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精選中學生演講稿模板六篇

精選中學生演講稿模板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演講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中學生演講稿模板六篇

中學生演講稿 篇1

成長對於在座的各位來說,都不陌生,我們都在經歷着成長。成長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漸漸長大,那麼,更深層次的,則是迫於生活的壓力,我們會揹負着更多,更大的責任。

成長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從知識更加的深入,許多學生都會有很大的壓力。當然,我也有壓力,並且我也會因爲這些壓力而有些抱怨,我在抱怨中也會去想、去說一些激勵自己的話,卻覺得那些對於我都沒有任何意義而言。但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推薦了一本詩集——《飛鳥集》,裏面有許多關於夢想、關於勵志、關於面對人生挫折的詩,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纔會讓我覺得,生活中,成長的時光中是會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成長意味着我們會脫離青澀的年少,會意味着責任與義務,成長中總是有太多負面影響了,可是當你細細體會“成長”,在過程中,你會發現,從懵懂無知,到年少輕狂,再到成熟穩重,會讓我們懂得越來越多美好的事物,也會成爲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們呢,要走好成長路上的每一步,完成我們所應盡的義務。

而且我們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不讓自己留下遺憾,也不會讓自己感到後悔,至少要覺得,我的成長,是我所喜歡的,是我所期待的,是我所能收穫的成長。

中學生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艱難人生,斬斷退路。

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給自己一個向生命輝煌處衝鋒的機會。置之死地而後生,表現的是一種執著的人生態度和敢拼敢闖的勇氣。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他年輕的時候爲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一開始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想出去溜達溜達,心總是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髮剔掉了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爲羞於見人,他只能徹底打消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訓練口才,一連數月足不出戶,演講水平提高很快。經過一番頑強地努力,戴摩西尼最終成爲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看見秦軍人馬衆多,士氣正盛。引兵渡河後,他下令士兵們把渡船統統鑿穿沉入水底,又把行軍煮飯的鍋也打碎,每人僅帶三天的乾糧。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們的退路沒有了,不戰勝敵人就只有死路一條,於是所有楚軍將士奮力向前,以一當十,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由此說明斷掉退路來逼迫自己努力,是許多智者的共同選擇,一個人想完成一項任務,達到一個目標,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心無旁騖,全神貫注,鍥而不捨,持之以恆。

相反,如果一個人做事處處留有後路,總覺得來日方長,耽擱一天無所謂,這就說明他貪圖慾念,志向不堅,也更說明他在做事之先就已經準備失敗了,那麼成功的概率就小多了。

巖縫間的小草沒有退路,才能破土而生;懸崖邊的雛鷹沒有退路,才能振翅高飛。進則生,退則亡,這是用兵之道,也是人生之理。

在艱難的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贏得生路。同學們,難道我們不能從中感受到自己成功與失敗的緣由嗎?唯有斬斷退路,背水一戰,專心致志,放棄雜念,堅持不懈,纔是取勝之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學生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是12月30日,後天就是20xx年的元旦。站在歲暮,想到即將到來的新年,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油然而生撫今追昔、期待來年的複雜心情。

似乎很多人都已習慣了在聖誕節感嘆西方故事中尼古拉斯老人會給孩子們送去精美禮物的神奇,也對諸如平安夜、萬聖節等西方節日如數家珍,殊不知我們中國人的節日一樣富有內涵和傳統價值。

以元旦爲例,據說它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最初人們稱農曆正月初一爲“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直到1920xx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爲“行夏正,順農時;從西曆,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並規定公曆1月1日爲“新年”,但那時還不叫“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才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爲“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改爲“春節”。

相形之下,儘管人們對元旦的重視程度不及春節,但這個國人與全世界人民一同辭舊迎新的節日依然充滿着非同凡響的意義。每到元旦,大家總會習慣性地回首過去,做一番總結與思考,感喟下時光流逝之快,同時又對新一年懷着滿滿的憧憬;一些人揮毫潑墨,寫一副對聯,寄寓對春天、來年的期待;一些地方組織團體活動,喜迎新年等等。總之,作爲傳統節日,它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一樣,以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展示着中國人獨有的精神世界,傳達着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它們或以自然爲取向,體現中華民族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集中表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或傳達着濃厚的中華文化,弘揚“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等價值理念,蘊涵着人們對歷史與人生取向的獨特理解。

因此,作爲現代的中國人,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承前啓後,體悟各節日紀念的對象及意義,獲得身爲中國人的歸屬感,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實,道德境界得以提升。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元旦即將來臨,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裏,衷心地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謝謝!

中學生演講稿 篇4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必勝的信念”。

先來聽一個故事吧,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中,一支探險隊在負重跋涉.陽光很強烈.乾燥的風沙漫天飛舞,而口渴如焚的隊員們沒有了水.這時候,探險隊隊長從腰間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那壺水從隊員們手裏依次傳開來,沉沉的,一種充滿生機的幸福和喜悅在每個隊員瀕臨絕望的臉上瀰漫開來。

終於,探險隊員們掙脫了死亡線,頑強地穿越了茫茫沙漠.他們相擁着爲成功喜極而泣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壺給了他們精神和信念的水.當他們 擰開壺蓋時,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滿滿一壺沙。

在沙漠裏,乾燥的沙子有時候可以是清洌的水——只要你的心裏駐紮着擁有清泉的信念。是什麼使他們掙脫了死亡線, 是信念——一壺水的信念,使他們走出了沙漠.沒有這份堅定的信念,他們也許會陸續在沙漠中倒下,與這些乾燥的風沙永遠結伴!

孟子說,信念是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黑格爾認爲,信念是一種理性的思維形態;而我認爲信念是呼吸的空氣,是沙漠中旅人的飲水,是心中的太陽,是我們前進的源泉與動力。信念堅定的人, ,他一定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坎坷與荊棘,取得輝煌的.成就。

作爲即將畢業的我們,你心中有信念嗎?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數學題解不出來,查課本、試公式、問老師、絞盡腦汁,最終在試卷上寫下完美答案。英語單詞記不住,做紙條、看掌上寶、桌子上、手上到處都記着單詞,只爲能多記幾個。語文作文不拿手,瘋狂看書、寫隨筆,只爲寫得一首令人稱讚的文章,理化題目不會做,沒關係,看,一摞摞試卷擠在桌前……就這樣,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變得忙碌,變得疲憊,但我們無怨無悔,請看清晨的第一縷光明升起時,操場上我們就已鬥志昂揚、躊躇滿志; 課堂上我們專心致志,聚精會神,決不放過一個疑點;課後我們虛心請教,爭分奪秒, ……所有這一切是因爲我們心中都有一個信念——六月的中考必贏!如果沒有這個信念,我們怎能在繁忙的學習中乘風破浪,劈荊斬棘?我們又怎能在六月的考場上自如地馳騁飛揚?

聽到這裏,相信每個同學都已擁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中考——我們一定要贏!

同學們,爲了心中的夢想,爲了在中考的考場上綻放光芒,讓我們攜手共進,頑強拼搏,帶着中考必勝的信念——出發!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學生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團結友愛,是人的優良品質》。

同學們,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和我們大家一塊兒學習上課時,當你和朋友們一起遊戲,一起活動,一起勞動時,當你和夥伴共同解決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時,你是否感受到了同學之間那份真誠的友誼,團結帶來的快樂呢?

團結同學,與人真誠交往是學生的優良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的具體表現。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與人合作的意識尤爲重要,這種合作意識產生與從小與同學之間的團結友好交往中。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在遼寧省師範大學教育系裏,有兩位特殊的學生,一位叫周婷婷,另一位叫王錚。她們一個雙目失明,一個雙耳失聰。然而,就是這樣的兩個人組成了“海倫`凱勒”號聯合艦隊,兩人在生活上、學習上互幫互助,周婷婷聽不清看得清,她做了王錚的眼睛;王錚看不清,她做了婷婷的耳朵,兩人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在學習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們爲什麼會取得成功?那是因爲她們掌握了成功的一個法寶——團結友愛,互相協作。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你是否也常常能感受到這樣的成功事例呢?是的,課堂上我們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少先隊活動中的手拉手結對子活動,這些不是團結協作的很好的體現嗎?然而,我們也不難看到,在一個班級中,我們也經常會發現有那麼幾個學生,平時總愛和同學磕磕碰碰,今天和這個同學鬧意見,明天和那個同學不說話。還常常希望一切都能聽從他們的意願,這樣就容易與同學產生矛盾。因此,他們在同學中也沒有好朋友。其實,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同學之間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關心、互相禮讓,有不同意見要互相協商解決。能夠傾聽別人意見是一個人的優良品質,虛心向別人學習,多發現別人的`優點,這也是搞好團結同學的一個基礎。人與人友好相處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遺憾的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方式,也並不被我們周圍的所有人所接受。看看每天打菜時,那些插隊的人,心安理得,面無愧色。這樣的人,不懂友愛;別人休息、學習或工作時,毫無顧及追逐打鬧,大聲喧譁,不設身處地地考慮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干擾,這樣的人,不懂友愛;稍有不順,張口就罵,不考慮這些污穢的語言帶給周圍人難堪,這樣的人,不懂友愛;不分對象,不分場合,以取人短處爲樂,這些人,無一例外地不懂友愛。這些行爲,都在傷害着同學之間的友情,都在污染着我們共同生活的美好環境。同學們,談談友愛僅僅是幾分鐘。而付出友愛,體驗友愛,則將伴隨我們一生。不如從眼前做起,不插隊,不吵鬧,不說髒話,不嘲笑人,讓友愛的甘泉滋養我們的心靈吧!同學們,團結友愛,互相協作,不僅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也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們的要求。隨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僅靠一個人“閉門造車”式的創造已不可能,這就更加需要人們學會與他人合作、共處。一次遊戲,一次中隊活動,一次打掃衛生,一次發明,一次創造,離不開你、我、他的共同協作。協作得好,完成的質量效率就越高,反之就不然。實際上,我們從小養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將來才能成爲一個善於團結別人,善於理解別人,善於交往與合作的人才。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

謝謝大家!

中學生演講稿 篇6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 的主題是《消除貧困 人人蔘與》

我曾從網上看到過這樣一件事:廣州某某區荔園小學的同學們邀請某某省和某某某某縣貧困山區的27名小學生到他們家裏做客,一起歡度國慶假期。

貧困小學生吃不慣家長們精心準備的美味,每天最想吃的還是麪條、白饅頭和野菜。據瞭解,住在高詠思家的丁肖霞晚上不願意吃飯,她告訴高詠思:"今天我已經吃了兩次飯了,怎麼還要吃啊?"原來,她在家鄉每天只能吃一頓飯。

看了這則報道,我感到內心十分沉重。一日三餐,是人類平衡汲取能量與營養的科學進食方式,是人類自古以來共同的傳統與習慣。然而,丁肖霞及其家鄉的人們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這並非愚昧無知所致,而是貧窮落後逼迫。丁肖霞疑惑一日三餐,並非丁肖霞和她家鄉人的恥辱,而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恥辱!

當然,貧困不光是我國必須面臨的問題,也是一個國際性問題。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狀態。每年約有20xx萬人餓死,每天約有4萬兒童因食品匱乏和得不到治療而死亡。世界五分之一的兒童受教育不足5年。目前世界僅阿富汗就約有300萬人正在承受飢餓的煎熬,2500萬總人口約75%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四名兒童就有一人不滿5歲夭折。

也就因爲全球面臨的這個貧困的問題,1992年12月22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把每年的10月17日確定爲世界扶貧日,旨在引起國際社會對貧困問題的重視,宣傳和促進全世界消除貧困的工作,動員各國採取具體的扶貧行動。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願蒼生俱飽暖",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美好願望。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到20xx年啓動了爲期25年的"扶貧攻堅戰"。將農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從2.5億減少到了2900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近年來,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涉及的扶貧項目包括幫助救助失學兒童的"希望工程"、私營企業家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光彩事業"、幫助殘疾人的"康復扶貧"、扶助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資助女童完成義務教育的"春蕾計劃"等等。兩年來,中國扶貧基金會組織的扶貧中國行碩果累累,那英走進某某左權;楊利偉捐贈太空光盤;姚明捐贈簽名籃球;劉翔捐贈簽名運動服;寧靜、楊童舒走進某某母嬰項目區… …20xx年募集資金和物資1。8億,受益人口爲49.33萬人,20xx年募集資金和物資達2.4億,受益人口爲53.3萬人。

更可貴的是有些人,雖然自己並不富裕,但也盡力爲扶貧事業做一份貢獻。例如來自新疆的22歲大學生王保磊,家境貧寒卻靠課餘打工和省吃儉用的錢,長期默默資助素昧平生的某某貧困小學生謝兆英。

貧窮並不可怕,只要全社會都能爲貧困的弱勢羣體盡一份力,人人互幫互助,貧困是能夠被徹底消滅的。同學們,身爲小學生,我們也許沒有能力爲扶貧事業做出轟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做起:一是主動關心身邊家庭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愛與溫暖;二是自己努力學習,記住: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相信貧困會成爲歷史 ,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