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數學週記五年級模板集合10篇

數學週記五年級模板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時間飛快,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一週的時間,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週記五年級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週記五年級模板集合10篇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1

今天中午,爲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並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後,將筷子插入量筒中,並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爲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我的小實驗》: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麼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籲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乾淨、清新的空氣。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2

第一單元我們學了八個方位,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幾個方位給了我們很多好處,請聽我慢慢說來。

這幾個方位讓我們知道了 太陽是從東方升起,西邊落下,還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房間東邊、西邊、南邊、北邊都有些什麼,在地圖上有個規定,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這幾個方位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3

今天,數學作業有一道題是要稱一雙鞋子的重量。於是,我便去找媽媽要“秤”。媽媽說她沒有“秤”。怎麼辦呢?不過,俗語說:“世上無難事”。我想,一定有辦法的。

於是,我開動了自己聰明的腦袋,想出了:自制天平。

我把空月餅盒的紙皮一塊塊相應地剪下來,拿來透明膠紙,把其中一塊紙皮折成一個正的三角體,貼好放在臺面上。另一塊紙皮做天平的左右盤,平衡地放在三角體的'頂上。然後在家裏找來一些已標有重量的東西作砝碼。如:媽媽新買回來的牙膏,脣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克的都有。

激動人心的稱鞋子活動開始了。我將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邊,“物品砝碼”便放在右邊,重量放至兩邊平衡爲好。然後把砝碼重量相加的與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剛好86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完成數學作業了。媽媽知道後對我讚不絕口。還開玩笑地對我說:“古代有聰明的曹衝稱象,現代就有聰明的晗晗稱鞋呢!”說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來了。

原來,生活上處處都有“秤”呢!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4

在悠久的數學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數學神童。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數學界中的焦點人物。他們爲研究數學知識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谷超豪,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著名教授。24歲時蜚聲數學界,名爲《經典場——米爾斯揚》的研究論文作爲專著出版。

你聽說過“歌德巴赫猜想”嗎?它是數學王冠上的一顆明珠。我國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而進行這項研究的人就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他在20世紀國際數學界佔有重要地位。

他(她)們都是數學界中的皎皎者,正因爲有了他(她)們的奉獻,才更激發了人們對數學的熱愛。相信我們憑着對數學的熱愛,也能搬動數學上的大山,也能爲國家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立大志,樹理想,勤奮地學習!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5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裏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裏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裏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6

12月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學會了四邊形,比如說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不僅只有這些,我還學會畫四邊形。而且我看了一下數學書,它是長方形的。我覺得生活中常用的形狀是長方形,因爲門、窗、桌子都是長方形的'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7

有兩隻小貓在一起走迷宮。

在一條迷宮的某個地方有兩條路,可是兩隻小貓不知道走哪一條路,一隻小貓說走這條路,另一隻小貓說走那條路。第一隻小貓膽子小,就跟着第二隻小貓走了第二條路。可是走到路的.盡頭卻不通了。

它們又返回來走了第一條路,在路上先遇到了機關,它們很巧妙的躲開了。接着又看到了三個數字轉盤,第一個是:2、4、m、8、10。第二隻小貓很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m=6;第二個是:1、2、3、7、2、n,第一隻小貓填了數字9,因爲後面的數是前面兩個數相加;第三個是:9、1、3、5、3、a,這道題比較難,兩隻小貓討論了一會,終於算出來了:9-1=8,8-3=5,5-3=a,a=2,因爲5-3=2,最後一步通過減法運算,它們走出了迷宮。

兩隻小貓走出了迷宮,它們很開心。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8

以前,我一直認爲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與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與我一起乘坐2路汽車去青少年宮。就在車子快要出發時,1路汽車正好與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前面的這兩輛車,突然笑着對我說:“澤羣,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2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輛車至少要經過多少分鐘後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與2路車的起點是在同一個地方。”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着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塗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澤羣想得周全。”我與爺爺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麼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爲3與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要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爺爺聽了,誇我:“答案正確!100分。”耶!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9

我知道了關於長方體的這些知識:它有12條棱,6個面與8個頂點;相交與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每相對的兩條棱的長度是一樣長的,並且每相對的一對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如果有一對面的面積是正方形其餘的四個面的面積就是一樣的。長方體表面積的公式是:長X寬X2+長X高X2+寬X高X2,還有一個是(長X寬+長X高+寬X高)X2。它的體積公式是:長X寬X高。

關於正方體的知識是:它有12條長度完全相同的棱,6個面積完全的`面與8個頂點。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公式是:棱長X棱長X6,體積公式是棱長X棱長X棱長。

正方體與長方體積體統一的公式是:底面積X高與橫截面的面積X長。

關於容積的是:容積的長度是從裏面量的,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計算容積的公式是與計算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一樣的。題目讓你求出容積單位的話,可是題目的第一步先讓你求出體積單位的話,你就要從體積單位換算成容積單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之間的近綠是1000。

數學週記五年級 篇10

12月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放學回來,媽媽問我:“有一本書厚約7毫米,五本這麼厚的書加起來,共約幾毫米?”我沉思了片刻,想了想說:“5×7=35(毫米) 答:共約35毫米。”媽媽笑着說:“我的寶貝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