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1

今天的語文課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風箏》一課,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文章以風箏爲引線,對“我”粗暴對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小弟這樣的人的不覺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這無疑是對封建宗族制度摧殘兒童的罪惡進行控訴。讀完文章才初識到魯迅的沉重,這是初中以來學的第一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便感受到了許多的不同。開門見山地寫出了文章的主旨,對於精神虐殺的悲哀。

“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這樣的景物描寫無不體現出一種悲涼的基調,這便爲下文的抒情做鋪墊,暢談出自己那可悲哀,懺悔的心境。接着便想到了家鄉。在故鄉,每逢放風箏的時節,必然是楊柳已發芽,山桃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突然又是一個轉着,故鄉已過,現處北京,北京的冬季,寒冷的冬季,四面都是嚴冬的肅殺,對於故事的回憶只能牽掛在那伶仃的風箏上了,同時,我對文章的記憶也牽掛在那點點風箏上了,便有文章引出故事。

其後,長篇幅的講述了魯迅對於弟弟放風箏的態度,在他眼裏看來,弟弟放風箏的行爲都是笑柄,可鄙的,因爲在他認爲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一日,魯迅發現了自己的弟弟苦心孤詣的躲在什物房裏做風箏,便在破獲祕密的滿足中毀掉了弟弟的風箏,但沒想到,這同時也毀掉了弟弟的那童年的樂趣,換來了今生難以忘卻的悲哀與懺悔,這與寒心的天氣,冷漠的環境豈不正好相呼應?妙就在此,字字句句無疑更沉重了,更墮落了,更冰涼了。

之後,魯迅中年時,在一篇國外的講論兒童的書,頓時明白了以前的愚昧,以前的缺失,以前的過錯,以前的麻木……此時,纔會想起自己不應該毀掉弟弟的風箏,畢竟,玩是兒童的天性使然,魯迅開始意識到自己童年時代的缺失,缺失那顆童心,這也是造成他悲哀的原因,原來,這些年來,都被社會、繁重的思想埋沒了那顆本應擁有的“玩世”童心,望着窗外,想到一去不復返,“心就開始不竟墮下去了,很沉重很沉重地墮着,墮着。”

最後,魯迅想到了許多挽回方案,送弟弟風箏,“贊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實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看到此,不禁又爲作者發一把同情之心,與絕望之情。或是求弟弟的寬恕,但“求”出去了,弟弟卻早已將此事淡忘,何再來什麼“寬恕”?彷彿看到了往事的滄桑,許多的不應該,一切的不應該,將故時抹上了灰暗的煙雲,刻上了崎嶇的劃痕……從迷茫中悔悟過來,現實又是給作者那般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我也沉重不已,不知是不是也被生活麻木了?我不知道,更不想知道。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2

風箏是魯迅先生所做的文章,這篇散文裏流露出魯迅先生的後悔。但是不僅僅止於後悔,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對兒童天性束縛的厭惡,作者認爲,兒童最正當的行爲就是遊戲,對兒童進行精神的虐殺等同於殺人放火,甚至還要嚴重。

文章中寫了作者不讓小兄弟放風箏,做這些沒出息的玩意兒,於是行爲粗暴的直接上手拆風箏,這裏可以直接看出作者的憤怒之情,但是作者做出正確的判斷了嗎?沒有,他反而做出了錯誤的行爲。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不能仗着自己年紀大而去欺負弱者,去做一些自認爲對的卻反而是錯誤的並且實質上會傷害他人的事情。

接着作者希望用道歉來換取他小兄弟的原諒,可是那時他們已經到了中年時期,臉上也多了許多條皺紋,作者這顆懸着的心原以爲能在那時得到諒解,在那時可以放下,可是並沒有,作者的小兄弟已經忘記有這麼一回事,並且說出:“有過這樣的事嗎?”這句話,他的小兄弟並不記他的仇,兄弟情深。可是作者還是希望從原諒得到安慰,“無怨的恕,撒謊罷了”這句話讓作者的心,像坐過山車一樣迅速下滑。說謊而得出的原諒,本來就是假的,根本不可能會讓作者有好的心情,心裏沒了怨恨,還怎麼去饒恕別人?那麼,原因是什麼?是作者已經從幹傻事的孩子,變成油膩的中年大叔了,過了這個年齡,一些事也都隨風飄散了。即使是道了歉,也是騙了人的善意謊言。

兩個不同時期的作者,用兩種不一樣的態度去對待這同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我們看出了作者內心世界的細膩,情商比人高的地方。前者的過錯,後者去彌補,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即使如此,知錯就改,能看出作者有這種好的品質

精神虐殺顯然是不對的,作者這麼做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

當時正值正月初一,作者有感於內心的苦悶和對現實社會的抗戰而做出了這篇文章,作者正是想表達此類感情,他想解救更多的孩子,讓孩子的天性能釋放出來,能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這樣做了,他自己卻沒得到寬恕。

這種沒有得到寬恕的資格,就會讓人感到更加悲傷,明明作者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道該怎麼彌補,可是時間不等人,時間來的快,去的快,讓作者過了他該道歉的年齡,讓他失去得到寬恕的資格,失去該得到的寬恕,作者就只能在自我反省和懺悔以及自我改正中不停的來回翻滾,他的心也只能沉重着……沉重着……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3

天空中升飛的精美風箏,看似十分平凡,實則包含着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和傳統藝術。《風箏》是一本中國國粹藝術讀本。裏面詳細介紹了風箏的來源藝術、製作方式、放飛原理、風箏派別和名家趣事。

風箏的來源。放風箏作爲一種重要的民俗活動,來源於中國。但說到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木鳶說,二是紙鳶說。風箏從南朝到北朝,經歷了從軍事通用工具,演變成一種羣衆性的娛樂玩具。原來小小的風箏在古代,竟還有軍事通訊的作用。

風箏的製作。講述了風箏的工具材料、綁紮、裱糊和彩繪等製作步驟。不要以爲製作風箏很簡單,要想製作出精美的風箏,還得花不少心思呢。首先是製作風箏的工具材料,這可馬虎不得。從竹材、線繩、紙、絹再到顏料,都要挑選最適合做風箏的,否則就會影響風箏的飛昇。而綁紮、裱糊和彩繪這幾道工序,若非心靈手巧的'人都不能勝任。因爲每一個步驟都極其講究技巧,捆綁的手法、位置、繞線、裱糊的鬆緊、對稱,彩繪的打底、描線、染色和修飾等,每一道工序都不簡單。

風箏的放飛。講述風箏升飛的原理——力學原理,放飛條件和放飛方法。風箏放飛的原理說明了我國古代人民已經學會使用力學原理,而飛機也是由風箏升飛的原理製作出來的。

風箏的派別。令我驚訝的是風箏竟然也分派別,而且各派有各派的長處與獨特之處,還涌現出製作風箏的名家。

讀完這本書後,加深了我對風箏的認識和理解。原來風箏並不只是用於娛樂,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的智慧結晶和藝術精華。風箏是我國的國粹,比如它的製作過程之複雜、之周密、之技術性都體現出風箏得來之不易。

跨進21世紀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留下來的國家,呈現出了生機煥然的景象。

然而,古老的中國,現在卻面臨着文化流失,傳統工藝後繼無人、遺產遺蹟遭受破壞等現象。作爲青少年,我們要勇於擔當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珍愛、傳承中國的國粹藝術,爲保護中國的`精神財富而努力。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4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深沉厚重,體現強烈的愛國情操和關注社會的情感。魯迅先生的筆下之作,他的本意是通過這件事來揭示舊的倫理道德下的社會面貌,從“我”對兄弟家長式的管理,反映出神聖的長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殘忍,愚昧無知。

文章由回憶引起,看到風箏,“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引發了作者的記憶深處的往事。自己不愛風箏,甚至“厭惡”風箏,“以爲這種沒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藝”,看到了小兄弟因風箏而“驚呼”“高興得跳躍”,認爲是“笑柄,可鄙的”——這些情感導致了他接着下來對小兄弟的一次精神虐殺——當“我”恍然大悟,發現他偷偷地做風箏時,“憤怒地”“折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面對“我”的“傲然”,小兄弟先是“很驚惶”,“失了色的瑟縮着”,最後“絕望地”留在小屋裏。這些人物描寫,僅寥寥無幾,就刻畫了人物的個性特點,神情呼之欲出。“我”爲兄長,小弟“多病,瘦得不堪”,“論長幼,論力氣,他都是敵不過我的”。所以當自己驕橫地踏碎他的夢想時,他毫無反抗之力。

時間逝去,再見到風箏時,作者敘述道:“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併也帶着無可把握的悲哀”,因爲中年後的他發現年少時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但自己卻把它沒殺了。“我的心已彷彿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墮下去了”。“我”虐殺兒童的思想根源,來自當時封建思想的束縛。舊思想無視孩子的天性,認爲守規守矩的纔是好孩子,文中用“肅殺的嚴冬”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使文章含蓄又帶有深意

作者簡約的幾筆,就將他進行正當遊戲的願望遭到虐殺後,那種驚懼、絕望的心情,極其形象地揭示了出來,這些描寫完全符合兒童的特點。與小兄弟的形象想對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長的威嚴。

每一個孩子都有愛玩的天性,讓他自由自在,就像藍天下飛翔的風箏,不要扼殺兒童的天性。

風箏學生讀書心得800字5

今日,我看了魯迅的《風箏》這篇文章。初看時,我覺得無非就是表達了作者的歉意。然而,細看後才知道他批判了某種封建制度禁錮了孩子,讓我懂得不要扼殺孩子天性的道理。

首先,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魯迅小時候不愛放風箏,他的兄弟愛放風箏。於是他禁止他兄弟放風箏,並把製作好的風箏踏爛。長大後,他向他兄弟表達他歉意的故事。

看完這篇文章,我對年幼時魯迅的行爲感到不解。爲什麼會有人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強加在他人身上,還不允許他人做自己喜歡的行爲。其實,我覺得是那個年代的封建思想導致魯迅這種思想。因爲文化對人的影響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但,其實不僅在那個年代,就是現在我們身邊附近也有這種事發生。就例如有些大人會不顧孩子的興趣,就盲目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當大人們看到其他小孩玩泥沙,跳皮筋時,他們冷嘲熱諷。殊不知,他們的小孩子喜歡就是玩泥沙,跳皮筋,而不是那些興趣班。他們這種行爲就是把他們自己所喜歡的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卻不顧孩子的喜好!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要看別人是否願意,而不是依據我們的標準強加於人!

俗話說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善良,好奇,頑皮的天性。然而,在他們懵懂無知時,早有家長對此行爲早早定下許多規矩。

舉個例子,毛主席的政治祕書田家書批評他的女兒曾立,把正在曬太陽的毛主席的拖鞋埋在沙子裏時。毛主席就調侃對他說:“你家孩子是想讓我曬多一會太陽嘛。”一邊親切抱着曾立。我們的偉人對孩子頑皮的天性尚如此寬容,然而在現在,我們許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們在家搗亂和其他小孩玩泥土,打水仗時,卻立即發怒制止,甚至責打孩子,這就使孩子探索科學,自然的天性遭到了扼殺。

其實,許多家長是傳統教育的受害者,在現實生活中循規蹈矩,毫無開拓精神。在自己有小孩後,就繼續實行這種扼殺天性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認爲這樣做是正確的。就正如:文章中魯迅的兄弟長大後,已全然忘卻魯迅小時候對他所作所爲,並不怨恨他兄長,這就是被虐殺者並不認爲被虐殺,認爲這樣的管教是對的,並不認爲自己的行爲“正當”。這可真是可惜了他的創造力的天性啊!

陶知行說:如果發現孩子有創造力,認識了孩子有創造力,就要去解放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們不要扼殺孩子的天性,因爲正如《風箏》裏所言: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