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精華】教育的演講稿四篇

【精華】教育的演講稿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演講稿是爲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演講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教育的演講稿四篇

教育的演講稿 篇1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永遠是一帆風順的,誰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古今中外,在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不爲挫折所屈服並以此爲動力,頑強拼搏,成就大事業的人舉不勝舉。患高位癱瘓綜合症的張海迪,生活中屢遭挫折,但她從不失志,從不放棄追求,而是愈挫愈勇,先後創作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散文集<<生命的追問>>等一大批作品,累計近400萬字發行近300萬冊,成爲中國第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碩士。著名證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舉家被下放到農村後,以種田和賣“水中花”爲生,但他始終能笑對人生坎坷,關於在挫折中爲自己“充電”,在田間地頭,邊勞動邊背書,所以後來他落實政策後,不但以前學的評書沒有忘記,而且又背會了許多部新評書,並一舉成名。還有,屈原被流放而著《離騷》、車尼雪夫斯基在被拘禁的兩年間寫成了《怎麼辦》等。試想,如果他們沒有遭遇挫折,也許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同志就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挫折,在挫折面前束手無策、一蹶不振、垂頭喪氣;有的面對挫折駐足不前、消極逃避、怨天尤人。有的甚至悲觀失望、經受不住挫折的考驗,成了挫折的犧牲品。

對懦弱者來說,挫折是一種痛苦,對堅強者來說,挫折是一種財富。它既折磨人、摧殘人,同時也教育人、鍛鍊人,使人能在挫折中學到很多終生受益的東西。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島嶼和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所以,我們要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挫折,肆有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不要被暫時的困難所嚇倒,要珍惜挫折、善待挫折,把挫折當成一本給你智慧、給你財、給你力量的書去慢慢地讀它。李靜下以來,認真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虛心吸取教訓,以積極的態度尋找解決的辦法。

挫折是成功的催化劑,沒有挫折的成功是蒼白的。只要我信始終按自己的奮鬥目標前進,把命運之槳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裏,那麼,我們就會愈挫愈勇,就會在挫折中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就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教育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與衆不同的成長過程,或許有的人是在體驗中成長起來的,有的人是在合作中成長起來的,有的人是在溝通中成長起來的,有的人是在鼓勵中成長起來的,而我是在挫折中成長起來的。

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挫折,我今年雖然才13歲,但已經遇到了“N”次挫折。

在我上幼兒園時,班裏所有的女同學都會用彩繩子打成漂亮的蝴蝶結,而我被老師手把手教了許多遍,就是打不好,最終老師也束手無策了。

過了一年我已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在一個雪天,學校讓我們自己堆雪人,別的同學都是堆得又快又好,只有我不僅速度慢而且堆得什麼都不是,就好像一堆雪不規則的堆在一起,形成上小下大的一堆,所有的老師看看我的雪人再看看我都搖了搖頭。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上了小學三年級,我已經學會了堆雪人,可是其他同學們都早已學會了更多的東西,如跳皮筋,踢毽子,投沙包,抓石子……可我還是一件都不會玩,別人在操場上盡情的玩耍,而我坐在角落裏羨慕的望着他們。

一轉眼我上了小學五年級,體育要進行達標測試,有50米衝刺,1000米長跑,立定跳遠,4X10接力跑,投鉛球……八項測試,和我同學的學生幾乎每個人都能達標,甚至有的人每一項都能達到出色而我除了4X10接力跑勉強達標外,其餘幾項全不達標,以至於體育老師一看見我就發愁。

時間過的可真快啊!我已是一名初一的學生了,我的挫折依然沒有停止,我的成績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往下跌,我由全班的前幾名跌至二十幾名……

我的挫折之路一定不會停止,我的失敗仍會繼續,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怕挫折,勇敢的面對、克服挫折,成功一定會屬於我的。

教育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農村教育的播火者》。

我是來自湯溝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我的學生,他們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他們沒有上過正規幼兒園,沒有豐富多彩的童年,他們沒有條件去參加鋼琴班、舞蹈班、書法班,他們有人甚至會因爲貧困而輟學。他們的父母大多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有的爲了生計奔波在外不得不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由於環境的影響,孩子們的內心深處隱藏着自卑、怯懦,但他們和城裏孩子一樣渴望被理解、被關愛。

面對這羣孩子,作爲農村教師,我想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播火者,我要用我的一顆心去溫暖這一羣孩子的心,用我的一點光去驅散孩子們心靈的霧霾。

語文課上,我告訴我的學生們,雖然咱們是農村的孩子,但是我們不比任何人差;雖然,我們家庭條件不好,但是我們人窮不能志短。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改變命運只有靠自己。只有自己從怯懦、自卑中走出來,才能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工作9年以來,我從來沒有輕視任何一個學生,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育無貴無賤,每個學生都是一塊金子。教師的平等心,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

我相信“好學生是誇出來的”,賞識他們,培養他們自信心特別重要。爲此我要求他們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地提問,大膽地回答問題;鼓勵他們多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翻開我結婚時他們送給我的祝福本,每一頁都留下孩子們自信的話語,我很欣慰。我相信,這些孩子帶着自信走出去,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的學生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學生。他們有的住校,有的寄宿在親戚家。平時,他們沒有父母在身邊噓寒問暖,沒有父母做的美味佳餚,情緒波動時也沒有父母的安慰和鼓勵。他們像野草一樣孤獨地生長。這些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再三叮囑我們:“老師,孩子交給你,就像你們多了一個弟弟妹妹,麻煩你們了。”看着他們充滿信任又感激的眼神,我想其實這是我們的本分。作爲人民教師,就應該樹立爲人民服務的理念。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就是把家庭的希望交給我們。如此的信任,我們有什麼理由辜負他們的囑託?“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一切”這是我們每個教師不容推卸的職責。學生的父母不在他們的身邊,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天氣變涼,我提醒學生添衣;學生生病,我送他們去看醫生;學生沒錢吃飯,我爲他們買飯;學生叛逆,我寬容地引導;學生有情緒,我耐心地撫慰。我待他們一如待自己的弟弟妹妹。

在農村學校,因爲大部分學生住校。我們教師早上7點就到班級,晚上10點半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有時聽到女兒在夢中呼喚“媽媽……媽媽”,我的內心也曾彷徨,也曾糾結:這樣辛苦是否值得?然而想到在棉花地裏汗流浹背的農民,想到他們送孩子上學時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想到在大山深處支教的老師,我的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能讓孩子的父母在外安心工作,能讓農村的孩子成龍成鳳,我無怨無悔!因爲,農村的孩子多不容易啊!

爲此,我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我夢想,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努力,多年以後,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在優越的教育環境中接受教育,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昂首行走在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上,他們和城裏的孩子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到那時他們比拼的是自己的實力而不是家庭背景。

我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我夢想中國的農村教育能夠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有人說振興中國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廣袤的農村。因爲中國是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農業大國,農村教育的興衰決定着中華民族的未來。把農村孩子培養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我們農村教師的神聖使命,我們責無旁貸。我們雖不是詩人,但是可以培養出詩人;我們雖不是科學家,但是有可能培養出科學家,我們手中孕育着未來無限的希望。

所以,我夢想自己與時俱進,勤奮讀書,認真教書,做一個爲民、務實、清廉的好教師,爲農村孩子播撒希望的火種,爲鄉村教育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我夢想有一天,從湯溝中學走出來的學生可以昂首行走在學府叢林,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來自長江北岸的湯溝中學,那裏是我成長的樂園,那裏是我成才的搖籃。”

教育的演講稿 篇4

兒童是人類最珍貴的資源,家庭教育則是萬源之本。在中國,教育兒童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孟母擇鄰”、“岳母刺字”,陸放翁《示兒》詩等歷代嚴父慈母及他們的行爲,爲我們樹立了楷模。

雖然我們也深深懂得“言傳身教”、“上樑不正下樑歪”、“身正影不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古訓,但因諸種社會原因,仍然有不少父母走上了家教的誤區。你看街頭巷尾,孩子不是騎在爺爺奶奶頭上的,便是搖盪在爸爸媽媽保駕的鞦韆上;不是口含巧克力糖,便是手玩變形金剛。孩子要啥給啥,吃這不敢買那,穿紅不敢着藍。孩子打麻將,誇獎孩子有靈氣;孩子打電子遊戲機,誇獎孩子機智;孩子坐轎車上學,誇獎孩子有福氣……

於是,社會上出現了寵子奇觀:你給孩子買手風琴或鋼琴,拜師學藝,希望孩子成爲未來中國的貝多芬,我就敢花鉅款給孩子買世界著名畫冊和文房四寶,指望獨子他日成爲蜚聲畫壇的中國凡·高。你給女兒聘請著名歌唱家面授機直指望趕超毛阿敏,我就敢請剛退居二線的施拉普那爲兒子傳授絕招踢出箇中國的馬拉多納。侃爺比侃,款爺比錢,我國首家貴族學校門口,每天停放的豪華轎車數相當於在校就讀孩子的總數。大腕兒家的子弟不是常常蹲在馬桶上,用大哥大喚“爺們兒,拿紙來”嗎?

教育必須以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爲主。

教育界出現的高分低能的反常現象,是有比較複雜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的。這幾年,一說到學生讀書,閃現在教師頭腦中的第一個信號就是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閃現在家長頭腦中的第一個信號就是文憑、專家。基於上述原因,雙方便齊心協力,將學生推進了一個浩淼無邊的名曰“刻苦學習”的苦海,學生在學校經受了各科教師一天的輪番“轟炸”以後,晚間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已經是六七點鐘了,再做兩三個小時的家庭作業,10點鐘能安寢已經算得上高效率了。顯而易見,學生根本就沒有時間接觸社會、接觸生活。

我們的學生,在高密度、高強度的作業重壓下,沒有星期日,沒有節假日,幾乎失去了他們能自由支配的一切時間!結果怎樣呢?請看這樣一則報道——1985年7月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第26屆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擁有10億之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的兩名選手,竟輸給了人口只有3000萬而且許多方面都遠不及我們的一個小國!參加這次競賽評審工作的我國著名數學家王壽仁教授,總結了我們失敗的原因。他說:目前,我國中學教育完全圍繞高考題目轉,課上搞“填鴨式”教學,課後是“題海戰術”,不給學生髮展個性和創造力的機會。試想通過這樣的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能適應以考察能力爲目的的國際大競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