,讓石用斧子把這層白粉削去。只見匠人不慌不忙地揮動斧頭,呼地一聲,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傷,郢人也仍舊面不改色,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裏。

這件事被宋國的國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絕技和郢人的膽量,很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表演。於是,國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請來,讓他再表演一次,石說:“我的好友已經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檔,再也沒法表演了。”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將“運斤成風”引爲成語,比喻手法熟練,技藝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