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愛國故事 > 愛國名人故事11篇

愛國名人故事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愛國名人故事 篇1

宋慶齡的執着

愛國名人故事11篇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裏,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爲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沒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宋慶齡能七十年如一日爲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殫精竭慮嗎?

話題:“忠貞”“持之以恆”。

愛國名人故事 篇2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爲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愛國名人故事 篇3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最後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爲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纔有尊嚴。爲此,張伯苓不餘遺力地創辦學校,期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愛國名人故事 篇4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那麼多,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爲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 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一天除了教學外,就是在試驗田裏培育高產品種。在試驗中,他發現天然雜交水稻穗大粒飽,產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種,就退化了,失去了優勢。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培育能持續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爲了這個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有時候在試驗田裏觀察,連家也顧不上回。經過10年的艱苦努力,最後培育成功了。

這種雜交水稻畝產到達1000多斤,在全國推廣後,我國稻穀在幾年中增產了1000多億公斤,真是一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爲“雜交水稻”之父,爲改變我國糧食生產的落後狀態打了一個翻身仗。

愛國名人故事 篇5

馮如(1884-1912),原名馮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緒九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於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曾在鄉間私塾就讀數年,輟學後居家務農。

1898年,馮如16歲時,父母就爲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崗坪鄉竹林村樑三菊。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由於生活困難,馮如在1899年辭別了父母和婚後不久的妻子,跟表親伯母的弟弟吳英蘭,遠涉重洋到美國三藩市(舊金山)謀生。

天資聰穎多幻想

馮如在村中的私塾讀書時,非常勤奮,學習成績在同班同學中名列前茅。他在寫作時常常流露出許多幻想,並提出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如小鳥爲什麼會飛上天呀,爲什麼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爲什麼可以飛快飛慢,甚至有時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師看到他的這些作文,稱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馮如還經常創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製作一隻像大鳥的風箏,兩隻翼吊着兩個小木桶,當風箏乘風徐徐升上天空後,小木桶變成小風袋,起到平衡飛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連連稱奇。他還用一個火柴盒造一隻小船,放在魚塘中,讓風吹着飄來飄去,人們都稱讚他有辦法。

愛國名人故事 篇6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着聽話的樣貌走在前面,爲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明白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 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衝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5.愛國名人故事

李商隱年少有爲,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並無其人,只但是是李商隱杜撰假託的人物。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13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愛國名人故事 篇7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製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製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捨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爲家,一輩子守在家裏,不是我的志願!”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製飛機,然後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願去死。”於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鑽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製。父母親想他,期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製出了飛機。他駕駛着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之後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爲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愛國名人故事 篇8

清朝的後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他們的目的,一是掠奪中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於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

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菸,中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爲了國家的尊嚴,務必禁菸。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繳出來並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

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並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

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燬害人的毒品鴉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愛國名人故事 篇9

屈原是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他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家鄉在現在湖北的秭歸(zǐguī),離長江三峽不遠。這裏風景奇美,山影水聲迷人動聽,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熱愛楚國。可是楚國統治者無能,不圖進取,使國力漸漸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來到都城勸楚王改革圖強。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擊,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他趕出都城,流放到了遠方。

屈原一片愛國心不被人理解,難過極了。有人勸他:“楚國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別國去,照樣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說:“我愛我的楚國,爲它的命運擔憂,爲百姓的痛苦傷心。明知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可是捨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還能爲它出力。”

屈原寫了許多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龍駕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飛往遠方,離開楚國,忽然回頭看到了可愛的家鄉,立刻停住了腳步。他的僕人哭了,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國,並下決心:“如果不能實現我的願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國!”

不久,屈原懷着對楚國深深的眷戀,投入了汩羅江(在現在湖南)。他對楚國的愛也就是對中國的愛,對自己所屬民族的愛。所以全國人民至今還懷念他,每年端午節人們划龍舟,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愛國名人故事 篇10

1、空酒杯

一xx四年,周恩來訪問波蘭即將結束時,我駐波使館借用波方剛剛修復的一個大廳,以周恩來的名義舉辦了一個辭行招待會。那天,周恩來儀表堂堂,風度翩翩,征服了所有的來賓,人們都看呆了!以致發生了一個誰也沒有料到的情況:當週恩來致詞已畢,舉杯敬酒時,酒杯裏竟空空如也。周恩來的隨員急忙跑去,把聘請的波方招待員們從呆滯狀態中喚醒,去斟酒。原來,當週恩來陪波方貴賓入場時,把人們的視線和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人們只顧看啊,鼓掌啊,……招待員們竟忘了及時斟酒。後來,客人邀周恩來跳舞,他那嫺熟的舞步,多采的舞姿,使在場的人無不爲之傾倒。一些西方國家的大使不斷地點頭,紛紛讚歎道:妙極了,妙極了!

2、巧妙應對:

一xx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參加完亞非會議後,來到首都雅加達。這天下午,在雅加達中國大使館舉行招待會,中國代表團同六百多名華僑代表見面。對於這個招待會,一名外國記者做了兩則報導,一則是:有人說,‘在共產中國’老年人是得不到尊重的。四月二十七日,在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周恩來所留住的或與之談話的都是年紀最老的來賓們。不是地位最高的、最有錢或最有名望的,而是頭髮最白、臉皮皺縮的。另一則是:周恩來也招呼在大使館幫忙守衛的軍警們進去坐一下,並且跟他們談很多話,還請他們吃東西,以致他們之中大都受了感動。

3、主動握手:

一xx五年四月,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會議期間,周恩來利用各種機會開展外交活動,促進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一次,中印友好協會到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向周恩來呈獻禮物。在呈獻禮物的儀式進行過程中,周恩來趨前與中印友協全體工作人員握手。印尼交通部高級職員達希爾·打益勃的手因受傷而紮了紗布。由於藥水的滲透作用,包紮的紗布看起來有點髒。當週恩來向他伸手時,他不敢伸出手來。周恩來卻微笑着主動握住他的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放下。

4、骨肉情深

一xx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勝利結束,周恩來參加亞非會議後,從萬隆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整個印度尼西亞二百多萬華僑,不分地區和階層,共推選出六百多名代表來到雅加達,要見一見從偉大祖國來的親人。二十七日下午二點,在中國大使館舉行招待會,中國代表團和華僑代表見面。激動的講話,熱烈的掌聲,眼中的淚水,都使人感到一種骨肉團聚的激情。三點左右,招待會結束了,六百多名華僑代表向站在大門口的周恩來握手道別,這是需要花許多時間的,而且他的右臂活動不便。有關方面通知華僑代表不要等待握手,可以走了。但是周恩來一邊微笑着說:不要緊,一邊依然和跟他辭別的來賓們握手。

5、頂風冒雨

一xx七年,周恩來應邀訪問斯里蘭卡,當他在羣衆歡迎大會上講話時,突然下起雨,主人立刻給他打上了傘。周恩來看到羣衆並沒有雨具,就堅決推辭開了。他精神抖擻地站在風雨中發表了支持斯里蘭卡人民反殖民主義鬥爭的`長篇演說。第二天,幾乎當地所有的報紙的大標題都是:周頂風冒雨。

6、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裏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乾淨了!&&儘管中美當時處於敵對狀態,但周總理一貫的思想,還是把當權者和普通美國民衆分開。在談判桌上橫眉冷對,那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但會場外,他可是統戰高手,儘量做工作,力圖潛移默化。他對普通美國民衆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聞記者在內。所以,在那個美國記者主動要和周總理握手時,周總理沒有拒絕。但這個記者看來純粹要使周總理難堪,否則不會自己主動握手,然後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總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會意識到他會這樣做。當時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來下不下得了臺。所以周總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請注意兩人做法不同的是:記者擦完手後仍把手帕塞回褲兜,而周總理是擦完手後把手帕扔進了痰盂。周總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還能用,我的手帕因爲擦了以後沾染了你的細胞,你這無恥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乾淨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裏去。

7、巧妙應答,不亢不卑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着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着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擡着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爲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裏顯然包含着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於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麼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麼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8、爲什麼叫馬路

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爲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9、交換禮物

1971年,基辛格博士爲恢復中美外交關係祕密訪華。在一次正式談判尚未開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來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託,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

周恩來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

周總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爲什麼不公佈?

周恩來總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佈?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周恩來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10、派克的來歷

50年代,有一次,周恩來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裏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着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恩來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11、一句話的電影說明書

1954年,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議,通知工作人員,給與會者放一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彩色越劇片。工作人員爲了使外國人能看懂中國的戲劇片,寫了15頁的說明書呈周總理審閱。周恩來批評工作人員: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工作人員不服氣地說:給洋人看這種電影,那纔是對牛彈琴呢!

那就看你怎麼個彈法了,周恩來說,你要用十幾頁的說明書去彈,那是亂彈,我給你換個彈法吧,你只要在請柬上寫一句話:請您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就行了。電影放映後,觀衆們看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12、中國有多少個廁所

一個美國記者刁難周總理,問:中國現在有四億人,需要修多少廁所?這純屬無稽之談,可是,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又不便回絕,周總理輕輕一笑回答到:兩個!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

愛國名人故事 篇11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爲淑女劉氏。於天啓二年年被冊封爲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

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崇禎執政時期,對於後金,羣臣分爲主戰、主和兩派。崇禎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戰派袁崇煥。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幾次大規模對後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曾經強盛的明帝國已經風雨飄搖,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崇禎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

崇禎與臣子的關係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爲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壓農民軍以及抵抗後金外,將更多的`心力用於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明朝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