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教故事徵文

家教故事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教故事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教故事徵文

家教故事徵文1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擁有的一種對子孫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國爲最有特色,因爲,在中國,“家教”尤爲重要和必要。中華民族歷幾千年而血脈不斷文明不墜,我們自有我們全社會共同尊崇的價值基礎。這個價值基礎是以儒家道德信仰爲核心的傳統文化。我們民族的信仰系統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對自身傳統道德的尊崇和修習,修習的最普遍方式,非儀式而是“教化”。

中國人安身立命之處不是天國,而是家國。家風乃吾國之民風。

——鮑鵬山(著名文化學者)

記得小時候,家裏姐弟四人。每到一學期結束,發成績單的日子,家裏都要舉一個莊重的儀式。父母會把我們姐弟四人帶到田間地頭,看自己家裏莊稼的長勢。回來之後,每個孩子都要彙報自己一學期所取得的成績,還有就是要認真檢討自己這一學期的不足。姐弟們都說完了,父親會做一個總結,或表揚,或勉勵,或批評。總的來說,大概就是努力學習,做好自己分內之事。父母努力耕作,爲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孩子們要勤奮學習,老大尤其要努力,爲弟弟妹妹帶個好頭。姐弟之間要團結,大的要讓着小的。還要注意節約,不該買的東西不要亂買。父親總是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很少同我們嬉戲逗樂,也沒有見過他對我們的淘氣行爲表示過欣賞。我們在父親面前,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當父親出門的時候,纔敢大聲笑鬧,恣情玩樂。他規定我們怎麼說話,怎樣行

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如每天晚上吃飯,要等長輩先開始端碗,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礙了旁邊的人,是否發出很沒有禮貌的咀嚼聲。

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候不愛吃青菜,專挑肉,又不肯聽父親的警告。父親罰我不許吃菜,只吃白飯。剛好外婆來了,一再緩和氣氛,可是誰也不敢往我的碗裏夾菜。每每父親教育子女的時候,母親總是毫無疑問的站在父親一邊。

歲月匆匆而過,一晃我已近四十歲了。父親早已到了古稀之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習慣了聽從我們的意見。可是我們姐弟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很害怕他。我們姐弟常常在一起討論,可至今我們也不明白爲什麼會怕他。每當在人生面臨較大變動的時候,我們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想聽聽他的意見。

父輩漸漸老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成了承上啓下的一代。人自愛其子,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培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對社會應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時時給孩子以指導、鼓勵與鞭策,使她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阻力,踏上正當成長的道路。像父親那樣的嚴格教育,我總覺得有些“殘酷”。我常常想,我要給我的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生命總是有侷限的,我有什麼是需要通過親生的兒女,繼承和延續的呢?當然,勤儉節約是必不可少的。父親常常說過:興家如針挑土,敗家如水浪沙。還有勤奮努力更是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只有每個人都奮發向上,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只有國家強大,才能談得上個人的幸福生活。

我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彈琴,一開始興趣盎然。可是單靠興趣始終是堅持不了多久,不到三個月,新鮮勁兒過去,練琴成了一種煎熬。之後的幾年時間,我總是告訴自己要堅持,不要放棄。哪怕是三伏天酷暑難耐,三九天冰天雪地,我始終堅持接送,陪伴。現在,孩子經常會在學習之餘,高興的時候,鬱悶的時候,通過彈琴抒發自己的心情。她說:“媽媽,我現在發現,會彈琴真好!幸虧我當初堅持下來了。”我說:“會不會彈琴這不重要,關鍵是你現在非常感謝當初的堅持,那麼,好好努力!多年以後,你會感謝你現在的堅持!”

勤儉,勤奮,堅持。這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傳承的品質,也算是我們家的家教吧!

家教故事徵文2

林肯在初次登上政治表演時,非常不樂觀,他並且不敢在大庭廣衆之下開口。他第一次應對公衆發言的之後,臉色發白,膝蓋顫抖,彷彿隨時都有昏倒的或許。但他並沒有被這些害怕壓倒。他仍然對自己的難堪經歷看得很淡,因爲他了解自己不能只是靠緊咬牙關,就能講完一個長篇發言。聰明的他決定從逐漸培養自信心入手。

他決定做第一次政治巡迴演講的之後,一開始只做一些簡短的演講。這樣,他就不至於太興奮,就無法儘量輕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一方式的確很管用。這些小小的順利積累起來便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到現在巡迴講演將近結束時,他終於可以連續講半小時也不認爲很費勁了。後來,公共演講成了林肯特別擅長的一種工作。

林肯的故事告訴我們,先從容易的事情做起,讓一次次的小成功提升自己的信心,由此,我們都會把信心養成一種成功的習慣。

家教故事徵文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啓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傾注了我們父母太多的心血,當然孩子也帶給我們無數的歡樂。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學生,他們的變化帶給了我們超多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爲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和孩子一起在學習和進步。

一年前孩子正式進入小學生活,作爲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適應小學的新變化。小學一年級開始,與在幼兒園的相比,生活習慣,學習內容,環境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新的開始,對於我們家長而言,原來的生活秩序被打亂,每天爲接送孩子次數的增加而奔波,爲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感到煩惱,爲督促孩子的各項作業大傷腦筋,可以說對於家有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來說,的確很不適應,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們根據自己孩子自身的優點弱點,有重點的調整對孩子的管理,重視自己教育方式的改進,配合學校做好對孩子的教育。

通過對孩子進入小學一段時間的'觀察,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好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而是貴在堅持。我從開學第一天開始就和孩子說明,回家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玩耍,而且第一時間把老師佈置的最基本的作業做完,這一點要明確和孩子講明。然後可以再利用半小時的時間複習或者預習一下課本的內容。另外週末還要拿出一上午的時間把一週所學的內容全面整理一下。因爲孩子記得快也忘得快,要經常鞏固。從一年開始,孩子的班主任就提議每天做口算,一開始並沒有感覺到口算的重要性,慢慢的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孩子口算速度加快了,準確率也高了,所以一直到二年級,依然保持每天做口算這個習慣,對於孩子考試做題提高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我也會積極的培養孩子的興趣,關於興趣方面,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強加給孩子。女兒喜歡畫畫,我就在這方面適度培養她的興趣,我總結的一個經驗就是,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畫畫,這樣孩子會從心理上感覺到一定的穩定感,不是那麼的枯燥。當孩子某一段時間有厭煩情緒的時候,可以適當停止一段時間,不要讓孩子覺得厭煩,就會慢慢失去對這個興趣的喜歡,應該讓孩子快樂的學習最重要。

再就是我覺得家長自我教育很重要,當你看手機的時候,孩子在學習,這樣就是最基本的對孩子的不尊重,當你拿起一本書讀書的時候,就能給孩子起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也要隨着孩子的長大,我們要跟上他們的步伐,多學習,多瞭解一下某個階段的孩子的需求,不要過早的造成代溝。父母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傾聽,要放下我們作爲父母那種高高的姿態,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訴說。每天放學,我都會在回家的路上問她在學校過得怎麼樣,開心不開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女兒總會十分興奮的和我彙報一切,這可能就是孩子對家長的一種信任,可以放心的大膽的訴說一切,所以要從各方面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最基本的要做到讓孩子在家會感到安全感和幸福感,這樣孩子纔能有信心,更加認真地學習。而且還要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要有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女兒從一年級開始,我總覺得孩子小,一直都是我收拾她的書包,慢慢發現孩子連基本的第二天上什麼功課也不知道,也不管要帶什麼去學校,認爲寫完作業就可以了。於是我改變方式,讓孩子寫完作業,然後看課程表,第二天的功課,需要帶的書本,自己收拾,慢慢的孩子就習慣了,也不會丟三落四,對於以後進入高年級學習也有幫助。在強調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時,並不是全部放手不管,家長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孩子考試沒考好,我們並不能光去責罵孩子,要仔細查看孩子的試卷,發現問題在哪裏,及時找出來和孩子一起鞏固下,並多加鼓勵。還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的學校平常也會有一些需要家長配合的作業,我每次都會認真的和孩子一起完成,需要查閱的就看書或者上網,蒐集一些資料,孩子每次做手抄報,我也會和孩子一起設計版面,陪她一起做完。再就是要適當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包括電腦遊戲,可以規定一定的玩耍時間,每個週末我都會和孩子一起玩她喜歡的電腦遊戲,在玩的過程中我們都是朋友,並沒有以父母的姿態去壓制孩子,要讓孩子找到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感。

雖然家庭各方面教育十分重要,但是也離不開學校老師們的一起努力。老師們的關愛和公正給了孩子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挑戰自己的機會,當孩子每次興高采烈的和我訴說學校裏發生的趣事的時候,我都能深深體會到老師和學生朋友般的情誼,心裏感到特別的溫暖。

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你就會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孩子們的明天!

家教故事徵文4

我們學校有位"大師",他就是從教23年的孫登竹老師。走在校園裏,無論校長、主任、老師遇到他都會親切的叫一聲"孫大師","大師"稱呼從何而來?緣於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20xx年的暑假,因爲學校獲得了"XX省名小學"稱號,XX教育報刊總社副總編蔣XX主任到訪學校,在與部分教師座談時一開始就問孫登竹老師:"請談談你是怎樣從一位農村小學教師成長爲"大師"的?"這一句話把孫老師問得面紅耳赤、不知所措,隨後蔣主任談開了,說:"最近我在《小學教學設計》上讀到你寫的《芻議〈靜夜思〉中的"牀"》,你引經據典解釋了這裏的"牀"不是"睡牀"而是"井牀"即"井欄",也就是說詩人李白不是在室內,而是在室外的庭院中看到"井欄"上灑下的月光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二十多年前,我在做老師時也發現"牀前明月光"不好解釋,但沒有深究。我相信今後教材中會改用你的這一解釋。大家要向孫老師學習,要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會後,"大師"這一稱呼全校皆知。

"大師"不是徒有虛名,"大師"具有深厚的學養。在23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孫老師教過11年語文、12年數學、擔任班主任工作14年。多年來孫老師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好、教學實績突出、教研成果豐碩。教語文時曾在全鎮課堂教學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閱讀〈閱讀〉真的快樂》發表於《XX教育通訊》;教數學時曾獲XX區35週歲以上小學數學教師學養大賽二等獎,《數學教學要體現人文關懷》發表於《XX教育報》;《淺談"中等生"教育的轉化》發表於《師範教研》。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孫老師善於學習、潛於研究,有二十多篇論文、經驗總結在省、市級發表、獲獎。他是05年"XX文教網"建立之初的首批 "教育博客".

"大師"任勞任怨、工作勤奮、業績突出。孫老師90年畢業分配至我校先教數學,再教語文,現在又教數學,工作幾經變動,只要學校人事安排有困難,孫老師都能服從大局、毫無怨言並及時介入新的工作。04至08年,由於學校教研工作的需要,孫老師主持教科室工作。他創新教研工作機制,成功策劃主持舉辦了五屆"與新課程同行"賽課活動,得到了XX區教研室主任魏斌、夏晨的支持和肯定。其間,他還參與了省級課題"構建智能課堂實踐研究"的申報、實踐研究、結題等工作,特別是數學子課題《追求靈動課堂 培養智慧學生》更是讓他頗費心力。這期間他還利用寒暑假出訪、查閱資料完成了XX區教育局要求編撰學校校史的工作,使塘灣學校的幾度變遷有了一條清晰可見的歷史傳承。09年以來,他分管初級段教學教研工作,主持開展多種活動,成績顯著。11年初級段被XX市總工會授予"五一文明班組"稱號,要知道全市被授予這一稱號的200家單位中教育口僅有4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他還兼任學校工會副主席,每當教職工生病住院、家中喜事、白事,他都能及時到場送去校方的關心、祝賀、和撫慰。

"大師"寬厚爲人,樂於提攜後進。作爲學校教研人員,他始終把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放在心頭。他指導培養了一批人:孫XX老師08年獲市級小學數學賽課一等獎,現以被評爲市級"教壇新秀";周XX老師多次賽課獲獎,實績突出,師德高尚,11年被評爲XX市教育系統"十佳黨員";馬XX老師小數市級賽課二等獎,區級"教壇新秀";孫XX老師市級思品賽課二等獎,校級"教壇新秀"……

讀書,是"大師"的嗜好。每晚不讀書就睡不着覺,可謂"無書不成眠"!下棋,是他的愛好。他曾獲得塘灣鎮"國慶五十週年象棋大賽"第一名,他是我校"鄉村少年宮"象棋班指導老師。

"大師"爲人謙和,幽默風趣。他身上有一種氣場,他到那裏,那裏便是笑聲一片!人家稱他"大師",他總會學着錢學森的語氣說:"我不是大師,我不是泰斗,我只想成爲一個良師!"是啊,做一名良師,不應該成爲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嗎?

尋訪"大師"足跡,每一步是那樣堅實又是那樣的平凡,每一天是那樣的充實又是那樣的豐盈!用"大師"的話說: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有了不平庸的教育人生才能青春無悔!

家教故事徵文5

猩猩撐着一把雨傘在樹中玩耍,路上它遇到了猿猴。猿猴非常熱情地同它打着招呼:“你好啊!猩猩!好些天沒看到你了家教小故事動態圖,身體好吧?喲!這樣大晴的天兒如何打傘哪?”

猩猩回答說:“我很好的。我是爲了防備下雨纔拿的傘,可目前我躲在傘下享受不到溫暖的陽光。

猿猴告訴它:“你在傘上挖個洞,陽光不就照到頭上了嗎?”猩猩其實照辦了,溫暖的暖陽照在臉上好舒服啊。

但是不一會傾盆暴雨就落了出來,舉着傘的佛佛和沒拿傘的猿猴頓時都被澆成了落湯雞。

這個故事講的是:別人向你提的建議,要想想是否合適自己,不要過度聽取。

家教故事徵文6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着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爲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裏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爲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爲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爲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爲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爲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爲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裏閃着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裏的燈依舊亮着。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佈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衆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家教故事徵文7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四口之家,父母是普通的農民,姐姐是一名人民教師。記憶中祖上沒有什麼名人,也沒有成文的家風家教世代流傳,但家中父母和姐姐爲人處世的方式和一些樸素的言語,簡單平凡卻不乏大道理,在無形中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

記得有一次在家中收拾衣服,看到有些破舊的衣服就收拾到一邊,準備扔掉。母親看到放在一旁的舊衣物就問道:“這些是準備做什麼用的?”“已經都舊了,收起來準備一起扔掉”我答道。她二話不說,彎下腰來,一件一件拿在手中摩挲,隨後說道:“這衣服雖不能穿,還能做其他用途呢,先別扔,放我那裏。”之後,母親做起了手工活,將衣物裁剪成擦地的抹布,別說,用起來還挺順手。慢慢,我才明白,母親的勤儉節約,不僅僅是節省錢,更重要的意義是對於資源的珍惜、對自己與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

“巷子乾淨了,心情也跟着清爽了”

老家的房子是一個巷子口內帶院子的平房,父親每天早上都會打掃衛生,用掃帚清掃灰塵,不只是清掃自家屋內和院子,連整條巷子他都會一併掃一掃。在不理解父親做法的時候,我曾經問過他,問他爲什麼每天都要掃巷子,住在巷子裏的又不止我們一家,別家怎麼就不掃一掃呢。他的回答是,做任何事,都不要管別人怎麼想怎麼做,做好自己就行了。巷子雖然是公共區域,但也是通往家的必經之路,看到巷子乾淨了,心情也跟着清爽了。在他的話語中,我懂得了父親不只是愛自己的“小家”,也愛公共區域裏的“大家”。有的時候週末回家,我也會拿上掃帚掃一掃巷子,在掃除巷子灰塵的同時,也掃除心靈上的灰塵。

“多讀書,讀好書”

姐姐一畢業就在離家不遠的一所學校當教師,至今已有七個年頭了,在這七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對學生們的要求很簡單,只有兩句話:多讀書,做好人。她經常鼓勵學生們看各種各樣的書籍,教育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在她心中,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要注重言傳身教。她不僅對學生嚴要求,對自己也是一樣,要求自己每月至少讀一本書,範圍廣泛,散文、詩集、自傳、小說等等,她會根據當月的心情挑選書籍去閱讀,一邊讀還一邊作記錄,慢慢地,讀書成了一種習慣,成爲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她的影響下,我也開始喜歡上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去憂解煩定心性,陶冶性情美心靈。

去年年底,我通過遴選考試考入縣紀委宣傳部工作,工作以來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對我提要求,要認真工作,不要怕苦怕累,寧願多幹活,不要多抱怨,要規規矩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母親的話簡單樸實,我也牢記在心,在學習上認真踏實;在生活中,對待身邊的人畢恭畢敬;在工作中,紮實穩重,勤懇能幹,願意幫助別人。

家教故事徵文8

親愛的家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成長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家庭是育人的搖籃,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作爲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爲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連續性、權威性、感染性、及時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家庭教育成爲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具有其特有的優勢。

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責任。孩子的天性是無知的,所有的思想見解都是建立在外界給予他的信息和觀點。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直接影響着孩子的發展,這也同樣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

家長朋友,相信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我們想更多的瞭解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故事,搭建家長之間交流的平臺,以激起全園家庭教育好的氛圍,幫助廣大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拓展家庭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經幼兒園決定,現向家長朋友們徵集優秀的家教小故事。希望家長踊躍參與,選取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點滴事例、教育心得,與大家分享!

具體事項如下:

一、徵文要求:

1、內容:記錄您教育孩子的真實故事、心得體會、育兒經驗、困惑感悟、活動感想等。

2、字數:300——500字。

3、文章末尾寫上班級、幼兒和家長姓名。

4、徵文一式二份,上交給孩子所在班級教師後,請以電子文檔的形式保存,以便備用。

二、徵集時間:

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三、表彰推廣:

1、幼兒園評選出優秀家教小故事文章,推選參加永豐街道家教小故事交流活動。

2、每班評選出的優秀家教小故事文章,會通過家園小報、班級網站、家長會等渠道進行分享交流,提供家長閱讀學習。

大家行動起來吧!感謝您的積極參與!

家教故事徵文9

大山養育了憨厚老實的父親。父親對我們姐弟的教育,雖無曾國藩那般著書立說,也沒能像書香世家那般娓娓道來,但父親用最樸實的語言教我們做人、成人的道理。

記得6、7歲時,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帶着弟弟到處瘋玩,餓了就回家吃飯。有一次,看到一起玩的小夥伴手中拿着棒棒糖吃,很是羨慕。好奇那該是什麼味道呢?於是我便決定自己也買2根來嚐嚐。回到家中,一看父母不在,自己便翻箱倒櫃地找了10元錢,興匆匆地往小店跑。手拿着棒棒糖的我們,一小口一小口舔着,邊吃邊回家。這情景剛好被幹農活回來的父親撞見,便問這棒棒糖是哪兒來的?看着一臉嚴肅的父親,我原原本本地說出事情的始末。父親摸着我們姐弟的頭,說:“不經別人同意,就把東西拿來或借用,那是不行的,即便那是家人。要記住,除非自己的東西,否則要經主人的同意,才能借取!”我從父親眼中讀出父親對我們姐弟倆責罵的不捨,也第一次知道有時隨便拿家裏的東西也會變成“偷”的概念!

後來,由於我們姐弟讀書的需要,父母親便在城關租了間屋子,到瓷廠打工。放暑假時,我到廠裏幫媽媽彩繪,這才知道掙錢是多麼的艱辛和不易。所以,一有空,我便承擔了買菜煮飯的任務。有一天,我去市場買菜,經一番討價還價之後,買了幾樣自己精心挑選的菜。賣菜的阿婆找錢時,我發現多找了10元,心裏一陣竊喜。要知道媽媽要彩繪多少個陶瓷才能換10元錢呀!在吃午餐時,我把這“喜”事炫耀一番,一旁的父親聽完之後臉一沉,說:“不是我們的東西不能要。錢要自己掙,那樣才能花得安心!那阿婆種菜賣不容易!你現在就去把錢還給她!”

因爲已經是中午,父親允許我第二天才去。第二天,我到市場找到了那個賣菜的阿婆,把多找的10元錢還給她。起初阿婆一臉的驚訝,緊接着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抓着我的手說:“真是個善良、懂事的孩子!以後一定會有出息!……”聽完阿婆一席話,我這才明白父親讓我還這10元錢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那天,我也明白了財富要由自己勞動來創造!

10元錢是小事!10元錢是大事!它述說着做人的最基本道理!

家教故事徵文10

在同一座山上,有兩塊同樣的石頭。三年後,一塊木頭被雕成雕塑,受到這些人的崇拜和膜拜;而另一塊卻只是墊路石,被人踩來踩去。墊路石對佛像說:“老兄呀,三年前,我們當時同爲一座山上的石頭,今天卻出現瞭如此大變化,我的心中非常難過。”佛像答道:“老弟,還記得嗎?兩年前來了一個雕塑家,你不情願改變面貌,更擔心疼痛,而雕刻家在我頭上卻錘子砸,鋼鋸鋸,刻刀刻,砂布磨……所以纔有了這種的結果。”墊路石聽了這席話,無話可說。

點評: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選擇,每一個人都要積極地應對人生,對自己負責,做自己命運的雕刻家。

家教故事徵文11

今天,我在樓下騎自行車,隔壁王老奶奶家的孫子小偉在踢球。小偉今年3歲,長得虎頭虎腦,很可愛。胖嘟嘟的小偉追着圓溜溜的球。突然,小偉被球絆了一跤,他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王奶奶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扶起小偉,心疼的安慰着她的寶貝孫子,並用腳用力踩地板,說:“地板不乖,地板不乖,害的小偉摔了一跤”。這一切看得我目瞪口呆,我不明白小偉摔跤跟地板有什麼關係,這是他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呀。

看着小偉發生的一切,我想起我小時候摔跤的情景。好幾次我摔倒,也是趴在地上等待媽媽來扶我,有時也經常擠出了晶瑩的淚花。可媽媽不像王奶奶那樣,她總是在我企盼中慢吞吞的來到我身旁,然後說:她相信她的寶貝也就是我是個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能夠自己站起來。我象被施了魔法一樣,真的自己站起來,然後媽媽擁抱了我親了親,問我事情的經過,其實都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媽媽總說讓我吸取教訓,下次小心點。有次我的頭碰到了桌角腫了一個包,我大哭不止,媽媽親吻着我的包包問我是不是很疼,我點了點頭,媽媽說桌角把我碰疼了,我也把桌角碰疼了,我們去安慰安慰桌角好不好,我一想到桌角也像我這麼疼就覺得很可憐,跟着媽媽撫摸了桌角安慰它不哭,我也覺得自己受到了安慰也就不感覺到疼了,當然也就不哭了。從此,摔倒的我都是自己站起來的,甚至還安慰安慰地板不哭,然後才告訴媽媽,媽媽表揚了我,還告訴我一個道理: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想到王奶奶與媽媽面對摔倒這一件事不相同的處理方法,我明白了媽媽是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告訴我人生的大道理: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就像小偉摔倒是因爲他自己不小心而不是地板的原因,他就該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我也明白了家是花圃,孩子是花苗。家教如雨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要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教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教故事徵文12

如果說家庭是田園,我是小苗兒,那麼家風便是陽光,而家訓便是雨水。要想茁壯成長,必定少不了二者的陶冶。

我家的家訓很簡單:“善小而爲,久之成大德”。小時候對掛着牆上的“善小而爲 久之成大德”這九個字並不能理解。但我卻依稀記得上幼兒園時的那次家庭故事會。大概情節已經忘卻,但是其中的道理卻記憶深刻:即使是弱小的動物,它們的善行也絕不會白費。做人也是一樣,“積小善可成大德”。從那時開始,我心裏埋下了“善”這顆種子。

小時候,我經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鎖在家裏,通過見方的窗戶只能看到窄小的藍天和細小的風景,這樣,家風家訓對我們的成長就更是至關重要。有人說過:一個人的優良氣質很大部分取決於家庭的教育。我的父母也是深切認識到這點的,所以他們總是盡力以身作則。不苟言笑的父親更是以此爲準則,細微地影響着我們。

小的時候,爸爸經常抽空接送我上下學。有一次,他嘴上說着得趕緊回家加班趕一份材料,可車的速度絲毫未有半點逾越。就在我們要過的時候,黃燈卻剛好亮了起來,爸爸穩穩地剎了車……還有30秒,我看四周沒警察,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周圍都沒人,過去吧?”“那紅燈還是亮着的啊!”預料之中的的回答。““善小而爲,久之成大德”他認真地答道,眉宇間滿是莊重與神聖。當然,類似的例子在我家人中是常事。爺爺是村裏有名的義務廚師,村裏家家戶戶辦喜事大事找他當廚,他總是積極幫忙;叔伯姑嬸也個個是勤勞樸實、自力更生的模範……

一路上,我仔細回味着爸爸的話語,我的心恍如被洗滌一遍了。的確,大與小是相對。古人云:“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如果不屑做平凡細小的事,最終只能成爲“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社會公德心、自身的道德底線……良好家風的保持,長輩做好表率,後輩定能更好地傳承。“入幽蘭之室,久而不問其香……”自呀呀學語開始,爺爺奶奶照顧我的朝夕中,教會我明辨美醜是非善惡。儘管有些事對於別人來說無關緊要,可對於我來說卻會自覺慎重地做出選擇。因此我越來越自律,能自覺將美德融成了自己的習慣。

正是由於良好的家風家訓的牽引、源於家庭的薰陶,我已從一株初見藍天的小苗兒逐漸長成了一棵婀娜多姿的小樹。我相信我一定會記住家訓,好好傳承良好家風,成爲一棵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的。

家教故事徵文13

我生長於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和我。一家人都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卻很好的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勤勞與寬厚。

出生於五十年代的爸媽,他們身上流淌着的全是勤勞的血液。經歷過年少時的飢餓,從結婚時的“一窮二白”起勤勞就深深刻在了他們的身上。記得媽媽曾多次跟我講起他們的事情,結婚當初除一間可以居住的平房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當時的狀況,可以說毫不誇張,家裏做第一頓飯的米也是向鄰居家借來的。多年來,靠着他們勤勞的雙手,起早貪黑,培養了我和妹妹兩個大學生。比起早些年,如今我們家條件逐漸在改善,但我也很少能看見媽媽停下來的腳步,她總是忙完家裏忙外面。她經常說種地得有種地的樣,不能讓莊稼雜草叢生,所以每年地裏的收成在村裏也是數一數二的高產。媽媽沒讀過幾天書,認識的字不多,她的許多智慧點子,卻讓我深深的佩服,她手巧、心靈,各種美食、各種廢物利用、各種巧妙搭配,總會讓我瞠目結舌,讓我這個自稱在家學歷最高的人也是自嘆不如。我想這一切都和媽媽的勤勞分不開,人們常說做的多了,自然懂的就多了。如今,我也已成家,我也將一以貫之,秉承媽媽的家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我家農民出身,也不富有,爸爸的觀念中卻不會把錢看的太重。與人交往做事中,從來不會讓別人吃虧。爸爸有一手木匠手藝,人們做事也願意用爸爸,因爲做事紮紮實實要的價格又合情合理。村裏有什麼公益行動,只要爸爸能做到的,他從來不會推辭,完全沒有一點不情願。說到家務事,也許這是個永遠也說不清的話題。家中姥姥也是有兒有女,我看到的是十幾年來只有爸媽在全心全意照顧老人的生活,所謂十幾年如一日。如今姥姥已是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生活上更是離不開人,媽媽奔波於她的各個外甥之間,是爸爸一日三餐爲姥姥做飯送飯,照顧她的生活起居。而爸爸從不會因此與自己的兄弟姐妹去計較什麼,用爸爸的話說,“各人盡各人的一份心吧,強求不得他人,孝敬老人永遠都沒錯,對父母問心無愧就好”。街坊鄰里也爲爸爸的這份孝心豎起了大拇指。我真的爲有這樣的父親而深感驕傲與自豪。我想寬厚的品德已深入父親的骨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沒有任何做作的成分。

當今社會,在諸如求職簡歷中、年終總結中、工作升遷中等等的許多情況下,勤勞與寬厚已成爲概括一個人品行的代名詞了。有時我總在想,之所以把勤勞與寬厚放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層面上講,必定有它的可貴之處。此刻,我也深深意識到爸媽用一輩子去踐行勤勞與寬厚的內涵,這不正是其可貴之處嘛——這就是實踐與堅持。

當我看到以“我的家風家教故事”爲主題的徵文活動時,也是與我多年來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總想寫一些東西講講我的父母,所以藉此機會,雖不能說一氣呵成,也是很順暢的就完成了初稿,因爲其人其事確實是真情流露,沒有半點摻假。在這,我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同時也感謝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給我樹立的榜樣,祝福我可親可敬的父母,願我們的家風家教故事永駐心間、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