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800字(通用13篇)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800字(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800字(通用13篇)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1

人生髮展需要哲學智慧的指導,人生內容充實着哲學。“哲學與人生”課程把哲學與人生結合起來,即使對哲學課程的重大創新,也是發揮哲學指導和解決人生問題作用的體現。

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人生路是自己選擇的,在追求人生價值中根據一定的主客觀條件,在多種可能性衆所做的選擇和確定的活動,人生體現了認識的主觀意志和願望,體現了人的價值追求,但是人不是僅僅依靠自己的主觀意志,就能對人生道路做出正確選擇的。選擇是否符合客觀實踐,直接影響到個人的人生髮展。青年人在人生選擇面前應力求做到科學、正確,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學會共處,營造和諧人際關係

學會與人和諧共處,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發展能力,會共處是以承認差異爲前提的,不承認差異就是不承認別人。學會與人和諧共處,就要求同存異,悅納他人,並使自己成爲受歡迎的人。在交往中,真誠的肯定和欣賞別人的長處,寬容別人的缺點與不足,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而不是事事都只想着自己,遇到矛盾,要冷靜處理等等,這樣才能與人和諧共處。中學生正處於成長的重要階段,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交什麼樣的朋友是十分重要的。

正確處理公與私,義與利的關係。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對待公與私,義與利的關係,片面的強調,“義”或“利”和片面的強調“公”或“私”都是錯誤的,要處理好義與利,公與私的關係,首先就需要了解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係。

集體和個人是相互依存的,集體存在和發展了,個人利益纔可能實現。集體利益得不到鞏固,就沒有個人利益可言,集體是個人發展的空間,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只有集體利益得到鞏固,纔有人利益可言。義與利的辯證關係,要求我們堅持義利統一的原則,應當營造一種義重於利爲的優良社會風尚。

公與私是相對。的個人的私利在任何社會都要受到限制,它的平衡需要依靠制度,法律和道德,這是維護社會共同利益的客觀需要,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提倡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反對損公肥私,反對把個人利益凌駕於集體利益之上。

創造並享受美好的人生,是人們的最終追求,讓我們努力創造擁有美好的人生吧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2

有時候並不是一本書有多好才能給讀者心靈上的激盪,而是讀者終於在對的時間讀了它。因爲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我們能否在最需要的時候被點撥。一本好書,可能會在最恰當的時候爲人生點亮航程!讀着這本書,我一直都有想寫讀書筆記的衝動。我將點撥我的語句都摘下來,寫寫體會,相信可以加深我對他們的理解。

“人生是需要體驗的,如果光是敘述各種道理與格言,而沒有自己去體驗的話,到了最後還是隻能在知識的迷霧中打轉。相反,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藉由體驗去印證價值,那麼隨着生命的成長,他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並且對人生的體驗及對價值的掌握,也會越來越深刻而準確。”

——摘自第一章

是呀,現在我19歲,如果沒有這19年的經歷,我相信我對書中的一些精闢的語句也只是不知所云,雲裏霧裏罷了,根本就不會產生共鳴,更不要提對這種體驗理解的更加深刻。懷特海說,一定要等到你課本丟了,筆記都燒了,爲了準備考試而記在心中的各種細目全部忘記時,剩下的東西,纔是你所學到的。正如我們現在學的各種知識,爲了考試而學習,考試之後不出半年,早已忘的一乾二淨。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爲了考試不停地收集各種理論,記憶在腦中,可是從來沒有想過這些種種的理論究竟是爲何而產生。所以我們什麼都沒學到,當課本丟掉,筆記燒掉,我們一無所有。同樣,我現在的這些體會也需要我在體驗中一一印證,纔會最終留在我心中,成爲我在人生中可以運用的智慧。

“價值取向既然是一種選擇,就一定要有所取捨,亦即,如果我選擇了某些價值,那麼勢必要放棄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選擇價值時是需要勇氣的,人不可能什麼都要,也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 ”

“人活在世間最可惜的,就是變成鄉愿。”

“人生經由不斷地抉擇,而塑造出自己的風格。風格是指:一個人的言談和行爲有一定的原則,並且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說,不會輕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知道自己言行背後的道理,就能夠堅持下去,即使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也無怨無悔。”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3

我向來是持一種事物皆有平衡的觀點,即世間存在幸福也必然會存在痛苦,這一點和叔本華的優先性是一致的,感受到了痛苦,才知道什麼是幸福。我們都會有這樣一種經歷,也就是如果我們生活在痛苦中,遇到一次快樂的事情所產生的快樂會多於生活在平淡之中遇到同樣事情產生的快樂。比如說,當我們在上學期間,課堂上偷偷看看小說,週末看一場電影,都可以帶給我們快樂,然而在漫長無聊的假期中,小說、電影所帶來的快樂是遠遠小於前者的,甚至去一次遊樂園都不一定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如果幸福和痛苦是可以量化的,在這裏我們也許可以假定一個既不幸福也不痛苦的中間態的存在,在這種中間狀態下,我們感受到等量的痛苦與幸福的程度相同,即如果有10分的痛苦,我們的感受是10分,有10分的幸福,我們的感受也是10分。我們所處的狀態越靠近幸福,那我們感受到的痛苦就越強烈,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微弱,也就是說,假如在這樣的狀態下有20分的痛苦,我們的感受是30分,而20分的幸福,我們的感受卻是10分,要想感受到30分的幸福用來和感受到的痛苦抵消,就必須得到40分的幸福甚至更多。反之,若我們生活的狀態越靠近痛苦,我們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強烈。

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叔本華的觀點似乎是有一點自相矛盾的,也就是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痛苦非常強烈,所以痛苦的“量”大於幸福的“量”。其實也許應該相反,我們之所以覺得痛苦那麼痛苦,是因爲我們生活在幸福之中。我們長時間的浸泡在幸福中,纔對痛苦那麼的敏感,而對幸福那麼遲鈍。

當然這只是針對我所熟悉的我們當今社會的和平普通的生活而言,但是自認爲還是很有一番道理的。(比如涉及到馬克思所在的資本主義壓迫勞動者的極端痛苦的世界,我想也許就不適用了)

另外,這個結論也許還能夠應用到生命的意義當中,也就是,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枯燥很沒有意義,我們的生命、我們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的意義,我們需要更轟轟烈烈、更偉大的成就才能滿足我們所謂的意義,正是因爲我們已經生活的很有意義了。(PS:雖然生活中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很無聊很枯燥很沒有意義)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4

馬雲是一個成功的理想主義者。他在構建一個龐大的事業,計劃一個長遠的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藍圖,然而他所說的經驗、給年輕人的提示確是最簡單不過。

正如《我的人生哲學》這本書,不論他說“像堅持初戀一樣堅持理想”,還是說“痛苦地堅持,快樂地死去”,抑或是“小聰明不如傻堅持”,變換的詞語句式再多,也不過堅持兩字;同樣,他說了“可以懷疑自己,但不要懷疑信念”,也說了“請創業者不要低下高貴的頭”,雖然很狗血,但他要強調的也不過夢想兩字。就馬雲看來,他成功的根本在於他堅持了他的夢想。這個夢想順應數據時代、電子技術發展的潮流,在一個有潛力的夢想的基礎上,馬雲堅持了,再外加各種超前眼光、管理技術、個人魅力等重要因素的加持,他成爲今天的馬雲。

一個獨屬於你的夢想,或者說理想、信念,尤其是有潛力的、順應時代潮流、社會發展方向,是你人生事業發展的根本所在,它能激發你向上的熱情,它能讓你在呼吸、飲食等生存行爲中享受更有質感的快樂。堅持的持久度就是我們這條路的長度,一切技能如超前的眼光、管理技術、個人魅力都是路上重要的加分項,能幫我們走得更快,卻不一定能幫助我們到達終點。

我們都想過着幸福快樂而不後悔的一生,快樂的形式、途經當然有很多種。當高曉鬆提出詩和遠方時,社會上就有人質疑,日常生活、按部就班的生活不等於苟且。的確,快樂的來源並不唯一,愛情友情、家庭、人生信條、日常生活都可以產生快樂、幸福。然而,在種種人際關係中所塑造的自己是社會中的自己,從中所享受到的快樂更側重於由外而內的牽絆和安全感,感悟生活享受的是生理的舒適、心靈的平靜,而在實現事業或者夢想的路途上所塑造的自己,享受的是另一種挑戰自我、成就自我的暢快淋漓之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享受。

馬雲一向被視爲各種成功學、職場學的範本,而我從這本極具實用性的《我的人生哲學》中看到的,不是如何成爲一個富有傳奇的成功人士,也不是如何拒絕成爲一個屌絲,而是做自己,用細節去完善事業,用心用毅力去堅持去實現。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5

在沒有違反自己自由權的情況下,我一向都很堅定自己的毅力。尤其是學習方面上,我會打理的井然有序,把計劃設定的有條不紊。忽然有一天,自己心血來潮——早睡,早起,背英語。這是一個多麼合乎邏輯的進步思想,目標單一卻並不單調。可是,就是今晚,上蒼卻讓我度過一個不眠之夜……

這會,我真不知該感謝上天,還是痛斥上天,感謝上天賞給我一個安靜的夜,讓我深思;痛斥上天剝奪了我的睡意,讓我無眠。跌蕩起伏的心靈徘徊在似睡非睡中,旁邊的手錶發出“錚、錚、掙……”的響動,秒針憑了命的顫動着,向前狂奔,分針悄無聲息地畫着圓,只爲證明世界還沒有消停,該來的會來,該走的仍然會走。

我能夠逃避自己的睡意,坦然地把持着失眠的風範,是勉強爲自己換取了點心靈溫暖。夜的脣印隔着窗口親吻着我的文字,使我一度疲憊的心靈有了一絲溫暖,不那麼沉重。

可是,寂寞卻油然而生。

從我決定邁入“夜的閘門”的那刻起,我原有的計劃便會遺棄消亡,得到的便是孤寂人生。

計劃中既然出現了斷層,就必須尋找裂縫。我在思慮,既然生活是個雜合體,會不會出現矛盾?我在燈光下表達心情,夜會不會害怕光明?她還會品讀我的文字嗎?把一段光明送給一個孤獨的人,難道夜不怕灼傷自己的眼睛?我很心痛,難道光明和黑暗沒有共存的可能?難道我的天涯,你的海角只是錯誤的永恆?

再有五分鐘就是夜間一點整,我緊握着一支思維畫筆,在時光的空白處,留下了一串串的墨跡,敘述着一點整的心情。

秒針嘲笑着我,“爲何想的這麼多?”

我說:“我有太多疑問,自己難以化解。”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何必在乎那麼多?只要把每一步走的穩當,六十步就是你生命的一次輪迴。”

生活中,一旦自己深陷黑暗之中,其實“秒針哲學”卻深刻地透露出一個祕密……,很有道理,很有思想。這時,再讓我往下寫一段心情,可能內容要變了。是的,有不變的成份——依然是一個人,靜候在臺燈之下,等待你的轉身,你的迴音。

無音的夜,只有用矛盾的光明才能打動心靈,可是,在這個雜合體的生活中,人生的圓圈是何等的抽象,你我的生命只是六十步的化身,不去珍惜生活,可行嗎?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6

山靈和黃鼠的合作之道

在新疆草原上,生活着一種鳥叫山靈,是一種類似於百靈或雲雀之類的鳥兒,本來以築巢爲生;有一種鼠叫黃鼠,體形大約比鼬要小,比田鼠要大,視力較差,在地下打洞爲生。在沒有樹的草原上,草叢裏到處可見一座座拱起的小鼠山,這些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的鼠山,就是這些山靈與黃鼠共有的“家”。這些鼠洞從外面看起來平常,可地下卻猶如迷宮一樣,洞洞相連,四通八達。

天上飛過的山靈爲什麼要入住黃鼠的洞穴?因爲這裏沒有樹,山靈找不到安全的地方作窩,就只能與那些在地下的黃鼠爭地盤,搶佔它們的洞穴爲巢。起初,那些黃鼠並不甘心自己的地盤被佔,雙方也展開了一些爭鬥。可鬥來鬥去,山靈最終還是入住了黃鼠的地下洞穴。黃鼠不情願地忍受了這個霸道房客的入住。

菜花蛇是黃鼠的頭號天敵,黃鼠視力不濟,而菜花蛇的保護色又實在難於辨識,當黃鼠單獨遭遇菜花蛇時,常常會遭到菜花蛇毒手,成爲菜花蛇的腹中餐。後來,黃鼠意外發現自從山靈鳥入住後,山靈鳥能有效地地幫助它們防禦天敵菜花蛇的入侵,使它們免遭菜花蛇的“毒手”。當菜花蛇出現時,山靈總是憑藉着它出色的眼力,像一架預警機一樣飛起來喳喳亂叫,給黃鼠提供情報。眼力不濟的黃鼠聞訊後,就趕緊招呼親友們入洞。鷹蛇之類的天敵常常是歡心而來,空手而歸。

因爲山靈的入住,黃鼠洞穴的安全係數比以前有了空前的提高。它們再也不用害怕天敵會在自己的家門口搞一些突襲的小動作了。黃鼠在與山靈的那段痛苦的磨合中,驚奇的發現一個自己從來都不知道的祕密:容忍別人的存在,也可以與己有利,合作才能共生共贏。

於是,一個天上飛的山靈,因爲無枝可棲而被迫轉入地下求生:一個地下藏身的黃鼠,爲了躲避天敵的偷襲而需要藉助山靈的預警,這兩種本來風牛馬不相及的動物,竟然不可思議地和平共處生活在同一個洞穴裏,“共生”一起,互相合作,爲雙方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其實,生活往往就是這樣:當你爲別人打開一扇方便之窗時,也就爲自己開啓了一道方便之門。“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合作,就會取得1+1大於2的效果.與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7

說來慚愧,自高中以來,就沒有真正靜下心來去讀一本好書。在毛概課上,聽了孫老師的教誨,就決心讀一點書。以前總是讀很多文學作品和歷史傳記,所以便買來《哲學與人生》,通過讀哲,也確實讓我收穫了很多,領會了很多。

西方有句諺語:“哲學不能烘麪包,但是哲學能使麪包增加甜味。哲學就好比蜂蜜,可以調味人生。我覺得,人生數十載,若沒有哲學,充其量只能是生存。而有了哲學,我們才能像海德格爾說的那樣“詩意的棲居”。傅佩榮老師說:“如果不談哲學,則人生不限於盲目瞎闖或隨俗沉浮者不多啊!”確實,哲學使我們活的有意義,活的有方向。

讀了《哲學與人生》,受益匪淺,現從三個方面淺談下自己的讀後感悟。

傅佩榮老師說“哲學是必需的”。我們人類天性之中都有哲學的傾向,每個人內心都希望自由,能夠做自己,擺脫各種限制與壓力,越來越感受到作爲一個人的喜悅。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需要愛好智慧。愛好智慧就需要我們超越感性限制,發現真理,並積極印證,而這些的首要基礎就是培養思考習慣。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明白了培養思考習慣的重要性。

一個人如果沒有思考的習慣是絕對不可能具有獨立的個性。遇到事情都喜歡憑着本能的感覺立即反應,而且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我以前就是一個極不愛思考的人,懶惰喜歡依賴別人。從小就按部就班地十分自然的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知道高一的時候,同學問我爲什麼我如此努力第學習,我才醒悟我學習只是因爲我習慣地認爲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是我應該走的路,但是從來沒思考我能用學到的去做什麼。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發生了事情總是潛意識裏看被別人的反應,讀書時也總是立刻信以爲真。而現在我明白沒有思考的人生是空洞而盲目的。只有學會思考,遇事冷靜下來想清楚並在無疑處有疑纔能有所發現和收穫。

只是會思考也是不夠的,人生的問題是需要我們去印證的。正如傅佩榮老師所言,人生是需要體驗的。如果光是敘述各種道理與格言,而沒有自己去體驗的話,到了最後還是隻能在知識的迷霧中打轉。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8

孟子看來,要想成爲聖人就必須“保養本心”、善養“浩然之氣”。孟子說這種“浩然之氣”“至大至剛”,能夠“塞於天地之間”,聽起來似乎充滿故弄玄虛的神祕色彩,實則仍以保養本性和加強仁義道德修養爲旨歸。紛繁世間,酒色財氣,人生總是充滿了慾望和誘惑,要想學做聖人就必須擺脫這些干擾。孟子認爲,人們的差別不在於富貴貧賤,而在於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抵禦外在物慾干擾,保養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環境,更需要個人持之以恆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強調個人的立志和堅持,強調君子必須“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孟子反對的是大家都將“仁義”拋諸腦後而把眼睛緊盯在“利”上,反對“見利忘義”和“後義而先利”。他認爲,如果人人都“懷利以相接”,“爲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爲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爲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那就會導致人們不顧廉恥、互相傾軋,天下大亂。因此他提倡君子應該做到“仁民而愛物”,在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要舍利取義、“捨生取義”。

與老子的清淨無爲不同,孟子奉行積極入世的人生觀,有一種“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軒昂霸氣,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無可奈何更爲堅毅和充滿鬥爭意志。他相信即使暫時遇到挫折和困難,那不過是一些必經的考驗,人要想成功,必須經風雨、見世面。孟子認爲人只有在逆境中奮鬥,才能激發出強烈的進取精神。在面對困境時,“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實現人生價值。

孟子還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範——大丈夫人格。在孟子看來,保持自我和完善人格纔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謂大丈夫:“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人格獨立自主才能“無爲其所不爲”,才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仁人無敵於天下”,有了這樣的修養和“浩然之氣”,就能夠無所畏懼。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9

有一個假設的提問:如果你的母親和老婆同時落水你先救誰?我打開百度看了一下,多數人選擇先救母親,能夠這樣回答的人都是好人,百事孝爲先,這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許多人會感覺兩難,覺得無法選擇,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樣想的人當然也是好人,是重情有義的人;先救老婆而不顧母親的人很少,頂多是先救起母親然後與老婆一起死,能夠這樣做的人已經是人間至情了。

我相信參加討論的都是些善良的年輕人,有一位網友說得好,“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寧願我老公先救他媽媽,我只嫁給這樣的人。”這句話真是義薄雲天。那麼做母親的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我想起很久以前一位母親在生死關頭借《讀者》雜誌對她的兒子說:“不要管我,先救你的媳婦,先救你最愛的人,這就是我,作爲一個母親的回答。”

我曾經爲了這個命題而困惑了許久,儘管遇到自己的母親和老婆同時落水實際上概率極小,也許在我們的一生中都不會遇見,但作爲一個哲學命題,它無數次地被人們堂而皇之的提出來,拷問人們的良知和勇氣。這實際上是一種自己對自己靈魂的挑戰和思索,也是一種理智與情感的抉擇。

其實這是一個極其簡單明瞭的命題,因爲寫進人類憲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一切。無論從人類法律還是從人的尊嚴來說,母親和妻子,作爲獨立的生命個體,一個是生你養你的人、一個是陪伴你最多時間的人,她們沒有什麼不同,是應該同樣受到尊重和理解的,就像她們同樣愛你理解你一樣,我們不應該把他們區別開來,對於她們,我們只有深深的感恩。

芸芸衆生中,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在對待各種問題上,我們不能強求一致,事實上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不管怎麼說,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是我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是愛的源泉。母親和老婆同時落水先救誰?這將永遠都只是作爲一個哲學命題而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是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危急關頭,我們無法作出抉擇,我們也無權作出抉擇。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10

俗話說“人生處處是哲學”。在一些看起平凡、不起眼的生活小事中;在一些繁瑣無聊的工作中,都會蘊含着人生的道理、哲學在其中,而我們只要在這些生活小事、工作瑣事中學會其中的道理,那我們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就能夠改正的。所以,當我們處在無聊或無趣的生活狀態時,我們要學會“苦”中作樂,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學會其中的道理、哲學!

在這幾天,我們並沒有走出校門口,去外面調研,因爲我們要收集的數據已經足夠了。所以我們決定轉移陣地:來到新聞組工作的地點,這也將是我們調研組工作的地點。在這裏,我們對已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總結,以此來完成調研報告,從而達成我們調研的目的。然而,就這樣能夠簡簡單單就能夠說完的話,在其中卻蘊含着巨大的工作量,比如說要分析數據、我們調研的實踐過程、在調研過程中所體現的問題以及措施、訪問具體的案例等等工作。並且,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接觸這種調研報告,所以這些工作對我們而言是難上加難,無形當中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就比如說,在分析數據時,我們要對問卷裏面的每一道題都要進行分析,它每一個選項中所選擇的人數、比重,從而體現的問題、結論;對於學生在問卷中所描述的問題和調研中體現的問題,我們要進行討論,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所以說,我們想要完成這些工作,還需要不短的時間才行。

更多的是,在我們分析數據時,需要坐在電腦前一整天的時間,這樣的工作需要我們有一種耐心和堅持才能夠完成的。如果是缺乏耐心和不能夠堅持的人,就不一定能夠完成這些工作,因爲一整天都對着一部電腦,對着這些數據,就總是會讓人產生一種煩悶的感覺。所以,在這些無聊的工作中,我們需要學會在調整自己,從而讓我們的心情得到放鬆。所以在我們分析數據時,我們兩個人一起合作,兩個人可以一起討論,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聊天方式,不是嗎?我們以這樣一邊“聊天”,一邊工作的方式,從而讓我們在無趣的工作任務中得到另類的放鬆。

從這些繁瑣的工作中,我知道了無論哪一種工作,其中都蘊含有人生的大道理在其中,而我們只要在這些繁瑣的工作中認真地完成我們的工作,學會其中蘊含的'道理,那對我們而言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和提升,從而能夠彌補我們的不足。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11

每天早晨,被清脆的鬧鈴聲叫醒,面對着瑣碎而繁忙的生活,我常常在思索: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可是我們彷彿一直看不太清。尋尋覓覓中,我們在生活裏搜尋到了太多的感動,當我們用最真摯的雙手把它們懷抱胸前時,才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以,我們應該認認真真地生活,懷着感恩的心來溫暖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感謝生你養你的人。他們給你生命,用自己的愛和汗水將你養大,天可陷,地可裂,他們卻永遠站在你的身後,爲你喝彩加油。

二、感謝兒女。他們讓你懂得世界上最深厚的愛來自父母的懷抱,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看着風雨勞碌裏養育的生命一天天長大。

三、感謝兄弟姊妹。他們讓你明白血濃於水的親情就象生活中的雲和月,也許不天天出現,但你永遠知道它飄揚在頭頂上。

四、感謝第一個真心愛你的那個人。他無怨無悔的愛與牽掛讓你匆忙的腳步有了短暫的停靠,擡頭四顧,你才知道原來世界如此明亮溫暖。

五、感謝你曾經愛過的人。青春的萌動和不顧一切的付出,讓你懂得愛爲何物,那些癡心的等待和失落,讓你明白世間緣分如風景,雖美卻可遇不可求。

六、感謝人生每一個關口給你提醒的人。他的語言也許簡單尖銳,但是卻讓你少了許多辛苦與迷茫。

七、感謝身邊知心的朋友。會心的微笑,短短的問候,夕陽下的一次漫步,電腦前激烈的爭論,都是你人生快樂的源泉。

八、感謝曾經匆匆與你擦身而過的人。因爲他走過你的人生,還因爲他是你精彩回憶的一部分。

九、感謝中傷和背叛你的人。他讓你懂得世界上並不只是光明和友善,就如太陽不可能永遠燦爛輝煌。

十、感謝一輩子和你牽手的人。因爲他的如影相隨,每一個日子你不再孤單和彷徨,同擔痛苦,同享幸福,人生因此堅實和豐滿。

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也變得更加浮躁,許多人總是會抱怨別人怎麼樣,卻看不到他們帶給我們的一切。所以,讓我們學會感恩,感謝我們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學會理解愛、給予愛,學會用寬闊的胸襟包容生活。因爲只有我們懂得去感謝別人,我們纔算是真正的懂得了生活的意義,懂得了存在的意義。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12

除了父母之外,我們如何才能對每天在學校見到的老師心存感激呢?

老師就像園丁,培育着我們祖國的花朵;老師就像蠟燭,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然而,我們有多感激老師呢?我們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當成一件例行公事,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貢獻,卻不認真思考回饋別人。

所以,幫助過我卻沒有得到我感謝的人太多了,還有無數的人。從今天開始,我要感恩每一個幫助過我的人,獲得感恩的感覺。在西方有“感恩節”。在那一天,他們感謝上帝給了他們生命和世界上的一切,甚至花、草、小動物等等。我們中華民族有“感恩報恩”的美德。我們應該用感恩的心對待每一個人,感謝每一個幫助過我們的人。感謝每一個幫助我們的人;感謝所有幫助我們的人。感恩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每一點,有時候只是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眼神,就能感受到感恩的感覺。

花感激雨露,因爲雨露滋潤了它的生長;蒼鷹感激天空,因爲天空讓它飛翔;羣山感激大地,因爲大地使它高聳入雲;我感激我的老師,因爲他爲我打開了智慧之門,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老師,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您深深的師愛一直伴隨着我。

剛上學的時候,我膽小怕事,對什麼都不熟悉。因爲這個原因,在課堂上,即使我知道問題的答案,我也不敢勇敢地回答。你可能注意到了,你用鼓勵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說:“侯祥,別怕,你會成功的!”是你鼓勵的眼神支持了我,增加了我的勇氣。久而久之,我養成了積極回答問題的好習慣。

老師,當我三年級期中考試得第一名的時候,你的眼裏有些淚水,那是驕傲和幸福的淚水!

老師,當我遇到一道難題向您請教時,您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耐心地告訴我如何解決問題,一遍又一遍,直到我通過您的講解糾正了這道題,您的臉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老師,每次你講課,我都着迷到下課都不想走。我真的希望你能說得長一點。你善良,處處關心我,讓我離你更近。你的關心就像溫暖的春風,溫暖着我的心。讓我在你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老師,以後無論我走到哪裏,無論我變成參天大樹還是低矮的灌木,我都會記住你,我親愛的老師!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篇13

一輩子不長;對自己好點;做一個有心之人,因爲我知道真情難尋。當一個人在困難的時候,希望有人來相助,當一個人在無助的時候,希望得到上帝的垂青。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麻煩,不管你怎樣的堅強,也有脆弱的時候,不管你是多麼的有能力也會有無主張的狀態吧。哪怕是別人一點小小的援助,或是一句真誠的話語,都會帶給你無窮的力量,或許是東山再起的源泉。

身處人世的變化裏,心在人性日漸消落的年代中,有時得到一個人的善意是多麼的可貴,所以,要珍惜這種來之不易的幫助。

一輩子不長;對自己好點;做一個有心之人,因爲我知道友情常存。人世間有許多種感情,友情是其中最長久,也值得推敲的一種情感。同學的情誼,朋友的關懷,這都是人生的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物質的富有不代表永恆,而精神上的富足卻可以使我們受用一生。

金錢可以隨手而來,隨手而去,可友情卻沉澱在我們的意識裏,在無限風光的虛擬中,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人間永不凋謝的鮮花,它可以穿透生命的歷程,可以跨越生命的極限,可以超越年令的阻隔,可以拋卻性別的界線。所以,要把握這份永遠不變的關懷。

做一個有心之人,因爲我知道情感不易。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沒有感情,世界也不會這樣五彩繽紛,人間也不會這麼氣象萬千。珍視一份擦肩而過的感情,愛護一份意想不到的關心,保持一種潛在的情愫,感激一種別樣的緣分。

我們常說,緣分是不可多得的良機,緣分是不能強求的巧合。當一種緣分來到的時候,盡情揮灑屬於自己的天空,當緣分已盡的時候,懷抱深情的祝願。不是不懂得珍惜,而是走過了就無法回頭;不是不值得擁有,而是擁有了就意味着失去。所以,感慨這複雜而簡單的情懷。

做一個有心之人,因爲我知道有心纔會有夢想。有心就會覺得世界的美好:天是藍的,雲是白的,風是輕的,雨是甜的。塵世永遠是吸引,空靈畢竟不現實,所以,我留戀生活中的每一天。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美好的藍圖,每個人的夢想裏都有成功的歷程,愛過了不用去悔恨,走過了不能說抱歉。用心去體會別人的難處,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世界。有心,就懂得情誼兩相知;有心,就會明白得到與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