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徵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禮儀博大精深,爲世人驚歎。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也有老師和家長的禮儀教育,他們的言傳身教成就了我們今天對文化和禮儀的傳承。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是每個中國人、每個家庭良好的家規、家訓的傳承。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矩,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員,遵守家規,遵守國法,傳承文化禮儀。

一、言傳身教,做好自己。

對於從小在農村裏長大的我來說,禮儀規矩伴隨着我的成長,小時候,父親母親種地總是很忙,平時都是跟着爺爺奶奶在一起,爺爺是村裏生產隊的老隊長,幹事很有原則和風格,一直教育我要專注、認真、刻苦、努力等等,記得爺爺說的最多就是“做自己的事,不要左顧右看”,真的很受用。

小時候貪玩心很重,但是爺爺從來不吵我們,而是帶着我們去下地幹活、看着我們玩耍,他雖然嘴上說要我們怎麼怎麼幹活,但是實際上他從來不催促我們,每次他都很專心的幹自己的活,一直不停歇,我們雖然貪玩,但是還是耐着性子跟着做,慢慢的我們也就學會了爺爺的習慣,專心做完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再去考慮其他的事,萬事講究有始有終,不做無頭之事、不丟無尾之業,做好自己。

二、百善孝爲先

中國自古以來,孝道被世人尊崇,縱觀歷史上下幾千年,忠和孝是衆多家庭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尊崇長輩,是自古留下的優良風氣。

在我的家裏,亦是如此,父親是村裏出了名的孝子,在我的印象裏,父親從未與爺爺頂過嘴、鬧過彆扭,一方面是因爲父親尊重爺爺的說法和做法,另一方面也與爺爺英明果斷、眼光獨到、考慮事情比較周到等等優點是分不開的。

小時候家裏有個習慣,不管早餐、午餐、還是晚餐,每頓飯大家都是在一起吃,但是不論哪次吃飯,人不到齊是不會開飯的,而且盛飯的時候,第一碗飯只能是爺爺的,這是家人的相互尊重,也是我們感受家庭教育的開始。每次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是一起忙碌,我和弟弟撐桌子,父親、母親盛飯,然後我們姐弟三人去端飯,每次吃完飯由我們姐弟三人收拾,最後奶奶洗碗,我們去上學,父親母親爺爺下地幹活,每天都是這麼溫馨和睦。

小時候,家裏比較窮,很少吃肉或者吃水果,記得有一次,父親從北京打工回來,帶了一隻烤鴨,兩個菠蘿。我和弟弟看着吃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父親打開烤鴨的時候,我和弟弟一直在商量,一人一個鴨腿,但是父親並沒有給我們拿鴨腿的機會,他先挑了最好的一塊肉和一個鴨腿給了爺爺,然後把另一隻鴨腿給了奶奶,奶奶沒吃又給了母親,我和姐姐、弟弟看着,哇哇的哭了起來,爺爺和母親要把鴨腿給我們,當時被父親阻止了,父親說:好的東西要先給長輩,孔融讓梨的故事你們忘了麼?我和弟弟儘管點頭,但還是一直哭,雖然最後兩個鴨腿還是被我們給吃了,但是從這個小事我們可以看出父親的心理,骨子裏的孝比表面的孝要難能可貴,那是父親的第一反應也是第一考慮,我自認做不到父親那樣,現在時不時還跟父親拌嘴,想想真的慚愧。

父親對爺爺的尊敬一句兩句是說不完的,點點滴滴的事情很多,每次家裏幹活,父親總是挑最難的,最累的,讓爺爺只是打打助手,比如家裏的旱廁每到清理時候,總是父親一擔一擔進行清理;每次春種,忙到晚上纔回的只是父親,他從不讓爺爺太累;收麥時候,每次拉回家,總是父親一袋一袋扛進屋;每次中午打場的時候,也總是父親中午在碾場,他總讓爺爺回去午休。類似的事情真的舉不勝舉,但是每次父親在忙的時候,最牽掛父親的還是爺爺。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這一點在父親和爺爺身上解釋的淋漓盡致,也對我門的成長和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引導。

爺爺去世的時候,父親還在南方打工,得到消息,他立馬連夜趕火車回家,一天一夜沒有吃飯沒有喝水,到家後,能看到父親那明顯紅腫的雙眼,大包小包的行李,父親在院子裏扔下所有東西,跑進堂屋跪在爺爺棺前嚎啕大哭,在我的印象裏,父親是堅強的,所有重活累活都是他一人扛起來,所有的重擔都不曾低頭服輸,但是那天父親哭的像個孩子。在他的眼裏,爺爺奶奶以及我們是他的牽掛和信念,像大多數父親一樣,給家人一個好的.生活條件是他最大的心願。那天父親跪在爺爺棺前久久沒有站起,任誰都拉不起來,最後父親艱難站起來,走進奶奶屋裏,又跪在奶奶牀前磕頭,奶奶伸手一直抹眼淚,拍拍父親的肩膀,沒有說話。父親先是責怪自己,假如在家也許爺爺的病就可以及時得到治療,隨後說了讓我一輩子都無法釋懷的話,他說:父母在,不遠遊。是的,任何時候,家人永遠是最大的牽掛,父親說到也做到了,從那時起一直到三年後奶奶去世,父親再也沒有出過遠門,爲奶奶盡孝,也彌補了對爺爺去世的愧疚。

三、學着去做,相信自己

在我的家裏,從小爺爺就教育我們要多動手,主動去幹活,鼓勵我們去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或者跟着他們幹農活,而且不顧慮我們會不會犯錯,用爺爺的話說就是:啥也不讓做,最終啥也不會做。是的,爺爺說的對,要敢於嘗試,主動做事,纔回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家人吃飯總在一起,每次端飯,其實奶奶都是很擔心的,比如碗太燙了、廚房路不好走啥的,總是不放心,而父親和爺爺不一樣,他們鼓勵我們去端飯,並且告訴我們不要怕,相信你可以的,但是擔心的事還是發生過,有次姐姐端碗的時候轉身碰到牆上,掉地上摔碎了,當時在正月裏,是不能破碗的,當時姐姐也被燙着裏,一直哭,爺爺一直勸她:沒事的,破了一個碗而已,奶奶是一直埋怨爺爺讓我們幹活,但是爺爺總是笑笑說:幹了以後纔會幹,出錯了以後纔會更小心。母親拉着姐姐去換衣服洗手,吃完飯爺爺就去集市又買了一個碗回來。

小時候碾場都是用拖拉機,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就會開拖拉機,這要得益於父親和爺爺的鼓勵,他們總是讓嘗試,我開始學開拖拉機的時候,父親就坐在車上看着,當時腳都夠不着離合器,都是站着開車,現在想想是比較危險的,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是肯定不會讓去學的,但是當時就是那麼一點點學會了,當時會開拖拉機我覺得相當自豪,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自信心得到相當的滿足,做其他的事也自信滿滿。

上學時候,老師和父母也教了我們很多道理,比如: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不可無故拖延;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或者成績差的同學;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一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幫助過的人,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一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憎恨虛僞、醜惡的不良現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等等。雖然知識和禮儀一起學習,很多道理都在書本知識裏有學到,但是沒有在現實生活中來的實在和有意義。

在我的家庭生活中,爺爺和父親是言傳身教的例子,平時話語不多,但是道理卻很多。比如: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舉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緩;言語要誠實,毋欺妄躁率;內外親族,無論尊長同列,皆當以禮接之。毋得簡傲笑謔,不恭不敬;交友,所以輔德也。須親直諒、多聞者,遠便僻、柔佞者等等。這些書本上的道理爺爺肯定是不理解都是啥意思,但是確實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行動詮釋裏這些語句的意思,讓我受益終身。

無規矩不成方圓,生活裏,人生哲理很多,但是能詮釋的人卻很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中進行的,好的家風能使孩子鍛鍊爲人處世的良好態度,好的家規能使孩子養成拼搏進取的堅強信念,處變不亂,臨事不慌,端莊正直,刻苦圖強,是每個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