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範文(通用8篇)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徵文了吧,徵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寫起徵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範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範文(通用8篇)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1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跟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跟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跟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跟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跟上學,城裏跟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爲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跟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跟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跟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爲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跟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跟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跟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爲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爲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跟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爲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爲您愛這個節日。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2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跟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跟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跟花生、肉餡跟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3

人們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比如:端陽、端午、端節等。

端午節的背後還有一個驚天動地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十分受人民的愛戴,在二十四歲時就被任爲宰相。後來被奸人陷害,光明正大、公正無私的屈原十分憤怒,就寫下了一部偉大的著作。回國沒多久,又被長期流放到沅湘一帶。他雖然被放逐,但一顆心仍然眷戀故國。他經常在江邊徘徊。一天,他向老漁夫表示了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他說:“正直的人誰又能讓自己高潔的品格蒙世俗的污辱呢?我寧願投入長流的江水,把自己埋葬在魚肚裏。怎麼能讓清白的顏色受到世間的污穢的沾染呢?”於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他抱着石頭投河自盡了。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一直流傳到現在。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吃鴨蛋……最隆重的活動要數賽龍舟了。每年,全國許多大大小小的鄉鎮都要舉行划龍舟比賽。今年,我在奶奶家也榮幸地參加了划龍舟比賽。中午十二時比賽開始。我們穿上黃隊發的運動衣,便上船了,依次坐好位置。這條船的前面是一個龍頭。這隻龍雄赳赳、氣昂昂,兩眼注視前方,神氣十足。龍尾又翹得十分高,它給人一種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感覺!這時,鑼聲一響,兩隊就劃開了。我們一隊鼓手是爸爸。鼓聲由弱變強,由慢變快,催人前進。我們黃隊的叔叔阿姨們十分精明,採用了先慢後快的划船方式。

這不,白隊比我們領先兩米遠,我們這一隊仍然在沉着穩定地划着。這時只聽鼓聲越來越急,我們隨着鼓聲同心協力,快到終點時,我們超過了白隊。大家還一邊喊着口號:“一二、一二、一二……”鼓聲越來越響,划船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很快,我們就超過了白隊,只見他們個個滿頭大汗,累得氣喘吁吁。站在河兩岸的鄉親們頓時由爲白隊加油,立刻換爲我們黃隊加油。經過半小時的比賽,我們比白隊先到達了終點。勝利的喜悅佔據在每個人心中。有的歡呼,有的擁抱,有的捧腹大笑,還有的甚至跳了起來……至於我,我比任何人都要激動。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划龍舟,這次的勝利有我的一份,並且隊裏派我作代表,上臺領獎盃以及做演講。這一次比賽,我十分難忘!

熱鬧的賽龍舟結束了,大家休息了一會兒,村裏的領導們又立刻舉辦了“爲紀念屈原詩朗誦比賽”。鄉村們爭先恐後地上臺演講。我也報了名。我飽含深情地朗誦着張耒寫的《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拒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以及《已酉端午》、《五月五日》、《午日觀競渡》這四首懷念屈原的詩。

到了傍晚,家家又包起了好看又好吃的大糉子。我們在路上摘了一些又大又綠的箬葉回家,又把紅豆,臘肉和米等材料準備好。接着,我們一家人就舉行了包糉子比賽。規則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包糉子。要求包得又快又好看。比賽開始了,只見奶奶不慌不忙地包着糉子。不一會兒,一隻小巧玲瓏的糉子就誕生了。而我和爸爸媽媽卻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一下子這裏包好了,那裏又漏米了,就這樣重複着。時間到了,我一個都沒包好,媽媽包了兩個,爸爸包了四個,但糉子的樣子卻十分難看,而奶奶卻包了二十幾個。並且每個都是那麼惹人喜愛,大小一致。包糉子比賽結果出來了,奶奶是冠軍。她高興地臉上笑開了花,接着,就由我爲勝利者頒獎——100元獎金。糉子包完後,我們便把它們蒸好,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這時,家家戶戶都坐在家裏品嚐着端午節的食品,有糉子、包子、麪條、雞蛋、鴨蛋……吃的食品非常豐盛。大家開心極了!

端午節是我國十分隆重的傳統節日,它有許多習俗。它表達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又表達了人類與大自然美好相處。我們要讓這個具有一定意義的端午節一直延續着,永遠不消失!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4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作爲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承載着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詩人屈原由衷的悼念,更是中華民族對崇高精神品質的讚揚和敬仰,總而言之,端午節就像是銀河中一顆耀眼的明星,散發着屬於中華民族所有的獨特光芒。

據說,春秋時期的楚壞王的大臣屈原,他提出聚賢授能,富國強兵,希望能夠和齊共同對抗秦朝,卻遭到了楚懷王的極力反對。並且,楚懷王,親信小人的饞言,黑白不分,屈原備革職。當時,屈原萬飛悲痛,創作了不朽的詩作,《離騷》,最終,秦國戰敗楚國。屈原看到老百姓家破人亡,流落失所,他深感無能爲力,也徹底絕望了。於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那天,這位愛國人士,抱石投江了。當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後,急忙,來到江邊,尋找屈原的屍體無望之際,坐上小船,使勁的划着,爲了驅趕成羣結對的魚蝦,對屈原軀體的侵蝕,並拿出糉子,掰成小塊,投向江中,爲了不讓魚蝦啃食這位愛國的忠貞之士_屈原的軀體不被魚蝦啃食到。這就是,我們後來,要在五月初五去吃糉子,划龍舟的由來。

當五月初五的這天,人們爲了紀念屈原,總會捧着各種美味的糉子,津津有味吃着,把自己吃的像個小花貓似的。賽龍舟的場面更是十分激烈,鑼鼓喧天的場面,選手們雄獅般的吼聲,像前衝刺的“狠勁”,蹦發出力量的水花,唯恐落後。在端午節這天,孩子們還會佩戴各種香囊,戴花繩,寓意着辟邪,驅瘟。

想起,去年,我們全家過端午節時,大家齊聚一堂,手捧着糉子,津津有味的吃着,爸爸說:“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我知道”,弟弟爭先恐後的說:“爲了紀念愛國的詩人,屈原。:”是啊!“,爸爸意味深長的說:”當時的老百姓過的是流落失所,水深火熱的.生活。

而我們生活在富國民強,幸福和諧的社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生活,不努力的讀書,長大後,爲我們和諧的社會去發輝自己的光和熱呢“。我暗自下了絕心,我一定要努力的讀書,長大後,盡我所學之長,來貢獻我的光和熱。

端午節讓我看到了中華兒女,高風亮節的品質。端午節就像一粒璀璨的珍珠,被歷史這條金絲串連成製成美麗的項鍊。端午節—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在歷史的長河裏,永遠不息!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5

五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驅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標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的這一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草,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能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自從,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很深的文化知識,和很多很多的名子,比如有端午節,端陽節,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各種各樣的節目。

端午節的來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

據說,公園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屈原正好在五月初五的時候跑到江邊投河而死了,所以人們都在五月初五的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紀念屈原,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的風俗,每到五月初五,每家每戶的門上都掛上了葫蘆,也掛上了艾草,聽人們說,掛上葫蘆或艾草,可以辟邪消災,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郁鬱的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小朋友最愛吃的各式各樣的糉子,有紅棗糉子,火腿糉子,赤豆糉子等……

還有很多小朋友戴着一個個引人注目的香包,還有的小朋友用五彩繽紛的包做飾品,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又引來了許多過路人的流連的目光。

我很喜歡《我們的節日》這一本書,爲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吧!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6

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常不一樣,因爲今年的端午節被定爲國定假日。

外婆說要包糉子,她準備了一些棕葉、米和醬肉,只見她先把兩張一大一小的棕葉疊在一起,然後用雙手捏住兩張葉子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形,先放米再放肉,最後封口、扎繩,一個糉子完成了!

我也想試着包一個糉子,於是我拿了兩張小棕葉疊在一起,捲成漏斗形,因爲太小了,所以只能放米,當我放進米時,漏斗散了,這時外婆幫我捲成漏斗形,我再放進米然後將棕葉包住米,外婆幫我把繩子紮起來,一個小糉子做好了。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吃到了外婆包的糉子,也體驗了包棕子的過程,真是一舉兩得!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7

每年的農曆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的前幾天,大人們就會提着竹籃上山去採棕葉。等摘好以後,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瘦肉、香菇,以及我們這裏的特產——筍乾包糉子。

開始包糉子了,家家戶戶都飄滿了陣陣糉香。糉香,糉香把大街小巷換繞着,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香味街”。煮好糉子後,孩子順着糉香感到了飯桌前,看見桌子上那一盤盤熱氣騰騰的糉子,垂涎流下三千尺。個個手捧着香噴噴的糉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嘴角粘上了粒粒糯米。

看着孩子們狼吞虎嚥的吃相,大人都忍不住會笑。

節日的當天上午,每家每戶門前都插上了艾草、菖蒲、榕樹葉。據說這樣可以驅邪呢!

吃過午飯後,大人們用艾草泡上一盆溫水,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洗了個午時澡。聽媽媽說,用艾草洗澡不但可以讓皮膚變得更加細膩光滑,還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呢!洗完午時澡,孩子們都穿上了耀眼的新衣服。媽媽還會在我的口袋裏塞上兩個熱乎乎的紅雞蛋。

最有趣的龍舟賽即將要開始了,我們穿着新衣服,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地來到九龍江邊觀看賽龍舟,九龍江兩岸,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前!一條條五彩繽紛的龍舟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飛馳而去。看!鼓手打着鼓,喊着號子。忽然,一條綠色的龍舟急劇加速,一“龍當先,不一會,他就成了羣”龍“之首。聽老人說,賽龍舟是爲了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保佑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8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端午節的起源,是我們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本是楚王的部下,但楚王並不賞識屈原,後來屈原知道楚國被秦兵攻陷,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紀念屈原就將屈原跳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來紀念他。

說到端午節,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糉子,糉子原是人們爲屈原的屍身不被魚蝦糟蹋,便用糉子投入江中,讓魚蝦吃糉子,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現在,糉子已成爲了人們端午節的傳統食物,深受人們喜愛。不同地方的糉子也是不一樣的,糉子就分甜糉與鹹糉,甜糉是北方所普遍的糉子,鹹糉則爲南方。在這裏就介紹我們這裏的鹹糉,就拿牛肉糉來說,用剪刀將包着糉子的的細繩剪開,將糉葉慢慢展開,露出裏面的糉子,一個三角體,色澤金黃,散發出幽幽的清香,令人食指大動。咬一口糯米,口感軟糯,淡淡的鹹味,說不出的清香在口裏漸漸融化,回味無窮。

端午節常見的競賽活動就是賽龍舟了,人們認爲龍是至高無上的動物,所有的動物都臣服於龍。龍舟與糉子作用一樣,也是爲屈原的屍身不被動物吃掉。現在龍舟以普遍成爲一種競賽。龍舟較長,有幾十米長,很窄,只能並排坐兩個人,大概是因爲需要兩邊划船吧。龍舟的船頭一個龍頭高高翹起,雕刻的栩栩如生,龍身成一字型,龍尾也翹起來。每一艘船大概會有幾十個隊員,有一個人在船頭爲隊員擂鼓吶喊,可別小瞧了他,他可是團隊士氣的重要成員呢!

濃濃糉子香,悠悠龍舟遊,這些都在端午節這個古老的節日散發出他們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