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讀書心得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1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著作,憑藉此書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書中描述了一位勇敢、執着的老人,應對着各種艱險和強大的對手,最終用自我的行動獲得了人們的尊敬。

故事中講述的老人桑提亞哥是一個消瘦憔悴,頸脖皺紋很深,臉腮上長滿褐斑的的孤獨老人,他的朋友除了一個小男孩幾乎沒有。可是他的眼睛卻像海水一樣藍,彷彿充滿着歡樂。

老人有一次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在別人的嘲笑下,他依然堅信他會捕到大魚。老人與孩子相互依存,相互照顧。在老人的心中,大海就是老人的家,在那裏老人能夠找到友誼和他深愛的東西。老人愛大海,他把大海比

作是一位仁慈、美麗的女性。他把鳥、魚和海風看作是他的朋友。有時候他和他的朋友聊天,他也會喃喃自語。從他的語言中能夠看出老人內心的複雜。就算是對於大馬林魚,老人的情感也在不停的變化。剛開始,老人是興

奮的,因爲他最終能夠結束他的噩運了,並且這樣一條大魚能夠給他帶來很大的財富;但漸漸老人開始欣賞馬林魚的智慧和和毅力,甚至把馬林魚當成一個偉大的敵人;最終老人被馬林魚感動了,他爲馬林魚的死感到難過。

海明威說:“我試圖描述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文中有一段經典的句子”一個人並不是天

生就要被打敗的,你盡能夠消滅他,卻打不敗他“。這句話說明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對失敗屈服,一旦屈服,那麼所有夢想都不會實現,這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義,我覺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魚一樣,會出

現那樣勇敢地去應對,即使沒有成功,也不會因爲沒有努力而給人生留下遺憾,我們也會是生活的強者,我們的生命也會因爲我們付出了努力而精彩。

讀《老人與海》這本書,我感到我渾身增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無論今後的教育道路有多少荊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僅有有老人那般不服輸的品質,我必須會是生活的強者。《老人與海》是一本值得去仔細品味的

一本書,就象高爾基的《海燕》,能讓我們在暴風雨來臨前獲得勇氣,獲取力量。能讓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信心十足地去應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向全世界大喊”我就是英雄!“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2

《再活一次》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納塔莉·戈德堡的力作。本書是作者多年創作與教學經驗的總結,是教導創意寫作的經典之作。作者用一種直接而樸素的方式告訴讀者,她是如何練習寫作的,怎麼去想,拿什麼題目練習,怎樣對付編輯,如何突發異想而不受困。她教你相信自己,善待自己,開放心靈,試着描寫自己的喜、樂、悲傷、痛苦、迷戀,放任想象力去嘗試任何一種可能,從而讓寫作與人生都散發出熱情。本書不但適合所有想寫作的、想寫出更好作品的人看,一個對寫作與生活感到無力與挫敗的人,也可以運用書中的方法和建議,用寫作來修行,幫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她認爲,寫作跟修行一樣,都要學習相信自己的心,珍惜並洞察生命經驗的種種精髓,以專注、自我紀律、活潑創意和開放的態度,讓心中迴旋的歌,從筆端流瀉而出。

在《我爲何而寫》一文中,作者告訴我們:寫作具有龐大的能量。如果你爲寫作找到一個理由,隨便什麼理由似乎都不會否定寫作這項行動反而會讓你越發燃燒自己,讓光芒越發照亮筆端。不去思考爲何而寫,拿出紙筆,用清楚、斬釘截鐵的聲明來回答。你想寫就寫,沒什麼道理。你寫只是因爲你想寫。

在《打豆腐》一文中,作者強調:必須想出辦法讓自己動筆,否則,洗碗盤或隨便什麼能讓你規避寫作的事情,都會變成天底下最重要的大事。總之,閉嘴,坐下,寫,就對了。這樣做很痛苦,但寫作是很單純、基本且嚴苛的事,沒什麼有意思的小玩意兒能使它變得好玩一點。該寫作時便寫作,別讓自己和內疚、控訴及暴力的威脅戰鬥。

作家有兩條命。在《再活一次》一文中納塔莉說,他們(作家)平時過着尋常的日子,在蔬果雜貨店裏、過馬路和早上更衣準備上班時,手腳都不比別人慢。然而作家還有受過訓練的另一部分,這一部分讓他們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來,再次審視自己的生命,複習一遍,端詳生命的肌理和細節。

整部書中,作者一直不斷的告訴我們:用寫作練習擁抱整個生命,但不要求任何邏輯形式:沒什麼第十九章須承續第十八章的動作這回事。這是一個你可以狂野自在、無拘無束,把夢見奶奶的湯的事和窗外千奇百怪的雲層糅合在一起的地方;它沒有特定的走向,只與當下整個的你息息相關。把寫作練習想成是一雙慈愛的臂膀,讓你沒有邏輯、沒有來由,一心只想投入。那是我們的原始森林,我們在此凝聚能量以後,纔開始修剪我們的庭園,寫作我們優美的書籍和小說。要持續不斷地練習,不可荒廢。不論你腦子裏涌現了什麼,堅守當下這一刻,而且讓你的手不停地寫下去。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3

《憶讀書》這篇課文介紹了冰心奶奶小時就很愛讀書,而且讀了很多書的事情。這使我懂得了以後不能光想着玩,應該學習冰心奶奶用心讀書,讀好書的精神。

首先,讓我最受啓發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歲的時候就寫字認字,而我四歲的時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兒園裏就只知道活蹦亂跳,沒有一點兒紀律,回到家後,便更放鬆了,不要人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一次,媽媽想教我練幾個字,可我卻一點兒也不願意,還和幾個小夥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後讓爸爸媽媽在全城裏找來找去的,等我們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媽媽好好教訓了一頓。這時候一想起來,我真感到小時候好幼稚而又好無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個天才,一個笨蛋啊!

其次,讓我受啓發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歲的時候,看懂文言文的《憶讀書》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爲聯想到我的現實生活,可能在我7歲的時候,我還剛剛開始寫字呢,當時我連一首簡單的古詩《憶讀書》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學習,還不時的被大人們批評。而你們看,冰心奶奶能自覺的讀書,還能看懂《憶讀書》,真是我的學習榜樣啊!從此以後,也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向冰心奶奶學習,從小就熱愛讀書,長大了才能象她一樣成爲一個文學家。

再次,讓我受啓發的是,冰心奶奶會因爲她舅父沒有給她講完故事而哭泣,讓我讚歎不已啊!我在生活裏就是缺乏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就是缺乏這種思考的精神,就是缺乏這種不求理解的精神。在生活裏我和冰心奶奶好象一個相反的人,每當媽媽給我出題練習時,越少我就越高興,越多我反而越生氣,因爲我覺得媽媽浪費了我很多玩耍時間,學了冰心奶奶。冰心奶奶有親切的口吻教給我們怎樣讀書: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多看一些好書,如:作文書,四大名著等。這些書會給予我們豐富的課外知識和悠久的歷史典故。讓我們回味一生。

《憶讀書》學了這篇,我覺得我更加應該努力學習,做一個和冰心奶奶一樣勤奮的人,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就是我學習這篇文章的深刻感受。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4

人人皆知,高爾基先生的自傳三部曲是響譽世界的,其中的《童年》一篇,更是堪稱佳作,昨天剛剛看完,感想頗深。全文高度概括了高爾基先生的童年生活,在沙皇的統治時期,一個可憐的孩子阿繆沙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接着失去了母親,唯一的親人——外祖父也家道中落,他卻仍然懷抱着一顆求知的心坎坷而悲慘的生活,讓人感動!

看到了最後一句,我放下了書本,心情是那樣複雜,爲什麼一個可憐的孩子,他的童年那麼悲哀?爲什麼他的童年沒有一絲歡笑,只是充滿了仇恨的悲憤?蘇聯當時的社會真的那麼黑暗嗎?然而,我知道,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下黑暗政治鬥爭的惡果!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一個國家最底層勞動人民永遠無法翻身的社會!這是高爾基先生的批判,這是文章以小見大的妙筆!一個黑暗到可以使人變壞的社會,不得不讓我們膽寒,更覺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光明,是她讓我們能過得如此幸福,她是公正與和平的象徵,她是東昇的太陽,照亮了華夏大地,暖和了人們冰封已久的心,才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否應該好好學習,好好珍惜?

《童年》中有一節是讓我喜歡的,那是關於一位化學家“好事情”的事,幼小的主人公在沒有被老文化完全吸收的時候,與一位奇怪的人交上朋友,很明瞭,這一定會使阿繆沙的外祖父又狠狠揍他一頓,這僅僅因爲在當時的社會,不爲沙皇服務,就是無所事事,是邪惡的,相信,這會讓許多人捧腹大笑,但更多的是思考,當時的社會真理是那麼難以接受嗎?也許這樣的事情太多,爲此,有很多科學家都獻出了生命,但是明智的高爾基先生爲他的這段短暫的友誼表現出了高興與惋惜。這也讓我知道了,黑暗的存在就是建立在人們的天真與無知上,而人們是否應該主動的去學習,應該知道,擁有知識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可以維護正義與真理!

《童年》是一本不錯的書,是一本袒露真實的小說,我有想過寫一本自己的《童年》,即使不能,我也永遠珍藏這本書,因爲它絕妙的寫作手法,樸實的語言,深刻的寓意都是值得珍惜的!

高三讀書心得800字5

翻開書的封皮,讀着這一本在假期期間被推薦的《目送》,一個個故事,一句句言語,說不上扣人心扉,卻於心中響起共鳴。在看書之前,我僅僅認爲這是一本談論親情的書本,然而翻開後,卻是一紙人生。

看到“十七歲”這個篇目時,讓我目光一頓,這與我想像的年齡,作者會寫些什麼呢?她曾經的.十七歲?還是十七歲的少年們?我往下看,這是關於作者遠在德國的兒子華飛的。書中,母親與許久未見的兒子一同閒逛於劍橋大學,本應該是一幅融洽、互訴衷情的場景,但顯然,十七歲的少年儼然已有自己的想法,字裏行間都透露出這個年紀的一絲叛逆。

我不禁想到,自己與父母又是怎樣交談的?

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的。但當父母的所見所聞明顯快不過時代的進步時,披着“新時代青少年”外衣的我們總會表現出我們與父母的嫌隙,比如高科技產品的使用,日漸新潮的社交內容,一杯外國品牌的昂貴的咖啡,這些東西在這個富足的時代走進年輕人的羣體,但相對於父母長輩而言,他們或許不懂,或許新奇。

當華飛說道“小孩!”時,我想,在我們眼中,對這些我們習以爲常的事物感到新奇的父母,或許真的像某種意義上的“小孩”一樣,我們以不耐煩的態度迴應,不正像是我們在拼命修築一道高牆,迫使父母與我們漸行漸遠嗎?

從“青少年心理”走出來的我,又進入到作者的另一個篇章:作者與年老後開始忘事的母親的相處。她們之間的相處,讓我敢達兩人雖離得很近,卻有着不容忽視的疏離感,作者母親記憶的回溯,漸漸與現實脫軌,每次問過後又忘記的問題,及時有作者不見其煩的回答,也感到了令人窒息的距離感。父母年齡的增大,記憶的倒退,層出不窮的心理與生理上的問題,這種父母子女間愈來愈遠的距離,讓人看得見,觸不着。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所謂的背影漸行漸遠。”這一瞬,“父母”和“子女”這兩個詞,好像突然拉長了在這之間的溝壑,彷彿這一生,我們與父母擦肩幾十年,而後走向遠方。我們與他們,就這樣不捨地,看着彼此,獨自走過漫漫長路。