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關於家風的徵文(15篇)

關於家風的徵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徵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徵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家風的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家風的徵文(15篇)

關於家風的徵文1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不錯,我的家鄉確實是以孝當先,個個人家的子女長大後首當其衝的一件事是:就是孝敬老人、父母。

幸運的我有個哥哥,哥哥是怎樣孝敬爸爸老媽的舉動,我都一點一點的記在腦海裏。

還記得我九歲的時候,哥哥已經畢業了,並且掙到了錢。果不其然,哥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孝敬爸媽。那天,哥哥從上海回來,興沖沖的告訴我們一家,說掙到錢了。我們都爲哥哥高興。

當天,哥哥開着新車帶着爸媽去了南通的老天寶黃金店,說是爲老媽買黃金,就當是孝敬老媽。因爲:以前沒那麼富裕,現如今社會條件改變了,當然要“炫耀”一番啦。哥哥給老媽精挑細選的耳環和戒指,老媽整天跟別人炫耀說“唉呀,我兒子有出息了,都懂得孝敬我們啦!”這些一點一滴我都記在腦海裏,等到我長大的那一天,像哥哥那樣孝敬父母。也許,那一天,我將做的比哥哥還要好。

也許,“孝”這個字說簡單也不爲簡單,說不容易,也並不是那麼的苛刻。孝,不過就是陪陪老人,孝敬父母;孝,不過就是爲父母端上一杯溫暖的茶;孝,不過就是爲了父母而送上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我想,再也沒有什麼事比孝敬父母更爲重要的了。

我的家風不過如此,“孝”這個字永遠刻在我的心頭。

關於家風的徵文2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作爲高級工程師的爸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爲口頭禪,作爲教師的媽媽會時常唸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聖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於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弟弟則端茶遞水,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於是博得了客人的誇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衆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弟弟會時不時“犯二”的,例如突發奇想直呼爸爸的姓氏,女孩子吹個口哨,自然這些少不了爸媽的訓斥。在那個年代,父親總是用傳統教育方法來教育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我和弟弟在學習上養成了愛讀書、勤思考的習慣。

每當夜晚,從左鄰右舍傳來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有地動山搖的電視音響聲,而在我家只有我和弟弟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爲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長大後,我和弟弟都陸續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父母對我們的影響依然承續着。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

這就是我的家風,我堅信,隨着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於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關於家風的徵文3

我們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家庭,沒有像什麼名門望族那樣的家風家訓。更多的是聽丈夫講他年幼時的經歷和現在我們生活的一些感悟。

老公每每說起他的年幼時光,幾乎是70年代的縮影,飽含着艱苦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他的父親弟兄姊妹4人,父親行大,他爺爺走的早,他父親15歲就參加了工作,成了家裏的頂樑柱,維繫着一家人的生活,老哥幾個的歲數相差很大,那個年代也沒有計劃生育,人們更多的思想是多子多福,越窮越生越生越窮。他母親也是苦命人,12歲就參加工作,至今她的工齡比很多男同志都長。因爲他爺爺早早地離世,給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增加了無形而巨大的壓力。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婆婆以寬廣豁達的胸懷走進了這個家庭並承擔了巨大的生活壓力,先後幫公公給兩個小叔子蓋房娶妻,幫早年守寡的小姑子度過最艱難的歲月。老公說他媽媽的愛是他見過的最偉大的愛。他媽媽教會他寬容和堅強,在任何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氣餒。老公說他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世上沒有白下的功”,時至今日,這句話已然是他的座右銘,他也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兒子。

老公說起他父親的時候,總是被一句話所感動“百善孝爲先”。那個年代一週只能休息一天,即便是這樣,他父親風雨無阻都會騎車趕回8裏之外的老家探望自己的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曾間斷過。他父親是村裏出了名的孝子,從不讓他奶奶着急,有什麼事情都是大包大攬。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裏,城市居民憑購糧本買糧食,等到取消購糧本的時候,購糧本里還存着1000斤細糧(小麥麪粉),老公問他父親爲什麼別的孩子可以吃到白麪饅頭,我們家只能吃到玉米麪饅頭,他父親的回答是,我們得攢糧食好給你叔叔說媳婦啊!老公在他父親那裏學到了擔當和責任。

老公有時候也會問他媽媽,你爲什麼沒有抱怨?難道這麼多原本不屬於你的責任和義務你都無條件的去承擔,這樣合理嗎?公平嗎?他媽媽總是慈祥的笑着說,傻孩子你知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嗎?人這一生不能只是索取,你要有自己的價值。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失了戰勝困難的信心,辦法總比困難多。你爲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和安逸,那應該就是你的價值和幸福吧!老公在他母親那裏學會了包容、奉獻。

歲月更迭時光如梭,婆婆公公已是八旬老人。公公的腿做過手術,但還是行動不便。婆婆的眼也出了問題。老公每個月都會陪着婆婆去北京治眼病,也會陪着公公敘敘家常。正月十五到了,我們這個偏遠的小鎮今年倒是熱鬧,從外地拉來了很多大型的燈飾。已經有很多很多年沒有見過燈展了,大家都很興奮。老公叫兒子帶上相機,自己拿起一個板凳背在肩上和我說,攙着爸爸媽媽去看燈。我知道他是擔心老父親的腿不能長時間行走(會腫脹),我也知道隨着老人年事已高,這樣的燈展也許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次觀看。就這樣我們一家人相互攙扶,就這樣我們步履蹣跚一路燈展。兒子的照相技術無師自通,拍了很多有藝術氣息的照片。燈似乎更霓虹豔麗,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

說到老公,他常掛嘴邊的話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老公說什麼事情都能等,唯獨孝順不能等。老公很孝順,雖然他是三個子女中最小的一個,但是有什麼事情父母第一個就會通知他。老公也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會想的很周到。每每幫老爸老媽幹完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會甜甜的笑着。他常常因爲能幫老人幹活而高興不已。誰能看的出三年前,老公傾注半生心血的企業因經營不善倒閉了。老公很沮喪他想不明白自己兢兢業業的去工作還會失業。婆婆公公還有我及時給他疏導,爲了支持他繪畫公婆甚至拿出了自己的養老錢。老公自幼喜歡繪畫,但沒有系統學習過,他在父母親身上學到的堅毅頑強不服輸的精神迸發了出來,他在電腦上查資料,每日研習名家字畫筆不停耕,在他的不斷努力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好成績。我們全家人都爲他感到驕傲。

至於我自己也沒什麼好說的,爲人子女自當孝順。閒暇的時候陪着老人說說話收拾收拾家務,從中學會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人這一生難道不是值得細細品讀的一本書嗎!

對於子女的培養教育我們也是保持着“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的理念。爲人處世待人接物以誠相待實實在在,本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從小培養孩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我和老公也時常買些正能量的書籍給孩子看。老公常常和兒子說“千金難買少時貧”、“積跬步至千里,匯小流成江海”,人在困苦的環境中長大,身心都得到了洗滌和昇華,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再困難的事情也能解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認認真真做好做精,這樣的累積彙集將成爲你一生的財富。兒子也長大了,很明顯比他同齡的孩子乖巧懂事的多。望着我們全家海拔最高的兒子,我很欣慰。

說了這麼多,也許正真能表達家風的詞彙應該是“孝、容、儉、勤、學”吧。國家是個大家庭,是若干個小家庭組成的一個整體。大家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我們的祖國明天才會更富強、纔會更美好!

關於家風的徵文4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身在禮儀之邦的我們,當然更應該重視禮儀和自身的修養,校訓和家風當然不可缺少。

校訓之於大樹,猶如沃土之於大樹,樹高千尺,離不開沃土的滋養,一所學校的成長離不開校訓的引領。

校訓也是廣大師生應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讀書明理,做人求真,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遵守的規章制度。

校訓的內涵也是教導我們加強個人修養,珍惜學習機會,開闊心胸,以禮服人!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少不了家風、家訓。

父母常常教導我們,愛是每一個人擁有的'最高財富。是呀,愛是沙漠中一股清泉,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潤,愛是一束冬日的陽光,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裏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籍。

還記得,在一本書裏,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冬天的夜晚,成功,財富和愛三個老人敲響了一戶人家的門,要求這戶人家在三個老人中選一個進去,女主人說:讓財富進來吧。男主人說:不,讓成功進來吧。他們的小女兒卻說:爸爸媽媽,讓愛進來吧,什麼也比不上我們一家恩恩愛愛呀!女孩的的父母感動極了:讓愛進來把!可三個老人都進來了。成功與財富兩個老人說:有了愛,就會有成功和財富!是呀,愛會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在生活中不僅僅需要愛,也需要誠信,誠信在我們生活中也是由爲重要的。

一個人如果沒有家,沒關係,至少他還有自由,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金錢,沒關係,至少他還有朋友,他還有在世界上生活的力量,但如果沒有了誠信,那就什麼也沒有了......

媽媽對我講了一件事,在媽媽買菜的時候,一個大姐姐和一個賣菜人吵了起來,媽媽過去一看,原來大姐姐買的菜明明很少,但在秤的時候報出了很貴的價錢,大姐姐就跟他吵了起來,但那個賣菜人確定本來就是這樣。旁邊一個賣水果的人拿起大姐姐的菜,拿到自己的秤上秤,可那個秤上的價格比賣菜人的報出的要少得多,賣菜人在大家的目光中,紅着臉,飛快的跑了……之後,媽媽就常對我說:人要講誠信,如果你不講誠信,你就會像那個賣菜人一樣在菜市場裏賣菜。我一直牢記媽媽的話,做一個講誠信、有愛的人。

家有家風,校有校訓,他們就像明燈,照亮我們的人生!

關於家風的徵文5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假如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後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爲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爲,是好是壞。我認爲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着,因爲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爲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假如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爲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鬆。假如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爲就要使用殺手鐗了。假如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爲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關於家風的徵文6

古人說過:“儉以養德,德由儉來”,這句話把勤儉節約作爲培養良好家風的行爲準則,也是很準確的。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正是我家的家風。勤以養家,儉以美德之說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品質,我們從小就要養成一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我家從爺爺那輩就有着節儉的習慣,現在已經到了我們這一輩了,所以父母就一直教導着我,讓我把節儉這種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小時候,我就有着一個壞習慣—鋪張浪費。那一次,我和媽媽一大早來到集鎮上趕集,到了街上,我拿着過年時媽媽給的壓歲錢走進了超市,我從貨架上拿了許多自己喜歡的零食,花了四十多元錢。買好了東西,我走出了超市,等到媽媽做完該做的事以後,就和她一起回到家裏。

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剛剛在超市裏買的零食,這包還沒吃到一半,就覺得不好吃,隨手丟在了桌子下面,媽媽看見了,走到我跟前,撿起我扔的零食,對我說:“我們家一向都是以節儉爲主,你怎麼能這樣浪費東西呢?趕緊給我把這些剩下的收拾好,想吃時就拿出來吃。”,聽了媽媽的話,我很不情願的把扔了的零食收拾好,放在袋子裏。而嘴裏還小聲的說:“媽媽真小氣。”,可是,我剛說完就被媽媽聽見了,媽媽對我說:“兒子,媽媽這並不是小氣,媽媽是爲了你好呀!你從小就應該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使自己認識到勞動價值所在,使自己具備很多良好的品行,更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

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到無比的慚愧。從那以後,我一直在嚴格要求自己,學會節儉,不浪費食物和學習用品等,衣服、襪子等能穿就行。我終於改掉了鋪張浪費的壞習慣。

這就是我家的好家風——勤儉節約。我將把節儉之風放在靈魂中,去學習,去思考,去實踐,努力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把優良傳統繼承下去,傳播開來。

關於家風的徵文7

法國著名作家羅蘭就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枝。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之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當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當一個家庭迎來一個新的成員.這意味着一份責任。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家風滲透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在思想、生活習慣、情感、精神、態度、情趣等方面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生活態度、道德修養、爲人處世,都會受到家風的影響。因此,對於不少人而言,家風可以說影響和決定了她的一生。

俗話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爲了把孩子培養成爲懂規矩之人,我們從最簡單的站立坐姿、走路、說話教起,訂立一些規矩,告訴她什麼是好的行爲,什麼是不好的行爲,經常提醒她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我們不打罵孩子,不給孩子們施加壓力,用愛心塑造孩子言行舉止的每個細小方面,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使孩子們慢慢領會自己的社會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爲和道德情感。

尊重孩子。我家的豆寶貝還算是個比較懂事的孩子。因此在和她相處時,我們都能夠尊重她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干涉限制; 對於她的要求,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一般都儘量滿足,只要不會發生危險,就不會去阻止。家裏沒有她不動的東西,家裏的電腦、手機當然更是逃不過,但對於那些存在危險的東西則是嚴肅告誡她不能碰。每次去商場看見玩具,如果我已經告訴她今天不買玩具了,她從不會哭鬧; 有時還會遺憾地說這個很好玩,我看一下就好了,或者我們下次再買吧,媽媽?,聽着還真是想笑,但也很欣慰。

肯定孩子,我一向認爲鼓勵比訓斥能讓孩子更優秀。所以我在家庭教育這方面,基本上都是奉行這一原則。大事小事,只要她肯做,我都會給予表揚。完成得出色,就對她的成績進行肯定,並告訴她爲什麼表揚她。如果完成得不如人意,我也先對她的精神進行表揚,再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一般情況,她都會愉快的改正。

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在時刻影響着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言行統一,要求孩子能夠形成的品德,自己就應該先擁有。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能做到關心朋友、同事,才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在教育中我很重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在豆豆2歲半時,爺爺從老家給她帶土雞蛋,由於天氣寒冷加上汽車顛簸暈車,爺爺一進門表現出很累的樣子,我去拿暖寶充電的時候,女兒端着她的小水杯,從她的保溫壺裏倒了滿滿一杯溫開水,一步一步慢慢的送到爺爺手上,用稚嫩的語言說:“爺爺喝水,多喝熱水不感冒!"當時爺爺很感動,但我認爲這雖然也很吃驚、是應該的。讓孩子瞭解我們做父母爲她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孩子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總之,家風像進行曲,激勵着我們每個人勇敢前進;家風像一紙書信,傳達着家人之間的關懷;家風像一場春雨,滋潤着我們每個人的心田。

關於家風的徵文8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外公奶奶爸爸老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外公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老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老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關於家風的徵文9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琅琅,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了這一點。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來卻很少被提起。在種種“神回答”中,雖有調侃,但也見其式微。

有人講,現在談家風,並沒有多大意義。言下之意是,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可社會現實常常是“老實人吃虧”。有聲音稱,當下社會除卻成功別無信仰,而且爲了成功可以拋棄一切。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太累了,甚至難有出頭之日。但必須看到,這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不會延續只會削弱。而且,我們處在同一條船上,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誰也不能做社會責任的“逃兵”。這種責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證。

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係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並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爲有些人焦慮爲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質、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薰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於不少人來說,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人的一生。

有人講,現在更應該講政風社風,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風。“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四風”很重要,休慼相關、互相影響,還可以在中間加上“家風”。雖然不能無限擴大家風的重要性,“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可能有些絕對。但換一個角度看,從家風開始,推動黨風政風、社風民風改善。這在方向和策略上卻是正確的。有用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拾起來,最膩味的是先爭論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爭論中不用。

別讓家風也成爲“一陣風”,徒留下“古風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風。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無關文化,只關德行。家風是潛移默化發揮的,作用更是潛力無窮。家風這個源頭清澈了,有利於涵養好的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

關於家風的徵文10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爲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正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佳寶,今天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麪包吃吧。”我接過錢,什麼也沒有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準備去買一些麪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緻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猶豫不決:麪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如果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捱餓了,到底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爲了不讓媽媽看見,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裏。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現了書包裏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麼了?”我既緊張又害怕,臉頓時燒得通紅。我結結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肅,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爲什麼要撒謊!如果你老實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爲什麼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如果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麼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後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的徵文11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是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我這艘快樂的小船每天都生活在家裏這片蔚藍、溫暖的港灣裏,雖然無拘無束,卻有着家規這條看不見的航線在指引着我一路向前的方向。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風。

爸爸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孝”爲先。

“百善孝爲先孝”,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家的飯桌是長方形的,每次吃飯,爺爺會坐在中間的椅子上,奶奶坐在右手邊的第一位,爸爸坐在左手邊第一位,媽媽坐在右手邊的第二位上,我坐在左手邊第二位。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座位安排卻包含着長幼尊卑和濃濃的孝義。吃飯的時候往往是爺爺先動第一筷,我們才捧起飯碗在濃濃的香氣中吃飯,因爲這樣才能體現出對爺爺的孝順與恭敬。媽媽經常說“只有小事情的孝道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情的孝道”

姥姥告訴我,爲人處世一定要有“禮”。

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可以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得出評價。我們家姥爺、姥姥、媽媽都是老師,呵呵,可以算得上是“書香門第”了。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一出生就被大人教導要有禮貌,要知書達理。我沒能達成長輩們的心願,整天瘋玩,遇到開心的事就哈哈大笑,一有不開心的事就會鬧情緒。姥姥就會一直耐心地給我講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曾寫過一篇《朱子家訓》。我到現在仍能熟練地背誦其中一段:“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現在我成了鄰居、老師眼裏文明、穩重的好孩子,還經常會成爲其他孩子的“學習榜樣”呢。

媽媽告訴我,生活要“乾淨”。

媽媽是是個勤快的女人。每天都會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每當看到我的房間有一點小凌亂的時候,就會逼我把房間收拾乾淨,把東西各就各位放好,直到她順眼了爲止。在媽媽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的家成爲了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家裏的每個人在她的影響下都變得乾淨利落。我也因此被學校評爲“十星少年之衛生星少年”。

“講孝道”、“有禮儀”、“愛乾淨”代表了我家的良好家風。我會繼續把他們發揚光大,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關於家風的徵文12

俗話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一年級的時候,我把字寫的非常好,爸爸獎勵我,給了我五元錢並說讓我攢着留着買學習用品,可我卻一日將它花完了。爸爸生氣的說:“小慧,你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能不守信用。“爸爸教我要守信,沒有信用,朋友們都不會幫助你。

姐姐教我要講誠實。二年級的時候,我不小心把我姐姐最喜歡的一本書給撕破了。我很害怕姐姐責怪我,所以我就想把這件事情隱瞞起來。但我又一想,如果我說了謊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安心的。於是,我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的姐姐。結果,姐姐居然沒有怪罪我,還告訴我一個人犯了錯,一定要誠實的說出自己的過錯,不能說謊。如果你一直說謊,你的家人、朋友們都不會相信你、信任你了。

三年級期末考試的時候,我考了一個很不錯的成績。我覺得我很驕傲,很厲害,我高高興興的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很高興。但她說:“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人不能驕傲,一旦驕傲就會變得自大,別人的實力就會超過你。媽媽教我要謙虛。

高爾基的名言警句有很多,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書籍是人類的階梯,我從小就讀一些關於故事類的書,我現在比較喜歡看一些文學書:《狼王夢》、《草房子》、《駱駝祥子》。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著稱,我們要把我國的禮儀學好、做好,傳承下去,繼續讓我國的禮儀發揚光大。

關於家風的徵文13

中國民族在發展的歷程中,創造了中華文化,也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例如:勤儉持家、明事知禮、正直善良,這些傳統美德現已成爲每個家庭中的好家訓、好家風,對每個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頗大。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出生於農村的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深深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辛。爺爺經常跟我說:“勤勞的人不愁沒飯吃,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更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爸爸也給我樹立了很多榜樣。他總是對自己的在工作充滿活力,充滿熱情,充滿幹勁。上級佈置的任務總是能出色的完成。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十五年,一直都是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努力着。

現在,我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在家裏,爸爸教導我說:“做多點家務,對你以後的生活幫助很大,處理任何事都會井井有條,不慌不亂,能讓學會如何照顧自己。人一旦懶了下來,那麼他對所有事物都是隨隨便便的,毫無在意感。就比如炒菜這門技藝,你烹飪了就可以嚐到自己親手做的美味菜餚,而懶惰的只能一臉羨慕的樣子。所以你要多做點家務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想着依賴別人。”週末日,爸爸媽媽加班,我自覺的把家裏的衛生搞好,煮好了飯菜等他們回來一起吃晚飯。而我之所以能成爲勤動手,勤幹活的人,這還得感謝之前在農村生活的爺爺奶奶。

每逢春季,我都會和爺爺奶奶到田地上播種甘蔗種子、插秧,那段時間每天幾乎都是早出晚歸,忙到不可開交,爲的是有一個好豐收。到了秋天,我和爺爺奶奶一起收穫栽下的果實。播下一顆種子,悉心照料它,你的付出,你的努力,你的勞動會得到應有的回報,這難道不是在告訴我們要勤勞勤快嗎?

爺爺奶奶教誨了我、培育了我,傳承了我“勤”這種美德,他們真實詮釋了“勤”的含義,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屬於中國農民的影子。這種美德將會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裏。

懶惰像生活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而勤能助你書寫自己的人生,留下光彩。“勤”,它培養了美德,創造了美德,流傳了千年!

“勤”—使一個人的道德變爲高尚,讓我們共同攜手把“勤”活起來吧!

關於家風的徵文14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曾以系列報道形式播出了持續很多天的專題節目《家風是什麼》,讓“家風”這個離我們有些遙遠的詞語瞬間成爲被大家討論的熱點。家風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來,卻又隱隱想起什麼,也許是看到的一部電視劇,也許是讀到的一個故事,也許是要堅持的一種品質,也許就是一句掛在耳邊的不經意的教導。

每個行業都有行風行規,而作爲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也有着歷久傳承的家風。家風是什麼呢?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規範,也是一個家庭內部的文化滋養,或者是有據可依的古法門規,或者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這是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種有形的傳承。家風一般通過家規、家訓等有形的行爲遵守,形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無形的道德精神氛圍。自古以來,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傳承,很多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泱泱華夏文明中,很多經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風傳承的影子,成爲後世學習的典範,如《國語》、《論語》等許多典籍中都蘊含家風家教精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更是成爲家教典範。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處事之道。有的家訓處事公道,積德行善;有的則自私自利,背信忘義。因此,家風的純正與否直接影響着整個社會的風氣。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後代爲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爲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爲後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後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爲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爲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裏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爲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隨着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爲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關於家風的徵文15

在我心裏,家是菜園,我是菜苗,是一棵茁壯成長的小苗,而陪伴了我十一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耐心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爲樂,品質方面嚴格把關。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說你都多大了,幹什麼都幹不好。瞧瞧,讓你給阿姨倒杯水,幹嘛倒那麼滿,灑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着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說,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好像觸電了一樣,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小心,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後,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以後給別人倒水是不能倒滿的,水倒滿了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我默默的記在心裏。

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對我挑毛病了。我怎麼這麼倒黴,“……!”“那麼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你千萬記住了,“要學會尊重別人,別人纔會尊重你,得有禮貌。”從此以後,家裏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裏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伴隨着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鬆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對你未來在社會上做人處事有非常大的幫助。”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養出來,從小開始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有錯,好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有家風好了,國風纔會好。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